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好解释的事,潘闾索性就不解释了。
这样还能显得自己高深莫测。
“张绣,你是个人才,何必跟着董卓呢?
你应该知道,董卓不是什么良主?”
“我的叔父在董卓麾下为将。”张绣对董卓,真说不上忠心。
他连董卓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他之所以为李儒做事,更多的原因是张济。
张济不只是他的叔父,更对他有大恩。
张绣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要不是张济,他早就死了。
更别说什么长大成人、师从童渊,学得一身本事了。
在这背后,都有张济的付出。
这样的大恩,张绣必须报答。
他甚至愿意以死相报。
所以他不能投靠除董卓以外的诸侯,他不想张济因为他而受到挂累。
潘闾到是不知道这对叔侄的事,可他想得却很简单。
“如果你的叔父跟了我,你是不是也跟我了?”
“这个自然。”
张绣也知道,张济跟着董卓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跟了潘闾,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就算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郭嘉出言提醒道:“我说潘大人,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你自家门前还有一大堆事呢?
袁绍已经稳定了冀州,他下一步就是来找你兴师问罪,你不想着应付他,还想着招揽张济,张济可是在长安呢?你顾得过来吗?”
潘闾和袁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
高览,就是那个引子。
高览杀了袁谭,袁绍白发人送黑发人,肯定是想杀高览而后快。
而潘闾肯定是要保高览的,潘闾怎么都不会失信于他。
失信于一人,就相当于失信于天下。
别管他有没有什么私心,在名义上他都是潘闾的人。
一个诸侯,连自己人都保不住,还何谈其他呀!
“我怎么就顾不过来了,张济是张济,袁绍是袁绍,这两个人完全就是两码事。
我想招揽张济,又不用出动什么兵马。
我只要舍得开条件就好了。
至于袁绍,他刚经历了一场恶战人困马乏,这个时候想动我,我借他两个胆子。”
潘闾看似不把袁绍放在眼里,实则非常重视。
那急行军赶的,是日夜兼程。
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青州。
刘辩的事,潘闾做了两手准备,最后还是被坑了。
连谁在搞鬼,潘闾都不知道。
潘闾只能说,我道不孤。
人人争锋,谁怕谁呀?
今天被踩了一脚,潘闾总有一天会找出那个捣鬼的人踩回去。
被坑了一次,潘闾不想被坑第二次。
袁绍,就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人。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潘闾的急行军再快,还是比袁绍慢了一步。
潘闾的大军还没有回到青州。
袁绍的大军,已经进入了青州。
事先是一点征兆都没有,战事就这样降临了。
潘闾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有点被啪啪打脸了。
“袁绍有病吧!你招他惹他了?”
郭嘉:“你招他了,也惹他了,光我知道的都不止一件,袁绍此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发兵问责顺理成章。”
“这不是穷兵黩武吗?”
李林甫必须要解释一下,“主公,这还真不是穷兵黩武。
冀州富庶,完全可以支撑这场战事。
袁家根基深厚,袁绍此举更像是彰显势力。”
“我青州也不差吧!”
“这要打过才知道。”一向不怎么正经的郭嘉,难得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本来潘闾有想过息事宁人的,现在看来不行了。
潘闾带着骑兵先行一步,他要尽快亲临战场。
没有亲眼所见,心里总是没有底的。
..............
潘闾不在,青州由刘伯温主事。
刘伯温,绝对是个允文允武的人。
只是他的样子,会让人以为他很文弱。
其实,他是可以带兵的。
袁绍的到来,并没有让他很慌乱。
因为对袁绍的防备,从很早就开始了。
袁绍绝对是潘闾未来几年间最大的敌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猛虎酣睡在侧,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潘闾给刘伯温留下的将领并不少,程咬金、高览、张颌等人可都在青州呢?
有他们在,再加上潘闾这几年的经营,稳扎稳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刘伯温亲自坐镇,当众人的主心骨。
刘伯温正谋划着,利用高览和袁绍之间的仇怨诱敌深入呢?
军中就有人来报,程咬金私自带兵迎战了。
这到是让刘伯温有点措手不及,他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不能出战不能出战,怎么就不听呢?
袁绍的大军挟大胜而来,气势如虹。
这个时候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
可程咬金又不能不管,刘伯温总不能看着他死在袁绍的手里吧!
“全军集结。”这一仗已经无法避免了。
刘伯温带着全军出去接应了。
程咬金是真牛了,牵一发动全身。
袁绍这边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他最不怕的就是硬碰硬。
当袁绍和刘伯温对峙的时候,刘伯温真的想骂娘了。
战事无法避免,他主要是来接应陈咬金的。
没曾想,程咬金在袁绍面前来了一个故布疑阵,把他都给骗了。
程咬金根本就不在这,这下子闹得成了他主动应战了。
高览张颌等将的脸色也很难看,他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
眼下这个地形,根本就不利于他们。
如果在此地跟袁军鏖战,他们会吃大亏。
张颌:“程将军,真是害人不浅啊!”
“还是我先出战吧!还能吸引一下袁绍的注意力。
如果实在不行,我也可以把他们引开。”高览主动请缨。
说到底这事跟他大有关系,他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刘伯温完全是为大局考虑,就答应了他,“力有不逮,往东。”
“唯。”
高览出战,“清河高览在此,对面的土鸡瓦狗,谁敢与我一战。”
袁军之中,谁不知道高览杀了袁绍的儿子。
这可是一个立功表现的好机会啊!
当然人人想要,颜良文臣等人纷纷请战。
“主公,让我去吧!我一定可以阵斩高览,为大公子报仇。”
袁绍的部将韩猛,突然下马跪在了袁绍面前,以表现自己的决心。
(本章完)
这样还能显得自己高深莫测。
“张绣,你是个人才,何必跟着董卓呢?
你应该知道,董卓不是什么良主?”
“我的叔父在董卓麾下为将。”张绣对董卓,真说不上忠心。
他连董卓的面,都没见过几次。
他之所以为李儒做事,更多的原因是张济。
张济不只是他的叔父,更对他有大恩。
张绣从小父母双亡孤苦无依,要不是张济,他早就死了。
更别说什么长大成人、师从童渊,学得一身本事了。
在这背后,都有张济的付出。
这样的大恩,张绣必须报答。
他甚至愿意以死相报。
所以他不能投靠除董卓以外的诸侯,他不想张济因为他而受到挂累。
潘闾到是不知道这对叔侄的事,可他想得却很简单。
“如果你的叔父跟了我,你是不是也跟我了?”
“这个自然。”
张绣也知道,张济跟着董卓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跟了潘闾,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就算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了。
郭嘉出言提醒道:“我说潘大人,你是不是想得太多了。。
你自家门前还有一大堆事呢?
袁绍已经稳定了冀州,他下一步就是来找你兴师问罪,你不想着应付他,还想着招揽张济,张济可是在长安呢?你顾得过来吗?”
潘闾和袁绍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
高览,就是那个引子。
高览杀了袁谭,袁绍白发人送黑发人,肯定是想杀高览而后快。
而潘闾肯定是要保高览的,潘闾怎么都不会失信于他。
失信于一人,就相当于失信于天下。
别管他有没有什么私心,在名义上他都是潘闾的人。
一个诸侯,连自己人都保不住,还何谈其他呀!
“我怎么就顾不过来了,张济是张济,袁绍是袁绍,这两个人完全就是两码事。
我想招揽张济,又不用出动什么兵马。
我只要舍得开条件就好了。
至于袁绍,他刚经历了一场恶战人困马乏,这个时候想动我,我借他两个胆子。”
潘闾看似不把袁绍放在眼里,实则非常重视。
那急行军赶的,是日夜兼程。
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青州。
刘辩的事,潘闾做了两手准备,最后还是被坑了。
连谁在搞鬼,潘闾都不知道。
潘闾只能说,我道不孤。
人人争锋,谁怕谁呀?
今天被踩了一脚,潘闾总有一天会找出那个捣鬼的人踩回去。
被坑了一次,潘闾不想被坑第二次。
袁绍,就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人。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潘闾的急行军再快,还是比袁绍慢了一步。
潘闾的大军还没有回到青州。
袁绍的大军,已经进入了青州。
事先是一点征兆都没有,战事就这样降临了。
潘闾回想一下自己说过的话,有点被啪啪打脸了。
“袁绍有病吧!你招他惹他了?”
郭嘉:“你招他了,也惹他了,光我知道的都不止一件,袁绍此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发兵问责顺理成章。”
“这不是穷兵黩武吗?”
李林甫必须要解释一下,“主公,这还真不是穷兵黩武。
冀州富庶,完全可以支撑这场战事。
袁家根基深厚,袁绍此举更像是彰显势力。”
“我青州也不差吧!”
“这要打过才知道。”一向不怎么正经的郭嘉,难得说了一句中肯的话。
本来潘闾有想过息事宁人的,现在看来不行了。
潘闾带着骑兵先行一步,他要尽快亲临战场。
没有亲眼所见,心里总是没有底的。
..............
潘闾不在,青州由刘伯温主事。
刘伯温,绝对是个允文允武的人。
只是他的样子,会让人以为他很文弱。
其实,他是可以带兵的。
袁绍的到来,并没有让他很慌乱。
因为对袁绍的防备,从很早就开始了。
袁绍绝对是潘闾未来几年间最大的敌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猛虎酣睡在侧,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潘闾给刘伯温留下的将领并不少,程咬金、高览、张颌等人可都在青州呢?
有他们在,再加上潘闾这几年的经营,稳扎稳打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刘伯温亲自坐镇,当众人的主心骨。
刘伯温正谋划着,利用高览和袁绍之间的仇怨诱敌深入呢?
军中就有人来报,程咬金私自带兵迎战了。
这到是让刘伯温有点措手不及,他可是千叮咛万嘱咐过,不能出战不能出战,怎么就不听呢?
袁绍的大军挟大胜而来,气势如虹。
这个时候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
可程咬金又不能不管,刘伯温总不能看着他死在袁绍的手里吧!
“全军集结。”这一仗已经无法避免了。
刘伯温带着全军出去接应了。
程咬金是真牛了,牵一发动全身。
袁绍这边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他最不怕的就是硬碰硬。
当袁绍和刘伯温对峙的时候,刘伯温真的想骂娘了。
战事无法避免,他主要是来接应陈咬金的。
没曾想,程咬金在袁绍面前来了一个故布疑阵,把他都给骗了。
程咬金根本就不在这,这下子闹得成了他主动应战了。
高览张颌等将的脸色也很难看,他们都是久经沙场之人。
眼下这个地形,根本就不利于他们。
如果在此地跟袁军鏖战,他们会吃大亏。
张颌:“程将军,真是害人不浅啊!”
“还是我先出战吧!还能吸引一下袁绍的注意力。
如果实在不行,我也可以把他们引开。”高览主动请缨。
说到底这事跟他大有关系,他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刘伯温完全是为大局考虑,就答应了他,“力有不逮,往东。”
“唯。”
高览出战,“清河高览在此,对面的土鸡瓦狗,谁敢与我一战。”
袁军之中,谁不知道高览杀了袁绍的儿子。
这可是一个立功表现的好机会啊!
当然人人想要,颜良文臣等人纷纷请战。
“主公,让我去吧!我一定可以阵斩高览,为大公子报仇。”
袁绍的部将韩猛,突然下马跪在了袁绍面前,以表现自己的决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