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国的探子,在江南散播魏王将大举东征的消息,锦衣卫自然早就收到了风声,并告知了朱慈烺。
今天即便陈子龙不提,朱慈烺也要和大臣们来讨论这个事情。
这时朱慈烺负手在书房中走了几步,扭头看向众人,“诸位卿家可曾都听到这个消息?”
书房内,有半数的人表示听到了一些风声,朱慈烺脸色阴沉下来道:“众卿怎么看?”
几位大臣商议几句,还是由挑起话头的陈子龙出来道:“陛下,臣原本以为高精忠与建奴的争斗,将会持续十余年,这样我朝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富国强兵,最后坐收渔利,可现在看来,北方局势变化太快,我朝必须要出手了。”
朱慈烺原来也是此种想法,以为西魏与清之间的战争,要打多年,他有足够的时间,扫平军阀,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想到西魏和清之间的胜负,这么快就要分出来了。
朱慈烺走回大位上坐定,沉声道:“陈卿的意思是?”
“陛下,据臣得到的消息,高精忠东征的起因是,魏军在六七月间,在关中歼灭数万清军,而多尔衮想治领军统帅豪格、济尔哈朗之罪,造成了两位夷王出走,占据沈阳,割据关外,与多尔滚决裂,使得建奴之势一分为二,关内的多尔衮实力大损,造成攻守之势逆转。”
朱慈烺点了点头,“同朕所知的消息差不多。”
陈子龙继续说道:“陛下,方才听闻路尚书之言,建奴要在朝鲜剃发易服,这与建奴此前对朝鲜的政策完全不同,推行的应该是豪格一派,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豪格与多尔衮决裂,否则不可能出两套政策。“
“吴指挥,让人去问一问!“朱慈烺扭头吩咐一句。
“臣遵命!“锦衣卫副指挥使吴邦辅,行礼领命。
在收到风声之后,朱慈烺已经让人去验证消息,可是因为路途的问题,消息还没传回来。
这时朱慈烺看着陈子龙,示意他继续说,陈子龙则道:“陛下,如果豪格和多尔衮决裂,这确实会造成建奴实力大损,成为天下大势的转折点。现在我们认可这一点的话,那就必须承认,西魏已经相当强大了。“
大明朝被建奴压着打了十多年,西魏国却连续挫败建奴,并将进入反攻,让人不得不承认西魏正迅速崛起,就军事上而言,已经超过明朝和满清。
陈子龙话锋一转,“陛下,诸位同僚,当年闯贼三个月陷神京,要是高精忠东征,攻下神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朱慈烺沉默不语,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路振飞皱眉道:“这几年都是西魏与建奴作战,高精忠在北地威望极高,即便是在江南,也有不少人称赞高精忠。如果西魏攻下北京,那高精忠的威望将如日中天,完全盖过我朝。陛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出现啊~”
说着说着,路振飞把自己给说急眼了。
朱慈烺脸色阴沉起来,有些话大臣不好明说,可是他却十分清楚,大明朝能偏安江南,主要的依靠就是他乃大明天子,汉家正统的身份,靠的是大明二百七十余年,累积起来的威望。
这几年西魏逐渐崛起,本来就有了与南京分庭抗礼之势,要是让高精忠攻下北京,独占驱除建奴的功绩,那高精忠将彻底压他一头,他要称帝要南下灭明,百姓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大明就是靠着驱除蒙元,才能坐这么多年的江山,朱慈烺不敢想象,如果高精忠的威望高于他后,会是个什么景象。
一般而言,外族要征服中原王朝,往往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而中国内部王朝争鼎,速度却快上许多。
如果大明失去道义,必然会被西魏摧枯拉朽,就向闯逆进京一样。
大明朝不怕满清,怕的是闯贼,高逆之流,朱慈烺沉默半响,终于开口道:“路卿说的不错,绝对不能让高精忠攻下北京。”他扫视众人,“诸位卿家可有什么建议?”
众人都将目光看向陈子龙,毕竟是他先提的这件事,想必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果然,陈子龙作揖道:“陛下,臣以为我朝到了应该,考虑防御西魏,争夺天下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局势照这样下去,高精忠必成我朝心腹之患。为此,臣以为我朝该做多手准备,一是着手布置防御西魏,二是要与西魏争夺光复北京,恢复汉家河山的功绩。”
“防御西魏的关键在武昌,在荆州、襄阳。要争夺光复神京的功绩,只有两个方式,一是兴兵北上,趁着高精忠与多尔衮交战,收取两淮山东、进取神京。一则攻击荆州、襄阳,牵制西魏,让西魏无法夺取北京。”王彦接过话头道:“臣以为,荆襄之地,乃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西晋用之,则以亡吴,蒙古用之,则以亡宋。我朝此时兴兵,一可牵制魏军东征,二是可将重点从江北,转移到荆楚,完成对西魏的布防。”
朱慈烺闻语有些动意,不过陈子龙却道:“不可!”
“为何?”朱慈烺问道。
陈子龙道:“陛下,如果建奴能够挡住西魏,王侍郎的话自然有些道理。但是臣以为,建奴在关内,本就是无根之萍,这次又战败又内讧,建奴总计不过十来万,哪里经得起这些。臣以为这次建奴是真的危险了,而且据兵部所得的军情,魏军东征已经筹备多日,或许此时已经开战,而我朝主力集中于江北一线,要调转矛头,去攻击荆、襄,首先是不义,其次是时间上来不及,兵马和粮草调运最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再者,据情报来看,西魏对我朝封锁消息,显然是料定我朝可能会偷袭荆、襄,必有准备。这样一来,可能我朝偷袭荆襄不成,反而会让西魏抓住把柄。如果西魏攻下北京,再以我朝不思驱除建奴反助建奴为借口,兴师来犯,我朝必定难以抵挡。我朝军队战力本就不如西魏,要是还不占着道义,臣看不到取胜的希望~”
“如果兴师北上与西魏争夺光复北京的功绩则不相同!”陈子龙正色道:“臣以为我朝北上,不管能不能夺下北京,首先在道义上,我朝能继续占据大义,让高精忠抓不住把柄,他要是敢攻击我朝,就是犯上作乱之举。其次,荆、襄于我朝重要,两淮对我朝统样是重中之重。如果高精忠速占神京,横扫北方,拿下两淮,对我朝而言,同样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臣并不赞成调动江北兵马去荆、襄。最后,我朝粮草军械都存在江北一线,大军可随时出征。另外朝廷还可以借助北伐之名,将左良玉调出武昌,接管武昌重镇,完成对西魏的布防。”
朱慈烺眉头紧皱,他听了陈子龙的话,中心思想就是要牢牢掌握大义,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陈卿,你拿出一个方案来~~~~”
(昨天休息的不错,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支持正版。)
(本章完)
今天即便陈子龙不提,朱慈烺也要和大臣们来讨论这个事情。
这时朱慈烺负手在书房中走了几步,扭头看向众人,“诸位卿家可曾都听到这个消息?”
书房内,有半数的人表示听到了一些风声,朱慈烺脸色阴沉下来道:“众卿怎么看?”
几位大臣商议几句,还是由挑起话头的陈子龙出来道:“陛下,臣原本以为高精忠与建奴的争斗,将会持续十余年,这样我朝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富国强兵,最后坐收渔利,可现在看来,北方局势变化太快,我朝必须要出手了。”
朱慈烺原来也是此种想法,以为西魏与清之间的战争,要打多年,他有足够的时间,扫平军阀,加强中央集权,可是没想到西魏和清之间的胜负,这么快就要分出来了。
朱慈烺走回大位上坐定,沉声道:“陈卿的意思是?”
“陛下,据臣得到的消息,高精忠东征的起因是,魏军在六七月间,在关中歼灭数万清军,而多尔衮想治领军统帅豪格、济尔哈朗之罪,造成了两位夷王出走,占据沈阳,割据关外,与多尔滚决裂,使得建奴之势一分为二,关内的多尔衮实力大损,造成攻守之势逆转。”
朱慈烺点了点头,“同朕所知的消息差不多。”
陈子龙继续说道:“陛下,方才听闻路尚书之言,建奴要在朝鲜剃发易服,这与建奴此前对朝鲜的政策完全不同,推行的应该是豪格一派,这也就从侧面印证了豪格与多尔衮决裂,否则不可能出两套政策。“
“吴指挥,让人去问一问!“朱慈烺扭头吩咐一句。
“臣遵命!“锦衣卫副指挥使吴邦辅,行礼领命。
在收到风声之后,朱慈烺已经让人去验证消息,可是因为路途的问题,消息还没传回来。
这时朱慈烺看着陈子龙,示意他继续说,陈子龙则道:“陛下,如果豪格和多尔衮决裂,这确实会造成建奴实力大损,成为天下大势的转折点。现在我们认可这一点的话,那就必须承认,西魏已经相当强大了。“
大明朝被建奴压着打了十多年,西魏国却连续挫败建奴,并将进入反攻,让人不得不承认西魏正迅速崛起,就军事上而言,已经超过明朝和满清。
陈子龙话锋一转,“陛下,诸位同僚,当年闯贼三个月陷神京,要是高精忠东征,攻下神京,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朱慈烺沉默不语,他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路振飞皱眉道:“这几年都是西魏与建奴作战,高精忠在北地威望极高,即便是在江南,也有不少人称赞高精忠。如果西魏攻下北京,那高精忠的威望将如日中天,完全盖过我朝。陛下,这种情况绝对不能出现啊~”
说着说着,路振飞把自己给说急眼了。
朱慈烺脸色阴沉起来,有些话大臣不好明说,可是他却十分清楚,大明朝能偏安江南,主要的依靠就是他乃大明天子,汉家正统的身份,靠的是大明二百七十余年,累积起来的威望。
这几年西魏逐渐崛起,本来就有了与南京分庭抗礼之势,要是让高精忠攻下北京,独占驱除建奴的功绩,那高精忠将彻底压他一头,他要称帝要南下灭明,百姓都会觉得合情合理。
大明就是靠着驱除蒙元,才能坐这么多年的江山,朱慈烺不敢想象,如果高精忠的威望高于他后,会是个什么景象。
一般而言,外族要征服中原王朝,往往需要很漫长的时间,而中国内部王朝争鼎,速度却快上许多。
如果大明失去道义,必然会被西魏摧枯拉朽,就向闯逆进京一样。
大明朝不怕满清,怕的是闯贼,高逆之流,朱慈烺沉默半响,终于开口道:“路卿说的不错,绝对不能让高精忠攻下北京。”他扫视众人,“诸位卿家可有什么建议?”
众人都将目光看向陈子龙,毕竟是他先提的这件事,想必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果然,陈子龙作揖道:“陛下,臣以为我朝到了应该,考虑防御西魏,争夺天下的时候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局势照这样下去,高精忠必成我朝心腹之患。为此,臣以为我朝该做多手准备,一是着手布置防御西魏,二是要与西魏争夺光复北京,恢复汉家河山的功绩。”
“防御西魏的关键在武昌,在荆州、襄阳。要争夺光复神京的功绩,只有两个方式,一是兴兵北上,趁着高精忠与多尔衮交战,收取两淮山东、进取神京。一则攻击荆州、襄阳,牵制西魏,让西魏无法夺取北京。”王彦接过话头道:“臣以为,荆襄之地,乃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西晋用之,则以亡吴,蒙古用之,则以亡宋。我朝此时兴兵,一可牵制魏军东征,二是可将重点从江北,转移到荆楚,完成对西魏的布防。”
朱慈烺闻语有些动意,不过陈子龙却道:“不可!”
“为何?”朱慈烺问道。
陈子龙道:“陛下,如果建奴能够挡住西魏,王侍郎的话自然有些道理。但是臣以为,建奴在关内,本就是无根之萍,这次又战败又内讧,建奴总计不过十来万,哪里经得起这些。臣以为这次建奴是真的危险了,而且据兵部所得的军情,魏军东征已经筹备多日,或许此时已经开战,而我朝主力集中于江北一线,要调转矛头,去攻击荆、襄,首先是不义,其次是时间上来不及,兵马和粮草调运最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再者,据情报来看,西魏对我朝封锁消息,显然是料定我朝可能会偷袭荆、襄,必有准备。这样一来,可能我朝偷袭荆襄不成,反而会让西魏抓住把柄。如果西魏攻下北京,再以我朝不思驱除建奴反助建奴为借口,兴师来犯,我朝必定难以抵挡。我朝军队战力本就不如西魏,要是还不占着道义,臣看不到取胜的希望~”
“如果兴师北上与西魏争夺光复北京的功绩则不相同!”陈子龙正色道:“臣以为我朝北上,不管能不能夺下北京,首先在道义上,我朝能继续占据大义,让高精忠抓不住把柄,他要是敢攻击我朝,就是犯上作乱之举。其次,荆、襄于我朝重要,两淮对我朝统样是重中之重。如果高精忠速占神京,横扫北方,拿下两淮,对我朝而言,同样是个巨大的威胁,因此臣并不赞成调动江北兵马去荆、襄。最后,我朝粮草军械都存在江北一线,大军可随时出征。另外朝廷还可以借助北伐之名,将左良玉调出武昌,接管武昌重镇,完成对西魏的布防。”
朱慈烺眉头紧皱,他听了陈子龙的话,中心思想就是要牢牢掌握大义,心里已经有了决断,“陈卿,你拿出一个方案来~~~~”
(昨天休息的不错,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推广,支持正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