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65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65
守节的妇人,所以一般都是选择再嫁。像香兰这种,无儿无女又十分年轻的属于比较好嫁的。
于是等到替丈夫守完孝之后,香兰就再嫁出门。只不过再嫁自然就要比初嫁矮一个头——再嫁的男子是头婚,只不过家里家底薄,而且是下面县城高邮的。
为了这个姑爷家底薄,平常老李夫妻总记得多照顾一些出嫁的香兰。若是香兰回来,总记得补贴一点钱或者东西。因为打小李家的孩子情分很好,家里几个兄弟倒也没有说什么。至于李家媳妇们偶尔的一句怨言,在公婆和丈夫的反感之下,那也只敢私下说说罢了。
“她嫁到高邮去的人家家贫,如今又遇上了这种事,你说怎么办?反正丈夫那边的亲戚是没得指望了,一个比一个穷,根本靠不着!所以最后也只能想到了回娘家。”
李香兰想到回娘家不是没有理由的,最重要的就是娘家平常待她十分宽厚。不然的话,这时节,她哪里敢一家人过来投靠。
“平常兄弟姊妹都是亲亲热热的,香兰回家住也是从没有说过什么。但是这一次不能了,香兰一家住进来,老李家可就要养着他们了。现在各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别人自然更顾不上了。”
“香兰连门都没有进成!只有香兰她娘隔着墙丢过去一个荷包,听说那是她娘最后一点儿私房了。不能说他们家没有人情,只不过...只不过现在又能怎样?给亲戚朋友一条活路,可是谁给自己一条活路呢?”
这样的事情王家外婆还知道好多,根本不用一件一件拿出来说。
张大姑在外叫门许久,再也没有人应她了,眼看着施粥的时辰快到了,她只能一咬牙转身往自家落脚的草棚去。
草棚里有留着看东西的大女儿,她身上还整洁一些。当然了也不只她一个人看东西——张家三兄妹抱团,往往是每日留下两个成年男丁和大女儿一起看东西。不然的话,现在的城南草棚区一个女孩子顶什么用!
在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这里死人的械斗打不起来,但是偷窃、半抢劫一样的事情只能自己解决。官府不会介入,实际上也很难介入。
这里很快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秩序——一切依靠自身,家庭、家族、同乡抱团,落单的、弱小的很快就会被欺负。当然,这种欺负当然不是为了欺负而欺负,挣扎求生的人可没有那么无聊。
虽然真正的理由说出来在平日看来也挺无聊的——往往就是一个红薯,一小把碎米、一捧玉米粒。
张家兄妹平常不是被欺负的那一批,论家庭,他们三家紧密的不得了,合在一个大草棚里面居住。论家族,张家在乡里是一个大宗族,对上别的家族一点儿也不怕。轮到同乡,这个大家都差不多,更没有什么好比的了。
但是放一个姑娘嫁看所有的家当,这显然还是不妥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安排。
张大姑没有嫁人的大女儿之所以能够有优待一直留在草棚这边,而不是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去讨饭,这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她年纪正好十七八,十七八的姑娘讨饭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哪怕是在不怕女孩子抛头露面的小门小户,十七八待嫁的姑娘一般也是躲在家里不出门的!
另一个就是张大姑这个女儿长的漂亮,至少在村里算是头一等拔尖的。这样一个姑娘,张大姑不敢让她随便走出宗族同乡这边——他们对自己人还算是讲王法。但要是到了鱼龙混在的草棚外围,真担心出事儿。
这不是危言耸听,暗地里流传的,一些落单的年轻姑娘和小媳妇就出事儿了!有的是被人卖了,有的则是被人糟蹋了,总之都不是好事儿!
也是知道自己被优待了,张大姑的大女儿刘月枝看到她娘回来,赶紧给倒了一碗热水:“娘,喝口水!”
又把旁边的一个墩子搬过来让她娘休息,张大姑不说什么,只一口一口抿着热水,坐在墩子上养神。
这时候很多人和她的做派一样,一个是为了省体力,另一个就是等着时候到了,送粥的车来。
果然,过了一会儿三辆大车分别载着两只浴桶一样的大木桶过来了。大木桶上面盖着木头盖子,等车停了就有人拿着大铁勺敲桶子:“施粥啦施粥啦,一个一个排队来!要是有人敢抢,立刻交给衙门!”
有官府的威慑,没有人敢冲击粥车。但是关于排队这件事,这就是一个笑话了。实际上这人说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排不排队的,关他什么事儿?要是有人因为争抢被踩踏,有人因为争抢吃不上,这些都碍不着他呀。
他每日只管送粥、发粥,粥完了就走,这样而已。
随着铁勺敲打木桶的声音,所有人都开始向粥车的方向涌去,张大姑也汇入了人群。一开始人群是跑着的,这是比速度。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就不是速度了,更多的是力气,你力气更大就能挤开更多的人。
张大姑是个女人,又饥饿的很,再强悍也抢不过别人。不过在长期的掐架中她学会了很多阴招,掐肉、扯头发、掰手指,特别是那些女人和老人,在她眼里都是可以得手的对象。
第81章
后半夜, 寂静无人的时候。外面的街巷只听得到雨滴声,赵莺莺和王玉儿相对而坐, 只有一豆昏暗的灯火亮着。两个人为了防止睡着, 都小声说些话,偶尔也站起身活动活动。
家里安排了小孩子值夜,两个人这几天轮到后半夜。
忽然有隐隐约约的梆子声传来, 两人安静下来不再说话。于是清楚听到梆子声越来越近,知道确认了时辰, 两个人才干净从西厢房窗下走出来。一个去了正房东屋,一个去了东厢房。
王玉儿去东厢房叫她爹起身, 赵莺莺则是赵吉起身。
“爹, 时辰到了!”赵莺莺敲了敲门, 然后不大不小地说了这一句。
相比较而言睡的更浅的王氏立刻醒来推醒了赵吉, 赵吉睁眼之后四周看看, 看见了门口守着拿油灯守着的赵莺莺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我知道了, 莺姐儿回屋坐着吧!”说着就要起身穿衣。
赵莺莺上前给屋子里的油灯点上,又道:“爹, 厨房里有昨日剩饭做的咸肉心饭团,你和舅舅去的时候带上, 饿了可要吃!”
赵吉见女儿细心又妥帖,本来的劳累也扫了一大半,笑着道:“要不说女儿好呢,还是我二闺女会心疼人!行了,爹知道了, 你回去吧!”
赵莺莺点点头,这才转身走了,正好也遇上了从东厢房房间里出来的王玉儿。
与此同时,扬州城里很多人家都随着梆子声有房间亮起灯火来。这不是什么别的事儿,而是防汛换班的时候到了!
现在扬州城外的堤坝
分卷阅读165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65
-
分卷阅读165
莺莺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165
守节的妇人,所以一般都是选择再嫁。像香兰这种,无儿无女又十分年轻的属于比较好嫁的。
于是等到替丈夫守完孝之后,香兰就再嫁出门。只不过再嫁自然就要比初嫁矮一个头——再嫁的男子是头婚,只不过家里家底薄,而且是下面县城高邮的。
为了这个姑爷家底薄,平常老李夫妻总记得多照顾一些出嫁的香兰。若是香兰回来,总记得补贴一点钱或者东西。因为打小李家的孩子情分很好,家里几个兄弟倒也没有说什么。至于李家媳妇们偶尔的一句怨言,在公婆和丈夫的反感之下,那也只敢私下说说罢了。
“她嫁到高邮去的人家家贫,如今又遇上了这种事,你说怎么办?反正丈夫那边的亲戚是没得指望了,一个比一个穷,根本靠不着!所以最后也只能想到了回娘家。”
李香兰想到回娘家不是没有理由的,最重要的就是娘家平常待她十分宽厚。不然的话,这时节,她哪里敢一家人过来投靠。
“平常兄弟姊妹都是亲亲热热的,香兰回家住也是从没有说过什么。但是这一次不能了,香兰一家住进来,老李家可就要养着他们了。现在各家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别人自然更顾不上了。”
“香兰连门都没有进成!只有香兰她娘隔着墙丢过去一个荷包,听说那是她娘最后一点儿私房了。不能说他们家没有人情,只不过...只不过现在又能怎样?给亲戚朋友一条活路,可是谁给自己一条活路呢?”
这样的事情王家外婆还知道好多,根本不用一件一件拿出来说。
张大姑在外叫门许久,再也没有人应她了,眼看着施粥的时辰快到了,她只能一咬牙转身往自家落脚的草棚去。
草棚里有留着看东西的大女儿,她身上还整洁一些。当然了也不只她一个人看东西——张家三兄妹抱团,往往是每日留下两个成年男丁和大女儿一起看东西。不然的话,现在的城南草棚区一个女孩子顶什么用!
在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中,这里死人的械斗打不起来,但是偷窃、半抢劫一样的事情只能自己解决。官府不会介入,实际上也很难介入。
这里很快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秩序——一切依靠自身,家庭、家族、同乡抱团,落单的、弱小的很快就会被欺负。当然,这种欺负当然不是为了欺负而欺负,挣扎求生的人可没有那么无聊。
虽然真正的理由说出来在平日看来也挺无聊的——往往就是一个红薯,一小把碎米、一捧玉米粒。
张家兄妹平常不是被欺负的那一批,论家庭,他们三家紧密的不得了,合在一个大草棚里面居住。论家族,张家在乡里是一个大宗族,对上别的家族一点儿也不怕。轮到同乡,这个大家都差不多,更没有什么好比的了。
但是放一个姑娘嫁看所有的家当,这显然还是不妥的,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安排。
张大姑没有嫁人的大女儿之所以能够有优待一直留在草棚这边,而不是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一样去讨饭,这是有原因的。一个是她年纪正好十七八,十七八的姑娘讨饭实在是有些不像话。
哪怕是在不怕女孩子抛头露面的小门小户,十七八待嫁的姑娘一般也是躲在家里不出门的!
另一个就是张大姑这个女儿长的漂亮,至少在村里算是头一等拔尖的。这样一个姑娘,张大姑不敢让她随便走出宗族同乡这边——他们对自己人还算是讲王法。但要是到了鱼龙混在的草棚外围,真担心出事儿。
这不是危言耸听,暗地里流传的,一些落单的年轻姑娘和小媳妇就出事儿了!有的是被人卖了,有的则是被人糟蹋了,总之都不是好事儿!
也是知道自己被优待了,张大姑的大女儿刘月枝看到她娘回来,赶紧给倒了一碗热水:“娘,喝口水!”
又把旁边的一个墩子搬过来让她娘休息,张大姑不说什么,只一口一口抿着热水,坐在墩子上养神。
这时候很多人和她的做派一样,一个是为了省体力,另一个就是等着时候到了,送粥的车来。
果然,过了一会儿三辆大车分别载着两只浴桶一样的大木桶过来了。大木桶上面盖着木头盖子,等车停了就有人拿着大铁勺敲桶子:“施粥啦施粥啦,一个一个排队来!要是有人敢抢,立刻交给衙门!”
有官府的威慑,没有人敢冲击粥车。但是关于排队这件事,这就是一个笑话了。实际上这人说也只不过是做做样子,排不排队的,关他什么事儿?要是有人因为争抢被踩踏,有人因为争抢吃不上,这些都碍不着他呀。
他每日只管送粥、发粥,粥完了就走,这样而已。
随着铁勺敲打木桶的声音,所有人都开始向粥车的方向涌去,张大姑也汇入了人群。一开始人群是跑着的,这是比速度。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就不是速度了,更多的是力气,你力气更大就能挤开更多的人。
张大姑是个女人,又饥饿的很,再强悍也抢不过别人。不过在长期的掐架中她学会了很多阴招,掐肉、扯头发、掰手指,特别是那些女人和老人,在她眼里都是可以得手的对象。
第81章
后半夜, 寂静无人的时候。外面的街巷只听得到雨滴声,赵莺莺和王玉儿相对而坐, 只有一豆昏暗的灯火亮着。两个人为了防止睡着, 都小声说些话,偶尔也站起身活动活动。
家里安排了小孩子值夜,两个人这几天轮到后半夜。
忽然有隐隐约约的梆子声传来, 两人安静下来不再说话。于是清楚听到梆子声越来越近,知道确认了时辰, 两个人才干净从西厢房窗下走出来。一个去了正房东屋,一个去了东厢房。
王玉儿去东厢房叫她爹起身, 赵莺莺则是赵吉起身。
“爹, 时辰到了!”赵莺莺敲了敲门, 然后不大不小地说了这一句。
相比较而言睡的更浅的王氏立刻醒来推醒了赵吉, 赵吉睁眼之后四周看看, 看见了门口守着拿油灯守着的赵莺莺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
“我知道了, 莺姐儿回屋坐着吧!”说着就要起身穿衣。
赵莺莺上前给屋子里的油灯点上,又道:“爹, 厨房里有昨日剩饭做的咸肉心饭团,你和舅舅去的时候带上, 饿了可要吃!”
赵吉见女儿细心又妥帖,本来的劳累也扫了一大半,笑着道:“要不说女儿好呢,还是我二闺女会心疼人!行了,爹知道了, 你回去吧!”
赵莺莺点点头,这才转身走了,正好也遇上了从东厢房房间里出来的王玉儿。
与此同时,扬州城里很多人家都随着梆子声有房间亮起灯火来。这不是什么别的事儿,而是防汛换班的时候到了!
现在扬州城外的堤坝
分卷阅读165
- 肉书屋
分卷阅读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