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外国使臣来觐见,而且还是带着两国交好的目的来的,这在明面上就让帝国内阁找不到拒绝双方会面的理由。所以,眼下,帝国内阁就要面对一个难题——怎样才能在确保双方正常会面的情况下,为防止有刺客混入使节团而对使臣进行筛选。
显而易见,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也是困扰着在场众人的最大难题。
“不仅是要谨慎地防备有刺客混进来,还要杜绝其他高阶职业者有机会接近皇帝陛下。”首相严肃地提醒道。
首相的话很有道理,但不过也仅仅是引出一个话题,指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至于具体该怎么处理,其实首相并没有给出实质的指示,还是需要大家商讨一番,定个章程出来。
“可是,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分辨,这些夏国使臣当中,是否存在职业者。而且,即便是那些潜在夏国的情报人员,也很难保证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情报大臣一边摇摇头,一边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无奈之处。
但是,使臣团已经等候在外,他们需要马上回应。难处是有,易星辰也明白下臣们的为难之处,所以,解决这个难题,显然还是需要易星辰自己给出明确的指示。
沉思一小会,在众人都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易星辰发话了:“使臣团既然已经到了阳城城外,而且对方言明是来谈和的,我方不能拒之门外,这于理不合。所以,先接纳使臣团入境,由外交部负责将使臣团的所有人员安顿好。而关于觐见方面,向使臣团提出两个细节方面的要求:首先,可以通过减少觐见人数的方式,以保证帝国在安全控制方面的力度。每一次觐见,仅允许夏国使节团挑选两名使臣觐见,并且在觐见之日之前先将人员名单上报,而使团内其余的人一概不见,直至另行给予通知为止;其次,每一次觐见之前,需要先对使节团所提供的两名使臣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料登记。同时将人员名单传递给潜伏在夏国的情报特工,同一时间调查该两名使臣在夏国的相关背景。一旦发现使臣确实是,或者有可能是高阶战斗职业者的话,那就要求夏国更换觐见人员,如有不配合的,直接取消觐见。”
“陛下,如此会不会显得繁杂?”外交大臣听完,脸上显露出疑虑之色,问道。
“为了陛下的安全,没有任何繁杂的事情。”没等易星辰回应,情报大臣已抢先表达了对易星辰这个决策的认同,当即应道。
“现在是他们求见我,而不是我求见他们。而且,我们在江州是战胜国,有权利要求他们遵守我们的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不用理会。”易星辰看着情报大臣有些紧张,便笑了笑,同时安抚两位大臣,道。
“陛下英明!”众大臣再无疑虑。
决议通过,行动自然就更迅速了。一封电报,随即从兴华帝国兴华城发送,电波穿越遥远的空间距离,抵达江州泰安城。
江州泰安城,兴华军位于江州的指挥部驻地,里昂将军在泰安城,指挥江州一切战事。至于阳城,里昂交给了魏英才,由魏英才兼职管理。
当里昂接到从兴华帝国兴华城发出的这封电报的时候,魏英才就在他的身边。两人就电报进行了一番讨论。
此时,里昂正面对着魏英才而坐,并将手中的电报内容,告知魏英才:“皇帝与内阁方面已经同意了夏国使节团觐见的请求,但是也提出了一些限制性要求,指明每次觐见的人数不能超过两人。皇帝还向我们下达最新的秘密指令,需要我们在使臣觐见的事宜上,进行一些相关的配合行动。你回阳城,要求他们拿出一个名单,你再审核一下,别让刺客混进去。”
“是,将军。”魏英才恭敬地应道。
事实上,两人之所以第一时间就有反应,是因为两人一直在关注使节团访问帝国这件事。虽然两人远在江州,但这件事情潜藏的意味,两人其实都有同样的危机感。因此,已有共识的两人,说白了,就是在等待帝国的命令下达。
而说到里昂和魏英才两人,相比之前,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与碰壁,魏英才也早已经不再把里昂看成是竞争对手。两人因为多次政务关系,一来二往之间,甚至都对彼此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魏英才很多时候对里昂的处事方式,还有了欣赏之意。正因如此,两人越发能够在政务上相互配合。
而且,更多的时候,魏英才已经不再将注意力关注在平步青云之上,反而这些年,他学会了沉稳和安分,学会了花更多心思在如何努力把自己工作做好这一方面。
如今,魏英才的努力方向,主要在两个要点上:一是建设好阳城;二是配合里昂,尽可能做出一份完美的成绩,让皇帝赞许一番。
里昂想了想,又给魏英才提了一个醒,道:“江州的重点防务,还是着眼于敌人的小股部队,防止敌人搞破坏。你的任务是阳城以及周围地区,尽快建立一支本地子弟组成的武装部队。”
“是的,我明白。”魏英才道。
里昂闻言,满意地点点头。慎重地再三查漏补缺之后,感觉没什么要交代的事情,才让魏英才回阳城。
魏英才骑着快马,返回到阳城。
刚一抵达自己的阵营,魏英才马上召来下属官员询问情况,尤其是确定夏国使节团的动向。
下属官员告知,夏国使节团已经被安置在城中的一个客栈内,也已经派驻专人看守,这让魏英才很满意,便暂时不再理会。
虽然帝国同意使节团觐见,但是具体的觐见时间还没有定,既然如此,魏英才认为,倒是可以先把使节团晾在一旁,让他们感受一下不被人重视的感觉,从而挫一挫他们“大驾光临”的气势,让他们开始心存猜疑,从而能够更为注意觐见皇帝时的态度和言辞,甚至在双方正式会面的时候,不至于提出一些不把帝国放在眼里的和谈要求。
其实,魏英才这一招,就是要让使节团的大使们认清楚形势。如果使节团的使臣懂事的话,自然不会盛气凌人,会亲自上门求见魏英才,魏英才才会把帝国皇帝与内阁的决定告诉他们。要不然,那就慢慢等着,反正对帝国而言,是绝对耗得起的,但夏国的使节团则不然。
阳城,“有家”客栈上等房间,六名穿着锦衣的人,他们或站着,或坐着,脸色都不好看,以至于房间的气氛都显得格外的沉闷和阴郁。
这六人,正正就是夏国使节团的使臣们。当中,有一名大使,两名副使臣,两名处理文书的文官,以及一名武官。
“兴华人太可恶了,竟然怠慢我们,这么久还没有回复。”一名年轻的副使首先按捺不住,满脸不忿地说道。
“严格来说,我们是战败了。”大使无奈地说道。
大使倒是看得明白,虽然他们这次前来帝国,是打着两国停止交火,恢复和平邦交的旗号,但是人都明白,其实他们夏国因为战败,在这次和谈上,本就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他早有预感,他们这次的觐见是很被动的。但是,被动到这个地步,被兴华帝国方面怠慢如此,大使倒不是一早就明知了。然而,就算是这样,大使也只是很无奈,谁让他们战败了呢?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在兴华蛮夷皇帝的面前,让他感受到我们大夏臣子的风采。”另一名中年副使咬牙切齿说道。
“如果不是武臣不争气,大夏又怎么会失去了云州、江州。”年轻的副使应道。
年轻副使的话,显然是在讽刺武人,所以屋子里的武官闻言,脸上有些恼了,不过他忍着没说话。
大使想了想说道:“我们不能干等着,明天派人往城守府递牌子。”
年轻的副使不满道:“我们是大国,应该是他们给我们安排妥当了!”
“你等得及,可是朝廷等不及,陛下等不及!”大使不满道。大使的年纪比较大一些,做事情讲究稳妥。他们这次出使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带着皇帝与朝臣的期望,想要和兴华帝国谈一谈两国休战协议。
目前,大夏国的局势不好,烽火四起。几乎处处烽火,乱民杀官,宗室叛乱,海盗劫掠层出不穷。
大夏国的皇帝与朝臣很担心兴华帝国会不会趁乱出击,再袭击大夏国其他州县。
使节团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保证两国实际边界稳定,短时间内不起战端。第二个任务:探查兴华帝国内部的虚实。
其实,夏国皇帝与朝臣一开始对兴华帝国,除了仇恨就是鄙视,谈话的话题,都是怎么消灭兴华军,驱逐兴华军。可是,八级职业者夏侯武在被捕前,给夏国寄回了一堆兴华帝国的报纸,上面全是兴华帝国实施的国策,以及新闻。皇帝唐龙辉,以及一众高层大臣看见了报纸上内容,每个人都像是见鬼了一样,被惊吓住了。
兴华帝国的内阁首相,竟然是让全国的民众选举出来的。光是这一点,就让唐龙辉感到不可思议。他很好奇,兴华皇帝怎么会愿意把这个帝王任命官员的权利交给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来决定。
对兴华帝国有了好奇的夏国君臣,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兴华帝国的发展情况。实行了全民选举首相制度的兴华帝国,有没有什么内乱之类的事情发生……简而言之,如果兴华帝国不稳的话,夏国有没有机会反击。
夏国君臣给使节团的两个任务,有一定的矛盾。但是,无论如何夏国君臣想要了解兴华帝国的心思,却都是一致的。
使节团大使的一番责怪,让使节团内的众人收起了别的心思,专心思考两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见到兴华皇帝?见到兴华皇帝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只有那位使节团内的武官,还有别的任务,那就是打探兴华帝国的局势,比如多购买几份报纸等等。
夏国的君臣很想知道新任首相上台之后,他们的政令是否畅通,选举前承诺的政策,是否开始了。他们还想要从这些政令中,判断兴华国在江州战场上的态度。如果新华国增兵江州,那么夏国就必须也要增兵……
众人又是一番诉说,达成一致,明天就给城守府投帖子拜见阳城城守,打听一下兴华帝国君臣的反应。
第二天,夏国使节团派人前往城守府投递了拜帖,想要拜见魏英才。
魏英才听见下属的汇报,呵呵一笑,把拜帖扔到了一边,完全不理会。因为使节团投递拜帖的人既不是正使,也不是副使,而是一名夏国的文官。显然,这是不重视他阳城城守。魏英才是兴华帝国在江州的二号人物,他如果随随便便见一位使节团的文官,那岂不是无形中拉低了兴华帝国的地位?
反正,魏英才觉得使节团的文官层次不够高,不配见他。
有家客栈的使节团得到消息,说是城守不见他们的使节团成员,夏国正使与使节团的人都懵了。那位年轻的副使,更是开始大骂魏英才是在侮辱大夏国使节团。
正使则没时间去理会年轻副使的心情,而是询问其他同伴,阳城的城守是何意?
使节团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分析了一会,又让武官派人出去打探阳城城守的情报,使节团的人才知道阳城的城守魏英才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他这是嫌我们不够重视他。”正使苦笑说道。
“魏英才不过是兴华国一个小小的武将,我们不给他们面子,那又怎么样?”年轻副使不屑说道。
“文殊,你是使臣,代表的是大夏的形象,不可妄言!”正使斥道。
年轻副使闻言,有些惊讶,说道:“大人,我是在骂兴华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我当然知道你在骂谁,可我们是夏国使臣!你难道忘记我们的使命了?”正使不满说道。
显而易见,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也是困扰着在场众人的最大难题。
“不仅是要谨慎地防备有刺客混进来,还要杜绝其他高阶职业者有机会接近皇帝陛下。”首相严肃地提醒道。
首相的话很有道理,但不过也仅仅是引出一个话题,指出了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至于具体该怎么处理,其实首相并没有给出实质的指示,还是需要大家商讨一番,定个章程出来。
“可是,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分辨,这些夏国使臣当中,是否存在职业者。而且,即便是那些潜在夏国的情报人员,也很难保证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情报大臣一边摇摇头,一边说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无奈之处。
但是,使臣团已经等候在外,他们需要马上回应。难处是有,易星辰也明白下臣们的为难之处,所以,解决这个难题,显然还是需要易星辰自己给出明确的指示。
沉思一小会,在众人都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易星辰发话了:“使臣团既然已经到了阳城城外,而且对方言明是来谈和的,我方不能拒之门外,这于理不合。所以,先接纳使臣团入境,由外交部负责将使臣团的所有人员安顿好。而关于觐见方面,向使臣团提出两个细节方面的要求:首先,可以通过减少觐见人数的方式,以保证帝国在安全控制方面的力度。每一次觐见,仅允许夏国使节团挑选两名使臣觐见,并且在觐见之日之前先将人员名单上报,而使团内其余的人一概不见,直至另行给予通知为止;其次,每一次觐见之前,需要先对使节团所提供的两名使臣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料登记。同时将人员名单传递给潜伏在夏国的情报特工,同一时间调查该两名使臣在夏国的相关背景。一旦发现使臣确实是,或者有可能是高阶战斗职业者的话,那就要求夏国更换觐见人员,如有不配合的,直接取消觐见。”
“陛下,如此会不会显得繁杂?”外交大臣听完,脸上显露出疑虑之色,问道。
“为了陛下的安全,没有任何繁杂的事情。”没等易星辰回应,情报大臣已抢先表达了对易星辰这个决策的认同,当即应道。
“现在是他们求见我,而不是我求见他们。而且,我们在江州是战胜国,有权利要求他们遵守我们的规矩。不守规矩的人,不用理会。”易星辰看着情报大臣有些紧张,便笑了笑,同时安抚两位大臣,道。
“陛下英明!”众大臣再无疑虑。
决议通过,行动自然就更迅速了。一封电报,随即从兴华帝国兴华城发送,电波穿越遥远的空间距离,抵达江州泰安城。
江州泰安城,兴华军位于江州的指挥部驻地,里昂将军在泰安城,指挥江州一切战事。至于阳城,里昂交给了魏英才,由魏英才兼职管理。
当里昂接到从兴华帝国兴华城发出的这封电报的时候,魏英才就在他的身边。两人就电报进行了一番讨论。
此时,里昂正面对着魏英才而坐,并将手中的电报内容,告知魏英才:“皇帝与内阁方面已经同意了夏国使节团觐见的请求,但是也提出了一些限制性要求,指明每次觐见的人数不能超过两人。皇帝还向我们下达最新的秘密指令,需要我们在使臣觐见的事宜上,进行一些相关的配合行动。你回阳城,要求他们拿出一个名单,你再审核一下,别让刺客混进去。”
“是,将军。”魏英才恭敬地应道。
事实上,两人之所以第一时间就有反应,是因为两人一直在关注使节团访问帝国这件事。虽然两人远在江州,但这件事情潜藏的意味,两人其实都有同样的危机感。因此,已有共识的两人,说白了,就是在等待帝国的命令下达。
而说到里昂和魏英才两人,相比之前,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与碰壁,魏英才也早已经不再把里昂看成是竞争对手。两人因为多次政务关系,一来二往之间,甚至都对彼此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魏英才很多时候对里昂的处事方式,还有了欣赏之意。正因如此,两人越发能够在政务上相互配合。
而且,更多的时候,魏英才已经不再将注意力关注在平步青云之上,反而这些年,他学会了沉稳和安分,学会了花更多心思在如何努力把自己工作做好这一方面。
如今,魏英才的努力方向,主要在两个要点上:一是建设好阳城;二是配合里昂,尽可能做出一份完美的成绩,让皇帝赞许一番。
里昂想了想,又给魏英才提了一个醒,道:“江州的重点防务,还是着眼于敌人的小股部队,防止敌人搞破坏。你的任务是阳城以及周围地区,尽快建立一支本地子弟组成的武装部队。”
“是的,我明白。”魏英才道。
里昂闻言,满意地点点头。慎重地再三查漏补缺之后,感觉没什么要交代的事情,才让魏英才回阳城。
魏英才骑着快马,返回到阳城。
刚一抵达自己的阵营,魏英才马上召来下属官员询问情况,尤其是确定夏国使节团的动向。
下属官员告知,夏国使节团已经被安置在城中的一个客栈内,也已经派驻专人看守,这让魏英才很满意,便暂时不再理会。
虽然帝国同意使节团觐见,但是具体的觐见时间还没有定,既然如此,魏英才认为,倒是可以先把使节团晾在一旁,让他们感受一下不被人重视的感觉,从而挫一挫他们“大驾光临”的气势,让他们开始心存猜疑,从而能够更为注意觐见皇帝时的态度和言辞,甚至在双方正式会面的时候,不至于提出一些不把帝国放在眼里的和谈要求。
其实,魏英才这一招,就是要让使节团的大使们认清楚形势。如果使节团的使臣懂事的话,自然不会盛气凌人,会亲自上门求见魏英才,魏英才才会把帝国皇帝与内阁的决定告诉他们。要不然,那就慢慢等着,反正对帝国而言,是绝对耗得起的,但夏国的使节团则不然。
阳城,“有家”客栈上等房间,六名穿着锦衣的人,他们或站着,或坐着,脸色都不好看,以至于房间的气氛都显得格外的沉闷和阴郁。
这六人,正正就是夏国使节团的使臣们。当中,有一名大使,两名副使臣,两名处理文书的文官,以及一名武官。
“兴华人太可恶了,竟然怠慢我们,这么久还没有回复。”一名年轻的副使首先按捺不住,满脸不忿地说道。
“严格来说,我们是战败了。”大使无奈地说道。
大使倒是看得明白,虽然他们这次前来帝国,是打着两国停止交火,恢复和平邦交的旗号,但是人都明白,其实他们夏国因为战败,在这次和谈上,本就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他早有预感,他们这次的觐见是很被动的。但是,被动到这个地步,被兴华帝国方面怠慢如此,大使倒不是一早就明知了。然而,就算是这样,大使也只是很无奈,谁让他们战败了呢?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在兴华蛮夷皇帝的面前,让他感受到我们大夏臣子的风采。”另一名中年副使咬牙切齿说道。
“如果不是武臣不争气,大夏又怎么会失去了云州、江州。”年轻的副使应道。
年轻副使的话,显然是在讽刺武人,所以屋子里的武官闻言,脸上有些恼了,不过他忍着没说话。
大使想了想说道:“我们不能干等着,明天派人往城守府递牌子。”
年轻的副使不满道:“我们是大国,应该是他们给我们安排妥当了!”
“你等得及,可是朝廷等不及,陛下等不及!”大使不满道。大使的年纪比较大一些,做事情讲究稳妥。他们这次出使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带着皇帝与朝臣的期望,想要和兴华帝国谈一谈两国休战协议。
目前,大夏国的局势不好,烽火四起。几乎处处烽火,乱民杀官,宗室叛乱,海盗劫掠层出不穷。
大夏国的皇帝与朝臣很担心兴华帝国会不会趁乱出击,再袭击大夏国其他州县。
使节团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保证两国实际边界稳定,短时间内不起战端。第二个任务:探查兴华帝国内部的虚实。
其实,夏国皇帝与朝臣一开始对兴华帝国,除了仇恨就是鄙视,谈话的话题,都是怎么消灭兴华军,驱逐兴华军。可是,八级职业者夏侯武在被捕前,给夏国寄回了一堆兴华帝国的报纸,上面全是兴华帝国实施的国策,以及新闻。皇帝唐龙辉,以及一众高层大臣看见了报纸上内容,每个人都像是见鬼了一样,被惊吓住了。
兴华帝国的内阁首相,竟然是让全国的民众选举出来的。光是这一点,就让唐龙辉感到不可思议。他很好奇,兴华皇帝怎么会愿意把这个帝王任命官员的权利交给一群普通的老百姓来决定。
对兴华帝国有了好奇的夏国君臣,非常迫切地想要知道,兴华帝国的发展情况。实行了全民选举首相制度的兴华帝国,有没有什么内乱之类的事情发生……简而言之,如果兴华帝国不稳的话,夏国有没有机会反击。
夏国君臣给使节团的两个任务,有一定的矛盾。但是,无论如何夏国君臣想要了解兴华帝国的心思,却都是一致的。
使节团大使的一番责怪,让使节团内的众人收起了别的心思,专心思考两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见到兴华皇帝?见到兴华皇帝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只有那位使节团内的武官,还有别的任务,那就是打探兴华帝国的局势,比如多购买几份报纸等等。
夏国的君臣很想知道新任首相上台之后,他们的政令是否畅通,选举前承诺的政策,是否开始了。他们还想要从这些政令中,判断兴华国在江州战场上的态度。如果新华国增兵江州,那么夏国就必须也要增兵……
众人又是一番诉说,达成一致,明天就给城守府投帖子拜见阳城城守,打听一下兴华帝国君臣的反应。
第二天,夏国使节团派人前往城守府投递了拜帖,想要拜见魏英才。
魏英才听见下属的汇报,呵呵一笑,把拜帖扔到了一边,完全不理会。因为使节团投递拜帖的人既不是正使,也不是副使,而是一名夏国的文官。显然,这是不重视他阳城城守。魏英才是兴华帝国在江州的二号人物,他如果随随便便见一位使节团的文官,那岂不是无形中拉低了兴华帝国的地位?
反正,魏英才觉得使节团的文官层次不够高,不配见他。
有家客栈的使节团得到消息,说是城守不见他们的使节团成员,夏国正使与使节团的人都懵了。那位年轻的副使,更是开始大骂魏英才是在侮辱大夏国使节团。
正使则没时间去理会年轻副使的心情,而是询问其他同伴,阳城的城守是何意?
使节团的人聚在一起,讨论分析了一会,又让武官派人出去打探阳城城守的情报,使节团的人才知道阳城的城守魏英才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他这是嫌我们不够重视他。”正使苦笑说道。
“魏英才不过是兴华国一个小小的武将,我们不给他们面子,那又怎么样?”年轻副使不屑说道。
“文殊,你是使臣,代表的是大夏的形象,不可妄言!”正使斥道。
年轻副使闻言,有些惊讶,说道:“大人,我是在骂兴华人,他们是我们的敌人。”
“我当然知道你在骂谁,可我们是夏国使臣!你难道忘记我们的使命了?”正使不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