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章:我荀彧反对封王
别看郭嘉表面上说的轻松,一幅不把范增放在眼里的样子,可实际上他对范增却非常的重视。
毕竟范增可是张角时期就已经成名的智者,而郭嘉和范增之间也是老相识,相互彼此也都知根知底,所以自然不可能会轻视范增。
郭嘉猜的一点都没错,他刚斩断伸过来的黑爪,范增立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他怎么没想到郭嘉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自然也意识到明廷内所隐藏的事比他预估还要大。
事情开始朝着范增从没想过的方向,开始变的更加诡异和神秘了,作为一个谋士范增本能的想把这一切都弄清楚。
范增又开始沿着之前断了的思路继续挖掘调查,但奈何之前的布局已被郭嘉一次性清理干净,不得已之下只能重新布局,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也收效甚微,调查自然也陷入了僵持当中。
郭嘉和范增之间的隔空较量,无声无息,无人察觉,谁也不知道表明安稳的明廷下面,还发生了这样一起谋士交锋。
与此同时,随着《秦元晋阳条约》的影响不断扩大,洛阳朝廷这边关于的秦昊的封赏却起了局大分歧。
经过截杀百官嫁祸给李世民一事之后,活下来的百官顺利归洛返朝,这些人身上的官职都是先帝时所封,而秦昊所立的洛阳朝廷又为大汉正统,所以洛阳朝廷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官职的合法性。
贾诩虽将死忠于汉室的老臣给一次性清除了九成,但总有那么少部分的漏网之鱼躲过一劫,以及不在东归队伍中的其他部分官员。
李世民为了洗脱被强安在身上的罪名,将除杨彪一家之外,所有不愿回洛阳的官员,一次性打包给秦昊送回来了,并且一路派遣精兵悍将护送。
李世民这么做虽没啥作用,达不到彻底洗脱罪名的程度,但起码也逆转了不少口碑,也将嫁祸事件的水再次搅浑。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当然,贾诩这事办的堪称天衣无缝,所以天下主流舆论,依然认为是李世民截杀的百官,之后的种种举动不过是洗白之举罢了。
被李世民送回来的这些人,加起来的数量虽不多,但也有一两百人了,其中有不少汉室忠臣,这也让刘协多了一些支持者,在朝堂上也稍微有了一点发言权。
这次在秦昊的封赏问题上,这些汉室老臣却跟秦昊麾下起了重大分歧。
以贾诩、韩非为首的秦系官员认为,秦公这次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封王不可全其中。
以伏完为首的汉室老臣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非刘姓不可称王。
“陛下,诸位大人,秦公已登国公之位,其爵本就与王爵平齐,又何必非要封王来奖励呢?若真给秦公封王的话,可能还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有损秦公的名声啊。”伏完苦口婆心的说道。
下方的贾诩见此,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寒光,但一想到之前伏羲的事后,不由将心中的杀意压下,并决定找个机会打压一下伏完,或者找个借口直接将其调出洛阳这是非之地,否则要是任这个家伙作死下去的话,就算是主公最终也肯定不得不杀他。
贾诩并没有发言,反而韩非一脸玩味的说道:“伏大人,依你这么说的话,这次秦公立下了这么大的公,难道朝廷一点表示都没有吗?”
“这……”伏完不禁哑口无言。
河套之战的胜利,以及《晋阳条约》的签订,将秦昊的声望推到了顶点,这要是不封赏的话,岂不令有功之臣寒心?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信?
可是这次秦昊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而秦昊又已经是国公了,所以除了封王之外,还有什么可封给他的呢?
伏完的无力反驳令秦系官员更为兴奋,都纷纷出言陈述秦昊的功劳之大必须封王,就在汉室老臣们无力招架之时,有一个人开口了。
“我荀彧反对封王。”
作为秦系高层的荀彧,竟反对秦昊封王,他此言一出,秦系官员们全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秦昊还是南阳太守之时,荀彧就是秦昊的郡丞了,其地位丝毫不比军师和大都督低。
作为秦军的元老之臣,荀彧一直对秦昊忠心耿耿,他出言反对主公称王,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同为荀家出身的荀衍,听到荀彧这么说顿时大急,连忙拉了拉荀彧的衣服,示意他回来别再说了。
可是荀彧却置若罔闻,昂首挺胸走到大堂中央,看着一众秦系官员,呵斥道:“尔等想陷主公于不忠不义之地吗?”
众官员别过头去,都不敢看荀彧,若是那些汉室老臣说这话,他们肯定会反驳,但荀彧可是他们的上司,他们这些下官实在是不好反驳荀彧。
“文若兄此言严重了。”
部下们不敢反驳,但和荀彧平级,并且同为元老的刘晔,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更何况刘晔是汉室宗亲,他的话也具备公正性。
“秦公不但是大汉驸马,更与国破家亡之际,力挽狂澜,数次解救大汉与危难之际。
若不是秦公的话,又哪还有现在的洛阳朝廷?你我众人又岂能再此共事?
如今天下诸王并立,称王者已不知凡几,秦公立下了惊世之功,我大汉又何惜一尊王爵?
若有功却不赏的话,岂不令忠臣寒心?”
刘晔这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连部分汉室老臣都暗暗点头,可荀彧却依然反对。
荀彧并不是反对秦昊称王,而却反对秦昊在这个年纪称王,毕竟如今秦昊不过才二十出头,若是现在就称王的话,极有可能会激发他心中的野心,甚至最终会取代天子改朝换代,这是荀彧最不愿意看到的。
荀彧虽忠于秦昊,但他也忠于大汉,他所希望的秦昊复兴汉室,而不是取代汉室,而和荀彧有一样想法的人,在秦军之中也还有不少,比如:岳飞。
别看郭嘉表面上说的轻松,一幅不把范增放在眼里的样子,可实际上他对范增却非常的重视。
毕竟范增可是张角时期就已经成名的智者,而郭嘉和范增之间也是老相识,相互彼此也都知根知底,所以自然不可能会轻视范增。
郭嘉猜的一点都没错,他刚斩断伸过来的黑爪,范增立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他怎么没想到郭嘉的反应会如此激烈,自然也意识到明廷内所隐藏的事比他预估还要大。
事情开始朝着范增从没想过的方向,开始变的更加诡异和神秘了,作为一个谋士范增本能的想把这一切都弄清楚。
范增又开始沿着之前断了的思路继续挖掘调查,但奈何之前的布局已被郭嘉一次性清理干净,不得已之下只能重新布局,可这样一来短时间内也收效甚微,调查自然也陷入了僵持当中。
郭嘉和范增之间的隔空较量,无声无息,无人察觉,谁也不知道表明安稳的明廷下面,还发生了这样一起谋士交锋。
与此同时,随着《秦元晋阳条约》的影响不断扩大,洛阳朝廷这边关于的秦昊的封赏却起了局大分歧。
经过截杀百官嫁祸给李世民一事之后,活下来的百官顺利归洛返朝,这些人身上的官职都是先帝时所封,而秦昊所立的洛阳朝廷又为大汉正统,所以洛阳朝廷不得不承认他们身上官职的合法性。
贾诩虽将死忠于汉室的老臣给一次性清除了九成,但总有那么少部分的漏网之鱼躲过一劫,以及不在东归队伍中的其他部分官员。
李世民为了洗脱被强安在身上的罪名,将除杨彪一家之外,所有不愿回洛阳的官员,一次性打包给秦昊送回来了,并且一路派遣精兵悍将护送。
李世民这么做虽没啥作用,达不到彻底洗脱罪名的程度,但起码也逆转了不少口碑,也将嫁祸事件的水再次搅浑。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起来。
当然,贾诩这事办的堪称天衣无缝,所以天下主流舆论,依然认为是李世民截杀的百官,之后的种种举动不过是洗白之举罢了。
被李世民送回来的这些人,加起来的数量虽不多,但也有一两百人了,其中有不少汉室忠臣,这也让刘协多了一些支持者,在朝堂上也稍微有了一点发言权。
这次在秦昊的封赏问题上,这些汉室老臣却跟秦昊麾下起了重大分歧。
以贾诩、韩非为首的秦系官员认为,秦公这次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封王不可全其中。
以伏完为首的汉室老臣则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非刘姓不可称王。
“陛下,诸位大人,秦公已登国公之位,其爵本就与王爵平齐,又何必非要封王来奖励呢?若真给秦公封王的话,可能还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有损秦公的名声啊。”伏完苦口婆心的说道。
下方的贾诩见此,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寒光,但一想到之前伏羲的事后,不由将心中的杀意压下,并决定找个机会打压一下伏完,或者找个借口直接将其调出洛阳这是非之地,否则要是任这个家伙作死下去的话,就算是主公最终也肯定不得不杀他。
贾诩并没有发言,反而韩非一脸玩味的说道:“伏大人,依你这么说的话,这次秦公立下了这么大的公,难道朝廷一点表示都没有吗?”
“这……”伏完不禁哑口无言。
河套之战的胜利,以及《晋阳条约》的签订,将秦昊的声望推到了顶点,这要是不封赏的话,岂不令有功之臣寒心?那朝廷还有什么威信?
可是这次秦昊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而秦昊又已经是国公了,所以除了封王之外,还有什么可封给他的呢?
伏完的无力反驳令秦系官员更为兴奋,都纷纷出言陈述秦昊的功劳之大必须封王,就在汉室老臣们无力招架之时,有一个人开口了。
“我荀彧反对封王。”
作为秦系高层的荀彧,竟反对秦昊封王,他此言一出,秦系官员们全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秦昊还是南阳太守之时,荀彧就是秦昊的郡丞了,其地位丝毫不比军师和大都督低。
作为秦军的元老之臣,荀彧一直对秦昊忠心耿耿,他出言反对主公称王,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同为荀家出身的荀衍,听到荀彧这么说顿时大急,连忙拉了拉荀彧的衣服,示意他回来别再说了。
可是荀彧却置若罔闻,昂首挺胸走到大堂中央,看着一众秦系官员,呵斥道:“尔等想陷主公于不忠不义之地吗?”
众官员别过头去,都不敢看荀彧,若是那些汉室老臣说这话,他们肯定会反驳,但荀彧可是他们的上司,他们这些下官实在是不好反驳荀彧。
“文若兄此言严重了。”
部下们不敢反驳,但和荀彧平级,并且同为元老的刘晔,却没有那么多的顾忌,更何况刘晔是汉室宗亲,他的话也具备公正性。
“秦公不但是大汉驸马,更与国破家亡之际,力挽狂澜,数次解救大汉与危难之际。
若不是秦公的话,又哪还有现在的洛阳朝廷?你我众人又岂能再此共事?
如今天下诸王并立,称王者已不知凡几,秦公立下了惊世之功,我大汉又何惜一尊王爵?
若有功却不赏的话,岂不令忠臣寒心?”
刘晔这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连部分汉室老臣都暗暗点头,可荀彧却依然反对。
荀彧并不是反对秦昊称王,而却反对秦昊在这个年纪称王,毕竟如今秦昊不过才二十出头,若是现在就称王的话,极有可能会激发他心中的野心,甚至最终会取代天子改朝换代,这是荀彧最不愿意看到的。
荀彧虽忠于秦昊,但他也忠于大汉,他所希望的秦昊复兴汉室,而不是取代汉室,而和荀彧有一样想法的人,在秦军之中也还有不少,比如: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