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王德这个一个由蒙古族统治的,汉族占多数的大帝国,为何后宫里有那么多高丽人的问题?赵昺还真知道怎么回事儿。
原因很简单,蒙古人没有宫刑,起初又没有内廷观念,一直是由怯薛军干着太监的活儿,所以没有向民间招收阉童做太监的想法。入元之后,蒙古人也没有建立宦官制度,直到灭宋之后,从宋宫内获取一些宦官,发现阉人在后宫还挺让人放心。
吃到了甜头的蒙古人这才用宦官管理后宫,可惜的是宋廷遗留的宦官存量不多,消耗完了,也就没有了。但这时候替补来啦!蒙古在发动攻高丽的战争后,由于久攻不下,忽必烈对高丽的政策被迫进行调整——改剿为抚,同意与高丽国议和。
高丽与元朝结成‘甥舅之国’,同时自认为元朝藩属,元朝则保证高丽的国体完好,从高丽撤兵。高丽国王为了确保这一宗藩关系的稳固,遣使大都,“小邦请婚大朝,是为求好之缘……克成婚卺之礼,则小邦万世永以供职。”忽必烈同意赐婚,将女儿齐国公主嫁给高丽世子,这就是元丽通婚的开始。
此后七代高丽王后,均为元朝公主。既然元朝下嫁了公主,那么高丽也应当有所表示。“既与我一为一家,自宜与之通婚,不然岂为一家之义哉?……我太祖皇帝征十三国,其王争献美女、良马、珍宝、尔所闻也。”高丽国王心领神会,立马遣使入元贺正,并上贡贡女。
高丽‘三宝’于是走进了蒙元帝国的内廷,且由于高丽人深受汉人农耕文化影响,吃苦耐劳,正好可让高丽人来补南朝阉人日益匮乏的窟窿。所以元廷的后宫里,宦官们基本上都是从朝鲜半岛进口的,且自此这个‘好’位置就基本由高丽人承包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王朝自建立起宦官制度以来,有关‘宦官之祸’的记载就不绝于史书,就连堪称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难以避免。宋朝算是比较好的,有了士人集团的强烈压制,但也在徽宗朝出了高俅、童贯、杨戬、梁师成和李彦等祸乱朝纲的宦官,为北宋的灭亡出了一把好力气。
看这些宦官都做了什么恶事。宦官做坏事,大多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残杀忠良,瞒上欺下,专权乱政等,历史上的几位有名的宦官大多做过这些事情,不过史书上少有记载元朝的宦官之祸。不过以赵昺所知这些来自异国的高丽宦官做这些也是信手拈来,丝毫不逊色,把元朝祸祸的也不轻。
来自高丽的贡女和宦官,居于内廷,他们表面上只是皇帝的侍从、家奴,所做不过是端茶倒水的家务事,贡女还有陪吃陪睡的职责。但由于他们处在最高权力中枢,离大汗近,做事乖巧,或者相貌出众,很容易得到皇帝宠信,乃至出现了居高官显爵,予生杀大权的高丽宦官。
现在得到赵昺关注的就有一位,其名叫方臣祐,来自高丽尚州。其早先在高丽伺候忽必烈嫁出去的女儿齐国公主。也许是他善于察言观色,机敏灵活的缘故,颇得公主喜爱,公主就把送到中国,给了他弟弟真金太子。方臣祐很有国际主义精神,并没有因为到了异国他乡而气馁和懈怠,而是以半残之躯继续安心本职工作,发挥他左右逢源的本事,颇得真金太子和太子妃阔阔真的欢心。
当然赵昺所知的是历史上的事情,那会儿的真金命短,没能继承大宝。但是真金的儿子铁穆耳即位成了元成宗。方臣祐作为皇太后阔阔真眼里的红人,可谓权倾朝野,历七朝而不倒,对朝政的影响力到了可以决定功臣王侯命运的地步。
据载元武宗为表彰高丽的忠心,加封高丽忠宣王为沈王,把辽宁沈阳一带的地方给送给高丽。而那一带本来是沈阳侯洪重喜的地盘。洪重喜对自己新来的长官十分不满。在元仁宗时,去控告高丽忠宣王“不奉法恣暴”等事。方臣祐站在高丽王那边,就在太后答己那里说洪重喜“肆妄谋覆”,于是倒霉的洪重喜,被夺去爵位,判了流放。
而被送到蒙元的高丽贡女们同样不逊色,与宦官相比,她们的发展上限更高,若被帝王宠信,还有可能变成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宫廷里的太监又是高丽老乡,老乡之间,互相抱团,高丽后妃和高丽太监结合,遂成为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集团。
元朝高丽女子成为皇后有元仁宗后金氏达麻实里、许氏伯颜忽笃,还有最为辉煌、权势最大的元顺帝后奇氏完者忽都。奇氏出身较低,父亲奇子敖是个五品的闲官。入宫以后,攀附老乡高丽大太监高龙普,得到了给元顺帝倒茶的机会。因其貌美聪明,颇受顺帝喜爱,并多次临幸。
彼时,正宫娘娘是权臣燕帖木儿的女儿答纳斯里,燕铁木尔是和霍光一样的人物,顺帝对其非常害怕,故而答纳斯里在宫中不可一世。答纳斯里对奇氏非常嫉恨,多次找茬儿整她,“数捶辱之”。奇氏忍辱负重,不甘堕落,终于等来了‘黄河澄清日’!
后来燕铁木尔的儿子谋反被诛,燕铁木尔一党彻底垮台,答纳斯里被废为庶人。奇氏终于翻身,被封为二皇后。奇氏还给顺帝生了两个儿子,脱古思帖木儿和爱猷识理答腊,接着,爱猷识理答腊被封为太子,母以子贵,奇氏风头压过了新的大皇后伯颜忽都。
大皇后死后,奇氏顺理成章坐了正宫,至于是不是被其暗中勾结老乡给弄死的,史上无载。但赵昺认为以蒙古人四十年换了十个大汗的揍性,大汗稍不注意都会吃饭被毒死,走路被砍死,睡觉被闷死。一个失势的皇后不小心就死了,也并非没有可能。
奇氏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她“无事则取女孝经、史书,访问历代皇后有贤行者为法”以养声望。京城饥荒,奇氏出资赈灾,从而收买民心。朝中形成了一个心腹宦官朴不花,大臣搠思监为骨干的政治集团。加之元顺帝懈怠政事,沉迷酒色。奇氏趁机开始了她的大动作——逼元顺帝“内禅”,让位给太子爱猷识理答腊。
元代后权极重,奇氏通过朴不花将丞相贺惟一请入后宫吃酒,要让贺惟一同他们一起行动搞政变。结果被贺惟一拒绝。于是奇皇后一伙反诬陷贺惟一结党营私,图谋不轨,逼其辞职自尽。并借此打击反对派,清除了大批异己分子。
事情引起了元顺帝的警觉,奇皇后见事情不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想通过军阀势力来进行逼宫。在她的撺掇下,元末两大军阀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打得不亦乐乎,元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大规模内战。而结局也不大美妙,孛罗帖木儿打跑了太子和王保保,攻入大都,杀死了朴不花、搠思监等后党,囚禁了奇皇后,篡位阴谋破灭。
但在奇皇后一番骚操作之下,本就在农民起义中本就飘摇动荡的元王朝经这么一折腾,更加气息奄奄,元顺帝大发感慨曰“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为也。”当明军逼近大都,奇皇后、太子跟着元顺帝仓皇北逃。最终奇氏没有做成吕后、武则天,却看到了大元江山的覆灭……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真金没有死,还当上了大汗,而大宋朝在赵昺的领导下重新崛起,许多事情大概率的不会发生。不过情报显示方臣祐还在,且深受真金的宠信,与元后阔阔真也打得火热,但是还没有达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
不过赵昺以为在真金身体欠佳,宗王南下的局势下,阔阔真不可能不为铁穆耳争夺汗位做打算,必然会拉拢一批权臣、宗王,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而这个方臣祐作为亲信,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有成为权宦的潜质。
蒙元在这敏感时期,送来这么多的高丽贡女和内侍,那么不能不让赵昺多想,怀疑是蒙元借机施展美人计,安插探子窃取情报,甚至利用他们取得自己的信任,制造内乱,颠覆大宋政权。而自己面对美女的意志向来也不大坚定,一旦中计,那岂不将大宋又带上了不归路。
所以,当赵昺回宫后就保持着警惕,对高丽贡女持不接触、不信任、不任用的‘三不’态度,以免自己中计。而内侍也是采用隔离政策,不准他们接近机要重地,不准他们作为近侍,不准他们接触外臣。但是以现下宫内的形势来看,好像很难做到,总不能将太后身边的高丽人也都给赶走啊!
“官家,咱们这是去哪啊?”王德跟着神游天外的小皇帝已经在殿后转了两圈,天都黑了,腿都有些软了,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去皇后处,看看孩子们!”赵昺想想要想顶住诱惑,不中敌人的美人计,只要与自己的老婆们保持亲密的关系……
原因很简单,蒙古人没有宫刑,起初又没有内廷观念,一直是由怯薛军干着太监的活儿,所以没有向民间招收阉童做太监的想法。入元之后,蒙古人也没有建立宦官制度,直到灭宋之后,从宋宫内获取一些宦官,发现阉人在后宫还挺让人放心。
吃到了甜头的蒙古人这才用宦官管理后宫,可惜的是宋廷遗留的宦官存量不多,消耗完了,也就没有了。但这时候替补来啦!蒙古在发动攻高丽的战争后,由于久攻不下,忽必烈对高丽的政策被迫进行调整——改剿为抚,同意与高丽国议和。
高丽与元朝结成‘甥舅之国’,同时自认为元朝藩属,元朝则保证高丽的国体完好,从高丽撤兵。高丽国王为了确保这一宗藩关系的稳固,遣使大都,“小邦请婚大朝,是为求好之缘……克成婚卺之礼,则小邦万世永以供职。”忽必烈同意赐婚,将女儿齐国公主嫁给高丽世子,这就是元丽通婚的开始。
此后七代高丽王后,均为元朝公主。既然元朝下嫁了公主,那么高丽也应当有所表示。“既与我一为一家,自宜与之通婚,不然岂为一家之义哉?……我太祖皇帝征十三国,其王争献美女、良马、珍宝、尔所闻也。”高丽国王心领神会,立马遣使入元贺正,并上贡贡女。
高丽‘三宝’于是走进了蒙元帝国的内廷,且由于高丽人深受汉人农耕文化影响,吃苦耐劳,正好可让高丽人来补南朝阉人日益匮乏的窟窿。所以元廷的后宫里,宦官们基本上都是从朝鲜半岛进口的,且自此这个‘好’位置就基本由高丽人承包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王朝自建立起宦官制度以来,有关‘宦官之祸’的记载就不绝于史书,就连堪称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难以避免。宋朝算是比较好的,有了士人集团的强烈压制,但也在徽宗朝出了高俅、童贯、杨戬、梁师成和李彦等祸乱朝纲的宦官,为北宋的灭亡出了一把好力气。
看这些宦官都做了什么恶事。宦官做坏事,大多是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残杀忠良,瞒上欺下,专权乱政等,历史上的几位有名的宦官大多做过这些事情,不过史书上少有记载元朝的宦官之祸。不过以赵昺所知这些来自异国的高丽宦官做这些也是信手拈来,丝毫不逊色,把元朝祸祸的也不轻。
来自高丽的贡女和宦官,居于内廷,他们表面上只是皇帝的侍从、家奴,所做不过是端茶倒水的家务事,贡女还有陪吃陪睡的职责。但由于他们处在最高权力中枢,离大汗近,做事乖巧,或者相貌出众,很容易得到皇帝宠信,乃至出现了居高官显爵,予生杀大权的高丽宦官。
现在得到赵昺关注的就有一位,其名叫方臣祐,来自高丽尚州。其早先在高丽伺候忽必烈嫁出去的女儿齐国公主。也许是他善于察言观色,机敏灵活的缘故,颇得公主喜爱,公主就把送到中国,给了他弟弟真金太子。方臣祐很有国际主义精神,并没有因为到了异国他乡而气馁和懈怠,而是以半残之躯继续安心本职工作,发挥他左右逢源的本事,颇得真金太子和太子妃阔阔真的欢心。
当然赵昺所知的是历史上的事情,那会儿的真金命短,没能继承大宝。但是真金的儿子铁穆耳即位成了元成宗。方臣祐作为皇太后阔阔真眼里的红人,可谓权倾朝野,历七朝而不倒,对朝政的影响力到了可以决定功臣王侯命运的地步。
据载元武宗为表彰高丽的忠心,加封高丽忠宣王为沈王,把辽宁沈阳一带的地方给送给高丽。而那一带本来是沈阳侯洪重喜的地盘。洪重喜对自己新来的长官十分不满。在元仁宗时,去控告高丽忠宣王“不奉法恣暴”等事。方臣祐站在高丽王那边,就在太后答己那里说洪重喜“肆妄谋覆”,于是倒霉的洪重喜,被夺去爵位,判了流放。
而被送到蒙元的高丽贡女们同样不逊色,与宦官相比,她们的发展上限更高,若被帝王宠信,还有可能变成母仪天下的皇后。而宫廷里的太监又是高丽老乡,老乡之间,互相抱团,高丽后妃和高丽太监结合,遂成为可以左右朝政的政治集团。
元朝高丽女子成为皇后有元仁宗后金氏达麻实里、许氏伯颜忽笃,还有最为辉煌、权势最大的元顺帝后奇氏完者忽都。奇氏出身较低,父亲奇子敖是个五品的闲官。入宫以后,攀附老乡高丽大太监高龙普,得到了给元顺帝倒茶的机会。因其貌美聪明,颇受顺帝喜爱,并多次临幸。
彼时,正宫娘娘是权臣燕帖木儿的女儿答纳斯里,燕铁木尔是和霍光一样的人物,顺帝对其非常害怕,故而答纳斯里在宫中不可一世。答纳斯里对奇氏非常嫉恨,多次找茬儿整她,“数捶辱之”。奇氏忍辱负重,不甘堕落,终于等来了‘黄河澄清日’!
后来燕铁木尔的儿子谋反被诛,燕铁木尔一党彻底垮台,答纳斯里被废为庶人。奇氏终于翻身,被封为二皇后。奇氏还给顺帝生了两个儿子,脱古思帖木儿和爱猷识理答腊,接着,爱猷识理答腊被封为太子,母以子贵,奇氏风头压过了新的大皇后伯颜忽都。
大皇后死后,奇氏顺理成章坐了正宫,至于是不是被其暗中勾结老乡给弄死的,史上无载。但赵昺认为以蒙古人四十年换了十个大汗的揍性,大汗稍不注意都会吃饭被毒死,走路被砍死,睡觉被闷死。一个失势的皇后不小心就死了,也并非没有可能。
奇氏是个有政治头脑的女人,她“无事则取女孝经、史书,访问历代皇后有贤行者为法”以养声望。京城饥荒,奇氏出资赈灾,从而收买民心。朝中形成了一个心腹宦官朴不花,大臣搠思监为骨干的政治集团。加之元顺帝懈怠政事,沉迷酒色。奇氏趁机开始了她的大动作——逼元顺帝“内禅”,让位给太子爱猷识理答腊。
元代后权极重,奇氏通过朴不花将丞相贺惟一请入后宫吃酒,要让贺惟一同他们一起行动搞政变。结果被贺惟一拒绝。于是奇皇后一伙反诬陷贺惟一结党营私,图谋不轨,逼其辞职自尽。并借此打击反对派,清除了大批异己分子。
事情引起了元顺帝的警觉,奇皇后见事情不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想通过军阀势力来进行逼宫。在她的撺掇下,元末两大军阀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打得不亦乐乎,元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大规模内战。而结局也不大美妙,孛罗帖木儿打跑了太子和王保保,攻入大都,杀死了朴不花、搠思监等后党,囚禁了奇皇后,篡位阴谋破灭。
但在奇皇后一番骚操作之下,本就在农民起义中本就飘摇动荡的元王朝经这么一折腾,更加气息奄奄,元顺帝大发感慨曰“今天下土疆分裂,坐受危困,皆汝母子所为也。”当明军逼近大都,奇皇后、太子跟着元顺帝仓皇北逃。最终奇氏没有做成吕后、武则天,却看到了大元江山的覆灭……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真金没有死,还当上了大汗,而大宋朝在赵昺的领导下重新崛起,许多事情大概率的不会发生。不过情报显示方臣祐还在,且深受真金的宠信,与元后阔阔真也打得火热,但是还没有达到可以左右朝政的地步。
不过赵昺以为在真金身体欠佳,宗王南下的局势下,阔阔真不可能不为铁穆耳争夺汗位做打算,必然会拉拢一批权臣、宗王,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而这个方臣祐作为亲信,就有可能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大有成为权宦的潜质。
蒙元在这敏感时期,送来这么多的高丽贡女和内侍,那么不能不让赵昺多想,怀疑是蒙元借机施展美人计,安插探子窃取情报,甚至利用他们取得自己的信任,制造内乱,颠覆大宋政权。而自己面对美女的意志向来也不大坚定,一旦中计,那岂不将大宋又带上了不归路。
所以,当赵昺回宫后就保持着警惕,对高丽贡女持不接触、不信任、不任用的‘三不’态度,以免自己中计。而内侍也是采用隔离政策,不准他们接近机要重地,不准他们作为近侍,不准他们接触外臣。但是以现下宫内的形势来看,好像很难做到,总不能将太后身边的高丽人也都给赶走啊!
“官家,咱们这是去哪啊?”王德跟着神游天外的小皇帝已经在殿后转了两圈,天都黑了,腿都有些软了,忍不住出声提醒道。
“去皇后处,看看孩子们!”赵昺想想要想顶住诱惑,不中敌人的美人计,只要与自己的老婆们保持亲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