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沿着御街继续前行,已经可以看到北宫了,而人群也越来越密集,彩棚亦如连营一般一个挨着一个。赵昺前世从史书传奇中知道宋朝的鳌山是何等壮丽,见过现代城市中举办的大型灯会,也在琼州看过搭在宫前的鳌山,但是今日只是遥遥望见,还未近前就被震了一下。
鳌山本意是指上古神话传说中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大壑,乃无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往还,天帝令十五巨鳌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动。而宋朝鳌山彩灯的造型通常是以此作为蓝本,将传说搬到了现实世界中。
这座鳌山与赵昺在琼州所见的一比,那座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而现代复制的所为鳌山简直可以说就剩个名字了。眼前的鳌山以他看高度不下六、七丈高,几以宫墙等高,整座作品由无数的彩灯组成,巨鳌背负着山峦,上面绘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各种神、佛雕塑等。山上还设有舞台,由乐工伶官演奏、表演,足见整个鳌山灯有多大,气势之恢宏无法用言语表述,燃起的各式灯笼散发着耀眼的万丈光芒。
想想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只离宫不过十数日,这么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便搭建起来,并装饰完毕,而灯笼能贡至御前,自然也不会是凡品,这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日夜赶工,才能够完成,可这一切只是为了博得皇帝一乐,满足其个人爱好而已。
赵昺感叹之余,就是心疼,即使先不说堆砌起这座巨大的鳌山灯用了多少人力和物资,只点燃灯笼所需就是一项巨大的开支。要知道在大宋,乃至数百年之后,都没有便宜易得的石油蜡烛,而是使用虫蜡。即便此时蜡烛不比汉唐时期是稀罕物,但每条百五十文的价格也非是平常百姓家消费起的。
当下这座鳌山上点燃的蜡烛大者如屋椽,小者如儿臂,数量更是以万计数,而全城各处皆要放灯,公共区域的照明也要由临安府负责,一夜的所耗的灯油以千斤计。按照惯例要放灯五日,稍加计算就可知耗费的银钱有多少了。而灯山所制的灯笼,便宜的也要十贯钱,贵的要百贯钱之上。
一个灯火粗略计算耗费就要达数十万贯之多,赵昺又是节省惯了的,而这对于他而言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岂能不让他心疼的要死。要知道帅府军初到琼州的时候,这些钱都可以支撑他们一年所需,并可以打上几仗了,但就为了一乐白白的浪费了,真堪比割肉一般的疼……
“臣等参见陛下!”再向前行,离近北宫之事突然豁然开朗,前方已有护军亲卫旅官兵辟出一片空地,文天祥率众臣施礼道。
“众臣免礼吧!”赵昺挤出一丝笑容抬手道。
“请陛下乘辇预赏,亦让万民一睹龙颜!”这时礼部尚书徐宗仁上前施礼道,而说话间已有四个小黄门抬着一架步辇来到近前,恭请陛下上辇。
“不必了,朕与众将乘马便可!”赵昺摇头拒绝了乘辇的建议,招手令人牵马道。
“陛下,这不符规矩吧?”徐宗仁却是一愣道。
“规矩?!规矩不都是历代皇帝所规制的,如今朕就不能改下规矩吗?”赵昺笑笑对徐宗仁道。
“这……这也无不可!”徐宗仁听了稍一迟疑点头道。
“甚好!”赵昺点点头,这时陈墩已经带过马来,他翻身跳上战马冲徐宗仁点头笑道。
“陛下一切小心!”徐宗仁躬身施礼道。
“众将听令,随朕预览灯山!”赵昺一提缰绳,战马前蹄腾空,原地调转了马头,他抬起右手攥拳下令道。
“谨遵御令!”赵孟锦等众将立刻立正敬礼,翻身上马,即刻调整队形,排出两路纵队。
“前进!”赵昺抽出战刀,猛地向下一劈下达命令,然后调转马头托着战刀当先前行,众将也即刻催马跟上。
“我皇威武,万岁、万岁、万万岁!”战马一动,这时欢呼声四起,周边百姓跪行大礼,山呼万岁。
“敬礼!”赵昺立刻在马上高呼一声,众将也随之拔刀在手,向下斜劈,行骑兵刀礼。
“威武、威武,我皇万岁!”周边负责警戒的军兵,及随扈前来的护军,也即刻托枪立正,行持枪礼相和,高呼万岁。
“我军威武!”经过前些日子参加数次大典,已然清楚其实现代和古代没啥区别,无论是跪拜行礼,还是山呼万岁,那是皆有安排的,并早已定好了口号,由教坊司的人作托,就如晚会中的专司调动观众情绪的副导演一样领着众人高呼,其他人即便不明就里,也便跟着一起行礼、山呼。而他能听得出,这些兵丁的高呼声却是出自本心,无需那些人的引导的。
若是赵昺一人,他也就走马观花做做样子便罢了,但是领着众将便不同了,一者因为这些将领早前或是常驻地方,或是低级军官,根本没有机会进京观灯;二者由众将相陪,也是他想表明自己对武人宠信之意,同时也是给那些文人暗中施压。
不过赵昺还是觉的机会难得,被五光十色的花灯所吸引,彩楼、登山之上各有教坊司和宫中派出的伶人演奏新曲,或悠扬、或欢快的曲调飘荡在喧闹的人间。在宫门之上业已搭建起了五色琉璃阁,窗户间垂挂着以水晶串成的帘子,经过折射散发着七彩流光,交映璀璨,殿中还设有宝座,显然是给他预备的,加上香烟缭绕宛如五彩祥云,让他恍然间有种身居天宫之感。
行走在流苏宝带,灯光灿烂的灯山之间,耳边萦绕着丝竹之声,山呼万岁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让赵昺大有种天上人间唯我独尊之感,这种感觉让人陶醉,又令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度的满足,而也让他明白为何历代皇帝都不惜花费巨资举办灯会了。
想想一个被异族夺了基业,不得不偏据江南一隅,而又无力发起反攻,恢复中原,祭拜祖陵,还得称臣纳贡是多么令人憋屈。也只能通过如此虚妄的形式来满足下人君的自豪感,从中得到些‘安慰’,获得那么一些快感,得到些乐趣。
“皇帝万岁!”在楼台中间出现了一幅以五色玉珊组成的皇帝万岁四个大字,露台上的百艺群工看到行驾经过也更为卖力的竞呈奇伎。赵昺默然的脸上却露出了丝苦笑,眼前的繁华和热烈更像是一种精神麻醉,遮掩了危机四伏,满目疮痍的现实,让人沉醉于这种虚幻之中。而当世人皆迷离于其中,则国家离败亡又还有多远呢……
“陆相,陛下带兵进京,意欲何为啊?”眼见小皇帝乘马赏灯而去,文天祥等人围拢过来相询道。
“唉,陛下滞留武学,只是因蒙元有调军跨江南渡之嫌,才与众将商议对策,并无其它意图。”陆秀夫叹口气道,“可当吾提请陛下回宫赏灯之事,陛下勃然大怒,以为这乃是粉饰太平,劳民伤财之举。又知是皇后娘娘主持举办,更无愤怒,即刻点兵出营回宫,以吾看意在兴师问罪,有废后之嫌啊!”
“在琼州之时陛下便有明旨,国难之时不宜铺张,一切典仪皆应从简,上元灯会也是只在宫门张灯百盏而已。皇后如此,陛下生气也是必然的。吾也曾与诸臣上奏言明,可娘娘却言今时皇帝亲政理应举国同庆,而又有太后懿旨在前,只怨吾等没有再三上奏劝谏。”文天祥听了摇头叹道。
“文相就不要再抱怨了,当下如何平息陛下怒气才是正理。”陆秀夫皱皱眉道,他在武学劝不住,便遣亲随急速回转通知众臣要设法阻拦,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文天祥不负责任的抱怨,不免也有些恼火。
“此时举行上元灯会确是不妥,但是皇后娘娘是得太后准许操持此事,陛下将事情归咎于皇后一人也不妥,只说清便可,总不会到了废后的地步,陆相此说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刘黻听了有些不悦道。他以为小皇帝刚刚大婚不满一月,正应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即便皇后有过也不至于到了废黜的地步。
“刘知事,若非事态严重,吾也不敢劳动诸位前来商议。陛下刚刚亲政重新接手政务,但是就接到密报,蒙元已经自高丽打造了大批战船欲南下,并征募数万擅水者训练水军。而当前正是旱季,乃是渡江最好的时期,可朝中却连番出事,这等大事竟无一人上奏,更无对策,业已令陛下恼火。而皇后又不遵训令,擅自调动地方,耗费巨额粮资举办灯会,岂不是让陛下恼怒。”陆秀夫苦笑着道。
“这皆是我们做臣子的无能,想想陛下仅半年时间没有理政,出了多少事情。朝中臣僚结党,任用私人;地方上亦是政令不通,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之事层出不穷。内不能稳固,外又有强敌,怎能不令陛下烦忧,可我等又做了什么?心思皆用在了内斗之上,想着如何能够安插亲信,如何能够限制陛下的权力,以致政事荒废,军备废弛!”应节严愤然道,“陛下离宫几日召集众将议事,尔等便疑神疑鬼,担心陛下不利于己,纷纷奔走串联,何曾为国事烦恼一二啊!”
“应知事就不要再谈这些了。陛下大婚不过一月,便要废后,这等事情我朝从未有过,不仅有损陛下声望,也会让政局更为混乱不堪。而陛下一向最听应知事的,还请多多劝导,勿要冲动行事!”陆秀夫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这些人都冲自己来了,好像事情都是他惹下的一般。
“此事吾只怕也难担此任。在选秀之初,吾就曾言明,陛下自幼掌政,立后之事不要妄加干涉,以免令陛下不满。但尔等非但不听劝阻,反而纷纷向太后进言,强加干涉,威逼利诱,以致陛下母子险些失和,这才是恶因所在,岂是吾三言两语可以消除的。”应节严也是一通抱怨,更不愿参与其中。
“诸位同僚,此事非比寻常,已非是废后难么简单,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引发朝廷与江南士人间的对立,后果如何诸位可以想见!”眼见老几位对于自己的警告都觉得危言耸听,有些着急地道。
“哦,会有如此严重吗?”文天祥见状惊诧地问道。
“唉,诸位向那边看!”文天祥抬手向宫门方向指指,再叹口气道。
“蔡知府,为何将人犯带到宫前示众?”众人顺着陆秀夫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临安府的衙役们给十数个人犯带上连枷,在宫门前排成了一列示众,文天祥皱皱眉问道。
“禀右相,咸平侯因率众冲撞圣驾,且口出大不敬之语,论罪当斩。陛下虑及正是上元佳节,恐当街正法会引发百姓不安,令将他们枷于宫前示众候斩!”蔡完义施礼后答道。
“咸平侯?!可是皇后族中的咸平侯吴硕?”刘黻听了急问道。
“正是!”蔡完义言道。
“陛下要斩咸平侯,只是因为冲撞圣驾,口出不敬吗?”刘黻知道小皇帝向来待下温和,在宫中从不苛待那些宫女和内侍,在军中也常与军兵一起玩笑,却从不会因为说话有不敬之语而惩罚他们。可今天却为此要杀人,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大舅子,这是在让他意外,于是追问道。
“咸平侯实在是作死,他不仅寻衅拦截回宫的行军大队,还藐视倪统领,让其当众磕头请罪。甚至口出狂言,称陛下离了吴家的协助,便难以立足江南,亲政治国。”陆秀夫言道,“但陛下若是斩了咸平侯,此次便等于与吴氏彻底反目,不废后都不可能了。”
“如此,其已经触及陛下的大忌,再难有回旋的余地,只怕随后便是一场腥风血雨!”刘黻听罢原委,看看众人极为沮丧地道……
鳌山本意是指上古神话传说中海中高山,据《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大壑,乃无底之谷,中有五山,常随波上下往还,天帝令十五巨鳌举首而戴之,五山始峙不动。而宋朝鳌山彩灯的造型通常是以此作为蓝本,将传说搬到了现实世界中。
这座鳌山与赵昺在琼州所见的一比,那座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而现代复制的所为鳌山简直可以说就剩个名字了。眼前的鳌山以他看高度不下六、七丈高,几以宫墙等高,整座作品由无数的彩灯组成,巨鳌背负着山峦,上面绘有山石树木、亭台楼阁、各种神、佛雕塑等。山上还设有舞台,由乐工伶官演奏、表演,足见整个鳌山灯有多大,气势之恢宏无法用言语表述,燃起的各式灯笼散发着耀眼的万丈光芒。
想想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只离宫不过十数日,这么一座高达数丈的鳌山便搭建起来,并装饰完毕,而灯笼能贡至御前,自然也不会是凡品,这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日夜赶工,才能够完成,可这一切只是为了博得皇帝一乐,满足其个人爱好而已。
赵昺感叹之余,就是心疼,即使先不说堆砌起这座巨大的鳌山灯用了多少人力和物资,只点燃灯笼所需就是一项巨大的开支。要知道在大宋,乃至数百年之后,都没有便宜易得的石油蜡烛,而是使用虫蜡。即便此时蜡烛不比汉唐时期是稀罕物,但每条百五十文的价格也非是平常百姓家消费起的。
当下这座鳌山上点燃的蜡烛大者如屋椽,小者如儿臂,数量更是以万计数,而全城各处皆要放灯,公共区域的照明也要由临安府负责,一夜的所耗的灯油以千斤计。按照惯例要放灯五日,稍加计算就可知耗费的银钱有多少了。而灯山所制的灯笼,便宜的也要十贯钱,贵的要百贯钱之上。
一个灯火粗略计算耗费就要达数十万贯之多,赵昺又是节省惯了的,而这对于他而言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岂能不让他心疼的要死。要知道帅府军初到琼州的时候,这些钱都可以支撑他们一年所需,并可以打上几仗了,但就为了一乐白白的浪费了,真堪比割肉一般的疼……
“臣等参见陛下!”再向前行,离近北宫之事突然豁然开朗,前方已有护军亲卫旅官兵辟出一片空地,文天祥率众臣施礼道。
“众臣免礼吧!”赵昺挤出一丝笑容抬手道。
“请陛下乘辇预赏,亦让万民一睹龙颜!”这时礼部尚书徐宗仁上前施礼道,而说话间已有四个小黄门抬着一架步辇来到近前,恭请陛下上辇。
“不必了,朕与众将乘马便可!”赵昺摇头拒绝了乘辇的建议,招手令人牵马道。
“陛下,这不符规矩吧?”徐宗仁却是一愣道。
“规矩?!规矩不都是历代皇帝所规制的,如今朕就不能改下规矩吗?”赵昺笑笑对徐宗仁道。
“这……这也无不可!”徐宗仁听了稍一迟疑点头道。
“甚好!”赵昺点点头,这时陈墩已经带过马来,他翻身跳上战马冲徐宗仁点头笑道。
“陛下一切小心!”徐宗仁躬身施礼道。
“众将听令,随朕预览灯山!”赵昺一提缰绳,战马前蹄腾空,原地调转了马头,他抬起右手攥拳下令道。
“谨遵御令!”赵孟锦等众将立刻立正敬礼,翻身上马,即刻调整队形,排出两路纵队。
“前进!”赵昺抽出战刀,猛地向下一劈下达命令,然后调转马头托着战刀当先前行,众将也即刻催马跟上。
“我皇威武,万岁、万岁、万万岁!”战马一动,这时欢呼声四起,周边百姓跪行大礼,山呼万岁。
“敬礼!”赵昺立刻在马上高呼一声,众将也随之拔刀在手,向下斜劈,行骑兵刀礼。
“威武、威武,我皇万岁!”周边负责警戒的军兵,及随扈前来的护军,也即刻托枪立正,行持枪礼相和,高呼万岁。
“我军威武!”经过前些日子参加数次大典,已然清楚其实现代和古代没啥区别,无论是跪拜行礼,还是山呼万岁,那是皆有安排的,并早已定好了口号,由教坊司的人作托,就如晚会中的专司调动观众情绪的副导演一样领着众人高呼,其他人即便不明就里,也便跟着一起行礼、山呼。而他能听得出,这些兵丁的高呼声却是出自本心,无需那些人的引导的。
若是赵昺一人,他也就走马观花做做样子便罢了,但是领着众将便不同了,一者因为这些将领早前或是常驻地方,或是低级军官,根本没有机会进京观灯;二者由众将相陪,也是他想表明自己对武人宠信之意,同时也是给那些文人暗中施压。
不过赵昺还是觉的机会难得,被五光十色的花灯所吸引,彩楼、登山之上各有教坊司和宫中派出的伶人演奏新曲,或悠扬、或欢快的曲调飘荡在喧闹的人间。在宫门之上业已搭建起了五色琉璃阁,窗户间垂挂着以水晶串成的帘子,经过折射散发着七彩流光,交映璀璨,殿中还设有宝座,显然是给他预备的,加上香烟缭绕宛如五彩祥云,让他恍然间有种身居天宫之感。
行走在流苏宝带,灯光灿烂的灯山之间,耳边萦绕着丝竹之声,山呼万岁之声更是不绝于耳。让赵昺大有种天上人间唯我独尊之感,这种感觉让人陶醉,又令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度的满足,而也让他明白为何历代皇帝都不惜花费巨资举办灯会了。
想想一个被异族夺了基业,不得不偏据江南一隅,而又无力发起反攻,恢复中原,祭拜祖陵,还得称臣纳贡是多么令人憋屈。也只能通过如此虚妄的形式来满足下人君的自豪感,从中得到些‘安慰’,获得那么一些快感,得到些乐趣。
“皇帝万岁!”在楼台中间出现了一幅以五色玉珊组成的皇帝万岁四个大字,露台上的百艺群工看到行驾经过也更为卖力的竞呈奇伎。赵昺默然的脸上却露出了丝苦笑,眼前的繁华和热烈更像是一种精神麻醉,遮掩了危机四伏,满目疮痍的现实,让人沉醉于这种虚幻之中。而当世人皆迷离于其中,则国家离败亡又还有多远呢……
“陆相,陛下带兵进京,意欲何为啊?”眼见小皇帝乘马赏灯而去,文天祥等人围拢过来相询道。
“唉,陛下滞留武学,只是因蒙元有调军跨江南渡之嫌,才与众将商议对策,并无其它意图。”陆秀夫叹口气道,“可当吾提请陛下回宫赏灯之事,陛下勃然大怒,以为这乃是粉饰太平,劳民伤财之举。又知是皇后娘娘主持举办,更无愤怒,即刻点兵出营回宫,以吾看意在兴师问罪,有废后之嫌啊!”
“在琼州之时陛下便有明旨,国难之时不宜铺张,一切典仪皆应从简,上元灯会也是只在宫门张灯百盏而已。皇后如此,陛下生气也是必然的。吾也曾与诸臣上奏言明,可娘娘却言今时皇帝亲政理应举国同庆,而又有太后懿旨在前,只怨吾等没有再三上奏劝谏。”文天祥听了摇头叹道。
“文相就不要再抱怨了,当下如何平息陛下怒气才是正理。”陆秀夫皱皱眉道,他在武学劝不住,便遣亲随急速回转通知众臣要设法阻拦,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文天祥不负责任的抱怨,不免也有些恼火。
“此时举行上元灯会确是不妥,但是皇后娘娘是得太后准许操持此事,陛下将事情归咎于皇后一人也不妥,只说清便可,总不会到了废后的地步,陆相此说是否有些危言耸听了。”刘黻听了有些不悦道。他以为小皇帝刚刚大婚不满一月,正应是蜜里调油的时候,即便皇后有过也不至于到了废黜的地步。
“刘知事,若非事态严重,吾也不敢劳动诸位前来商议。陛下刚刚亲政重新接手政务,但是就接到密报,蒙元已经自高丽打造了大批战船欲南下,并征募数万擅水者训练水军。而当前正是旱季,乃是渡江最好的时期,可朝中却连番出事,这等大事竟无一人上奏,更无对策,业已令陛下恼火。而皇后又不遵训令,擅自调动地方,耗费巨额粮资举办灯会,岂不是让陛下恼怒。”陆秀夫苦笑着道。
“这皆是我们做臣子的无能,想想陛下仅半年时间没有理政,出了多少事情。朝中臣僚结党,任用私人;地方上亦是政令不通,营私舞弊,中饱私囊之事层出不穷。内不能稳固,外又有强敌,怎能不令陛下烦忧,可我等又做了什么?心思皆用在了内斗之上,想着如何能够安插亲信,如何能够限制陛下的权力,以致政事荒废,军备废弛!”应节严愤然道,“陛下离宫几日召集众将议事,尔等便疑神疑鬼,担心陛下不利于己,纷纷奔走串联,何曾为国事烦恼一二啊!”
“应知事就不要再谈这些了。陛下大婚不过一月,便要废后,这等事情我朝从未有过,不仅有损陛下声望,也会让政局更为混乱不堪。而陛下一向最听应知事的,还请多多劝导,勿要冲动行事!”陆秀夫也是一脑门子官司,这些人都冲自己来了,好像事情都是他惹下的一般。
“此事吾只怕也难担此任。在选秀之初,吾就曾言明,陛下自幼掌政,立后之事不要妄加干涉,以免令陛下不满。但尔等非但不听劝阻,反而纷纷向太后进言,强加干涉,威逼利诱,以致陛下母子险些失和,这才是恶因所在,岂是吾三言两语可以消除的。”应节严也是一通抱怨,更不愿参与其中。
“诸位同僚,此事非比寻常,已非是废后难么简单,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引发朝廷与江南士人间的对立,后果如何诸位可以想见!”眼见老几位对于自己的警告都觉得危言耸听,有些着急地道。
“哦,会有如此严重吗?”文天祥见状惊诧地问道。
“唉,诸位向那边看!”文天祥抬手向宫门方向指指,再叹口气道。
“蔡知府,为何将人犯带到宫前示众?”众人顺着陆秀夫手指的方向看去,便见临安府的衙役们给十数个人犯带上连枷,在宫门前排成了一列示众,文天祥皱皱眉问道。
“禀右相,咸平侯因率众冲撞圣驾,且口出大不敬之语,论罪当斩。陛下虑及正是上元佳节,恐当街正法会引发百姓不安,令将他们枷于宫前示众候斩!”蔡完义施礼后答道。
“咸平侯?!可是皇后族中的咸平侯吴硕?”刘黻听了急问道。
“正是!”蔡完义言道。
“陛下要斩咸平侯,只是因为冲撞圣驾,口出不敬吗?”刘黻知道小皇帝向来待下温和,在宫中从不苛待那些宫女和内侍,在军中也常与军兵一起玩笑,却从不会因为说话有不敬之语而惩罚他们。可今天却为此要杀人,且杀的还是自己的大舅子,这是在让他意外,于是追问道。
“咸平侯实在是作死,他不仅寻衅拦截回宫的行军大队,还藐视倪统领,让其当众磕头请罪。甚至口出狂言,称陛下离了吴家的协助,便难以立足江南,亲政治国。”陆秀夫言道,“但陛下若是斩了咸平侯,此次便等于与吴氏彻底反目,不废后都不可能了。”
“如此,其已经触及陛下的大忌,再难有回旋的余地,只怕随后便是一场腥风血雨!”刘黻听罢原委,看看众人极为沮丧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