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安王(四)
“端太妃今夜怕是难以入睡安寝了。”
夜凉如水,月华漫天。
椒房殿的寝室里,传来谢明曦略含嘲弄的低语声:“你不愿安王闲散玩乐下去,对他委以重任,有意栽培他。不过,你这一片好心,端太妃无福消受,只以为你是有意要出手对付安王。”
盛鸿挑了挑眉头,一脸深思:“我自问登基以来,从没做过什么恶事。对唯一的胞弟也格外纵容宽厚。为什么端太妃会对我有这样的误解?”
没等谢明曦回应,又长叹一声:“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确实有道理。这世间,真正了解我高洁品性的,唯有你一人了。”
谢明曦瞥了自我吹嘘夸耀的夫婿一眼,笑着拧了拧他的厚脸皮。
盛鸿笑嘻嘻地将另一边脸也凑过来,顺便咬住她的指尖。
夫妻两人嬉闹亲热片刻,才又继续这个话题。
“安王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谢明曦眸光微闪,低声说道:“这几年,他从不出头露脸,处处韬光养晦低调隐忍。有意将自己变成一个只懂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胸无志向之人。”
“他这是怕自己露出锋芒,招了你的忌讳。也是自保之举。”
盛鸿收敛笑意,轻叹一声:“宁王他们几个为了争夺皇位,起兵谋逆,自相残杀。否则,这皇位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来。”
“当年我登基之前,俞太后有意拿安王做筏子,刁难一下我。那时,安王就是个小滑头,装晕躲了过去。”
“亏得他一装就是七年。”
这些年,盛鸿一直将安王的言行举动看在眼底。
安王对皇位确实没有野心,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富贵藩王。
正因如此,盛鸿反而不忍见安王年纪轻轻就如此颓废玩乐。打定主意要“提点”安王一回。
盛鸿将今日移清殿里发生之事一一道来:“……安王今日已应了我,说是会尽心尽力好好当差。我对他也没抱太大期望,反正,做些事总比整日闲着好得多。”
谢明曦随口笑道:“这可未必。说不定,安王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盛鸿一笑置之:“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
隔日,安王便去了宗人府报到。
宗人府里最高官职是宗正,其次就是左宗人右宗人。任左宗人的郡王年迈告病,空了出来,安王一来,正好补了这一空缺。
自先祖建朝以来,已有百余年。经过几代繁衍,没出五服的皇室宗亲就有近千人。出了五服的更多。零零总总共有数千人。每日大事小事不断,汾阳郡王这个宗正,忙得恨不得多生两只手。
安王一来,汾阳郡王毫不客气地将杂事琐事分了两成过去。
懒散惯了的安王,乍然接手宗人府事务,便是有人时时提点,依然手忙脚乱忙得焦头烂额。
没到半个月,就瘦了一圈。
这半个月里,又有两位藩王归京。其余诸藩王,也陆续启程,在归京的途中。藩王们大多子嗣兴旺儿孙众多,纵然不及陈留王,加起来数字也十分庞大可观。这么多人要安置,绝不是件易事。
安置藩王之事,都归宗人府来管。
可以想见,汾阳郡王有多忙碌。
汾阳郡王一忙,安王也不得消停。每天天不亮出府,不到子时别想回府。
安王妃心疼夫婿,每日精心为安王准备补品参汤。安王年轻活力盛,禁不起“滋补”,有一回在人前流了鼻血,一时成了京城最新的笑料谈资。
宫中端太妃自然也听说了,心疼得哗哗流眼泪。
往日安王隔三差五就进宫请安。现在正事且忙不过来,每日早出晚归,哪里还有闲暇进宫。她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儿子了。
端太妃没敢去椒房殿,索性来了寒香宫,对着心软的梅太妃一通哭诉:“……安王自小惫懒,读书平平,习武练箭也不成。我也算认了,只要他平平安安身体康健就好。”
“皇上派他去宗人府当差,是着意提携他。我心里不是不感激。只是,他委实不是那块做事的料。听闻这半个月已经瘦了许多。我想见他一面,他都没闲空进宫来。”
“我这心里,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一边说一边哭,还一边拉扯着梅太妃的衣袖,言下之意,不说也明白。
梅太妃果然心软,陪着端太妃哭了一回,却绝口不提为安王说情。
安王再可怜,也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喜怒要紧。
端太妃无奈之下,只得将话挑明,哀求梅太妃道:“梅姐姐,我今日前来,是想求你在皇上面前为安王说说情。让皇上撤了安王这桩差事。安王没什么能耐出息,我早就认了。别让他胡闹,连累了皇上的名声。”
梅太妃歉然叹道:“我们身在后宫,哪懂国朝之事。若是去向皇后说情,我倒是可以一试。皇上那里,我委实不知该如何张口。”
端太妃:“……”
……
宫中大小事,都瞒不过谢明曦。
谢明曦知道此事后,微微一笑。
梅太妃性情软弱,没什么主见。不过,她有一条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都不如儿子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婆媳两个的立场完全一致。
端太妃日日哭啼抹泪,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
谢明曦主动召端太妃前来,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几句:“安王做了宗人府左宗人,每日忙碌,用心当差,为皇上分忧。这是好事,也是皇上给安王的体面尊荣。”
“这等好事,端太妃不高兴也就罢了,怎么倒在人前人后抹泪?传出去,岂不是令人误会,以为安王对皇上心存怨怼?抑或是太妃娘娘对此事心中不满?”
端太妃听的冷汗涔涔,战战兢兢地应道:“皇后误会了。我绝无怨怼之意,更无半分不满。安王能得皇上重要,我心中不知有多高兴,这才喜极而泣。”
谢明曦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喜极而泣,那倒是本宫误会了。”
端太妃连连陪笑称是。
之后,再不敢去寒香宫叨扰梅太妃了。
夜凉如水,月华漫天。
椒房殿的寝室里,传来谢明曦略含嘲弄的低语声:“你不愿安王闲散玩乐下去,对他委以重任,有意栽培他。不过,你这一片好心,端太妃无福消受,只以为你是有意要出手对付安王。”
盛鸿挑了挑眉头,一脸深思:“我自问登基以来,从没做过什么恶事。对唯一的胞弟也格外纵容宽厚。为什么端太妃会对我有这样的误解?”
没等谢明曦回应,又长叹一声:“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确实有道理。这世间,真正了解我高洁品性的,唯有你一人了。”
谢明曦瞥了自我吹嘘夸耀的夫婿一眼,笑着拧了拧他的厚脸皮。
盛鸿笑嘻嘻地将另一边脸也凑过来,顺便咬住她的指尖。
夫妻两人嬉闹亲热片刻,才又继续这个话题。
“安王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谢明曦眸光微闪,低声说道:“这几年,他从不出头露脸,处处韬光养晦低调隐忍。有意将自己变成一个只懂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胸无志向之人。”
“他这是怕自己露出锋芒,招了你的忌讳。也是自保之举。”
盛鸿收敛笑意,轻叹一声:“宁王他们几个为了争夺皇位,起兵谋逆,自相残杀。否则,这皇位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来。”
“当年我登基之前,俞太后有意拿安王做筏子,刁难一下我。那时,安王就是个小滑头,装晕躲了过去。”
“亏得他一装就是七年。”
这些年,盛鸿一直将安王的言行举动看在眼底。
安王对皇位确实没有野心,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富贵藩王。
正因如此,盛鸿反而不忍见安王年纪轻轻就如此颓废玩乐。打定主意要“提点”安王一回。
盛鸿将今日移清殿里发生之事一一道来:“……安王今日已应了我,说是会尽心尽力好好当差。我对他也没抱太大期望,反正,做些事总比整日闲着好得多。”
谢明曦随口笑道:“这可未必。说不定,安王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盛鸿一笑置之:“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
隔日,安王便去了宗人府报到。
宗人府里最高官职是宗正,其次就是左宗人右宗人。任左宗人的郡王年迈告病,空了出来,安王一来,正好补了这一空缺。
自先祖建朝以来,已有百余年。经过几代繁衍,没出五服的皇室宗亲就有近千人。出了五服的更多。零零总总共有数千人。每日大事小事不断,汾阳郡王这个宗正,忙得恨不得多生两只手。
安王一来,汾阳郡王毫不客气地将杂事琐事分了两成过去。
懒散惯了的安王,乍然接手宗人府事务,便是有人时时提点,依然手忙脚乱忙得焦头烂额。
没到半个月,就瘦了一圈。
这半个月里,又有两位藩王归京。其余诸藩王,也陆续启程,在归京的途中。藩王们大多子嗣兴旺儿孙众多,纵然不及陈留王,加起来数字也十分庞大可观。这么多人要安置,绝不是件易事。
安置藩王之事,都归宗人府来管。
可以想见,汾阳郡王有多忙碌。
汾阳郡王一忙,安王也不得消停。每天天不亮出府,不到子时别想回府。
安王妃心疼夫婿,每日精心为安王准备补品参汤。安王年轻活力盛,禁不起“滋补”,有一回在人前流了鼻血,一时成了京城最新的笑料谈资。
宫中端太妃自然也听说了,心疼得哗哗流眼泪。
往日安王隔三差五就进宫请安。现在正事且忙不过来,每日早出晚归,哪里还有闲暇进宫。她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儿子了。
端太妃没敢去椒房殿,索性来了寒香宫,对着心软的梅太妃一通哭诉:“……安王自小惫懒,读书平平,习武练箭也不成。我也算认了,只要他平平安安身体康健就好。”
“皇上派他去宗人府当差,是着意提携他。我心里不是不感激。只是,他委实不是那块做事的料。听闻这半个月已经瘦了许多。我想见他一面,他都没闲空进宫来。”
“我这心里,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一边说一边哭,还一边拉扯着梅太妃的衣袖,言下之意,不说也明白。
梅太妃果然心软,陪着端太妃哭了一回,却绝口不提为安王说情。
安王再可怜,也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喜怒要紧。
端太妃无奈之下,只得将话挑明,哀求梅太妃道:“梅姐姐,我今日前来,是想求你在皇上面前为安王说说情。让皇上撤了安王这桩差事。安王没什么能耐出息,我早就认了。别让他胡闹,连累了皇上的名声。”
梅太妃歉然叹道:“我们身在后宫,哪懂国朝之事。若是去向皇后说情,我倒是可以一试。皇上那里,我委实不知该如何张口。”
端太妃:“……”
……
宫中大小事,都瞒不过谢明曦。
谢明曦知道此事后,微微一笑。
梅太妃性情软弱,没什么主见。不过,她有一条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都不如儿子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婆媳两个的立场完全一致。
端太妃日日哭啼抹泪,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
谢明曦主动召端太妃前来,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几句:“安王做了宗人府左宗人,每日忙碌,用心当差,为皇上分忧。这是好事,也是皇上给安王的体面尊荣。”
“这等好事,端太妃不高兴也就罢了,怎么倒在人前人后抹泪?传出去,岂不是令人误会,以为安王对皇上心存怨怼?抑或是太妃娘娘对此事心中不满?”
端太妃听的冷汗涔涔,战战兢兢地应道:“皇后误会了。我绝无怨怼之意,更无半分不满。安王能得皇上重要,我心中不知有多高兴,这才喜极而泣。”
谢明曦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喜极而泣,那倒是本宫误会了。”
端太妃连连陪笑称是。
之后,再不敢去寒香宫叨扰梅太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