对于敦良的死赵祯也十分震惊,对于他来说一切来的太快了,从倭国紧急传来的奏报上看,敦良是自己退位的,并且在当了两天太上法皇后去世的。
在去世之前,他传位给了正在大宋“学习”的良子内亲王。
自从鉴真东渡之后,佛教对倭国的影响便与日俱增,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更是兴盛不衰,倭国的皇帝中有不少崇尚佛教的,便在年老之时退位让贤,把天皇之位让给了子嗣,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太上法皇。
赵祯不是傻子,大宋已经把倭国的行政权还给了敦良,并且在倭国也有不少势力支持他,大宋只不过把他的子嗣暂时“留在”大宋而已。
这时候的敦良正是享受权利的时刻,但他却在这个时候死了,许多人说他是病重,即便是刘德召和杨烁的奏疏中都说他是有疾暴毙而亡。
但这个时间也太过巧合了一点,良子前脚刚来大宋没几天,他敦良就传位敦良,自己在寺庙中当太上皇的时候死了,赵祯认为他敦良很可能是自戕。
赵祯习惯了从利益既得者的身上看待问题,在他看来敦良的死是召回良子的唯一手段,甚至倭国会派遣使臣而来,向大宋哭诉让两位皇子也回到倭国。
都护府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敦良若是再活的长久一点,待大宋的都护府彻底完成,并对倭国实行文武掌控之后,他便可放心的让良子回去了。
但现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看着身着素缟,凄惨无语的良子时,赵祯实在不知该怎么拒绝。
孝文化是华夏民族的基石,也是大宋治天下的本钱,在县一级的地方上甚至是宗族自治之本,一旦孝悌崩溃,对于整个大宋来说不堪设想,其危害堪比礼乐崩溃。
面对赵祯的久久不语,良子再次顿首:“请陛下念在父皇对陛下的敬仰之情上放良子会国侍奉父皇最后一步!”
“没想到化外之地的公主如此忠孝!”
“谁说不是,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官家当允了吧?”
“吓,怎可能不允?!”
…………
朝堂中的朝臣们早已议论一片,赵祯只能在心中无奈苦笑,而脸上却要露出悲痛的表情道:“此事朕自当应允,朕与敦良神交已久,此次他暴毙而亡,朕怎可能让他的灵前无人?”
这话得到了朝臣们的响应,赞赏之声沸沸扬扬,只有伏到与地的良子嘴角冷笑,如此众目睽睽之下,大宋皇帝这能不许自己归国?!
赵祯随即灵光一现,再次开口道:“此次不光要送倭国皇女归国,更要送皇子归国!也好让敦良死后灵前有人。”
良子惊讶的几乎要抬起头来,眼下她的一切都是因为大宋要扶持自己才能拥有的,若是两位兄弟也归国,那他们便会对自己产生威胁!
原本支持自己的藤原家甚至也会调转矛头指向自己,若是自己死在了平安京,那两位兄弟便可理所当然的继承天皇之位!而这一点应该也是大宋皇帝所不希望看见的!
赵祯此举很简单,把这俩个皇子放归回国便会使得倭国产生变数,要么是良子死在倭国,要么是她的这两位兄弟死在她的手中,一个明知自己不动手便会死的人怎么可能不动手?!
而良子有一个她兄弟所没有的优势,大宋会帮助她,一旦她打算弑兄杀弟,大宋便会为她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倭国杀两个人并不是很难…………即便他们是皇子又如何?
只不过当良子动手的那一刻起,她便没有了后路,除了依附大宋,她将没有选择。
这是一步非常恰到好处的阳谋,即便是良子知晓其中的危险也要跳下去,而赵祯这个放出鱼饵的渔夫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鱼儿自己上钩并跳到筐子里便好。
良子不得不接受赵祯的“善意”因为她已经向大宋朝臣展现了什么是倭国的“忠孝”,在此情况之下,她只能谢恩退去,别无他法。
赵祯看着离开的良子微微一笑,她的步伐可比上坟还要沉重,敦良是出了一个自己无法破除的危局,用自己的死来豪赌最后一把,但他忘了,有的时候内部的矛盾要远比外部来的激烈。
遥望东北方向,赵祯不禁腹诽,没想到吧?朕用你的矛攻取了你的盾,两位皇子便是对付良子的利器,就看你的女儿如何做了。
赵祯相信良子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是得到皇位享受大宋提供的一切“帮助”让倭国百姓生活下去,还是死在平安京中,与眼前的一切繁华告别。
只不过有一点,对于大宋来说完全可以掀了桌子不玩了,赵祯从来都是准备两套法案的,有好的打算,也有应对不测的准备。
就像当初对付西夏一样,若是自己不能迎娶没藏黑云,没有和平接收西夏,那剩下便是大军征伐,即便是要攻破兴庆府杀得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同样的,对于倭国赵祯也准备了另一套预案,一旦发生大宋掌控之外的事情,那便杀光皇族宗室又如何?万世一系?本就是个笑话!
一旦如此,大宋便会彻底的退守石见等金银矿脉所在,而没有正统的倭国便会陷入内乱,自相残杀之下,整个倭国便会生灵涂炭,而最后渔翁得利的只有大宋。
其实大宋所需要的倭国无非两种状态,要么在大宋的掌控之下稳定,要么在大宋的毁灭之下内乱。
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对大宋的计划有所影响,也不会对大宋所掌控的矿脉产生影响,你倭国内乱能使得矿脉中的金银少上一两?!
只不过是两种方式的成本不同,传出去的名声不同而已。
虽然简单粗暴的方便法最省事,但却是要死人的!大宋会牺牲一些东西,所以赵祯挑选了最为复杂也是麻烦最少的方法。
一个巨大的秘密隐藏在最黑暗的角落,直到它暴露之前,赵祯都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其实倭国的未来并不在良子的手中,也不再倭人的手中,而是在大宋的手中,一旦计划好的一切都得到贯彻,大宋彻底的垄断了粮食,那大宋便控制了倭国的一切…………
在去世之前,他传位给了正在大宋“学习”的良子内亲王。
自从鉴真东渡之后,佛教对倭国的影响便与日俱增,进入平安时代之后更是兴盛不衰,倭国的皇帝中有不少崇尚佛教的,便在年老之时退位让贤,把天皇之位让给了子嗣,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太上法皇。
赵祯不是傻子,大宋已经把倭国的行政权还给了敦良,并且在倭国也有不少势力支持他,大宋只不过把他的子嗣暂时“留在”大宋而已。
这时候的敦良正是享受权利的时刻,但他却在这个时候死了,许多人说他是病重,即便是刘德召和杨烁的奏疏中都说他是有疾暴毙而亡。
但这个时间也太过巧合了一点,良子前脚刚来大宋没几天,他敦良就传位敦良,自己在寺庙中当太上皇的时候死了,赵祯认为他敦良很可能是自戕。
赵祯习惯了从利益既得者的身上看待问题,在他看来敦良的死是召回良子的唯一手段,甚至倭国会派遣使臣而来,向大宋哭诉让两位皇子也回到倭国。
都护府的建设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敦良若是再活的长久一点,待大宋的都护府彻底完成,并对倭国实行文武掌控之后,他便可放心的让良子回去了。
但现在,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看着身着素缟,凄惨无语的良子时,赵祯实在不知该怎么拒绝。
孝文化是华夏民族的基石,也是大宋治天下的本钱,在县一级的地方上甚至是宗族自治之本,一旦孝悌崩溃,对于整个大宋来说不堪设想,其危害堪比礼乐崩溃。
面对赵祯的久久不语,良子再次顿首:“请陛下念在父皇对陛下的敬仰之情上放良子会国侍奉父皇最后一步!”
“没想到化外之地的公主如此忠孝!”
“谁说不是,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官家当允了吧?”
“吓,怎可能不允?!”
…………
朝堂中的朝臣们早已议论一片,赵祯只能在心中无奈苦笑,而脸上却要露出悲痛的表情道:“此事朕自当应允,朕与敦良神交已久,此次他暴毙而亡,朕怎可能让他的灵前无人?”
这话得到了朝臣们的响应,赞赏之声沸沸扬扬,只有伏到与地的良子嘴角冷笑,如此众目睽睽之下,大宋皇帝这能不许自己归国?!
赵祯随即灵光一现,再次开口道:“此次不光要送倭国皇女归国,更要送皇子归国!也好让敦良死后灵前有人。”
良子惊讶的几乎要抬起头来,眼下她的一切都是因为大宋要扶持自己才能拥有的,若是两位兄弟也归国,那他们便会对自己产生威胁!
原本支持自己的藤原家甚至也会调转矛头指向自己,若是自己死在了平安京,那两位兄弟便可理所当然的继承天皇之位!而这一点应该也是大宋皇帝所不希望看见的!
赵祯此举很简单,把这俩个皇子放归回国便会使得倭国产生变数,要么是良子死在倭国,要么是她的这两位兄弟死在她的手中,一个明知自己不动手便会死的人怎么可能不动手?!
而良子有一个她兄弟所没有的优势,大宋会帮助她,一旦她打算弑兄杀弟,大宋便会为她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倭国杀两个人并不是很难…………即便他们是皇子又如何?
只不过当良子动手的那一刻起,她便没有了后路,除了依附大宋,她将没有选择。
这是一步非常恰到好处的阳谋,即便是良子知晓其中的危险也要跳下去,而赵祯这个放出鱼饵的渔夫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鱼儿自己上钩并跳到筐子里便好。
良子不得不接受赵祯的“善意”因为她已经向大宋朝臣展现了什么是倭国的“忠孝”,在此情况之下,她只能谢恩退去,别无他法。
赵祯看着离开的良子微微一笑,她的步伐可比上坟还要沉重,敦良是出了一个自己无法破除的危局,用自己的死来豪赌最后一把,但他忘了,有的时候内部的矛盾要远比外部来的激烈。
遥望东北方向,赵祯不禁腹诽,没想到吧?朕用你的矛攻取了你的盾,两位皇子便是对付良子的利器,就看你的女儿如何做了。
赵祯相信良子是个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是得到皇位享受大宋提供的一切“帮助”让倭国百姓生活下去,还是死在平安京中,与眼前的一切繁华告别。
只不过有一点,对于大宋来说完全可以掀了桌子不玩了,赵祯从来都是准备两套法案的,有好的打算,也有应对不测的准备。
就像当初对付西夏一样,若是自己不能迎娶没藏黑云,没有和平接收西夏,那剩下便是大军征伐,即便是要攻破兴庆府杀得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同样的,对于倭国赵祯也准备了另一套预案,一旦发生大宋掌控之外的事情,那便杀光皇族宗室又如何?万世一系?本就是个笑话!
一旦如此,大宋便会彻底的退守石见等金银矿脉所在,而没有正统的倭国便会陷入内乱,自相残杀之下,整个倭国便会生灵涂炭,而最后渔翁得利的只有大宋。
其实大宋所需要的倭国无非两种状态,要么在大宋的掌控之下稳定,要么在大宋的毁灭之下内乱。
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对大宋的计划有所影响,也不会对大宋所掌控的矿脉产生影响,你倭国内乱能使得矿脉中的金银少上一两?!
只不过是两种方式的成本不同,传出去的名声不同而已。
虽然简单粗暴的方便法最省事,但却是要死人的!大宋会牺牲一些东西,所以赵祯挑选了最为复杂也是麻烦最少的方法。
一个巨大的秘密隐藏在最黑暗的角落,直到它暴露之前,赵祯都不打算告诉任何人。
其实倭国的未来并不在良子的手中,也不再倭人的手中,而是在大宋的手中,一旦计划好的一切都得到贯彻,大宋彻底的垄断了粮食,那大宋便控制了倭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