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以前代善在,也许他还能说上一两句话,而现在代善已经在三年前就病死了。
这代善是八旗之中唯一一个能和多尔衮掰手腕的人,当然,他在的时候也没有这个魄力去掰。
现在他都不在了,别人在多尔衮面前最多也只是个小鱼小虾,自然不敢乱说话。
见一众人等不敢说话,多尔衮只能将目光看向洪承畴。
多尔衮问道:“洪大人,你如何看?我八旗又当如何应对大明进犯?”
洪承畴沉吟片刻,站出来说道:“回摄政王大人,大明皇帝雄心壮志,魄力非凡。
自登基之后,八年时间,他都从未对我大清发动任何一场战争,甚至连挑衅的话语都没有。
而他的这番做派也使我大清上上下皆被他迷惑,以为他会选择做一个守成之君。
谁想现在他举兵三十万大举来犯,其野心已昭然若揭。而我大清上下数年来被其所蒙骗,进取之心,敢战之志,已是削弱不少。
如今若是贸然开战,只怕后果于我大清不利。”
洪承畴这话说的稍稍有些委婉,要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这场仗如果打起来,基本上那就是大清铁定要完蛋。
这个话虽然说的很难听,但是一众王公大臣却也没人敢出言反驳。
因为洪承畴说的也是事实。
这几年别看鞑子还算安稳,然而之前在大明境内丧失的那些人马,这都是八旗的精锐,
这人马不是兵器。可以说打造就打造出来的,这是人口啊,人口这东西那从生育到养成,最少也是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不是说恢复就能恢复的。
现在大明提兵三十万来攻,想必其中必定精锐大军不少,大清又拿什么去抵抗呢?
一众鞑子王公大臣心里都说这可是三十万人马啊。一人撒泼尿都足以淹了整个盛京,这一次大清真的是有难了。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话,不由得也是眉头紧锁,
“洪大人,依你之见是说如今我大清若是与明国开战,胜算很低,是吗?”
“回摄政王大人,是的,如今大明经过八年休养生息,国力己是日渐恢复。
特别是其海贸,更是繁荣昌盛,为大明赚取了无尽的钱财。而反观我大清,自明国皇帝清算山西商人后,我大清与明国的商路就己断绝。
这几年若非朝()鲜,蒙()古他们进贡,以及与倭国,南洋等国通商,我大清物资早已崩溃。
现在此消彼涨。正是因为明国皇帝看到了个中差距,他这才是露出了虎牙。”
洪承畴这话得到了一众王公大臣的赞同。
确实,这些年因为没有山西商人对大清输送粮草物资,铁器草药,大清盛产的貂皮,人参、鹿茸等物又没有办法变现,
这些东西虽然贵重,但又不能当饭吃,就算是可以当饭吃,可又吃不饱。
若不是和倭国,南洋等国进行通商,还有去朝()鲜,蒙()古劫掠,就那么一点可怜的物资,大清估计早就崩溃了。
“那依洪大人的意见,我大清该当如何应对这次军情?”
多尔衮心中这时候也是没有主意,不由的向洪承畴询问。
洪承畴心中早有计较,回道:“以微臣看,当今之计为有议和。”
“议和”这两个字如果放在十年前大清国力鼎盛的时候说,那洪承畴无疑会被鞑子一众王公大臣的唾沫星子淹死。
而现在这这两个字却无异议是所有人的救星。
只要能够议和,仗就不用打了,他们这些人该享富贵的照样享富贵。
至于大清衰不衰落,那也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宁愿牺牲自己的富贵,也要换来大清的强盛,他们还远没到这种地步。
“对对对,洪大人说的不错。如今我大清虽然在摄政王大人的治下,兵马战力也是恢复了很多,
但是明国毕竟也是大国,那汉人多的杀都杀不完。现在我八旗人马不比从前,最好还是要再多养一代人,
到时候兵强马壮,再伐明不迟。”
洪承畴一说议和,立时便有一个八旗王公站出来赞成。
他是一说完,便又有几人站出来纷纷响应。
不过也有人感觉这样做实在是太丢脸了,所以也有人主张应战。
不过这样的声音毕竟是少数,现在是个傻子也知道明国不比从前,真要开战,那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
到时候他们手下人马损失惨重,估计又要被多尔衮兼并也有可能。
所以于公于私,他们都不可能会选择这个时候和明国开战。
多尔衮见主张议和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于是说道:“好,既然你们同意议和,那本王便接受你们的意见。
既然要议和,便要有议和使者,那你们以为何人可前往明国,和明国皇帝商谈议和之事?”
多尔衮目光扫视众人,众人一接触多尔衮目光,不由得纷纷是退缩。
开玩笑,虽然说汉人讲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这时候那是紧张时刻,明国皇帝似乎开战之心异常坚决。
虽然议和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只要条件开的好,那估计也有一线希望,
但毕竟那也只是一线希望而已,真要是明国皇帝上嘴唇碰下嘴唇,那谁去议和便是死路一条。
见无人回应自己,多尔衮不由的是怒火中烧,“怎么了?遥想当年你们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在马上雄伟天下,
现在让你们去议和,为我大清出这么一点力,都畏畏缩缩,畏之如虎。你们还是我大清的巴图鲁吗?”
众人被多尔衮训斥,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然也是不可能被多尔衮激将到。
最后多尔衮的目光看向洪承畴。
几年前八旗兵临山海关,那时便是洪承畴出面议和,他是见过明国皇帝的。
若是派他出去,那也是轻车熟路。
多尔衮刚想要开口,洪承畴便立即出班说道:“摄政王大人,微臣推荐一人,可担此大任。”
这代善是八旗之中唯一一个能和多尔衮掰手腕的人,当然,他在的时候也没有这个魄力去掰。
现在他都不在了,别人在多尔衮面前最多也只是个小鱼小虾,自然不敢乱说话。
见一众人等不敢说话,多尔衮只能将目光看向洪承畴。
多尔衮问道:“洪大人,你如何看?我八旗又当如何应对大明进犯?”
洪承畴沉吟片刻,站出来说道:“回摄政王大人,大明皇帝雄心壮志,魄力非凡。
自登基之后,八年时间,他都从未对我大清发动任何一场战争,甚至连挑衅的话语都没有。
而他的这番做派也使我大清上上下皆被他迷惑,以为他会选择做一个守成之君。
谁想现在他举兵三十万大举来犯,其野心已昭然若揭。而我大清上下数年来被其所蒙骗,进取之心,敢战之志,已是削弱不少。
如今若是贸然开战,只怕后果于我大清不利。”
洪承畴这话说的稍稍有些委婉,要说的直白一点,那就是这场仗如果打起来,基本上那就是大清铁定要完蛋。
这个话虽然说的很难听,但是一众王公大臣却也没人敢出言反驳。
因为洪承畴说的也是事实。
这几年别看鞑子还算安稳,然而之前在大明境内丧失的那些人马,这都是八旗的精锐,
这人马不是兵器。可以说打造就打造出来的,这是人口啊,人口这东西那从生育到养成,最少也是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不是说恢复就能恢复的。
现在大明提兵三十万来攻,想必其中必定精锐大军不少,大清又拿什么去抵抗呢?
一众鞑子王公大臣心里都说这可是三十万人马啊。一人撒泼尿都足以淹了整个盛京,这一次大清真的是有难了。
多尔衮听了洪承畴的话,不由得也是眉头紧锁,
“洪大人,依你之见是说如今我大清若是与明国开战,胜算很低,是吗?”
“回摄政王大人,是的,如今大明经过八年休养生息,国力己是日渐恢复。
特别是其海贸,更是繁荣昌盛,为大明赚取了无尽的钱财。而反观我大清,自明国皇帝清算山西商人后,我大清与明国的商路就己断绝。
这几年若非朝()鲜,蒙()古他们进贡,以及与倭国,南洋等国通商,我大清物资早已崩溃。
现在此消彼涨。正是因为明国皇帝看到了个中差距,他这才是露出了虎牙。”
洪承畴这话得到了一众王公大臣的赞同。
确实,这些年因为没有山西商人对大清输送粮草物资,铁器草药,大清盛产的貂皮,人参、鹿茸等物又没有办法变现,
这些东西虽然贵重,但又不能当饭吃,就算是可以当饭吃,可又吃不饱。
若不是和倭国,南洋等国进行通商,还有去朝()鲜,蒙()古劫掠,就那么一点可怜的物资,大清估计早就崩溃了。
“那依洪大人的意见,我大清该当如何应对这次军情?”
多尔衮心中这时候也是没有主意,不由的向洪承畴询问。
洪承畴心中早有计较,回道:“以微臣看,当今之计为有议和。”
“议和”这两个字如果放在十年前大清国力鼎盛的时候说,那洪承畴无疑会被鞑子一众王公大臣的唾沫星子淹死。
而现在这这两个字却无异议是所有人的救星。
只要能够议和,仗就不用打了,他们这些人该享富贵的照样享富贵。
至于大清衰不衰落,那也不是他们能够左右的。
再说了,他们也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宁愿牺牲自己的富贵,也要换来大清的强盛,他们还远没到这种地步。
“对对对,洪大人说的不错。如今我大清虽然在摄政王大人的治下,兵马战力也是恢复了很多,
但是明国毕竟也是大国,那汉人多的杀都杀不完。现在我八旗人马不比从前,最好还是要再多养一代人,
到时候兵强马壮,再伐明不迟。”
洪承畴一说议和,立时便有一个八旗王公站出来赞成。
他是一说完,便又有几人站出来纷纷响应。
不过也有人感觉这样做实在是太丢脸了,所以也有人主张应战。
不过这样的声音毕竟是少数,现在是个傻子也知道明国不比从前,真要开战,那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结果也是两败俱伤,
到时候他们手下人马损失惨重,估计又要被多尔衮兼并也有可能。
所以于公于私,他们都不可能会选择这个时候和明国开战。
多尔衮见主张议和的人占了绝大多数,于是说道:“好,既然你们同意议和,那本王便接受你们的意见。
既然要议和,便要有议和使者,那你们以为何人可前往明国,和明国皇帝商谈议和之事?”
多尔衮目光扫视众人,众人一接触多尔衮目光,不由得纷纷是退缩。
开玩笑,虽然说汉人讲究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是这时候那是紧张时刻,明国皇帝似乎开战之心异常坚决。
虽然议和也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只要条件开的好,那估计也有一线希望,
但毕竟那也只是一线希望而已,真要是明国皇帝上嘴唇碰下嘴唇,那谁去议和便是死路一条。
见无人回应自己,多尔衮不由的是怒火中烧,“怎么了?遥想当年你们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在马上雄伟天下,
现在让你们去议和,为我大清出这么一点力,都畏畏缩缩,畏之如虎。你们还是我大清的巴图鲁吗?”
众人被多尔衮训斥,那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自然也是不可能被多尔衮激将到。
最后多尔衮的目光看向洪承畴。
几年前八旗兵临山海关,那时便是洪承畴出面议和,他是见过明国皇帝的。
若是派他出去,那也是轻车熟路。
多尔衮刚想要开口,洪承畴便立即出班说道:“摄政王大人,微臣推荐一人,可担此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