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不同地区的气候大相径庭。江淮地区的稻米茁壮生长的时候,幽州的大部分农田还没有播种。

    一样的时间,塞北的冷风才彻底退去,江南开始春雨连绵,大理国早已春暖花开。

    明日便是清明。站在新建成的阁楼之上,俯视整座腾越府的段麟恬公主满面忧愁。

    “见过公主。”劳累过度的陆一鸣,登上几十阶楼梯便微微气喘,“不想公主竟在此地,臣下一通好找。”

    微风扰乱了公主的发丝。阳光洒在公主的脸上,粉红中透着一些金黄。

    清瘦不少的段麟恬打趣了陆一鸣几句,看着城外的山田道:“春和景明,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让更多小民能够活下来。”

    陆一鸣行过拜礼,“公主心系大理国小民,真是小民的福气。大江东岸没办法,但臣下会竭尽全力,保障今年的收成。”

    “刚刚从东边跑过来,哦不,弃暗投明过来的司农大人上表,言说今年的春雨很足,只要夏季没有洪涝和兵灾,大江西岸一定有好收成。”

    “大理国生民两百万,诸事繁杂,请公主保重玉体。臣下等一班老陈宿将,会全力支持陛下,扶持公主。”

    以澜沧江为界,大理国大部分的疆域其实是在东边。

    终日翻腾不休的大江以东,大王子段麟杰控制国都以北的大片山岭河谷,二王子段麟烈控制国都以南的大片丘陵河谷。

    大理国内部矛盾一直在激化,离彻底爆发的那天越来越近。两位王子在国内的土司、土豪和士子阶层的支持推动下,不断把大理国推向分崩离析的深渊。

    大江以西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失去王后,心灰意冷的段祺瑞国王跑到腾越府,将国政彻底扔给醉心医术的段麟恬,以及陆一鸣等老臣宿将。

    大量的农户、商人、手工匠人为躲避兵祸,不断朝大江以西奔逃,少量失势的士绅、土豪和老臣宿将也带着族人投奔老国王。

    陆一鸣当仁不让,采取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政令,辗转腾挪于大江以西的本地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硬生生把大江以西的国政民生搞得风生水起。

    几百年沉淀出的陆家奇才果真不凡,不愧是年轻时名震大周文坛的男子。

    “辛苦国相,还好有国相大人在。”段麟恬笑得很甜美,完全不吝溢美之词,“大王兄和二王兄来信了,他们也听说如今的大江以西是王道乐土,欣欣向荣呢。”

    段麟恬公主的神色暗淡下来,眼角蓄起了泪水,“但是他们两个都想得到父王和我的帮助,好压倒对方。他们可是亲兄弟啊,国相大人你说,不管是大王兄还是二王兄获胜,段家能够保住王位吗?”

    段麟杰控制的地方,高家正逐步扩大着影响力。段麟烈控制的地方,董家已经实际控制了大部分军队。

    大江以东,北高南董的局面初露端倪,两位王子随时会沦为傀儡。

    陆一鸣缓缓摇头,“大理国积弊已深,已无从内部解决矛盾的可能。”

    “如果两位王子都在大江以西,彻底失去控制的高家和董家肯定会联合起来,先把王室击垮,然后彼此相斗。”

    “如果留在大江以东的只有一位王子,那么高家或董家便有了名义,另外一家肯定要求助于王室,反而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段麟恬参与国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当然明白陆一鸣的意思:就算两位王子不想争权,大理国也会打起来的,没准会更惨。

    段麟恬想到了什么,面露喜色道:“国相大人刚才说,大理国没有从内部解决矛盾,避免战乱的可能,难不成可以从外部入手化解危机?”

    陆一鸣长叹一口气,叉手道:“臣下确有一策,只不过……臣下也不知有多少胜算,只能勉为一试。”

    大理国的所有人都已入局,更危险的是,局面随时可能崩盘。

    从小被捧在手心儿张大的段麟恬对权力没有具体概念,她的心太软,没有害人的本事。面对兄长互斗,王室倾颓的局面,她只想支撑得更久一些,好救下自己的亲人。

    如果战乱一起,王室被大理国的下一任主人屠戮一空,段麟恬本人还能作为亡国公主,嫁给胜利者的儿孙存活下来,但段家的其他人就……

    “国相请明言,即使希望再小,本公主也会尽力一试。”段麟恬急切地说道。

    陆一鸣朝北方一指,把段麟恬看得一愣一愣的。

    “破局的可能,便应在大周身上了。”见公主不以为然,陆一鸣详细解释着自己的盘算,“公主千万不要以为,大周陷入了方腊之乱便无法自拔,无力干涉大理国的局势。”

    陆一鸣将大理国商人上报的最新情报交给段麟恬。

    段麟恬的鹅蛋脸上全是问号,接过去仔细查看,很快浑身一震。

    “好可怕,真难想象大周居然打了那么多次败仗。”段麟恬既为大周的国力感到震惊,又为大周的某些“壮举”惊讶至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很清楚大周军队积弊的陆一鸣老脸发红,他当然不好意思说大周老是打败仗,几乎都是文人士大夫瞎指挥的功劳。

    “咳咳,毕竟是拥兵超过百万的天朝上国啊,江南这样的赋税重地陷入战乱,都能够调动如此庞大的……”

    “没了江南,大周还有京畿道,没了京畿道还有荆湖,没了荆湖还有四川。嘶嘶,文华盖世的大周,底蕴不是大理国可比的。”

    陆一鸣脸上既有羡慕,又有憧憬。

    段麟恬充分发挥想象力,但是从没去过大周的她根本想象不到,大周应是怎样的繁华富庶。

    公主大人摇摇头,头上的发钗清脆作响,“具体怎么做,还请国相大人仔细讲来。”

    陆一鸣和段麟恬对案而坐,精致的点心和茶具早已备好。

    段麟恬优雅地为陆一鸣斟茶。陆一鸣也不客气,接过去,不时喝一口,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大周如今内忧外患,只是去年,便有吐蕃、回鹘犯边,和方腊的起事。我大理国也趁机出兵,想要和方腊军南北夹击,占据岭南,结果……”

    “大周的几位宰执,如今一定十分尴尬,如果这个时候,我大理国进表称臣。公主猜,会如何?”

    段麟恬不太确定地回答道:“大周的处境十分尴尬,所以会特别重视大理国的臣服,因为这是强化正统地位的上好机会?”

    “公主果然冰雪聪明,蕙质兰心。”陆一鸣抚掌,“不仅会特别重视,很可能还会答应我大理国的一些要求,比如扩大互市。”

    “只要公主为大理国争取到足够的好处,并将这种好处掌握在手里,当能保我大理国几年平安。”

    大周工商繁盛,在和西夏、辽国、大理国、南越等国的边贸中占了很大便宜。然而边贸却是一把双刃剑,大周的这些邻居在贸易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地偷盗大周机密,走私兵甲铁器等等。

    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原社会,对周边诸国的贸易向来难以完全管控,于是只好强制规定贸易的种类和规模。有时候,主动提出削减贸易规模的,竟然是辽国等敌国。

    大周有高度专业化的市舶司,相比前朝已经开放很多,但主要针对地是海贸。陆上的贸易,尤其是西夏、辽国和吐蕃等敌对国家,大周仍然严格把控。

    大理国和大周的贸易向来不温不火,一直维持着稳定的贸易体量。

    然而去岁的一场战争,直接毁灭了大周和大理国之间的百年默契。互市关闭,榷场关停,大理国的商人受到巨大打击。

    陆一鸣等大理国重臣,为了增加收入,养兵救民,鼓励大江以西的商人和蒲甘、暹罗、南越等国互通有无。然而那些地方哪里能跟大周相比,赚的少还危险,增加的税收只有一点儿。

    如果能够重新开放贸易,被陆一鸣称为“北高南董”的权臣家族,必然顶不住支持他们的人家的催促,只能暂时把注意力和精力转移。

    计策一旦成功,三到五年之内,大理国不会陷入大战,这是陆一鸣的判断。

    段麟恬的眼睛也不知看向哪里,微微皱眉,许久才放松了鼓起来的腮帮。她轻轻揉着自己的小脸儿,不确定道:“直接称臣不好吧?于父王名声有损,父王会答应吗?”

    陆一鸣摸了几把胡须,抬起头,“臣下也不确定,说服陛下的重任只能公主来扛,我和几位老臣今日下午便上奏。公主当真,考虑好了吗?”

    想到亡国之后,段家被人欺凌侮辱的惨状,小公主决定迎难而上。

    看着公主脸上的坚定表情,陆一鸣心中终于燃起了一丝希望:也许大理国真能摆脱陷入战乱的命运,也说不定呢。

    清明节当天,大理国主段祺瑞、公主段麟恬、陆一鸣等文臣武将难得聚齐。

    相比大周,大理国的祭祀礼仪简单很多。礼仪完毕,臣子和将军按照官位上前行礼,然后陆续离开。

    老国王段祺瑞难得收拾得很干净,也不说话,只是看着王后的灵牌发呆。他不是没努力过,年轻的时候,他兢兢业业地治理着大理国,不断学习北方的天朝上国,努力压制权臣。

    大理国在他的治理下,曾经出现了将近二十年的治世。国立高涨,岁入充足,叛乱次数都是数得着的,十分难得。

    然而他年老之后,大理国却僵化了,不受他意志的控制了。流民渐多,反叛不断,朝堂也开始分化,有人支持大儿子,有人支持二儿子,为的都是自家的利益。

    与大周一战,段祺瑞不想打的,但无力也无心阻止。与其烧死自己,不如拿去烧别人,这位国王是这么想的,没准还想让高家和董家互相消耗,彻底解决国内的问题呢。

    问题没解决,反而公开化了。

    春夏季节美到极致的大理城,终于被战火光顾了。两个儿子的支持者在城内大打出手,连老国王自己都差点儿被扣下。

    王后的染病离世,成为压垮段祺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心灰若死,不想理会国事,整日酗酒,只为充分地怀念王后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父王,您说句话啊。”段麟恬跪在蒲团上,含泪看向一动不动的父王,“向大周称臣可不可行,您倒是说句话啊。”

    段祺瑞看着王后的灵牌,仍然沉浸在回忆里。

    跪在外面的老陈宿将,以及过江投奔老国王的臣子将军微微摇头,都在心里叹口气,觉得大理国真是没指望了。

    “父王,儿臣好累,女儿好累。”段麟恬被赶鸭子上架,违背天性执掌大权以来,积累的压力终于爆发。

    段麟恬也怀念她的母后,这种怀念之情与压力相交杂,使得她再也顾不上自己的形象。她膝行上前,抱着段祺瑞的腿嚎啕大哭,“父王,女儿受不了了。”

    “既然父王对什么也不在意,那女儿也什么都不做了,就等着高家或董家攻进腾越府,把段家的王子王孙斩杀一空好了。恬儿累了,恬儿陪父王一起死。”

    “女儿不想在杀人砍头的奏折上批注,女儿用笔勾掉的不是人名,而是一条条人命啊。女儿不想看某个地方受灾,然后死了多少多少人的奏报。还有劫匪欺负妇女的,有人给江对面通风报信的……女儿都不想看,不想看,恬儿好累……”

    眼泪流了一地的段麟恬,居然红着眼睛,就那么靠着段祺瑞的腿睡着了。鼻子一抽一抽的,还不时打个冷战,想必崩溃之后的段麟恬正在做噩梦。

    陆一鸣等人要么以头抢地,要么闭上双眼,不去看不该看的东西。

    许久之后,段祺瑞把陆一鸣和几位老将军和老臣叫了进去。

    “陆一鸣,你到大周之后将如何行事,仔细说说吧。”段祺瑞开门见山地问道。

    见陛下终于振作了精神,陆一鸣赶忙说着自己的详细盘算。

    段祺瑞听完后沉默半晌,终于点点头表示认可。他下压几下手掌,对几位表情愤愤的老臣子说道:“孤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你们这几个老家伙肯定要说大理国和大周一向平辈相交,如今大理国却向大周称臣,有辱国体祖宗之类的。”

    “大理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还谈什么国体,还讲什么祖宗。退一步讲,孤之前的大理国主有称帝的,也有称王的,对大周称臣也不是一次两次,没什么丢人的。”

    “国势强了就硬一些,国势弱了就服个软。只要能换到大周的支持,就算听起来不好,又有什么关系?”

    几位头发花白或者全白的老臣张大了嘴。他们只是不想背有辱国体的这个黑锅,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陛下居然如此豁得出去。

    和段祺瑞走过几十年风雨的陆一鸣心中一喜,“陛下果然还是最看重亲情,为了子孙的安全,竟然逼着自己找回年轻时候的样子。”

    清明节当晚,饱饱地睡了一觉的段麟恬公主,在她的枕头边看到了父王用过印的国书。她把用词谄媚,低声下气的国书捧到心口,小声地抽泣着。

    三月初八,段祺瑞在腾冲府东门送别庞大的进贡使团。

    大理国公主段麟恬也在使团中,大理国主段祺瑞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不顾路上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意公主出使大周。

    “陛下,高董两家当真不会对公主下手?这一路上可是要穿过他们的老家啊。”段启平是段祺瑞的堂弟,是一位头发花白,身体佝偻的老将军。他忧心段麟恬的安全,再次询问道。

    看上去精神头不错的段祺瑞拍拍堂弟的肩膀,“放心吧,高家和董家的家主和族老没几个蠢货。”

    “如今孤还占据着大江以西,控制着一支大军。有你这位威名远扬的大将军在,他们又没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彻底撕破脸的。”

    “恬儿他娘,以及恬儿本身,平日里施药救人,不知有多少人甘愿为恬儿去死。如今恬儿更是为了大理国子民的福祉前往大周,高家敢为难恬儿,董家立马得势,相反也是一样。这种互相制衡的情况下,恬儿十分安全,没有比现在更加安全的时候了。”

    “还有我那不争气的两个儿子,难道会眼睁睁看着恬儿被扣押?”

    段祺瑞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只是在口头上不断强调着段麟恬肯定安全,说出的理由不只是他想出来的,而是陆一鸣等顶级聪明人一起分析得来的。

    就像段祺瑞分析的那样,高董两家的确没有完成全面开战的准备、不敢贸然扣押深孚人望的公主、不想提前和名义上掌权的王子彻底撕破脸、没能摸清段启平军的战力、阻挡不了投靠自家的商人对财富的渴望,没有阻拦公主一行人前往大周。

章节目录

勋阳布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余生风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生风起并收藏勋阳布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