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记沿途调度兵马的同时,大同和宣府两镇也是紧张起来。
大同还好,宣府总兵杨国柱就是异常的紧张。
他与和记的关系要普通一些,不象大同那边纠葛很深,更不必提山西和榆林甘肃等镇已经被和记渗透的厉害。
张家口这边大商家和大士绅很多,宣府镇在一开始并未将张瀚和他的和记太放在心上,在很多事上宣府这边与和记还有过摩擦。
后来在和记的银弹攻势下宣府将领们纷纷沦陷,等杨国柱调任过来的时候和记已经到了势大难制的地步。
但杨国柱从未想到,会在自己的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
连续多日都有边关军堡上报草原出现大股兵马行军的报告,没有任何人明言是和记的商团军,但众人也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必定是商团军在草原行军,这一片边关军镇,对面已经没有蒙古人的力量了。
在连续上报之后,杨国柱陷入了两难之中。
按理来说理应报告宣府巡抚,巡抚再上报宣大总督,然后由宣大总督下令宣府戒严,并且飞章上奏朝廷,由朝廷决定是否整个九边戒严。
在此前多次北虏寇边的记录中,流程便是如此。
但边将上报,多半是写的不明不白,只说有大股骑兵路过,并没有明言是否有敌意,也无有犯边的举措。
这样大举动作,不仅容易叫民间慌乱,也会使朝廷陷在相当的尴尬之中。
马蹄之下有大股长出来的青草,战马打着喷鼻,低头去嚼吃那些新嫩可口的青草,一个冬天下来,这些大牲口已经吃腻了干草束,有新鲜碧绿的青草可吃就按捺不住了。
就算骑手们不停的把缰绳往上提,这些大牲口还是不停的低下脖子啃食着地上的绿草,过一阵子,所有的骑士都觉得没有必要遏制战马的欲望,也就松开缰绳,由得这些战马在各处走动,随意啃食。
这是长城之外,过百骑士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
长城防线在甘肃和榆林段有一段地方是空虚的,黄河天险和修筑的军堡敌台代替了塞垣的作用。
到了宣府和蓟镇之间,长城就没有半里路的空隙,沿着平原,丘陵,险峻的燕山山脉,一路蜿蜒向东,直抵辽西的咽喉山海关,在高山和大海之间建筑了关门和长城,这是相当壮观的工程,如果再算上辽东边墙的话,整个防御体系工程就超出常人想象的浩大了。
出了长城的骑士们心中自然是不免有些紧张,还好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还有一个三里多长的军堡在边墙内不远,一旦有警,可以进入口内,也能躲进军堡中暂避,这使得骑兵们的心中安然了一些。
但受威胁的感觉还是很大,大到了叫他们汗毛倒竖的地步。
“又来了。”一个守备摸着自家脸上的络腮胡须,一脸苦笑的说道:“和记真的是商团团练?为什么我感觉比九边任何一镇都要强的多。”
“怕真的是要集九边之力才能与之抗衡了。”守备边上有个军官大表赞同,说道:“这些日子最少过去三万战兵和赶大车的辎兵,辎兵也有绵甲和火铳,论具甲装备快和我们的内丁差不多了。”
守备压低嗓门,低声道:“听说和记这样的兵马有十几万,最近从宣府外过境的超过十万了。”
“会不会是谣传?”
“不是,”守备道:“我派人躲在外头每天看着,真的最少过十万人,全部是战兵和那种精锐的辎兵。”
“什么辎兵,要我说辎兵就是我们的正兵营精锐,战兵就是我们的内丁。”
“你这么说不是说张瀚有十万内丁?”
几个军官都被这样的结论给吓着了,半天没有言语。
守备眼光飘向前方,那边有一片丘陵地貌,宣府总镇大帅杨国柱骑着自己心爱的大青马站在高处,正在眺望着远方。
一群总兵的心腹军官和内丁们簇拥在大帅身边左右,也是在乱纷纷的低声议论着。
近来宣府几乎没有别的大事,所有的军官都在看自家驻守的防线之前的动静,每天见面,就是问:“你那边过兵了没有?”
宣府镇,大同镇,乃至蓟镇,近来几乎都是沸腾了。
诡异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武将上报,最多是边境的守备们为了推卸责任,报称草原上有大股不明兵马经过,并没有寇边的迹象,也就没有报警。
对这样的报告,各镇的总兵当然是心知肚明,不过并没有人出来多事,要求详细检查之后再回报。
各分守道和分巡道,各镇的巡按,巡抚,在此事上也是保持了明智的缄默。
杨国柱与和记不怎么对盘,主要矛盾也是源自于权力之争。
和记一直在渗透宣府,控制着相当多的将领,这对杨国柱来说当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记在朝中也有能量,杨国柱担心和记会设法撵走自己,换更亲近的将领上位。
这在大同和山西都有过记录,和记设法换上了自己喜欢的镇将。
“咱们就不替大帅操心了。”说话的守备也是每年按时领和记银子的将领之一,他嘿嘿一笑,看着不远处的杨国柱,低声道:“大帅现在怕才是知道,自己以前的担心是错的。”
众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情绪沉浸在一种纯粹的震撼之中去了。
身为武人,岂能不为眼前的情形所激动?
大片的骑兵如云锦一般经过,成千上万的骑兵排成一列列的纵队,四人一列的骑兵队列似乎从远方的天际线而来,又通往远方的天际线而去。
根本就是一眼看不到边,没有尽头,也没有来处。
全部都是穿着银色胸甲或是亮银色鳞甲,或是相当明显的扎甲。
手中持着火铳或是长枪,又或是把这些兵器放在战马斜边的插袋里头,腰间一般都会有一柄马刀,形制有点象柳叶刀,但比柳叶刀还要窄,手把处要宽和厚实一些。
仅凭隔着很远处的观察,也能看的出来这些骑兵全部是甲胄厚实坚固,兵器均是精铁打制锋锐无比,火铳的制造作工肯定也比那些黑心的工部造要强出百倍。
这是一支何等可怕的军队,每日都最少有几千战兵骑马经过,队列整齐,除了马蹄声之外寂寂无声。
看不到边的草原上原本只有枯黄和新绿两种颜色交错着,此时此刻却是被各种颜色给填满了。
红色的旗帜,各种杂色的战马,闪烁银光的战甲,冷光闪烁的各种兵器,灰色或红色的披风飘扬在骑兵们的身后。
大股的车队跟随在骑兵之后,或是有骑兵夹杂在车队之中。
每天过境最少都有千辆以上的四轮大车,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大车相当的昂贵,比起大明这边传统的骡车要贵的多。
一辆骡车就得几十两银子,这些大车代表什么,人人都很清楚。
在看了几天过兵之后,宣府的将领们对和记的实力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兵器,铠甲,这些甲仗代表什么大家很清楚。
还有大量的火铳和辎兵辅助人员,当然还有好几千辆大车。
这些代表和记的生产能力,组织能力,后勤能力都不在大明之下,一个是庞大的帝国,一个只是商人们组建的公司,两者之间原本该相差千万里,而从现在眼前的现实来看,和记一个公司的武装和其代表的整体实力,居然不在大明之下了。
大明九边在万历年间核实过兵力和战马存量,兵力是在八十九万人左右,战马有十万匹左右。这是很强的军事力量,很多中原王朝到了末世是掌握不了这样规模的武装。
汉唐是豪强自立,只有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宋朝的武备直属禁军加厢军也没有大明京营加九边的这个数量。
到了天启六年时,九边经过多次大战的损失和补充,应该还是有七十万人以上,战马数量也并不低。
但九边的战斗力不是来自于这些普通的营兵,而是各个将领的内丁。
如果把所有的内丁集中在一起,人数应该是在五六万人左右,以内丁为核心加上一些能战的营兵,大明的有效武装在三十万人左右。
剩下的几十万就是纯粹的帐册上的空额,或是只配去送死的炮灰。
从天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多次募兵加上大战的损失,事实证明大明在两大战场上维持战线的精锐人数就是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比如松锦之战时聚集的十四万援兵和把守山海关的后劲部队,加上锦州的部队,应该在二十万以上。
而中原地区还有在追剿农民军的孙传庭部等精锐兵马,也就不到十万人的规模。
大明要维持这些军队,同时维持这些军队的军费开销,在天启年间因为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维持对女真的战线还不难,到了崇祯年间就难以为继了,整个北方防线被皇太极打成了筛子,五次入侵如入无人之境,掠走了百万百姓,几十个州府县城被彻底破坏,过千万人流离失所,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农民军的实力。
眼前和记展现出来的兵力,不夸张的说已经是整个九边的实力了,而且很轻松的调度在一起,这种实力,九边任何一镇也难以抵抗,只能集诸镇之力加上军堡城池的防守,勉强可以与商团军一战。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
大同还好,宣府总兵杨国柱就是异常的紧张。
他与和记的关系要普通一些,不象大同那边纠葛很深,更不必提山西和榆林甘肃等镇已经被和记渗透的厉害。
张家口这边大商家和大士绅很多,宣府镇在一开始并未将张瀚和他的和记太放在心上,在很多事上宣府这边与和记还有过摩擦。
后来在和记的银弹攻势下宣府将领们纷纷沦陷,等杨国柱调任过来的时候和记已经到了势大难制的地步。
但杨国柱从未想到,会在自己的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
连续多日都有边关军堡上报草原出现大股兵马行军的报告,没有任何人明言是和记的商团军,但众人也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必定是商团军在草原行军,这一片边关军镇,对面已经没有蒙古人的力量了。
在连续上报之后,杨国柱陷入了两难之中。
按理来说理应报告宣府巡抚,巡抚再上报宣大总督,然后由宣大总督下令宣府戒严,并且飞章上奏朝廷,由朝廷决定是否整个九边戒严。
在此前多次北虏寇边的记录中,流程便是如此。
但边将上报,多半是写的不明不白,只说有大股骑兵路过,并没有明言是否有敌意,也无有犯边的举措。
这样大举动作,不仅容易叫民间慌乱,也会使朝廷陷在相当的尴尬之中。
马蹄之下有大股长出来的青草,战马打着喷鼻,低头去嚼吃那些新嫩可口的青草,一个冬天下来,这些大牲口已经吃腻了干草束,有新鲜碧绿的青草可吃就按捺不住了。
就算骑手们不停的把缰绳往上提,这些大牲口还是不停的低下脖子啃食着地上的绿草,过一阵子,所有的骑士都觉得没有必要遏制战马的欲望,也就松开缰绳,由得这些战马在各处走动,随意啃食。
这是长城之外,过百骑士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
长城防线在甘肃和榆林段有一段地方是空虚的,黄河天险和修筑的军堡敌台代替了塞垣的作用。
到了宣府和蓟镇之间,长城就没有半里路的空隙,沿着平原,丘陵,险峻的燕山山脉,一路蜿蜒向东,直抵辽西的咽喉山海关,在高山和大海之间建筑了关门和长城,这是相当壮观的工程,如果再算上辽东边墙的话,整个防御体系工程就超出常人想象的浩大了。
出了长城的骑士们心中自然是不免有些紧张,还好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还有一个三里多长的军堡在边墙内不远,一旦有警,可以进入口内,也能躲进军堡中暂避,这使得骑兵们的心中安然了一些。
但受威胁的感觉还是很大,大到了叫他们汗毛倒竖的地步。
“又来了。”一个守备摸着自家脸上的络腮胡须,一脸苦笑的说道:“和记真的是商团团练?为什么我感觉比九边任何一镇都要强的多。”
“怕真的是要集九边之力才能与之抗衡了。”守备边上有个军官大表赞同,说道:“这些日子最少过去三万战兵和赶大车的辎兵,辎兵也有绵甲和火铳,论具甲装备快和我们的内丁差不多了。”
守备压低嗓门,低声道:“听说和记这样的兵马有十几万,最近从宣府外过境的超过十万了。”
“会不会是谣传?”
“不是,”守备道:“我派人躲在外头每天看着,真的最少过十万人,全部是战兵和那种精锐的辎兵。”
“什么辎兵,要我说辎兵就是我们的正兵营精锐,战兵就是我们的内丁。”
“你这么说不是说张瀚有十万内丁?”
几个军官都被这样的结论给吓着了,半天没有言语。
守备眼光飘向前方,那边有一片丘陵地貌,宣府总镇大帅杨国柱骑着自己心爱的大青马站在高处,正在眺望着远方。
一群总兵的心腹军官和内丁们簇拥在大帅身边左右,也是在乱纷纷的低声议论着。
近来宣府几乎没有别的大事,所有的军官都在看自家驻守的防线之前的动静,每天见面,就是问:“你那边过兵了没有?”
宣府镇,大同镇,乃至蓟镇,近来几乎都是沸腾了。
诡异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武将上报,最多是边境的守备们为了推卸责任,报称草原上有大股不明兵马经过,并没有寇边的迹象,也就没有报警。
对这样的报告,各镇的总兵当然是心知肚明,不过并没有人出来多事,要求详细检查之后再回报。
各分守道和分巡道,各镇的巡按,巡抚,在此事上也是保持了明智的缄默。
杨国柱与和记不怎么对盘,主要矛盾也是源自于权力之争。
和记一直在渗透宣府,控制着相当多的将领,这对杨国柱来说当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记在朝中也有能量,杨国柱担心和记会设法撵走自己,换更亲近的将领上位。
这在大同和山西都有过记录,和记设法换上了自己喜欢的镇将。
“咱们就不替大帅操心了。”说话的守备也是每年按时领和记银子的将领之一,他嘿嘿一笑,看着不远处的杨国柱,低声道:“大帅现在怕才是知道,自己以前的担心是错的。”
众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情绪沉浸在一种纯粹的震撼之中去了。
身为武人,岂能不为眼前的情形所激动?
大片的骑兵如云锦一般经过,成千上万的骑兵排成一列列的纵队,四人一列的骑兵队列似乎从远方的天际线而来,又通往远方的天际线而去。
根本就是一眼看不到边,没有尽头,也没有来处。
全部都是穿着银色胸甲或是亮银色鳞甲,或是相当明显的扎甲。
手中持着火铳或是长枪,又或是把这些兵器放在战马斜边的插袋里头,腰间一般都会有一柄马刀,形制有点象柳叶刀,但比柳叶刀还要窄,手把处要宽和厚实一些。
仅凭隔着很远处的观察,也能看的出来这些骑兵全部是甲胄厚实坚固,兵器均是精铁打制锋锐无比,火铳的制造作工肯定也比那些黑心的工部造要强出百倍。
这是一支何等可怕的军队,每日都最少有几千战兵骑马经过,队列整齐,除了马蹄声之外寂寂无声。
看不到边的草原上原本只有枯黄和新绿两种颜色交错着,此时此刻却是被各种颜色给填满了。
红色的旗帜,各种杂色的战马,闪烁银光的战甲,冷光闪烁的各种兵器,灰色或红色的披风飘扬在骑兵们的身后。
大股的车队跟随在骑兵之后,或是有骑兵夹杂在车队之中。
每天过境最少都有千辆以上的四轮大车,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大车相当的昂贵,比起大明这边传统的骡车要贵的多。
一辆骡车就得几十两银子,这些大车代表什么,人人都很清楚。
在看了几天过兵之后,宣府的将领们对和记的实力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兵器,铠甲,这些甲仗代表什么大家很清楚。
还有大量的火铳和辎兵辅助人员,当然还有好几千辆大车。
这些代表和记的生产能力,组织能力,后勤能力都不在大明之下,一个是庞大的帝国,一个只是商人们组建的公司,两者之间原本该相差千万里,而从现在眼前的现实来看,和记一个公司的武装和其代表的整体实力,居然不在大明之下了。
大明九边在万历年间核实过兵力和战马存量,兵力是在八十九万人左右,战马有十万匹左右。这是很强的军事力量,很多中原王朝到了末世是掌握不了这样规模的武装。
汉唐是豪强自立,只有大大小小的割据武装,宋朝的武备直属禁军加厢军也没有大明京营加九边的这个数量。
到了天启六年时,九边经过多次大战的损失和补充,应该还是有七十万人以上,战马数量也并不低。
但九边的战斗力不是来自于这些普通的营兵,而是各个将领的内丁。
如果把所有的内丁集中在一起,人数应该是在五六万人左右,以内丁为核心加上一些能战的营兵,大明的有效武装在三十万人左右。
剩下的几十万就是纯粹的帐册上的空额,或是只配去送死的炮灰。
从天启六年到崇祯十七年,多次募兵加上大战的损失,事实证明大明在两大战场上维持战线的精锐人数就是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
比如松锦之战时聚集的十四万援兵和把守山海关的后劲部队,加上锦州的部队,应该在二十万以上。
而中原地区还有在追剿农民军的孙传庭部等精锐兵马,也就不到十万人的规模。
大明要维持这些军队,同时维持这些军队的军费开销,在天启年间因为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维持对女真的战线还不难,到了崇祯年间就难以为继了,整个北方防线被皇太极打成了筛子,五次入侵如入无人之境,掠走了百万百姓,几十个州府县城被彻底破坏,过千万人流离失所,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农民军的实力。
眼前和记展现出来的兵力,不夸张的说已经是整个九边的实力了,而且很轻松的调度在一起,这种实力,九边任何一镇也难以抵抗,只能集诸镇之力加上军堡城池的防守,勉强可以与商团军一战。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