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整个朝廷都在讨论着开海事宜。
争执的双方亦为此事各自奔走着,三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都成为这帮人想要拉拢的对象,希望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只是这一切,跟林晧然这个小小的正六品翰林侍讲无关。
虽然他是最耀眼的“文魁”出身,前程亦是一片光明,但终究还是属于小字辈,远远够不上资格参加此次的廷议。
近些天,他反而越来越不安,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即将降临他的头上。
到了举行廷议的这一天,他干脆不到外城监工,亦没有返回西苑报道,而是直接选择到翰林院上衙。
翰林院,修检厅的值房内。
这是一个坐东朝西的书房,面积不大,但林晧然很是满意。特别在见识严嵩等人的值房后,他完全没有挑剔的理由,这个办公待遇简直比首辅的规格还要高。
由于升了职,所以他在翰林院的办公地点已经发生了变更,从修检厅搬到了讲读厅,而他亦从一个史官变成了一个讲官。
林晧然这个翰林侍讲的主要职责是给天子或太子讲学,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只是很可惜,当今天子却专心于修道,而太子却仍然处于空缺。
随着两位皇子各自开邸受经,都在王府中受学,已经有具体的老师授教,所以他连到大本殿给两位皇子讲课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如此,林晧然这个翰林侍讲很清闲。只有到了重要的经筳之日,才能博得一个露脸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还得看嘉靖当天的心情。
不过林晧然亦没有沮丧,他亦是乐于清闲。打算过些日子,谋取进入裕王府讲学的机会,成为真正的帝师,争得一份从龙之功。
孙吉祥看着林晧然过来亦是很高兴,给林晧然送上了一杯参茶,他作为林晧然的属吏,亦是从修检厅跟了过来。
林晧然喝了几口茶,屏气凝神片刻,便静静地翻阅史籍,弥补着自身的短板。
不得不承认,他对大明的历史还是有所欠缺,不想在将来的政治斗争中吃暗亏,这时就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弥补。
在翻阅史料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史实,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竟然一度公开承认迁都北京的错误,并打算还都南京。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自唐宋以来,汉族的经济重心往南移,北京城又地处北疆,经济早已经衰落,京城所需要的粮食和高端消费品都要从南方供应过来。
这时代的运输成本并不低,而这条过长的供应线无疑造成成本的高昂和损耗浪费,而且还需要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疏导。
只是很可惜,朱高炽在位仅九个月便去世了,他这项决定却来不及推动。
林晧然却是摇头苦笑,却亦不能说定都北京是错误的决定。
若不是国都在这里,朝廷不可能如此重视北边的军防,历来的军费不断。哪怕到了如今挥霍无度的嘉靖朝,亦不敢真削掉北边的军费,只敢将军费战略转为以守为主。
如果本朝的国都在南京,还真不好说如今北边是什么情况,军费会不会被克扣得只剩下一文钱。
只能说,任何一个浩大的工程,都有着利与弊。
若是大明由靠谱的皇帝执政,那定都于南京为好;若是大明由不靠谱的皇帝执政,那还是定都于这北京城为好。
“不知结果怎么样了?”
林晧然将一本书翻完,抬头望向西边的天空,眼睛涌起淡淡的忧虑。这一次廷议的结果,无疑影响甚大,甚至能会影响整个大明朝局的走向。
重开市舶司,这事无疑是有利与弊。若是将市舶司办好,绝对会演变成一件大好事,甚至能助长大明资本萌芽、直接参与到大航海时代中去。
他可以想象得到,西苑的紫光阁必然是争论不休,但却不知道会是哪一方占据上风。
事实上,确实如此。
嘉靖已经十几年不上朝,很少有这般热闹的时候。在紫光阁的大殿上,三位阁老到场,还有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官员齐聚一堂,很多官员都特别的兴奋。
刚宣布议事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轮流着发言,但却不知道谁开始插话,争论便开始了。声音亦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有尚书跟尚书争,亦有侍郎跟侍郎对骂。
兵部的左侍郎和户部的右侍郎争得面红耳赤,突然对吐口水,然后在大殿中直接就扭打在一起,场面很是火爆。
身穿素白色道袍的嘉靖看着下面嘈乱的朝堂,脸上亦是阴沉似水,但却没有发言,而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只是林晧然并不知道,此时最热闹的不是西苑,而是紫禁城的门前广场。
在即将午时的时候,这里来了两伙人和一大帮围观者。
让人感到稀奇的是,两伙人都是由小女孩带队。
一个是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爱小女孩,手持着木棍;一个是长相漂亮的骄横小女孩,手里持着马鞭。她们顶着烈日,分东西站立,遥遥相望。
“你这个低贱的草民,我今天非要好好教训你不可!”
“哎呀!你是小反贼,比我还差呢!我今天也要教训你一顿!”
……
两个小女孩都不是软弱的性格,两人相互指责后,那持鞭的骄横小女孩先动了。
她抖动一下响亮的马鞭,向着对方直接冲过去。对面的小女孩亦是不惧,握着棍子,迈着小短腿迎了上去,大战一触即发。
“什么?虎妞跟徐国公的孙女在紫禁城门口约架?”
林晧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眼睛当即瞪大,大脑一片空白。却是没有想到,这个丫头再度惹祸,竟然要捅徐国公这个马峰窝。
在得知消息的时候,他便匆匆向着紫禁城那边赶去,知道这次恐怕是惹下大祸了。而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有不好的感觉,敢情是虎妞又要给他惹事。
争执的双方亦为此事各自奔走着,三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都成为这帮人想要拉拢的对象,希望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只是这一切,跟林晧然这个小小的正六品翰林侍讲无关。
虽然他是最耀眼的“文魁”出身,前程亦是一片光明,但终究还是属于小字辈,远远够不上资格参加此次的廷议。
近些天,他反而越来越不安,总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即将降临他的头上。
到了举行廷议的这一天,他干脆不到外城监工,亦没有返回西苑报道,而是直接选择到翰林院上衙。
翰林院,修检厅的值房内。
这是一个坐东朝西的书房,面积不大,但林晧然很是满意。特别在见识严嵩等人的值房后,他完全没有挑剔的理由,这个办公待遇简直比首辅的规格还要高。
由于升了职,所以他在翰林院的办公地点已经发生了变更,从修检厅搬到了讲读厅,而他亦从一个史官变成了一个讲官。
林晧然这个翰林侍讲的主要职责是给天子或太子讲学,讲论文史以备君王顾问。只是很可惜,当今天子却专心于修道,而太子却仍然处于空缺。
随着两位皇子各自开邸受经,都在王府中受学,已经有具体的老师授教,所以他连到大本殿给两位皇子讲课的机会都没有。
正是如此,林晧然这个翰林侍讲很清闲。只有到了重要的经筳之日,才能博得一个露脸的机会,而这个机会还得看嘉靖当天的心情。
不过林晧然亦没有沮丧,他亦是乐于清闲。打算过些日子,谋取进入裕王府讲学的机会,成为真正的帝师,争得一份从龙之功。
孙吉祥看着林晧然过来亦是很高兴,给林晧然送上了一杯参茶,他作为林晧然的属吏,亦是从修检厅跟了过来。
林晧然喝了几口茶,屏气凝神片刻,便静静地翻阅史籍,弥补着自身的短板。
不得不承认,他对大明的历史还是有所欠缺,不想在将来的政治斗争中吃暗亏,这时就应该抓紧时间进行弥补。
在翻阅史料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史实,朱棣的儿子朱高炽竟然一度公开承认迁都北京的错误,并打算还都南京。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这个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自唐宋以来,汉族的经济重心往南移,北京城又地处北疆,经济早已经衰落,京城所需要的粮食和高端消费品都要从南方供应过来。
这时代的运输成本并不低,而这条过长的供应线无疑造成成本的高昂和损耗浪费,而且还需要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疏导。
只是很可惜,朱高炽在位仅九个月便去世了,他这项决定却来不及推动。
林晧然却是摇头苦笑,却亦不能说定都北京是错误的决定。
若不是国都在这里,朝廷不可能如此重视北边的军防,历来的军费不断。哪怕到了如今挥霍无度的嘉靖朝,亦不敢真削掉北边的军费,只敢将军费战略转为以守为主。
如果本朝的国都在南京,还真不好说如今北边是什么情况,军费会不会被克扣得只剩下一文钱。
只能说,任何一个浩大的工程,都有着利与弊。
若是大明由靠谱的皇帝执政,那定都于南京为好;若是大明由不靠谱的皇帝执政,那还是定都于这北京城为好。
“不知结果怎么样了?”
林晧然将一本书翻完,抬头望向西边的天空,眼睛涌起淡淡的忧虑。这一次廷议的结果,无疑影响甚大,甚至能会影响整个大明朝局的走向。
重开市舶司,这事无疑是有利与弊。若是将市舶司办好,绝对会演变成一件大好事,甚至能助长大明资本萌芽、直接参与到大航海时代中去。
他可以想象得到,西苑的紫光阁必然是争论不休,但却不知道会是哪一方占据上风。
事实上,确实如此。
嘉靖已经十几年不上朝,很少有这般热闹的时候。在紫光阁的大殿上,三位阁老到场,还有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官员齐聚一堂,很多官员都特别的兴奋。
刚宣布议事开始的时候,大家还轮流着发言,但却不知道谁开始插话,争论便开始了。声音亦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嘈杂,有尚书跟尚书争,亦有侍郎跟侍郎对骂。
兵部的左侍郎和户部的右侍郎争得面红耳赤,突然对吐口水,然后在大殿中直接就扭打在一起,场面很是火爆。
身穿素白色道袍的嘉靖看着下面嘈乱的朝堂,脸上亦是阴沉似水,但却没有发言,而是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只是林晧然并不知道,此时最热闹的不是西苑,而是紫禁城的门前广场。
在即将午时的时候,这里来了两伙人和一大帮围观者。
让人感到稀奇的是,两伙人都是由小女孩带队。
一个是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爱小女孩,手持着木棍;一个是长相漂亮的骄横小女孩,手里持着马鞭。她们顶着烈日,分东西站立,遥遥相望。
“你这个低贱的草民,我今天非要好好教训你不可!”
“哎呀!你是小反贼,比我还差呢!我今天也要教训你一顿!”
……
两个小女孩都不是软弱的性格,两人相互指责后,那持鞭的骄横小女孩先动了。
她抖动一下响亮的马鞭,向着对方直接冲过去。对面的小女孩亦是不惧,握着棍子,迈着小短腿迎了上去,大战一触即发。
“什么?虎妞跟徐国公的孙女在紫禁城门口约架?”
林晧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眼睛当即瞪大,大脑一片空白。却是没有想到,这个丫头再度惹祸,竟然要捅徐国公这个马峰窝。
在得知消息的时候,他便匆匆向着紫禁城那边赶去,知道这次恐怕是惹下大祸了。而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何有不好的感觉,敢情是虎妞又要给他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