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钱家兑销国债,不再缺钱的楚国购马五万匹;齐国去年冬天损失不少军马,购马数量比楚国只多不少;魏国就那么点士卒,也象征性购了万匹;赵国十万大军马匹不够,但军队正在换装,没钱再买马,今明两年只能暂时凑合,依托魏国、楚国的输运体系作战。
四国购买的马匹超过十万,加上原有马匹,牛肯定是比不了秦国,但军马数量已远远超过秦国。缺马,这对西线的蒙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秦军一直在撤退,后勤线在缩短,且山区不可能大规模使用骑兵;对北线的李信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又退回到襄城的李信只有防守的任务,没有出击的任务。真正受影响的是屯兵于濮阳的王翦。
齐军只剩下三十多万,歼灭这三十多万齐军,秦军就能长驱直入临淄。本来按照王翦的意思是不断消耗齐军战卒,当齐国无可战之卒时,齐国也就亡了。但现在西线秦军失利,国尉府要求王翦今年务必要灭齐,这种要求自然提高了后勤供应的难度。
秦军从齐楚边境出发,攻至临淄已近五百里;拔下临淄继续往东,攻至潍水沿岸已是七百余里;如果还想南下占领穆陵关,那行程则更远,大军几乎要前进九百里。这是在冬季进攻,有前次秦军因粮于敌的教训,齐人这一次必然会坚壁清野。
军中本来有八万头仆牛,七万匹挽马,依靠这些大畜,秦军勉强能够攻至临淄,这是齐人未坚壁清野的情况下。如果齐人坚壁清野,冬日行军秦军无屋可拆,加上干柴,后勤需要运输的物资将更多,而更长的距离,大军非要二十万头牛,十六万匹挽马而不可。
马和牛是不同的,马高大,迈一圭最少五尺,牛呢,牛迈一圭还不到三尺。挽力上,牛的挽力并没有比马高出多少,两匹狄马挽曳的马车改由两头仆牛挽曳,载重也就增加十分之一左右,然而食量上仆牛食量远大于挽马。
大军推进的速度每日大约为一舍,这个速度是牛车随军还是马车随军没有太多差别。但大军与后方之间的输运,马车的运输效率就倍于牛车了。一句话,没有马是万万不行的。大梁北城飨宴之时,濮阳幕府内,王翦缓缓说出了这句话。
“此亦是无奈之举。”王敖解释道。“国中马匹不多,陇西、北地马场之马半数乃骑卒之马,此马若是用于挽曳,惜也。为今之计,只能多予仆牛,以仆牛输运……”
“以仆牛输运,仆牛每日行进过缓,不及也。”腹心刘池不得不插言。“仆牛一日之食几可当挽马两日,一车若输运四千斤,这这……”
刘池说不出日损耗率这个词,意思却是这个意思。马车日损耗率和牛车是不同的。两马挽曳一千公斤,两牛挽曳一千一百公斤,两马每日消耗二十公斤,加上御手,最多不过二十二公斤;两牛每日则要消耗三十公斤甚至四十公斤草料,加上御手,就是四十二公斤。
这样算,马车每日损耗是2.2%,牛车每日损耗是3.81%。一车货物如果都是牛马料,试问车行几日?马车可行:1/2.2%=45日;而牛车可行:1/3.81%=26日。再算上往返,也就是行程除于二,即马车可行二十二天,牛车只能行十三天。
十三天行程,每日六十里也不过七百多里。也就是说依靠牛车,车上物资最多能运到潍水沿岸,再想远就不可能了。且牛车的日损耗率高,马车十日行程只损耗了车上不到一半的物资(毋忘回程也有十日,即二十日);牛车十日行程,加上十日回程,车上四分之三的物资已被仆牛本身所消耗。
因为食量、每日行程的关系,牛车的运输效率是低下的,效率的低下短距离内还能依靠数量来弥补。长距离,如果输运超过八百里,就不是数量能够弥补的了,因为这是牛车输运的极限。长距离输运只能依靠金字塔式的驳运才能解决——十辆牛车拉来物资,运到目的地后,由一辆牛车或者一辆马车驳运到更前方。
任何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战争中都会变得极其复杂,所以战争的原则是越简单的东西越可靠。后勤是军事活动的基础,后勤依靠驳运解决,驳运地点还深入敌境。一旦当地齐人攻击驳运点,或者楚军骑兵攻击驳运点,对秦军都将是一场灾难。
幕府内,谋士们正在讨论如何用牛车来支撑灭齐之战,王翦则想起了去年冬天秦军被联军赶得上气不接下气,沿途冻毙无数士卒的惨状。从临淄撤退已经是这种结果,从潍水沿岸撤退、从穆陵关撤退……,不,秦军真要前进到穆陵关,已经没有撤退的可能了。与其让大军在撤退中冻毙、在撤退中溃散,还不如和联军决一死战。
“父亲,灭齐而无马,此当奈何?”王贲虽不像谋士一样精于计算,但他久习戎事,知道靠缓慢的牛车输运是不行的。“大王又欲降罪于我乎?”
王贲最后一句说的很轻,轻的只有王翦才能听到。王翦闻言脸色一变,他没有大声训斥,同样是很轻声的道:“胡言!大王岂有此心。”
“大王若无此心,为何不予挽马?”王贲确实久习戎事,然而戎事之外的东西他就不知道了。在他眼中,前线需要什么,后方就可以提供什么。长久以来秦军皆是如此,即便长平之战那种举国大战,大王也没有让前线的将军失望过。
“大王必有难处。”王翦也不清楚后方为何不能提供自己需要的挽马,但他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楚军攻下了汉中,秦军就要尽快拿下齐国,不然秦国将输掉整场战争。
“难处?有何难处能比灭齐还难?”王贲愤然。“若无挽马输运粮秣干柴,大军如何灭齐?”
“国之大事,岂是你小子可擅自揣测!”王翦板起脸训斥儿子。幕府里什么人都有,万一儿子这话传到大王耳中,什么都完了。“无马便不能灭齐?大谬!本将无马亦灭齐国。”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四国购买的马匹超过十万,加上原有马匹,牛肯定是比不了秦国,但军马数量已远远超过秦国。缺马,这对西线的蒙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秦军一直在撤退,后勤线在缩短,且山区不可能大规模使用骑兵;对北线的李信来说也没什么影响,又退回到襄城的李信只有防守的任务,没有出击的任务。真正受影响的是屯兵于濮阳的王翦。
齐军只剩下三十多万,歼灭这三十多万齐军,秦军就能长驱直入临淄。本来按照王翦的意思是不断消耗齐军战卒,当齐国无可战之卒时,齐国也就亡了。但现在西线秦军失利,国尉府要求王翦今年务必要灭齐,这种要求自然提高了后勤供应的难度。
秦军从齐楚边境出发,攻至临淄已近五百里;拔下临淄继续往东,攻至潍水沿岸已是七百余里;如果还想南下占领穆陵关,那行程则更远,大军几乎要前进九百里。这是在冬季进攻,有前次秦军因粮于敌的教训,齐人这一次必然会坚壁清野。
军中本来有八万头仆牛,七万匹挽马,依靠这些大畜,秦军勉强能够攻至临淄,这是齐人未坚壁清野的情况下。如果齐人坚壁清野,冬日行军秦军无屋可拆,加上干柴,后勤需要运输的物资将更多,而更长的距离,大军非要二十万头牛,十六万匹挽马而不可。
马和牛是不同的,马高大,迈一圭最少五尺,牛呢,牛迈一圭还不到三尺。挽力上,牛的挽力并没有比马高出多少,两匹狄马挽曳的马车改由两头仆牛挽曳,载重也就增加十分之一左右,然而食量上仆牛食量远大于挽马。
大军推进的速度每日大约为一舍,这个速度是牛车随军还是马车随军没有太多差别。但大军与后方之间的输运,马车的运输效率就倍于牛车了。一句话,没有马是万万不行的。大梁北城飨宴之时,濮阳幕府内,王翦缓缓说出了这句话。
“此亦是无奈之举。”王敖解释道。“国中马匹不多,陇西、北地马场之马半数乃骑卒之马,此马若是用于挽曳,惜也。为今之计,只能多予仆牛,以仆牛输运……”
“以仆牛输运,仆牛每日行进过缓,不及也。”腹心刘池不得不插言。“仆牛一日之食几可当挽马两日,一车若输运四千斤,这这……”
刘池说不出日损耗率这个词,意思却是这个意思。马车日损耗率和牛车是不同的。两马挽曳一千公斤,两牛挽曳一千一百公斤,两马每日消耗二十公斤,加上御手,最多不过二十二公斤;两牛每日则要消耗三十公斤甚至四十公斤草料,加上御手,就是四十二公斤。
这样算,马车每日损耗是2.2%,牛车每日损耗是3.81%。一车货物如果都是牛马料,试问车行几日?马车可行:1/2.2%=45日;而牛车可行:1/3.81%=26日。再算上往返,也就是行程除于二,即马车可行二十二天,牛车只能行十三天。
十三天行程,每日六十里也不过七百多里。也就是说依靠牛车,车上物资最多能运到潍水沿岸,再想远就不可能了。且牛车的日损耗率高,马车十日行程只损耗了车上不到一半的物资(毋忘回程也有十日,即二十日);牛车十日行程,加上十日回程,车上四分之三的物资已被仆牛本身所消耗。
因为食量、每日行程的关系,牛车的运输效率是低下的,效率的低下短距离内还能依靠数量来弥补。长距离,如果输运超过八百里,就不是数量能够弥补的了,因为这是牛车输运的极限。长距离输运只能依靠金字塔式的驳运才能解决——十辆牛车拉来物资,运到目的地后,由一辆牛车或者一辆马车驳运到更前方。
任何看似简单的问题在战争中都会变得极其复杂,所以战争的原则是越简单的东西越可靠。后勤是军事活动的基础,后勤依靠驳运解决,驳运地点还深入敌境。一旦当地齐人攻击驳运点,或者楚军骑兵攻击驳运点,对秦军都将是一场灾难。
幕府内,谋士们正在讨论如何用牛车来支撑灭齐之战,王翦则想起了去年冬天秦军被联军赶得上气不接下气,沿途冻毙无数士卒的惨状。从临淄撤退已经是这种结果,从潍水沿岸撤退、从穆陵关撤退……,不,秦军真要前进到穆陵关,已经没有撤退的可能了。与其让大军在撤退中冻毙、在撤退中溃散,还不如和联军决一死战。
“父亲,灭齐而无马,此当奈何?”王贲虽不像谋士一样精于计算,但他久习戎事,知道靠缓慢的牛车输运是不行的。“大王又欲降罪于我乎?”
王贲最后一句说的很轻,轻的只有王翦才能听到。王翦闻言脸色一变,他没有大声训斥,同样是很轻声的道:“胡言!大王岂有此心。”
“大王若无此心,为何不予挽马?”王贲确实久习戎事,然而戎事之外的东西他就不知道了。在他眼中,前线需要什么,后方就可以提供什么。长久以来秦军皆是如此,即便长平之战那种举国大战,大王也没有让前线的将军失望过。
“大王必有难处。”王翦也不清楚后方为何不能提供自己需要的挽马,但他对形势的判断很准确。楚军攻下了汉中,秦军就要尽快拿下齐国,不然秦国将输掉整场战争。
“难处?有何难处能比灭齐还难?”王贲愤然。“若无挽马输运粮秣干柴,大军如何灭齐?”
“国之大事,岂是你小子可擅自揣测!”王翦板起脸训斥儿子。幕府里什么人都有,万一儿子这话传到大王耳中,什么都完了。“无马便不能灭齐?大谬!本将无马亦灭齐国。”
https: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