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节 女将军的70年代(76)
青魂就笑:“我真没事,华叔人挺好。我妈再嫁,我也是赞成的。她还年轻,没得为着我们去苦一辈子。”
晏启夏叹道:“你是个好孩子,也不枉她待你这几年的情份。她也不容易呢。只要待你和二蛋丫丫好,也就成了。”
姑侄两聊了会儿,那边二姑父就过来找人,说是要家去了。
晏启夏跟着二姑父吴建华回去与长辈们告别,青魂收拾了苹果桔子还有四样罐头,每样各两瓶,又添了两罐子麦乳精,用布袋子装好,去了村外路头等着,见到二姑夫妻两,把东西死活塞给两人。
等青魂回了,晏启夏红着眼,道:“你瞧,在你家,你给我煮个鸡蛋,你妈,你大嫂和大姑姐都摆脸子给我看。我这个堂侄女,却心疼我这个当姑的还有我肚里的孩子,给的这些东西,不说值多少钱,却是用钱也买不着的,家里还有两孩子呢,却给了我。不是我说你家人如何,可你看看我娘家人如何。你妈可当我怀的是你的孩子?”
吴建华姐弟三,大姐比他两兄弟大了十来岁,当年为了照顾幼弟,在家招的女婿,他上头还有一个大哥,虽然大哥成亲后,大姐一家就被分了出去,可和他们家也就隔着院子挨着住,家里但凡有个事,大姐都要掺和进来。偏他大姐那性子,自觉照顾了两兄弟,两兄弟的事是事事插一脚。也是叫人一言难尽。
而大嫂人前一张笑脸,最会说话,人后却是尖酸刻薄。
吴建华知道,媳妇在家确实是受了不少委屈。
他也心疼,但如今又有什么办法?他在家还能帮着媳妇,偏他不常在家。
“委屈你了,再等等,我想法子把你弄进城里去。”
晏启夏也知道这事难,便道:“哪有那么容易的?我也不是那不能吃苦的人,我只盼着日子能清净些儿。你看着吧,我侄女给我从她弟弟妹妹嘴里抠出来的这点儿东西,一拿回去,保管进不了我的嘴,你姐你哥家的孩子……”
吴建华发狠道:“咱在路上消磨些时候,天黑了再回,我悄莫的拿回房里去。这些都给你留着,谁要是敢动这点东西的心思,我绝不答应。”
晏启夏叹了口气:“真不是我嘴馋,贪这点儿口福,可我肚里的孩子,也需要营养。我每日在家里吃的什么你也不是不知道,吃个萝卜,都要听你妈和大嫂多少排喧。要不是为了顾着你的脸面,还有回娘家生产犯忌,我都想回娘家得了,总归我爹我妈不会不管我。”
吴建华陪笑:“要是让岳父岳母帮我养媳妇孩子,我成什么人了?这几年也没孝敬他们,是我的不是。你信我,以后定不叫你和孩子受委屈。”
两人不着急回家,一路慢慢往回挪。
晏家这边,也商议好了华新国和顾珍成亲的日子,就定在了正月十六。
晚间华新国在晏家用了晚饭才回。
转眼到了初六,晏家这边四家商议好了去看望晏启夏。
三位老太太和顾珍四人一行去。
各家都是带的鸡蛋和挂面,顾珍知道青魂私底下给了她二姑苹果桔子和罐头麦乳精,便也和老太太们拿的一样,只二奶奶多拿了只鸡去。
二奶奶也通过自家闺女的口知道了她婆家人的德性,当着婆家几个妇人的面,就斥责晏启夏:“我知道你是个会过日子的,什么都省着来,但这回你婶娘和你嫂子疼你,我们几家统共送的鸡蛋得有近二百个,还有这么些挂面,你每天一碗挂面两鸡蛋,都够你吃上两月的,你要是敢为了省着就不吃,看我知道了饶不饶你。吃上两月,我再来检查,要是少一顿,亏待了我外孙,你婆婆不打你,我也要打你。还有那只鸡,你爹心疼你,非让我送来,你也全须全尾一点不剩的给我吃了,可别不舍得留着养。知道吗?”
晏启夏心里偷乐,面上还委屈的道:“知道了,我平时是节俭了些,可为了孩子,我还能舍不得?妈你要不放心,就让我婆婆和大嫂子监督我吧,下回来你只问她们,看我是不是少吃了。”
二奶奶就斜了吴家婆媳一眼,似笑非笑道:“我这闺女不省心,就麻烦亲家母和她嫂子帮我照顾这讨债的了。”
吴老太婆和吴大嫂子心里直想骂娘,当谁听不出来这晏家几人是在拿话逼她们呢,可听出来又怎样?这会儿也得应下。
吴家那边几位奶奶还有顾珍与吴家婆媳斗智斗勇,青魂在家倒没什么事儿,晏大姑带着二蛋和丫丫午饭后去河西大奶奶家玩去了。青魂在家没事,拿了书看。
正看着呢,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
趿了鞋子去开了院门,就见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门口。
青魂瞧的一愣:“两位有事?”
其中一个少年道:“你是呦呦?”
青魂点头:“我是,你是哪位?”
那少年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来:“呦呦,我是晏青君,你小哥啊。”
“小哥?”青魂万没想到,惦记了这么长时间的小哥,没收到他的信,可人却站到了她面前。
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青魂一把拉了人就往院里走:“快进来,我年前给你写了信,你可收到了?这些天都想着怎么没收到你回信呢。你怎回来也不先捎个信来?我也好去接你。”
晏青君打量了青魂几眼,一脸感慨,然后又止不住笑:“这就是咱家?哎哟,我来前还想着咱家是什么样呢。我收到你的信了,原就打算回来的,想着写信的话,估计我人回来了,信还没到家,所以就没回信。婶子和二蛋丫丫呢?”
“我妈去二姑家看二姑去了,对了,年前我接了大姑家来,这会儿带着二蛋和丫丫在河西大爷爷家玩呢。你们先进屋,安顿好了我去叫我大姑回来。大姑瞧见你,不知道得多高兴。”
把人让进屋里,才想起来问跟小哥一起过来的少年是谁:“这位是?”
晏青君笑着介绍:“他叫齐珩,和我一起下乡的知青。”
晏启夏叹道:“你是个好孩子,也不枉她待你这几年的情份。她也不容易呢。只要待你和二蛋丫丫好,也就成了。”
姑侄两聊了会儿,那边二姑父就过来找人,说是要家去了。
晏启夏跟着二姑父吴建华回去与长辈们告别,青魂收拾了苹果桔子还有四样罐头,每样各两瓶,又添了两罐子麦乳精,用布袋子装好,去了村外路头等着,见到二姑夫妻两,把东西死活塞给两人。
等青魂回了,晏启夏红着眼,道:“你瞧,在你家,你给我煮个鸡蛋,你妈,你大嫂和大姑姐都摆脸子给我看。我这个堂侄女,却心疼我这个当姑的还有我肚里的孩子,给的这些东西,不说值多少钱,却是用钱也买不着的,家里还有两孩子呢,却给了我。不是我说你家人如何,可你看看我娘家人如何。你妈可当我怀的是你的孩子?”
吴建华姐弟三,大姐比他两兄弟大了十来岁,当年为了照顾幼弟,在家招的女婿,他上头还有一个大哥,虽然大哥成亲后,大姐一家就被分了出去,可和他们家也就隔着院子挨着住,家里但凡有个事,大姐都要掺和进来。偏他大姐那性子,自觉照顾了两兄弟,两兄弟的事是事事插一脚。也是叫人一言难尽。
而大嫂人前一张笑脸,最会说话,人后却是尖酸刻薄。
吴建华知道,媳妇在家确实是受了不少委屈。
他也心疼,但如今又有什么办法?他在家还能帮着媳妇,偏他不常在家。
“委屈你了,再等等,我想法子把你弄进城里去。”
晏启夏也知道这事难,便道:“哪有那么容易的?我也不是那不能吃苦的人,我只盼着日子能清净些儿。你看着吧,我侄女给我从她弟弟妹妹嘴里抠出来的这点儿东西,一拿回去,保管进不了我的嘴,你姐你哥家的孩子……”
吴建华发狠道:“咱在路上消磨些时候,天黑了再回,我悄莫的拿回房里去。这些都给你留着,谁要是敢动这点东西的心思,我绝不答应。”
晏启夏叹了口气:“真不是我嘴馋,贪这点儿口福,可我肚里的孩子,也需要营养。我每日在家里吃的什么你也不是不知道,吃个萝卜,都要听你妈和大嫂多少排喧。要不是为了顾着你的脸面,还有回娘家生产犯忌,我都想回娘家得了,总归我爹我妈不会不管我。”
吴建华陪笑:“要是让岳父岳母帮我养媳妇孩子,我成什么人了?这几年也没孝敬他们,是我的不是。你信我,以后定不叫你和孩子受委屈。”
两人不着急回家,一路慢慢往回挪。
晏家这边,也商议好了华新国和顾珍成亲的日子,就定在了正月十六。
晚间华新国在晏家用了晚饭才回。
转眼到了初六,晏家这边四家商议好了去看望晏启夏。
三位老太太和顾珍四人一行去。
各家都是带的鸡蛋和挂面,顾珍知道青魂私底下给了她二姑苹果桔子和罐头麦乳精,便也和老太太们拿的一样,只二奶奶多拿了只鸡去。
二奶奶也通过自家闺女的口知道了她婆家人的德性,当着婆家几个妇人的面,就斥责晏启夏:“我知道你是个会过日子的,什么都省着来,但这回你婶娘和你嫂子疼你,我们几家统共送的鸡蛋得有近二百个,还有这么些挂面,你每天一碗挂面两鸡蛋,都够你吃上两月的,你要是敢为了省着就不吃,看我知道了饶不饶你。吃上两月,我再来检查,要是少一顿,亏待了我外孙,你婆婆不打你,我也要打你。还有那只鸡,你爹心疼你,非让我送来,你也全须全尾一点不剩的给我吃了,可别不舍得留着养。知道吗?”
晏启夏心里偷乐,面上还委屈的道:“知道了,我平时是节俭了些,可为了孩子,我还能舍不得?妈你要不放心,就让我婆婆和大嫂子监督我吧,下回来你只问她们,看我是不是少吃了。”
二奶奶就斜了吴家婆媳一眼,似笑非笑道:“我这闺女不省心,就麻烦亲家母和她嫂子帮我照顾这讨债的了。”
吴老太婆和吴大嫂子心里直想骂娘,当谁听不出来这晏家几人是在拿话逼她们呢,可听出来又怎样?这会儿也得应下。
吴家那边几位奶奶还有顾珍与吴家婆媳斗智斗勇,青魂在家倒没什么事儿,晏大姑带着二蛋和丫丫午饭后去河西大奶奶家玩去了。青魂在家没事,拿了书看。
正看着呢,就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
趿了鞋子去开了院门,就见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站在门口。
青魂瞧的一愣:“两位有事?”
其中一个少年道:“你是呦呦?”
青魂点头:“我是,你是哪位?”
那少年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来:“呦呦,我是晏青君,你小哥啊。”
“小哥?”青魂万没想到,惦记了这么长时间的小哥,没收到他的信,可人却站到了她面前。
此时也顾不得许多了,青魂一把拉了人就往院里走:“快进来,我年前给你写了信,你可收到了?这些天都想着怎么没收到你回信呢。你怎回来也不先捎个信来?我也好去接你。”
晏青君打量了青魂几眼,一脸感慨,然后又止不住笑:“这就是咱家?哎哟,我来前还想着咱家是什么样呢。我收到你的信了,原就打算回来的,想着写信的话,估计我人回来了,信还没到家,所以就没回信。婶子和二蛋丫丫呢?”
“我妈去二姑家看二姑去了,对了,年前我接了大姑家来,这会儿带着二蛋和丫丫在河西大爷爷家玩呢。你们先进屋,安顿好了我去叫我大姑回来。大姑瞧见你,不知道得多高兴。”
把人让进屋里,才想起来问跟小哥一起过来的少年是谁:“这位是?”
晏青君笑着介绍:“他叫齐珩,和我一起下乡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