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刘澜便猛抽一鞭战马,向吕县县令府而去,沿街两旁的摄山营将士齐齐单膝跪地,高呼恭迎将军。
毕竟刘澜这个征西将军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对刘澜的一次羞辱,虽然刘澜接了下来,但并不意味他甘心接受,所以从上至下往往都会隐去征西二字。
一路来到县令府,郑小同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说实话,当初祖父被袁绍征辟,在前往冀州之前,他被祖父叫来,就天下局势进行了一次长谈,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天下各诸侯的形式还未明,并不好说谁能笑到最后,但因为在徐州刘澜对郑玄不错,礼遇厚待再加上其执弟子礼,所以郑玄对刘澜比起其他诸侯更为欣赏。
当然他也知道刘澜身上有很多毛病,可在用人这一点上,他要比自己所了解的那些诸侯都更有眼光与魄力,不说谁能笑到最后,但如果孙子未来要出仕的话,那么留在刘澜身边肯定要比前往冀州更合适,所以他这才在临行前往冀州前将孙子带到了刘澜身边。
郑玄较开明,如果孙子不愿意的话,他当然不会将其带到秣陵,而郑小同虽然年纪轻轻,但比起袁绍他同样和祖父一样也不看好他,虽然他的势力庞大,更是举世公族袁家子孙,可他比较是世家子弟出身,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想要崭露头角容易,可因为缺少足够军事才能可能会让他一败涂地,当然这只是他的判断,并非他当真就可以预料到几年之后的事情,既然是判断,那自然就会这般认定。
而选择刘澜,首先在武事上,他绝对要比当世其他诸侯更有军事才干,而如果只这一点,也不足以让他看重,关键还在与他的用人,各司其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看上去他几乎没有任何弱点,虽然现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无法与袁绍比拟,但假以时日刘澜一定能成为关东诸侯翘楚。
他看好未来的刘澜,所以他随祖父来到了秣陵,见到了刘澜,陪同祖父他听到了刘澜对于未来的构想,那宏伟的蓝图,原本他以为是他帐下那些谋士给他规划,但这一切却都是他的一个设想,而谋士们只是将他的构想完善。
但任何尽善尽美的设想,都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可刘澜这一年来一直在为这个终极目标奋斗,哪怕因为三次徐州之战将他的计划破坏,打乱了所有的步骤,但他并没有气馁,从刚才见到他的那一刻他就相信着自己的判断。
袁绍和曹操也许能胜一时,但是最后一定还是刘澜获胜。
曾经祖父对黄巾之乱一事询考校过他,而他的回答让祖父并不满意,甚至觉得他完全是在说些孩童之语,为此他把当年初见刘澜时自己对刘澜考校时他的回答说出,郑小同听到刘澜对黄巾之乱的看法后惊为天人。
黄巾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他们败的如此快,并不是他们突然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也不是因为张角之死军心浮动,原因就在于黄巾军虽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军不同,带有宗教色彩,但他们却与以往的叛军一样,败在了没有规划没有制度上面。
这一点当年的灵帝甚至是那些庙堂之上的三公们看得都清楚,所以才会解除了党锢,为什么因为害怕黄巾军一旦有世家暗中帮助,那就真会推翻大汉王朝了,因为世家可以帮助黄巾军进行规划,完善制度。
党锢一除,世家勠力同心构筑坞堡御敌,没有规划更缺少制度的黄巾军就像是一盘散沙,一遇挫折势必一溃千里,这也是为何黄巾之乱最终失败的原因,就算没有皇甫嵩没有卢植朱儁,黄巾之乱最多也就多坚持起来,迟早还是会覆没。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刘澜有规划,可是他的所有部署都被曹操袁绍袁术给打乱了,反过来看呢,这三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规划,就更不要说他们完善的制度了,所有这一战到现在这个局面,他还真说不好谁能笑到最后了。
但他并没有后悔,依然看好刘澜,也许这就是一份信任吧,因为刘澜并没有放弃,如果这个时候刘澜都没有信心,可能他也会怀疑自己真的选错了人,但刘澜还在坚持,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不管有多渺茫,终归是希望,也许只要坚持一下,机会就出现了。
关羽击败文丑,或者刘澜击败高览,只要其中一方能够大获全胜,徐州的战局就能被扭转,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留下来,但结果却被要求明日一早就要离开,他啊不甘心,他想见证这样的辉煌时刻,一旦击溃曹操和袁绍,那么整个关东整个天下未来都将属于刘澜,他想做见证人,亲眼目睹这一刻。
可是,他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也许是他太乐观了,或者是刘澜太悲观了,他不管说什么,都无法让刘澜改变主意。
郑小同喝了一口闷酒,看向刘澜,心中叹息一声,再喝一口樽中酒,可就在他再次看向刘澜的一刻,厅外却突然传来声响,随后就看到许褚带着一名小卒进来,将他带到刘澜面前,在其耳边耳语片刻。
“去而复返?”刘澜冷冷的问道。
之前耳语的兵卒十分肯定的说:“是的主公,原本都已经向徐州城开拔了,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又反了回来。”
“和夏侯惇和高览要做什么?”刘澜挥退了亲兵,虽然无法确定二人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但肯定另有原因,而他猜测,十有八九是曹操真的超彭城来了,这样的话赵云那边就要绕路了,再走彭城很可能遇上不必要的危险。
刘澜随即叮嘱许褚一句,让他尽快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不仅是赵云还有张辽,骑兵最多就是暴露行踪,他们步兵最有可能遭遇危险。
“诺。”许褚领命之后转身出了厅,而刘澜也站了起身告辞离开。
~~~~~~
而在夏侯惇接到曹操文书的当日,其就第一时间追上了已经朝徐州城开拔的高览,将文书给他看了之后,部队改朝彭城进驻,而在二人抵达彭城,在城内外结营准备驻军的同时,曹操又一道文书传来,这道文书直言赵云撤兵,朝徐州而来,未走沛县,极有可能前来彭城与刘澜汇合,势必进行阻拦,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曹操的猜测,还有一种可能是赵云直接走梧县,所以让二人务必小心,如有可能务必截住赵云,将其消灭,如果不能也要将其拖在彭城,待其率大军前来。
对于徐州这些将领,夏侯惇向来不服,莫说是未曾谋过面交过手的赵云了,就算是一同对敌的关羽和张飞也没放在眼里,但高览不一样,他与关羽赵云都有过交锋,知道赵云的能耐,更何况他带来着的部队还是龙骑军,所以对曹操这道命令他是不敢有半点马虎的。
当然夏侯惇也一样,虽然他瞧不上关张赵,可对龙骑军还是赞赏有加的,如果能将龙骑军拦下并消灭,那徐州之战他们就算胜利了一多半了,接下来的战斗也会容易许多。
只是赵云会走彭城还是梧县二人都不敢确定,如果判断失误可能前功尽弃,可如果分兵的话,可以也无法起到作用,所以二人最后做出了在彭城设伏的决定,只要赵云敢走彭城,势必叫他有来无回。
赵云率领部队从丰县走了三日才算是进入萧县境内,眼瞅着距离再赶两日就能进入彭城国内,却收到了许褚传来的文书,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距离进入徐州境内不过十余里,虽然离彭城还很遥远,可如果不是这份飞鸽传书及时到来,他可能真就一头扎进了彭城国内,到时候十有八九会遇到夏侯惇与高览的冀州军。
彭城已经被高览夏侯惇占据,想要从彭城前往吕县没那么容易,调头便向南而去,既然这样那他就走梧县,绕道前往吕县,可走了十余里,赵云却又停了下来,他的消息高览夏侯惇不知道,走梧县是安全,可加入他离开丰县的消息已经被曹操传给了高览二人,那二人就算不在梧县设伏,也肯定会盯着梧县,他如果就这样前往梧县,那肯定就暴露了行踪,到时候二人完全可以在半道进行设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啊。
梧县与吕县之间这么远一段距离,到时候就算主公知晓想来救援也没那个机会,思来想去,这一行彭城走不了,梧县也不能走,都不是安全的选择。
“拿地图来。“赵云声音落下,边上便有人将地图递上前来,现在赵云临时所处之地荒无人烟,也没什么亭里,可如果一路向西的话却正好是距离吕县直线距离最近的所在了,当然这条路是没什么官道的,所以高览在此设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这只说明这一路相较其他选择更为安全,但并意味着高览和太史慈会忽略这里,但赵云可不会管这么多,也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带兵直接向东而去,他敢肯定高览绝不可能再此设伏,就算有,也只是派些斥候盯着,那么他就是要趁其反应过来之前快速通过,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时间,到那时候哑巴吃黄连,让他们后悔去吧。
其实判断这个方向并不容易,但也容易,比较彭城和梧县是摆在明面上他会选择的方向,既然是在明面上,那他又怎么可能会选这两处返回吕县呢,所以他肯定另有他选,那现在赵云选择的这条路径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虽然在没有确定真相之前,任何可能都会发生,任何结果也都有可能,但毕竟只是三选一,重点看一处,然后盯着其他二处,就算赵云通过了,最少心中有数不是,要不然连赵雨在哪里都不清不楚,那还不得提心吊胆着?
果不其然,就在高览夏侯惇重点看守彭城,派斥候侦查梧县时,赵云龙骑军被斥候发觉,消息传回彭城,得到消息的二人除了无奈就是无奈,无可奈何啊,偌大的徐州就算他们驻防了,赵云要走,也完全可以避开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这一次阻截说白了只要赵云走彭城,那就有来无回,至于选择他处,他二人都无能为力。
夏侯惇将消息传给曹操,这也是高览的意思,这个时候不仅是他需要重新评估攻打吕县的可能,还包括曹操自己,毕竟现在吕县在有了龙骑军之后,规模也已经不容小觑了,必须要重新评估,这一仗到底该不该进行下去。
其实现在这样的局面,高览是最不愿见到的,毕竟袁绍之前的文书还在,以最终的结果来判定二人的功过,也就是说这一仗他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那么等待他的可就不仅仅是罢官免职,甚至可能是违背军令的枭首示众。
所以对于曹操的评估他看得极重,也极其关心,他太害怕这个时候曹操放弃出兵吕县了,毕竟现在的局面和之前不一样,之前他和夏侯惇返回徐州,这是足以向主公交代下去的,但现在就算他又一千张嘴也解释不清了。
看起来好像结果没什么不同,可区别却大为不一样,他最初的设想是什么,在彭城击败击杀或生擒刘澜,就算被刘澜逃脱,那么就夺下徐州与曹操汇合,届时北上开城击溃关羽,然后他则可以替代文丑成为主将,那时由他率领联军南下再一举消灭刘澜。
虽然这一切与他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可关键一点不还是因为刘澜放弃了徐州城与彭城吗,但有一点他不认为自己错了,那就是把曹操引入徐州,让徐州的局势乱上加乱这一点肯定要比文丑返回开城,受制于关羽强百倍。
一个是受制于人,一个是制于人,只要有点大局,就都会支持他,但现在的局面刘澜没有被击败,反而还让他把徐州、彭城下邳以及赵云周仓的部队都集中到了一起,部队一点也不必他们少,如此规模接下来这一仗可就胜负难料了。
他能不为此担忧?
毕竟刘澜这个征西将军不伦不类,甚至可以说是曹操对刘澜的一次羞辱,虽然刘澜接了下来,但并不意味他甘心接受,所以从上至下往往都会隐去征西二字。
一路来到县令府,郑小同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说实话,当初祖父被袁绍征辟,在前往冀州之前,他被祖父叫来,就天下局势进行了一次长谈,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天下各诸侯的形式还未明,并不好说谁能笑到最后,但因为在徐州刘澜对郑玄不错,礼遇厚待再加上其执弟子礼,所以郑玄对刘澜比起其他诸侯更为欣赏。
当然他也知道刘澜身上有很多毛病,可在用人这一点上,他要比自己所了解的那些诸侯都更有眼光与魄力,不说谁能笑到最后,但如果孙子未来要出仕的话,那么留在刘澜身边肯定要比前往冀州更合适,所以他这才在临行前往冀州前将孙子带到了刘澜身边。
郑玄较开明,如果孙子不愿意的话,他当然不会将其带到秣陵,而郑小同虽然年纪轻轻,但比起袁绍他同样和祖父一样也不看好他,虽然他的势力庞大,更是举世公族袁家子孙,可他比较是世家子弟出身,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想要崭露头角容易,可因为缺少足够军事才能可能会让他一败涂地,当然这只是他的判断,并非他当真就可以预料到几年之后的事情,既然是判断,那自然就会这般认定。
而选择刘澜,首先在武事上,他绝对要比当世其他诸侯更有军事才干,而如果只这一点,也不足以让他看重,关键还在与他的用人,各司其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看上去他几乎没有任何弱点,虽然现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无法与袁绍比拟,但假以时日刘澜一定能成为关东诸侯翘楚。
他看好未来的刘澜,所以他随祖父来到了秣陵,见到了刘澜,陪同祖父他听到了刘澜对于未来的构想,那宏伟的蓝图,原本他以为是他帐下那些谋士给他规划,但这一切却都是他的一个设想,而谋士们只是将他的构想完善。
但任何尽善尽美的设想,都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可刘澜这一年来一直在为这个终极目标奋斗,哪怕因为三次徐州之战将他的计划破坏,打乱了所有的步骤,但他并没有气馁,从刚才见到他的那一刻他就相信着自己的判断。
袁绍和曹操也许能胜一时,但是最后一定还是刘澜获胜。
曾经祖父对黄巾之乱一事询考校过他,而他的回答让祖父并不满意,甚至觉得他完全是在说些孩童之语,为此他把当年初见刘澜时自己对刘澜考校时他的回答说出,郑小同听到刘澜对黄巾之乱的看法后惊为天人。
黄巾军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他们败的如此快,并不是他们突然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也不是因为张角之死军心浮动,原因就在于黄巾军虽然与以往的农民起义军不同,带有宗教色彩,但他们却与以往的叛军一样,败在了没有规划没有制度上面。
这一点当年的灵帝甚至是那些庙堂之上的三公们看得都清楚,所以才会解除了党锢,为什么因为害怕黄巾军一旦有世家暗中帮助,那就真会推翻大汉王朝了,因为世家可以帮助黄巾军进行规划,完善制度。
党锢一除,世家勠力同心构筑坞堡御敌,没有规划更缺少制度的黄巾军就像是一盘散沙,一遇挫折势必一溃千里,这也是为何黄巾之乱最终失败的原因,就算没有皇甫嵩没有卢植朱儁,黄巾之乱最多也就多坚持起来,迟早还是会覆没。
但现在的情况之下,刘澜有规划,可是他的所有部署都被曹操袁绍袁术给打乱了,反过来看呢,这三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规划,就更不要说他们完善的制度了,所有这一战到现在这个局面,他还真说不好谁能笑到最后了。
但他并没有后悔,依然看好刘澜,也许这就是一份信任吧,因为刘澜并没有放弃,如果这个时候刘澜都没有信心,可能他也会怀疑自己真的选错了人,但刘澜还在坚持,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不管有多渺茫,终归是希望,也许只要坚持一下,机会就出现了。
关羽击败文丑,或者刘澜击败高览,只要其中一方能够大获全胜,徐州的战局就能被扭转,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留下来,但结果却被要求明日一早就要离开,他啊不甘心,他想见证这样的辉煌时刻,一旦击溃曹操和袁绍,那么整个关东整个天下未来都将属于刘澜,他想做见证人,亲眼目睹这一刻。
可是,他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也许是他太乐观了,或者是刘澜太悲观了,他不管说什么,都无法让刘澜改变主意。
郑小同喝了一口闷酒,看向刘澜,心中叹息一声,再喝一口樽中酒,可就在他再次看向刘澜的一刻,厅外却突然传来声响,随后就看到许褚带着一名小卒进来,将他带到刘澜面前,在其耳边耳语片刻。
“去而复返?”刘澜冷冷的问道。
之前耳语的兵卒十分肯定的说:“是的主公,原本都已经向徐州城开拔了,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又反了回来。”
“和夏侯惇和高览要做什么?”刘澜挥退了亲兵,虽然无法确定二人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但肯定另有原因,而他猜测,十有八九是曹操真的超彭城来了,这样的话赵云那边就要绕路了,再走彭城很可能遇上不必要的危险。
刘澜随即叮嘱许褚一句,让他尽快把这件事情处理好,不仅是赵云还有张辽,骑兵最多就是暴露行踪,他们步兵最有可能遭遇危险。
“诺。”许褚领命之后转身出了厅,而刘澜也站了起身告辞离开。
~~~~~~
而在夏侯惇接到曹操文书的当日,其就第一时间追上了已经朝徐州城开拔的高览,将文书给他看了之后,部队改朝彭城进驻,而在二人抵达彭城,在城内外结营准备驻军的同时,曹操又一道文书传来,这道文书直言赵云撤兵,朝徐州而来,未走沛县,极有可能前来彭城与刘澜汇合,势必进行阻拦,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曹操的猜测,还有一种可能是赵云直接走梧县,所以让二人务必小心,如有可能务必截住赵云,将其消灭,如果不能也要将其拖在彭城,待其率大军前来。
对于徐州这些将领,夏侯惇向来不服,莫说是未曾谋过面交过手的赵云了,就算是一同对敌的关羽和张飞也没放在眼里,但高览不一样,他与关羽赵云都有过交锋,知道赵云的能耐,更何况他带来着的部队还是龙骑军,所以对曹操这道命令他是不敢有半点马虎的。
当然夏侯惇也一样,虽然他瞧不上关张赵,可对龙骑军还是赞赏有加的,如果能将龙骑军拦下并消灭,那徐州之战他们就算胜利了一多半了,接下来的战斗也会容易许多。
只是赵云会走彭城还是梧县二人都不敢确定,如果判断失误可能前功尽弃,可如果分兵的话,可以也无法起到作用,所以二人最后做出了在彭城设伏的决定,只要赵云敢走彭城,势必叫他有来无回。
赵云率领部队从丰县走了三日才算是进入萧县境内,眼瞅着距离再赶两日就能进入彭城国内,却收到了许褚传来的文书,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距离进入徐州境内不过十余里,虽然离彭城还很遥远,可如果不是这份飞鸽传书及时到来,他可能真就一头扎进了彭城国内,到时候十有八九会遇到夏侯惇与高览的冀州军。
彭城已经被高览夏侯惇占据,想要从彭城前往吕县没那么容易,调头便向南而去,既然这样那他就走梧县,绕道前往吕县,可走了十余里,赵云却又停了下来,他的消息高览夏侯惇不知道,走梧县是安全,可加入他离开丰县的消息已经被曹操传给了高览二人,那二人就算不在梧县设伏,也肯定会盯着梧县,他如果就这样前往梧县,那肯定就暴露了行踪,到时候二人完全可以在半道进行设伏,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啊。
梧县与吕县之间这么远一段距离,到时候就算主公知晓想来救援也没那个机会,思来想去,这一行彭城走不了,梧县也不能走,都不是安全的选择。
“拿地图来。“赵云声音落下,边上便有人将地图递上前来,现在赵云临时所处之地荒无人烟,也没什么亭里,可如果一路向西的话却正好是距离吕县直线距离最近的所在了,当然这条路是没什么官道的,所以高览在此设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然这只说明这一路相较其他选择更为安全,但并意味着高览和太史慈会忽略这里,但赵云可不会管这么多,也没有任何犹豫,当机立断带兵直接向东而去,他敢肯定高览绝不可能再此设伏,就算有,也只是派些斥候盯着,那么他就是要趁其反应过来之前快速通过,不给他们任何反应的时间,到那时候哑巴吃黄连,让他们后悔去吧。
其实判断这个方向并不容易,但也容易,比较彭城和梧县是摆在明面上他会选择的方向,既然是在明面上,那他又怎么可能会选这两处返回吕县呢,所以他肯定另有他选,那现在赵云选择的这条路径便成了最佳的选择。
虽然在没有确定真相之前,任何可能都会发生,任何结果也都有可能,但毕竟只是三选一,重点看一处,然后盯着其他二处,就算赵云通过了,最少心中有数不是,要不然连赵雨在哪里都不清不楚,那还不得提心吊胆着?
果不其然,就在高览夏侯惇重点看守彭城,派斥候侦查梧县时,赵云龙骑军被斥候发觉,消息传回彭城,得到消息的二人除了无奈就是无奈,无可奈何啊,偌大的徐州就算他们驻防了,赵云要走,也完全可以避开他们,没有任何意义,这一次阻截说白了只要赵云走彭城,那就有来无回,至于选择他处,他二人都无能为力。
夏侯惇将消息传给曹操,这也是高览的意思,这个时候不仅是他需要重新评估攻打吕县的可能,还包括曹操自己,毕竟现在吕县在有了龙骑军之后,规模也已经不容小觑了,必须要重新评估,这一仗到底该不该进行下去。
其实现在这样的局面,高览是最不愿见到的,毕竟袁绍之前的文书还在,以最终的结果来判定二人的功过,也就是说这一仗他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那么等待他的可就不仅仅是罢官免职,甚至可能是违背军令的枭首示众。
所以对于曹操的评估他看得极重,也极其关心,他太害怕这个时候曹操放弃出兵吕县了,毕竟现在的局面和之前不一样,之前他和夏侯惇返回徐州,这是足以向主公交代下去的,但现在就算他又一千张嘴也解释不清了。
看起来好像结果没什么不同,可区别却大为不一样,他最初的设想是什么,在彭城击败击杀或生擒刘澜,就算被刘澜逃脱,那么就夺下徐州与曹操汇合,届时北上开城击溃关羽,然后他则可以替代文丑成为主将,那时由他率领联军南下再一举消灭刘澜。
虽然这一切与他最初的设想有很大的区别,可关键一点不还是因为刘澜放弃了徐州城与彭城吗,但有一点他不认为自己错了,那就是把曹操引入徐州,让徐州的局势乱上加乱这一点肯定要比文丑返回开城,受制于关羽强百倍。
一个是受制于人,一个是制于人,只要有点大局,就都会支持他,但现在的局面刘澜没有被击败,反而还让他把徐州、彭城下邳以及赵云周仓的部队都集中到了一起,部队一点也不必他们少,如此规模接下来这一仗可就胜负难料了。
他能不为此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