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琛没有说出来的话,就很明显了------现在瑜侧妃跟沈琛之间已经没有利益冲突了,相反,只要是讨好了沈琛,她入主中宫的可能性便更大了。
这可是一块大饼,是人就想要咬一口的,没有人不喜欢那个位子,而为了这个位子,若是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和妥协的话,那肯定也是很划算的事了。
现在的瑜侧妃,对沈琛和卫安的事,肯定是想着尽心尽力的完成的,在临江王妃即将咽气却又还没有彻底咽气的时候,她更是只会把沈琛和卫安当成神仙一样供着。
沈琛坐在卫安身边,见卫安若有所思,便问她:“你是不是在担心阿吾?”
被沈琛说中了心思,卫安也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嗯了一声便自然的道:“这回王妃得到应有的惩罚,说实话,还是阿吾在边上仗义执言,大义灭亲。他对你已经算的上仁至义尽了,我知道你嘴里不说,心里却觉得很对不住他......”
这层关系是很现实的摆在眼前的。
楚景吾现在的地位很尴尬,因为临江王妃出事的原因,他现在的世子之位也显得不是那么稳固了,如果到时候瑜侧妃上位,怎么可能不替自己的儿子打算,而让楚景吾一路稳稳当当的?是人就有私心的,何况瑜侧妃和临江王妃还内斗了那么多年,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这两方的仇都是早已经结下了的,根本无法可解。
现在若是沈琛真的支持了瑜侧妃,而且跟瑜侧妃的关系进一步的贴近,那楚景吾到时候会怎么想呢?
到时候沈琛又该怎么选?
他选谁都是错,选谁对另外一方来说都意味着背叛。
卫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拉了拉沈琛的袖子:“你可真是难做人啊!”
没有站在沈琛的角度看问题,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看似风光的背后有多少难处。
沈琛见她愁眉苦脸的,便忍不住俯身捏了捏她的脸:“好了,现在想这么多也没用,你是知道我的,我对阿吾.......他为我做到这个份上,我不可能会做对他不利的事。至于瑜侧妃的拉拢......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现在是不必跟她起冲突的。”
卫安知道也只好这样了,嗯了一声,等到早膳送上来了,便跟沈琛一起用了饭,才往听宣堂赶去。
瑜侧妃的情报很准确,她们到的时候,临江王果然还未来,等到她们等了一会儿,临江王才来了,卫安跟沈琛便跪着行了礼,恭敬的给临江王敬茶。
主位空着,瑜侧妃的身份毕竟不是正室,便也只是坐在侧边的首位上,笑着观礼。
不一时,沈琛跟卫安敬茶完了,临江王看了他们一眼,说了些诸如夫妇之间应当相亲相爱的场面话,便将自己手里带着的一串红宝拿了下来,说是给沈琛拿着赏玩的。
上头镶着三块雕成了菱形的红宝石,一颗颗都硕大而精致,叫人看着便觉得晃眼,这是当初那些使臣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临江王一直都很宝贝,是有价无市的东西,现在沈琛成亲便赏了沈琛,可见对沈琛的重视程度了。
等到卫安的时候,临江王的声音冷了一些,却还是也拿出了一对蓝宝石耳坠,说:“这是当初本王母妃赏赐下来的东西,今天便给了你了,以后要相夫教子,爱护夫君。”
卫安知道临江王的意思,伸手接了见面礼,姿态恭顺的道了谢。
接下来的瑜侧妃自然是很给脸面的,笑着说了许多的好听话,又给了很厚重的见面礼,卫安奉上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便又紧跟着去认识另外的小叔子和小姑子她们。
小叔子多一些,可是却也是有数的,因为其他的都去上课了,唯有楚景谙在,卫安送了鞋袜,便又去见小姑子。
小姑子是瑜侧妃所出,才六岁,梳着双丫髻,可爱得如同年画上的玉娃娃,见了卫安笑眯眯的喊嫂嫂。
这大约是被瑜侧妃教过了的,卫安笑着摸了摸她的脸,送上了一个长命金锁。
等到全都认完了,临江王才带着他们夫妇去祠堂。
其实论理来说,临江王府的祠堂该是太庙,这个小祠堂不过是他供奉自己母亲的,虽然不合规矩,可是到底他是王爷,而且进京来的时候是被隆庆帝请来的,这些底下的事,没有人敢指责他。
沈琛带着卫安拜了祠堂,便都出来,去招待帮了忙的这些亲戚客人。他得去外面和临江王一起招待男宾,卫安自然就跟着瑜侧妃去招待女眷。
瑜侧妃接了卫安,笑着道:“累了吧?这一天下来,恐怕是要些力气的,你若是饿了,便先垫垫肚子?”
卫安谢过了,跟瑜侧妃闲话了几句,便听见瑜侧妃状似无意的提起了秦家的夫人们。
她有些好奇的接过话来,如瑜侧妃所愿的问:“怎么,秦家夫人们又来了吗?我们这边的事,秦家夫人们好似也很乐意知道?”
她有些困惑的眯起眼睛:“可是,这于理不合啊,秦家夫人们虽然说是舅母,可是没听见过舅母插手别人家家事的.......还是说,舅母们是关心王妃的病情,所以才来的这么勤快的?”
这个卫安,真是个妙人儿。瑜侧妃的眼里盈满了笑意,对于这个知情识趣而且实在算得上是很能找对地方的姑娘真心实意的多了几分欣赏,笑了笑便道:“不知道呢,夫人们大约是怕我人小力薄,照顾不好王妃,也操心不好你们的婚事罢,这也是对你们的一片慈心了。”
卫安站定了脚,看了瑜侧妃一眼,见瑜侧妃立即便收敛的脸上的笑意,便知道瑜侧妃真是个难对付的,她哦了一声,缓慢的收回了自己打量的眼神,若无其事的说:“既然这么说,那我们也该去谢谢舅母的一片慈心了,为了我们的事,她们竟也这样费心尽力,生怕您对我们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瑜侧妃挑了挑眉,满意微笑:“是,郡主要是亲自去道谢,那便实在是太好了。”
这可是一块大饼,是人就想要咬一口的,没有人不喜欢那个位子,而为了这个位子,若是不得不做出一点牺牲和妥协的话,那肯定也是很划算的事了。
现在的瑜侧妃,对沈琛和卫安的事,肯定是想着尽心尽力的完成的,在临江王妃即将咽气却又还没有彻底咽气的时候,她更是只会把沈琛和卫安当成神仙一样供着。
沈琛坐在卫安身边,见卫安若有所思,便问她:“你是不是在担心阿吾?”
被沈琛说中了心思,卫安也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嗯了一声便自然的道:“这回王妃得到应有的惩罚,说实话,还是阿吾在边上仗义执言,大义灭亲。他对你已经算的上仁至义尽了,我知道你嘴里不说,心里却觉得很对不住他......”
这层关系是很现实的摆在眼前的。
楚景吾现在的地位很尴尬,因为临江王妃出事的原因,他现在的世子之位也显得不是那么稳固了,如果到时候瑜侧妃上位,怎么可能不替自己的儿子打算,而让楚景吾一路稳稳当当的?是人就有私心的,何况瑜侧妃和临江王妃还内斗了那么多年,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这两方的仇都是早已经结下了的,根本无法可解。
现在若是沈琛真的支持了瑜侧妃,而且跟瑜侧妃的关系进一步的贴近,那楚景吾到时候会怎么想呢?
到时候沈琛又该怎么选?
他选谁都是错,选谁对另外一方来说都意味着背叛。
卫安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拉了拉沈琛的袖子:“你可真是难做人啊!”
没有站在沈琛的角度看问题,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看似风光的背后有多少难处。
沈琛见她愁眉苦脸的,便忍不住俯身捏了捏她的脸:“好了,现在想这么多也没用,你是知道我的,我对阿吾.......他为我做到这个份上,我不可能会做对他不利的事。至于瑜侧妃的拉拢......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过现在是不必跟她起冲突的。”
卫安知道也只好这样了,嗯了一声,等到早膳送上来了,便跟沈琛一起用了饭,才往听宣堂赶去。
瑜侧妃的情报很准确,她们到的时候,临江王果然还未来,等到她们等了一会儿,临江王才来了,卫安跟沈琛便跪着行了礼,恭敬的给临江王敬茶。
主位空着,瑜侧妃的身份毕竟不是正室,便也只是坐在侧边的首位上,笑着观礼。
不一时,沈琛跟卫安敬茶完了,临江王看了他们一眼,说了些诸如夫妇之间应当相亲相爱的场面话,便将自己手里带着的一串红宝拿了下来,说是给沈琛拿着赏玩的。
上头镶着三块雕成了菱形的红宝石,一颗颗都硕大而精致,叫人看着便觉得晃眼,这是当初那些使臣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临江王一直都很宝贝,是有价无市的东西,现在沈琛成亲便赏了沈琛,可见对沈琛的重视程度了。
等到卫安的时候,临江王的声音冷了一些,却还是也拿出了一对蓝宝石耳坠,说:“这是当初本王母妃赏赐下来的东西,今天便给了你了,以后要相夫教子,爱护夫君。”
卫安知道临江王的意思,伸手接了见面礼,姿态恭顺的道了谢。
接下来的瑜侧妃自然是很给脸面的,笑着说了许多的好听话,又给了很厚重的见面礼,卫安奉上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便又紧跟着去认识另外的小叔子和小姑子她们。
小叔子多一些,可是却也是有数的,因为其他的都去上课了,唯有楚景谙在,卫安送了鞋袜,便又去见小姑子。
小姑子是瑜侧妃所出,才六岁,梳着双丫髻,可爱得如同年画上的玉娃娃,见了卫安笑眯眯的喊嫂嫂。
这大约是被瑜侧妃教过了的,卫安笑着摸了摸她的脸,送上了一个长命金锁。
等到全都认完了,临江王才带着他们夫妇去祠堂。
其实论理来说,临江王府的祠堂该是太庙,这个小祠堂不过是他供奉自己母亲的,虽然不合规矩,可是到底他是王爷,而且进京来的时候是被隆庆帝请来的,这些底下的事,没有人敢指责他。
沈琛带着卫安拜了祠堂,便都出来,去招待帮了忙的这些亲戚客人。他得去外面和临江王一起招待男宾,卫安自然就跟着瑜侧妃去招待女眷。
瑜侧妃接了卫安,笑着道:“累了吧?这一天下来,恐怕是要些力气的,你若是饿了,便先垫垫肚子?”
卫安谢过了,跟瑜侧妃闲话了几句,便听见瑜侧妃状似无意的提起了秦家的夫人们。
她有些好奇的接过话来,如瑜侧妃所愿的问:“怎么,秦家夫人们又来了吗?我们这边的事,秦家夫人们好似也很乐意知道?”
她有些困惑的眯起眼睛:“可是,这于理不合啊,秦家夫人们虽然说是舅母,可是没听见过舅母插手别人家家事的.......还是说,舅母们是关心王妃的病情,所以才来的这么勤快的?”
这个卫安,真是个妙人儿。瑜侧妃的眼里盈满了笑意,对于这个知情识趣而且实在算得上是很能找对地方的姑娘真心实意的多了几分欣赏,笑了笑便道:“不知道呢,夫人们大约是怕我人小力薄,照顾不好王妃,也操心不好你们的婚事罢,这也是对你们的一片慈心了。”
卫安站定了脚,看了瑜侧妃一眼,见瑜侧妃立即便收敛的脸上的笑意,便知道瑜侧妃真是个难对付的,她哦了一声,缓慢的收回了自己打量的眼神,若无其事的说:“既然这么说,那我们也该去谢谢舅母的一片慈心了,为了我们的事,她们竟也这样费心尽力,生怕您对我们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瑜侧妃挑了挑眉,满意微笑:“是,郡主要是亲自去道谢,那便实在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