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姬 作者:多木木多
分卷阅读985
姜姬 作者:多木木多
分卷阅读985
件事?”商人说:“大王,只要有钱,我连我老父的头都能给您送来。”
赵王不以为恶,反而大笑,笑完,对他说:“我要你往鲁国去。”
商人点头:“我去鲁国做什么呢?”赵王:“就把你对我说的,再对鲁王说一遍。”
商人点头,“必定给大王办到!”
赵王想了想,觉得不保险。毕竟鲁王年轻爱玩,听说平时只喜欢踢球,国事都交给龚相,他听到凤凰台的事后,也未必会有兴趣。
他说:“若是鲁王不动心,你就再去魏国。”商人点头:“都包在我身上!”
第563章 魏王心事
魏王收到了一封信,由鲁国使者当殿拜会后,交给魏王的,深刻的表达了鲁国的魏太子对魏王这个父亲的思念。
魏王自己看了,不能不掉泪。他看完后,还要传阅他人。
于是殿上的人都看到了,一个个轮着看了一遍魏太子是如何思念父亲的。
殿上的人当然也要跟着感动的。
感动完了,魏王见今天显然是不能干正事了,就说有些感伤,要失陪了。众臣恭送大王后,也都出宫了。
一连几天,魏王都没有见人。
当时在殿上的大臣们也很尴尬。
因为魏太子象征着魏王以前的一桩丑事。
当年魏太后与王后相争,太后命人推倒王后舆轿,致王后伤重而死。在王后死之前,王后宫中的小公子失踪不见了,而王后面告大王,称是太后带走了小公子。
魏王根据王后死前之言,将太后关在了宫中。太后至死没有再踏出宫门一步。
彼时,魏王和大臣都以为小公子已经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后,将小公子追为太子后下葬。
不料,就在几年前,已经长到十岁的小太子回来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旧臣曹大夫的子侄送来,此人名为曹非,他说当时王后求他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手中,由鲁国公主抚养。因为鲁国公主与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将小太子偷出,挟带出宫,送到鲁国,长到现在才回来。
可小太子已经不认父了,对魏王并没有丝毫敬意,后来更是逃回了鲁国。
可子不孝,父却要慈。何况其中又有鲁国。魏王只能承认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却十足冷淡。
小太子当日回来后居住在王宫深处,十岁上下却不通诗书礼仪,没有延请名师,魏王也没有替小太子引见诸位大臣。
后来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后才发现的。直到鲁国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这个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将小太子托在鲁王座下,受其教导。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他就可以让人“劝说”这个生长在鲁国的太子,让出太子之位。
在太子离开魏国后,世家不再骚动,也不再有人催他尽快替太子延师,让太子出阁见人。
他将其他的儿子送给名师教导,慢慢替他们显名、扬名。
而宫中也不再为这个太子紧张慌乱,王后与夫人们也日渐和睦。
可这个长在鲁国的太子仍然如鲠在喉。
他逐渐成长,魏王心中的不安也一再扩大。他不禁后悔自己的心软,不该顾忌太子是前王后唯一留下的血脉而没有除掉他。
其二,国中仍有人在蠢蠢欲动,他们一再向魏王建议要迎回太子,道魏国太子在他国成长,不是吉兆。若太子日后只知鲁国,不知魏国该如何是好?
他们认为只要将太子迎回来,再善加教导,他就会忘了鲁国,一心一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也有人认为应该将名师送到鲁国去教导太子,只凭曹非一人只怕不是够。那曹非,两面三刀,心怀不轨,他的父母亲人也早就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谁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呢?
这些魏王统统都知道,但他想的不是把太子要回来,而是选择其他儿子。可他又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心思,他希望人人都知道是太子不孝,而非他不慈。
一个已经打算舍掉的太子,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人去牺牲他的名声呢?
亲信替魏王出了个主意,“大王,何不就送几个人去照顾太子呢?”
魏王听懂了,他沉思片刻后,命亲信选取良女,送往鲁国,服侍太子。
随车而去的还有大批的珠宝玉器,以及擅长游戏的歌伎、舞伎、乐伎等。
当这些人离开后,魏王想起了来鲁人说的一件趣事。
这件趣事是商人告诉鲁人的,而鲁商行遍天下,自然知道的趣事多一点。
魏国则因为之前的一些缘故,魏王赶绝了商人,甚至在国中颁下王令,或魏人行商,则克以十倍税金;或有城放商人进出,则商人需以头赎罪,此
分卷阅读985
分卷阅读985
-
分卷阅读985
姜姬 作者:多木木多
分卷阅读985
件事?”商人说:“大王,只要有钱,我连我老父的头都能给您送来。”
赵王不以为恶,反而大笑,笑完,对他说:“我要你往鲁国去。”
商人点头:“我去鲁国做什么呢?”赵王:“就把你对我说的,再对鲁王说一遍。”
商人点头,“必定给大王办到!”
赵王想了想,觉得不保险。毕竟鲁王年轻爱玩,听说平时只喜欢踢球,国事都交给龚相,他听到凤凰台的事后,也未必会有兴趣。
他说:“若是鲁王不动心,你就再去魏国。”商人点头:“都包在我身上!”
第563章 魏王心事
魏王收到了一封信,由鲁国使者当殿拜会后,交给魏王的,深刻的表达了鲁国的魏太子对魏王这个父亲的思念。
魏王自己看了,不能不掉泪。他看完后,还要传阅他人。
于是殿上的人都看到了,一个个轮着看了一遍魏太子是如何思念父亲的。
殿上的人当然也要跟着感动的。
感动完了,魏王见今天显然是不能干正事了,就说有些感伤,要失陪了。众臣恭送大王后,也都出宫了。
一连几天,魏王都没有见人。
当时在殿上的大臣们也很尴尬。
因为魏太子象征着魏王以前的一桩丑事。
当年魏太后与王后相争,太后命人推倒王后舆轿,致王后伤重而死。在王后死之前,王后宫中的小公子失踪不见了,而王后面告大王,称是太后带走了小公子。
魏王根据王后死前之言,将太后关在了宫中。太后至死没有再踏出宫门一步。
彼时,魏王和大臣都以为小公子已经死了。魏王就痛泣之后,将小公子追为太子后下葬。
不料,就在几年前,已经长到十岁的小太子回来了!
小太子是由前王旧臣曹大夫的子侄送来,此人名为曹非,他说当时王后求他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太子送到鲁国公主手中,由鲁国公主抚养。因为鲁国公主与王后乃是不同父的同母姐妹。曹非受王后哀求,将小太子偷出,挟带出宫,送到鲁国,长到现在才回来。
可小太子已经不认父了,对魏王并没有丝毫敬意,后来更是逃回了鲁国。
可子不孝,父却要慈。何况其中又有鲁国。魏王只能承认小太子的身份,待他却十足冷淡。
小太子当日回来后居住在王宫深处,十岁上下却不通诗书礼仪,没有延请名师,魏王也没有替小太子引见诸位大臣。
后来小太子逃走,魏王也是事后才发现的。直到鲁国遣使者送信:使者又是这个曹非;魏王才不得不将小太子托在鲁王座下,受其教导。
事到如今,子不子,父不父,已经成了祸患。
亲信深知魏王现在是骑虎难下,而且魏王身边已经有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小公子了。
“他总是要回来的。”亲信劝魏王,“大王何必忧愁?他不回来就算了;他要回来,大王要他做足孝子本分,若有一件不成,自可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
魏王的眉头皱成川字,“孤不是担心太子,是鲁国。鲁国挟着太子不放,肯定是想对我父子不利的。”
魏王不肯说小太子坏话,说来说去,都是鲁国不好。
亲信点头:“鲁王阴险狠毒,必取其祸!”
魏王想了想,还不是不得不承认,当年把魏太子送到鲁国,虽然有好处,但坏处也越来越大了。
一来,这个太子,是在当时以为他已经死了才立的。既是看在晋国的份上,也是看在其母已死的份上。
之后他把太后关起来也就师出有名了。
而太子未死,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他并不想要一个有着晋国血统的太子,更别提这个太子还身负杀母之仇,日后他继位,会不会重提旧事?造成魏国的动荡?这都是隐患。
所以太子回来后,他碍于父子天伦,无法下手杀他,但也一直忽视他。
他逃走,他原本想顺理成章的将他的太子之位夺去,不料曹非又跑回来当殿哭诉,叫他无法下手。
毕竟当时王后惨死,太子被迫流落鲁国,都是他这个为夫、为父、为王的没有担负起责任来。
是他的错。
如果他再轻易就舍去太子,会令天下人不齿。
魏王是想成就一世无暇之名的。他不想像赵王一样四下征战,夸耀武力;也不想跟鲁王一样,自在游戏。
他想当一个可堪为后世表率的大王。
所以他承认了太子的身份。
但将他托给鲁王教养。
他这样做,是为了趁着太子不在,教导出一个魏国人人爱戴的儿子,这样等鲁国送回太子之后,两人相校,魏人自然会选择他们更熟悉更喜爱的那一个。
他就可以让人“劝说”这个生长在鲁国的太子,让出太子之位。
在太子离开魏国后,世家不再骚动,也不再有人催他尽快替太子延师,让太子出阁见人。
他将其他的儿子送给名师教导,慢慢替他们显名、扬名。
而宫中也不再为这个太子紧张慌乱,王后与夫人们也日渐和睦。
可这个长在鲁国的太子仍然如鲠在喉。
他逐渐成长,魏王心中的不安也一再扩大。他不禁后悔自己的心软,不该顾忌太子是前王后唯一留下的血脉而没有除掉他。
其二,国中仍有人在蠢蠢欲动,他们一再向魏王建议要迎回太子,道魏国太子在他国成长,不是吉兆。若太子日后只知鲁国,不知魏国该如何是好?
他们认为只要将太子迎回来,再善加教导,他就会忘了鲁国,一心一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也有人认为应该将名师送到鲁国去教导太子,只凭曹非一人只怕不是够。那曹非,两面三刀,心怀不轨,他的父母亲人也早就不在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谁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呢?
这些魏王统统都知道,但他想的不是把太子要回来,而是选择其他儿子。可他又不愿意让人知道他的心思,他希望人人都知道是太子不孝,而非他不慈。
一个已经打算舍掉的太子,为什么要为这样一个人去牺牲他的名声呢?
亲信替魏王出了个主意,“大王,何不就送几个人去照顾太子呢?”
魏王听懂了,他沉思片刻后,命亲信选取良女,送往鲁国,服侍太子。
随车而去的还有大批的珠宝玉器,以及擅长游戏的歌伎、舞伎、乐伎等。
当这些人离开后,魏王想起了来鲁人说的一件趣事。
这件趣事是商人告诉鲁人的,而鲁商行遍天下,自然知道的趣事多一点。
魏国则因为之前的一些缘故,魏王赶绝了商人,甚至在国中颁下王令,或魏人行商,则克以十倍税金;或有城放商人进出,则商人需以头赎罪,此
分卷阅读985
分卷阅读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