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而侍卫亲军是赵昺又将面对的一个新对手,有关其的了解也皆是来援于事务局的情报。不过更多的是侍卫亲军的部署、编成和领兵将领等方面的东西,缺乏有关其战法、战术及用兵特点方面的资料,仅有的内容也只是多年前的战例,且多是当年事人的只言片语和被俘敌军的口述,参考价值有限。
赵昺从以往的资料中获悉,侍卫亲军最初是以当年忽必烈攻灭金国,主政‘汉地’之时收编的汉人武装力量中的精锐编成的,其实那时他也是出于无奈。彼时蒙哥死后,怯薛需要护送蒙哥灵柩回漠北安葬,所以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立后,蒙古的传统禁卫军——怯薛基本都归了阿里不哥,忽必烈是一根毛都没有。
忽必烈称帝后,为了表示我也有怯薛,就召集成吉思汗四大怯薛长的子孙,给自己也组织了一支怯薛。但是现实非常骨感,骨感到什么程度呢,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虽然也有外族但大多数都是蒙古人,而忽必烈称帝时,手下的蒙古将军倒是不少,但蒙古兵少得可怜。
所以忽必烈的班底,主力是汉军各大世侯,兵力基本上说都是汉人,还有少数是西南蛮僰之兵,以及少数色目人军队。盟友是离自己的地盘较远的东道蒙古诸王,而且也压根不可能割肉给忽必烈来组建怯薛。要搜集以前的探马赤军吧,可是在金朝灭亡后,安插在中原的蒙古探马赤军都“散居牧地,多有入民籍者”,也难以征募。
忽必烈想组建一支自己的蒙古人禁卫军,都没办法凑够。而且,忽必烈封的四大怯薛长,不但凑不够四个人,而且还有两个是孩子:木华黎后人安童,时年十三岁;博尔术后人玉昔帖木儿二十了;博尔忽后人月赤察儿,虚岁十二岁。由他们护卫自己的安全,显然在当时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平定阿里不哥之前,怯薛实际上就是个幌子,可能就没几个兵。所以,忽必烈就开始打汉军的主意了,于是下令从史天泽、董文炳、严忠济、张荣、张柔等汉军世侯的军队里,各出一些血给忽必烈,最后凑了三万人,这三万汉军被命名为“武卫军”,其实就是忽必烈真实的禁卫军,也就是侍卫亲军的源头。
侍卫亲军虽然主力是汉人,但是战斗力却十分强悍,打起仗来蒙古人也不是对手,他们曾经先后参加过平定阿里不哥及海都的叛乱,皆是居功甚伟,又参加过攻取河南,平定山东李璮及灭宋之战,皆表现出了不凡的战斗力。此后又吸收了部分色目人和蒙古人编入侍卫亲军,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取代了怯薛军‘大中军’的地位。
按说侍卫亲军的战斗力超凡,又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应该是一支劲旅。但是赵昺获得的情报显示,蒙元朝廷的理财派与汉法派争斗最为激烈的时候,侍卫亲军参与了对阿合马的刺杀行动,使得忽必烈对由汉人为主力的侍卫亲军产生了警惕。
忽必烈觉得中军全是汉人很可怕,于是在基本平定天下后从蒙古各部抽调蒙古人组建蒙古侍卫,又不断扩充了一些色目人部队。同时调派蒙古人和色目人在侍卫亲军中任要职,汉人将领只能为副职,并在京师外围赏赐大量土地让侍卫亲军参与屯田。且规定担任宿卫时,汉军不得佩戴弓箭,平时屯田也不得发放武器。
赵昺曾经问过都哥等人有关侍卫亲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们也皆以为此时的侍卫亲军战斗力大不如前,最具战斗力的只是几支以色目人为主色目卫,汉军由于不得信任,又缺乏训练,战斗力被严重削弱,而蒙古诸卫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甚至不及一些驻屯军。
由于对蒙元侍卫亲军的战斗力褒贬不一,又从未交过锋,因而赵昺对于其的战力如何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可不久前在都哥口中不过是‘战五渣’的侍卫亲军却将其打得大败,若非刘志学部及时赶到接应,只怕早就溃散了。而刘志学当下作为与蒙元侍卫亲军交过手的唯一将领,赵昺自然要详细询问一下……
据刘志学介绍,进驻宿州的敌军在四万人左右,兵力与他们相当,而己方由于前时的作战辎重消耗很大,尤其是火药在炮击寿州时几乎消耗殆尽。当下粮食存量不足十日,火药余粮难以支持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因而总体上说是处于守势,并未对符离发起进军,只是以新安镇为基地,筑垒防守等待补充,并出动兵力扫清周围的村镇。
蒙元方面在击败都哥部后,占据了符离城。也许是基于喜居野外的传统,但也可能吸取了寿州城池在遭到饱和炮击,导致大火焚城,人员伤亡惨重的教训,他们并没有将大部队屯驻于城中,而是在城外立营,双方距离在三十里左右。可是其并没有对己方营盘大规模发动进攻,只是与他们进行对战场中间的据点展开争夺,而战斗就多发在双方的过渡区内。
“陛下,宿州地形平坦,没有山地和纵横的水网的阻碍,且敌方多是以骑兵出战,往来迅捷,对于我军而言缺乏骑兵,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十分被动,难以对敌实施有效的打击。”在介绍完双方兵力的部署后,刘志学皱皱眉言道,显然对于转入平原地区作战,尤其是小规模的作战方式,显露出了不适应。
“敌军出动骑军的规模多寡?”赵昺并没有为其情绪所扰,将地图推到一边抬头问道。
“敌军用兵十分灵活,出动的兵力并无定数。”刘志学言道,“我方大军屯驻,除了建立坚固的城寨外,还会在外围设立寨垒为大营提供预警,这也往往成为敌军攻击的对象。按照以往的经验,外围哨所往往布置一个分队,他们则会出动倍数的兵力进行攻打,而这种小型的哨所不会配备火炮,火枪射速慢、威力小,难以阻止他们的冲锋。且营垒往往简陋无法抵御敌骑的冲击,往往被敌一击得手,当大营派兵前来时,敌骑已经远遁,追之不及。”
“我军为了侦察敌情,也会派出斥候和哨骑前出,与敌军的侦骑也是常常发生遭遇战。敌侦骑弓马娴熟,往往是三、五人为队,相遇时却敢于先发起进攻,我军仓促迎战,常常吃亏!”刘志学苦笑着道,“此外,我们步军的巡队,向各个哨所运输物资的辎重队,也常成为敌骑军的袭击目标,他们往往出动数个,乃至十数个十人队,任何一队发现目标后便发出信号,迅速包围我军的小部队,予以围歼,然后即刻分散撤离,让我军难以追击,有时还会在半途袭击我军出援的部队。”
“那你们就任敌袭扰,而毫无作为吗?”赵昺听了也是一阵头疼,敌军这是欺负他们缺乏骑兵,利用可以快速机动的方式,打了就跑。
“属下也针对敌军的战术采取了措施。对于偏远的哨所增加兵力,并加固寨垒,囤积物资,增加遇袭时自身的持久力,同时加强机动作战能力,以各部直属骑兵组建快速机动部队,发现敌情后迅速出击增援;而对于敌军侦骑,我们也挑选了骑术精湛的士兵与之对抗,发现敌侦骑侵入后立刻驱离;另外则选择敌军经常出没的路径设伏,围歼敌大股骑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敌军的活动范围,保证了我们小部队的安全。”刘志学回禀道。
“嗯,你以为侍卫亲军战力如何?”赵昺听罢点点头,前时无论是在琼州,还是江南作战,宋军可以借助船只在密布的水网中快速机动;而蒙军骑兵则受制于江湖,甚至一片水田都能迫使其改变行军路径,因而必须依靠道路机动。现下宋军进入平原地区,即缺少江河作为屏障和作为运兵的载体,且平原上无遮无掩,难以隐蔽,尤其是小股部队行动,很容易受到骑兵的袭击。所以表现出水土不服,他并不意外。
“陛下,当前的敌军钦察卫军作战凶猛,作风强悍,即便是小部队也敢于侵袭行军大队,面对我们火器的轰击即便伤亡惨重,也能很快重新组织起来发起进攻。就是败退也能做到有序的撤离,而非不可收拾的溃败;而汉军战斗力较弱,不比钦察卫军,装备较差。但是他们作战顽强,即便不敌被围也死战不降,好像比蒙古人还要忠心!”刘志学不解地言道。
“呵呵,看来鞑子很得民心啊!”赵昺听了笑笑道。而心中确是十分苦涩,同宗同族的汉人早已忘记了故国,转而效忠异族,责任虽不在他,可也让自己这个继承者情以何堪。而他也明白自己是学不来蒙元收买人心的手段,即便想做也得被骂死……
。顶点
赵昺从以往的资料中获悉,侍卫亲军最初是以当年忽必烈攻灭金国,主政‘汉地’之时收编的汉人武装力量中的精锐编成的,其实那时他也是出于无奈。彼时蒙哥死后,怯薛需要护送蒙哥灵柩回漠北安葬,所以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对立后,蒙古的传统禁卫军——怯薛基本都归了阿里不哥,忽必烈是一根毛都没有。
忽必烈称帝后,为了表示我也有怯薛,就召集成吉思汗四大怯薛长的子孙,给自己也组织了一支怯薛。但是现实非常骨感,骨感到什么程度呢,成吉思汗时代的怯薛虽然也有外族但大多数都是蒙古人,而忽必烈称帝时,手下的蒙古将军倒是不少,但蒙古兵少得可怜。
所以忽必烈的班底,主力是汉军各大世侯,兵力基本上说都是汉人,还有少数是西南蛮僰之兵,以及少数色目人军队。盟友是离自己的地盘较远的东道蒙古诸王,而且也压根不可能割肉给忽必烈来组建怯薛。要搜集以前的探马赤军吧,可是在金朝灭亡后,安插在中原的蒙古探马赤军都“散居牧地,多有入民籍者”,也难以征募。
忽必烈想组建一支自己的蒙古人禁卫军,都没办法凑够。而且,忽必烈封的四大怯薛长,不但凑不够四个人,而且还有两个是孩子:木华黎后人安童,时年十三岁;博尔术后人玉昔帖木儿二十了;博尔忽后人月赤察儿,虚岁十二岁。由他们护卫自己的安全,显然在当时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平定阿里不哥之前,怯薛实际上就是个幌子,可能就没几个兵。所以,忽必烈就开始打汉军的主意了,于是下令从史天泽、董文炳、严忠济、张荣、张柔等汉军世侯的军队里,各出一些血给忽必烈,最后凑了三万人,这三万汉军被命名为“武卫军”,其实就是忽必烈真实的禁卫军,也就是侍卫亲军的源头。
侍卫亲军虽然主力是汉人,但是战斗力却十分强悍,打起仗来蒙古人也不是对手,他们曾经先后参加过平定阿里不哥及海都的叛乱,皆是居功甚伟,又参加过攻取河南,平定山东李璮及灭宋之战,皆表现出了不凡的战斗力。此后又吸收了部分色目人和蒙古人编入侍卫亲军,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取代了怯薛军‘大中军’的地位。
按说侍卫亲军的战斗力超凡,又深得忽必烈的信任,应该是一支劲旅。但是赵昺获得的情报显示,蒙元朝廷的理财派与汉法派争斗最为激烈的时候,侍卫亲军参与了对阿合马的刺杀行动,使得忽必烈对由汉人为主力的侍卫亲军产生了警惕。
忽必烈觉得中军全是汉人很可怕,于是在基本平定天下后从蒙古各部抽调蒙古人组建蒙古侍卫,又不断扩充了一些色目人部队。同时调派蒙古人和色目人在侍卫亲军中任要职,汉人将领只能为副职,并在京师外围赏赐大量土地让侍卫亲军参与屯田。且规定担任宿卫时,汉军不得佩戴弓箭,平时屯田也不得发放武器。
赵昺曾经问过都哥等人有关侍卫亲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们也皆以为此时的侍卫亲军战斗力大不如前,最具战斗力的只是几支以色目人为主色目卫,汉军由于不得信任,又缺乏训练,战斗力被严重削弱,而蒙古诸卫战斗力也是参差不齐,甚至不及一些驻屯军。
由于对蒙元侍卫亲军的战斗力褒贬不一,又从未交过锋,因而赵昺对于其的战力如何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可不久前在都哥口中不过是‘战五渣’的侍卫亲军却将其打得大败,若非刘志学部及时赶到接应,只怕早就溃散了。而刘志学当下作为与蒙元侍卫亲军交过手的唯一将领,赵昺自然要详细询问一下……
据刘志学介绍,进驻宿州的敌军在四万人左右,兵力与他们相当,而己方由于前时的作战辎重消耗很大,尤其是火药在炮击寿州时几乎消耗殆尽。当下粮食存量不足十日,火药余粮难以支持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因而总体上说是处于守势,并未对符离发起进军,只是以新安镇为基地,筑垒防守等待补充,并出动兵力扫清周围的村镇。
蒙元方面在击败都哥部后,占据了符离城。也许是基于喜居野外的传统,但也可能吸取了寿州城池在遭到饱和炮击,导致大火焚城,人员伤亡惨重的教训,他们并没有将大部队屯驻于城中,而是在城外立营,双方距离在三十里左右。可是其并没有对己方营盘大规模发动进攻,只是与他们进行对战场中间的据点展开争夺,而战斗就多发在双方的过渡区内。
“陛下,宿州地形平坦,没有山地和纵横的水网的阻碍,且敌方多是以骑兵出战,往来迅捷,对于我军而言缺乏骑兵,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中十分被动,难以对敌实施有效的打击。”在介绍完双方兵力的部署后,刘志学皱皱眉言道,显然对于转入平原地区作战,尤其是小规模的作战方式,显露出了不适应。
“敌军出动骑军的规模多寡?”赵昺并没有为其情绪所扰,将地图推到一边抬头问道。
“敌军用兵十分灵活,出动的兵力并无定数。”刘志学言道,“我方大军屯驻,除了建立坚固的城寨外,还会在外围设立寨垒为大营提供预警,这也往往成为敌军攻击的对象。按照以往的经验,外围哨所往往布置一个分队,他们则会出动倍数的兵力进行攻打,而这种小型的哨所不会配备火炮,火枪射速慢、威力小,难以阻止他们的冲锋。且营垒往往简陋无法抵御敌骑的冲击,往往被敌一击得手,当大营派兵前来时,敌骑已经远遁,追之不及。”
“我军为了侦察敌情,也会派出斥候和哨骑前出,与敌军的侦骑也是常常发生遭遇战。敌侦骑弓马娴熟,往往是三、五人为队,相遇时却敢于先发起进攻,我军仓促迎战,常常吃亏!”刘志学苦笑着道,“此外,我们步军的巡队,向各个哨所运输物资的辎重队,也常成为敌骑军的袭击目标,他们往往出动数个,乃至十数个十人队,任何一队发现目标后便发出信号,迅速包围我军的小部队,予以围歼,然后即刻分散撤离,让我军难以追击,有时还会在半途袭击我军出援的部队。”
“那你们就任敌袭扰,而毫无作为吗?”赵昺听了也是一阵头疼,敌军这是欺负他们缺乏骑兵,利用可以快速机动的方式,打了就跑。
“属下也针对敌军的战术采取了措施。对于偏远的哨所增加兵力,并加固寨垒,囤积物资,增加遇袭时自身的持久力,同时加强机动作战能力,以各部直属骑兵组建快速机动部队,发现敌情后迅速出击增援;而对于敌军侦骑,我们也挑选了骑术精湛的士兵与之对抗,发现敌侦骑侵入后立刻驱离;另外则选择敌军经常出没的路径设伏,围歼敌大股骑兵。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敌军的活动范围,保证了我们小部队的安全。”刘志学回禀道。
“嗯,你以为侍卫亲军战力如何?”赵昺听罢点点头,前时无论是在琼州,还是江南作战,宋军可以借助船只在密布的水网中快速机动;而蒙军骑兵则受制于江湖,甚至一片水田都能迫使其改变行军路径,因而必须依靠道路机动。现下宋军进入平原地区,即缺少江河作为屏障和作为运兵的载体,且平原上无遮无掩,难以隐蔽,尤其是小股部队行动,很容易受到骑兵的袭击。所以表现出水土不服,他并不意外。
“陛下,当前的敌军钦察卫军作战凶猛,作风强悍,即便是小部队也敢于侵袭行军大队,面对我们火器的轰击即便伤亡惨重,也能很快重新组织起来发起进攻。就是败退也能做到有序的撤离,而非不可收拾的溃败;而汉军战斗力较弱,不比钦察卫军,装备较差。但是他们作战顽强,即便不敌被围也死战不降,好像比蒙古人还要忠心!”刘志学不解地言道。
“呵呵,看来鞑子很得民心啊!”赵昺听了笑笑道。而心中确是十分苦涩,同宗同族的汉人早已忘记了故国,转而效忠异族,责任虽不在他,可也让自己这个继承者情以何堪。而他也明白自己是学不来蒙元收买人心的手段,即便想做也得被骂死……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