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口,张宁从州衙里走出来,手里拿着的一张纸如千钧重,但同样有千金般的价值,又看了一眼,他小心翼翼将这张纸收入怀中,一旁等候多时的随从赶紧迎了上来。
“郎主,接下来是要去哪里?”
“走,马上登船,去南昌!”
“啊?郎主,若现在去武昌,恐怕到了那里就是黄昏了,万一宵禁不开城门...”
“马上登船。”
张宁说完便骑上马向城北而去,作为郎主,他行事无需向随从解释,虽然对方说的没错,但毕竟知道的消息有限,而他就知道,南昌城可是向黄州商贾敞开大门的。
南昌实行宵禁是不假,到了晚上当然要关城门,不过城北有小寨,为那些不能及时入城的文武官员提供落脚处,外围有士兵把守以策周全,而只要有了怀里那张纸,他同样能在小寨过夜。
待得明日一早城门打开,他就可以入城办事,早日把事情办妥,就能早日带着货物回西阳,然后再往南昌走上一遭。
在西阳和南昌之间来回奔波,往南昌去时为顺流而下,倒是省时省力,不过要从南昌回西阳就吃力些,不过这没什么,别人想走这一遭,可没那么容易。
西阳王出征之时,没有给将士们捐钱捐物,待到此时,没资格捷足先登!
策马行走在街道上,一条沟渠旁,许多青壮正在清淤,虽然是冬天但依旧能闻到阵阵恶臭,也不知道积了多少年的腐臭淤泥被挖了上来。
张宁的鼻子动了动,这股味道既熟悉又陌生,当年的西阳城,排水沟渠到了夏天就散发着这种异味,不过自从西阳王上任,一番整治之后,西阳城就大变样了。
当然,那时候西阳王还是西阳郡公,而张宁,当时也只是一个小商贾,随着西阳城的明显变化,他也从一个小采石场东家,变成了如今的豪商。
黄州每年都有工程,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石料,让采石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各种不要工钱的劳动力,让各家采石场的利润最大化。
西阳王做了黄州总管,下辖各州郡也开始新修水利,各家只担心人手不够,不担心石头没人要。而现在,生意已经拓展到黄州以外的地方。
走出北门,来到江边码头,举目望去满是繁忙的景象,新建的码头上挤满船只,大量的石料被人运下来,就近运往江边河堤工地。
这是湓口长江大堤,在官军拿下城池后没多久,主帅宇文温便下令对破损的大堤进行修补,同时整治城内排水沟渠,以免雨季时外淹内涝,导致瘟疫爆发。
每年夏秋季节江水大涨,湓口城很容易遭受水患,虽然修有江堤且历代官府不时修缮,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业已破损不堪,而此次的修补,实际上是把烂得不像话的旧堤扒掉,重新修一条新堤。
同时还要整治城内不知淤积多少年的排水沟渠,所需人力,从湓口城居民中调集,没有工钱,但是管一日两餐,而石料自然是黄州方面提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黄州的石料商喜极而泣。
尤其消息灵通的张宁,因为岭南道行军出征前,他主动捐钱捐物,所以成为第一批提供石料的商人,每艘满载石料的大船一出发,带回来湓口衙门的签收文书,就能在西阳城换回厚厚一沓流通券。
战事尚未平息,西阳王就修葺湓口长江大堤,许多人弄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而张定知道一些内幕:就是为了让湓口百姓有事做,不让别有用心之人鼓动闹事。
所谓“以工代赈”,反正冬天大家也没农活要忙,所以用组织人力修建江堤、整治排水渠的办法,让百姓有一口饭吃,又有事情做,顺便修葺湓口周边的水利设施。
所需钱粮,均从湓口州库里调拨,然后部分花在青壮们身上,而一大部分,最后流入了张宁等黄州“供应商”的腰包里,这件事听起来有些怪异,但经得起世人评论。
用州衙的钱粮,组织百姓修筑江堤,事情做得堂堂正正,大家赚的钱也干干净净,湓口城本就是江防要地,修葺水利设施和城防理所当然。
为各类工程提供石料等物资的黄州供应商,发大财也是理所当然。
但这只是开始,大头还在后面。
张宁来到码头,即将商船之际,却见一名官员正召集吏员交代着什么,一旁的士兵守着外围维持秩序,见着张宁靠近正要呵斥,为那官员制止。
“草民张宁,见过明府。”
“张东家,石料快接济不上了,你们采石场到底行不行?”
“明府请放心,前些日子是新年,所以采石进度耽搁了些,如今采石场不缺人手,定能按时向湓口提供石料。”
许绍闻言点点头,和张宁交谈几句后,转身继续向下属吏员交代筑堤事宜,新年过后,他被宇文温征调至江州州治湓口,权浔阳郡事,也就是代理江州浔阳郡守一职。
江州浔阳郡不比黄州巴东郡,数百年来都是江防要地,如今更是岭南道行军的后勤转运中心,各类粮草辎重都要从附近的湖口转运。
如果下游陈军来犯,还要组织军民守城,现在则是主持江堤修筑事宜,到了开春得组织百姓种田,所以许绍肩上的责任很重,没时间和熟人闲聊。
张宁在吏员之中又见到几位熟人,这几位都是黄州衙门、官署的吏员,跟着许绍来此处理各项繁杂事务,如果没出什么大问题,就能脱去吏籍,成为官员。
官员再小也是官,吏员再大也是吏,这可是天壤之别,想到这里张宁不由得感慨起来,黄州的变化,不光他们这些商贾,就连平日里人憎狗嫌的胥吏们,也有了好前程。
走上自己的船,管事迎上前来:“郎主,是否即刻前往南昌?”
“对,马上去,争取在天黑前到南昌,明日还得赶着办事,你,留在湓口。”
“郎主,老李他们明日便到湓口,只是身上带着兵器,要过湖口需得官府批下路引...”
“方才我已在州衙报备,你留在城里,等明日他们靠岸就请官军检查,不会有什么问题,拿了路引让他们赶紧去南昌,那边战事紧!”
管事闻言压低声音问道:“郎主,溪狗果然要作乱?”
“溪狗什么的称呼,别让官军听见了,往后少说些。”张宁交代着,毕竟身为消息灵通人士,他知道那一位的要求。
看着繁忙的码头,张宁捻了捻胡须,笑着低声说道:“江州的豪强不知死活,居然敢密谋串联作乱,官军一时间顾不过来,大王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我等黄州义商,怎能不出力相助?”
“郎主,接下来是要去哪里?”
“走,马上登船,去南昌!”
“啊?郎主,若现在去武昌,恐怕到了那里就是黄昏了,万一宵禁不开城门...”
“马上登船。”
张宁说完便骑上马向城北而去,作为郎主,他行事无需向随从解释,虽然对方说的没错,但毕竟知道的消息有限,而他就知道,南昌城可是向黄州商贾敞开大门的。
南昌实行宵禁是不假,到了晚上当然要关城门,不过城北有小寨,为那些不能及时入城的文武官员提供落脚处,外围有士兵把守以策周全,而只要有了怀里那张纸,他同样能在小寨过夜。
待得明日一早城门打开,他就可以入城办事,早日把事情办妥,就能早日带着货物回西阳,然后再往南昌走上一遭。
在西阳和南昌之间来回奔波,往南昌去时为顺流而下,倒是省时省力,不过要从南昌回西阳就吃力些,不过这没什么,别人想走这一遭,可没那么容易。
西阳王出征之时,没有给将士们捐钱捐物,待到此时,没资格捷足先登!
策马行走在街道上,一条沟渠旁,许多青壮正在清淤,虽然是冬天但依旧能闻到阵阵恶臭,也不知道积了多少年的腐臭淤泥被挖了上来。
张宁的鼻子动了动,这股味道既熟悉又陌生,当年的西阳城,排水沟渠到了夏天就散发着这种异味,不过自从西阳王上任,一番整治之后,西阳城就大变样了。
当然,那时候西阳王还是西阳郡公,而张宁,当时也只是一个小商贾,随着西阳城的明显变化,他也从一个小采石场东家,变成了如今的豪商。
黄州每年都有工程,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石料,让采石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各种不要工钱的劳动力,让各家采石场的利润最大化。
西阳王做了黄州总管,下辖各州郡也开始新修水利,各家只担心人手不够,不担心石头没人要。而现在,生意已经拓展到黄州以外的地方。
走出北门,来到江边码头,举目望去满是繁忙的景象,新建的码头上挤满船只,大量的石料被人运下来,就近运往江边河堤工地。
这是湓口长江大堤,在官军拿下城池后没多久,主帅宇文温便下令对破损的大堤进行修补,同时整治城内排水沟渠,以免雨季时外淹内涝,导致瘟疫爆发。
每年夏秋季节江水大涨,湓口城很容易遭受水患,虽然修有江堤且历代官府不时修缮,但历经数百年风雨业已破损不堪,而此次的修补,实际上是把烂得不像话的旧堤扒掉,重新修一条新堤。
同时还要整治城内不知淤积多少年的排水沟渠,所需人力,从湓口城居民中调集,没有工钱,但是管一日两餐,而石料自然是黄州方面提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黄州的石料商喜极而泣。
尤其消息灵通的张宁,因为岭南道行军出征前,他主动捐钱捐物,所以成为第一批提供石料的商人,每艘满载石料的大船一出发,带回来湓口衙门的签收文书,就能在西阳城换回厚厚一沓流通券。
战事尚未平息,西阳王就修葺湓口长江大堤,许多人弄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而张定知道一些内幕:就是为了让湓口百姓有事做,不让别有用心之人鼓动闹事。
所谓“以工代赈”,反正冬天大家也没农活要忙,所以用组织人力修建江堤、整治排水渠的办法,让百姓有一口饭吃,又有事情做,顺便修葺湓口周边的水利设施。
所需钱粮,均从湓口州库里调拨,然后部分花在青壮们身上,而一大部分,最后流入了张宁等黄州“供应商”的腰包里,这件事听起来有些怪异,但经得起世人评论。
用州衙的钱粮,组织百姓修筑江堤,事情做得堂堂正正,大家赚的钱也干干净净,湓口城本就是江防要地,修葺水利设施和城防理所当然。
为各类工程提供石料等物资的黄州供应商,发大财也是理所当然。
但这只是开始,大头还在后面。
张宁来到码头,即将商船之际,却见一名官员正召集吏员交代着什么,一旁的士兵守着外围维持秩序,见着张宁靠近正要呵斥,为那官员制止。
“草民张宁,见过明府。”
“张东家,石料快接济不上了,你们采石场到底行不行?”
“明府请放心,前些日子是新年,所以采石进度耽搁了些,如今采石场不缺人手,定能按时向湓口提供石料。”
许绍闻言点点头,和张宁交谈几句后,转身继续向下属吏员交代筑堤事宜,新年过后,他被宇文温征调至江州州治湓口,权浔阳郡事,也就是代理江州浔阳郡守一职。
江州浔阳郡不比黄州巴东郡,数百年来都是江防要地,如今更是岭南道行军的后勤转运中心,各类粮草辎重都要从附近的湖口转运。
如果下游陈军来犯,还要组织军民守城,现在则是主持江堤修筑事宜,到了开春得组织百姓种田,所以许绍肩上的责任很重,没时间和熟人闲聊。
张宁在吏员之中又见到几位熟人,这几位都是黄州衙门、官署的吏员,跟着许绍来此处理各项繁杂事务,如果没出什么大问题,就能脱去吏籍,成为官员。
官员再小也是官,吏员再大也是吏,这可是天壤之别,想到这里张宁不由得感慨起来,黄州的变化,不光他们这些商贾,就连平日里人憎狗嫌的胥吏们,也有了好前程。
走上自己的船,管事迎上前来:“郎主,是否即刻前往南昌?”
“对,马上去,争取在天黑前到南昌,明日还得赶着办事,你,留在湓口。”
“郎主,老李他们明日便到湓口,只是身上带着兵器,要过湖口需得官府批下路引...”
“方才我已在州衙报备,你留在城里,等明日他们靠岸就请官军检查,不会有什么问题,拿了路引让他们赶紧去南昌,那边战事紧!”
管事闻言压低声音问道:“郎主,溪狗果然要作乱?”
“溪狗什么的称呼,别让官军听见了,往后少说些。”张宁交代着,毕竟身为消息灵通人士,他知道那一位的要求。
看着繁忙的码头,张宁捻了捻胡须,笑着低声说道:“江州的豪强不知死活,居然敢密谋串联作乱,官军一时间顾不过来,大王如今正值用人之际,我等黄州义商,怎能不出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