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还没亮,高义欢躺在温暖的被窝中,似乎让被子封印了一样。
这时在寝宫外,殿门被轻轻推开,十名宫女在女官的带领下,端着热腾腾的洗脸水、毛巾、朝服走进来。
为首的女官站在寝殿外,听了听,里面微弱的鼾声传出,魏王抱着白皙的王妃,还在熟睡。
“大王,该起床了~”女官轻声唤了几声。
王妃醒过来,轻轻推了高义欢几下,“大王,到时间早朝了!”
高义欢不情愿的睁开眼,王妃已经披上衣衫下床,起身快步走出去,带起满屋子的香风,吩咐宫女们进来。
不多时,高义欢在宫女的伺候下,漱口洗脸,穿上龙袍,戴上翼善冠,便在侍卫的护送下,前往大殿接见百官。
魏国的早朝上,并不处理什么政务,只有那些特别大的事情,或者需要群臣讨论的事情,才在朝会上讨论。
朝会的令一个作用,就是给臣子一个面见高义欢的机会,让臣子多一条将意见反映给他的渠道。
毕竟如果内阁和议事院弄权,大臣要参他们,奏折多半会被他们参的人先看见,然后遭到打击报复,朝会上则可以直接面奏给高义欢。
内阁、议事院都是高义欢用来管理天下的工具,但是工具有时候,并非会为了天下百姓谋福利,他们会更加倾向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明朝的东林党在后期掌权后就是如此。
只有高义欢是真正站在天下百姓一边,因为这些工具贪赃枉法,毁的是他的江山,把百姓逼反,他大王没得做,官员却可以换个老板接着干。
因此高义欢只要在王京,是从不会缺席朝会的。
当然,朝会除了是他接触大臣的渠道,也是一些大臣骂他的渠道。
毕竟,对一些大臣而言,平时基本看不见高义欢,只有朝会时能够看见,好不容易逮到人,还不可劲的骂一骂,而高义欢也不能将他们怎么着。
现在高义欢威望很高,又是大过年的,到是没有人那么不开眼,朝会气氛还是十分融洽。
在大朝过后,百官散朝,不过事却还没完,还有一件关系魏国明岁一年施政的大事要办,那便是关于明岁事务的安排。
议事院外飘着大雪,里面却点着暖炉,将议事大堂哄得暖烘烘的。
在朝会散后,内阁的大学士,还有议事院的参议,以及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的主要官员,大概二十余人,陆陆续续来到议事院。
今天主要是内阁提出明岁的预案,旁听的六部和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坐在椅子上小声的议论着,内阁可能拿出些什么方案,又有哪些方案会被议事院通过。
此时,议事院内的布局,与传统大堂和大殿并不相同,房间内的座椅,呈现出一个“回”字的布局。
座椅中间位置低,外围位置逐渐抬高,在回字中间有一张被栅栏围住,没有凳子的桌子,用于站着发言。
这时高义欢独自坐在大堂北边最高出,在他的前面,靠近中间桌子处有一排长桌,坐着议事院的参议,内阁成员则坐在他们的对面,而其他大臣则坐在他们后面的“回”形区域的南区。
整个议事院大堂,“回”形区域内,南区、东区、西区都有不少座椅,只有北区只座高义欢一人,以及前方一排议事院参议。
许多官员第一次来此旁听,看见堂内至少有一百多张座椅,但此时却只有二十余人在堂内,不禁感到一丝好奇,有些聪明的人,便开始琢磨魏王的用意。
这时主持审议的掌印参议陈贞慧,轻轻敲了一下云板,大堂里安静下来,他便站起身来,“诸位阁老,诸位同僚,给大王行礼吧!”
当下堂内众人齐齐起身,面向高义欢,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大王!”
高义欢微笑着一摆手,“众卿免礼!”遂即目光看向陈贞慧,“陈参议,开始吧!”
陈贞慧行了一礼,众人转身,纷纷落座,他便又轻轻敲了一下云板,微笑道:“今天的预议,还是按老规矩,请陈阁部先开始吧!”
陈名夏站起身来,打开栅栏的小门,走到中间的桌子前,给高义欢行礼,这才不紧不慢道:“大王,议事院众参议,各位主官同僚,本阁今日主要阐述明岁内阁关于兵事的一些重大安排,也希望得到大王和议事院的全力支持,希望兵部、户部、工部的同僚,能够贯彻执行!”
说着他拿出一份卷宗铺在桌子上,顿了顿,然后说道:“今天,本阁主要谈三点,首先第一点是军队的调整,目前大魏在册将士,共计五十六万三千二百零三人,其中步军四十七万众、水军一万众,马军八万余人。考虑目前形势的变化,内阁建议,将水军兵力扩充到三万人,马军兵力扩充到十五万人。”
在议事审议之前,这些议案早就已经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到了议事院,而议事院在这段时间内,便对方案进行一定的了解,寻找问题,并在审议时,对方案提出质疑,而内阁则需要解释议事院的疑问。
这时议事参议中,冒襄站起身来,给陈名夏行了一礼,然后开始询问道:“请陈阁部说明一下,水军和马军扩充,是招募新卒扩充,还是从步军中挑选将士补充。另外,请阁部说明,水师和马军扩充的理由和必要性!”
陈名夏点了点头,“本阁先说扩军的理由。水师一直是大魏薄弱之处,为了统一江南,水师必不可少,所以内阁认为,扩充水师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现在大魏步军人数众多,马军数目却不够,特别是大魏需要控制西域和蒙古,今后还需在关外作战,内阁以为趁着这次西征缴获大量战马,将马军扩张到十五万骑,压力不大。”
众人交头接耳一阵议论,大家心里都明白,统一之战已经快要到来,那么扩军完全有必要。
这时陈名夏接着说道:“至于,兵源来源,内阁认为,水师主要靠新募,而骑兵则抽调步军精锐,组建龙骑,以便快速形成战力~~~~~~”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om。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com
这时在寝宫外,殿门被轻轻推开,十名宫女在女官的带领下,端着热腾腾的洗脸水、毛巾、朝服走进来。
为首的女官站在寝殿外,听了听,里面微弱的鼾声传出,魏王抱着白皙的王妃,还在熟睡。
“大王,该起床了~”女官轻声唤了几声。
王妃醒过来,轻轻推了高义欢几下,“大王,到时间早朝了!”
高义欢不情愿的睁开眼,王妃已经披上衣衫下床,起身快步走出去,带起满屋子的香风,吩咐宫女们进来。
不多时,高义欢在宫女的伺候下,漱口洗脸,穿上龙袍,戴上翼善冠,便在侍卫的护送下,前往大殿接见百官。
魏国的早朝上,并不处理什么政务,只有那些特别大的事情,或者需要群臣讨论的事情,才在朝会上讨论。
朝会的令一个作用,就是给臣子一个面见高义欢的机会,让臣子多一条将意见反映给他的渠道。
毕竟如果内阁和议事院弄权,大臣要参他们,奏折多半会被他们参的人先看见,然后遭到打击报复,朝会上则可以直接面奏给高义欢。
内阁、议事院都是高义欢用来管理天下的工具,但是工具有时候,并非会为了天下百姓谋福利,他们会更加倾向于为自己谋取利益,明朝的东林党在后期掌权后就是如此。
只有高义欢是真正站在天下百姓一边,因为这些工具贪赃枉法,毁的是他的江山,把百姓逼反,他大王没得做,官员却可以换个老板接着干。
因此高义欢只要在王京,是从不会缺席朝会的。
当然,朝会除了是他接触大臣的渠道,也是一些大臣骂他的渠道。
毕竟,对一些大臣而言,平时基本看不见高义欢,只有朝会时能够看见,好不容易逮到人,还不可劲的骂一骂,而高义欢也不能将他们怎么着。
现在高义欢威望很高,又是大过年的,到是没有人那么不开眼,朝会气氛还是十分融洽。
在大朝过后,百官散朝,不过事却还没完,还有一件关系魏国明岁一年施政的大事要办,那便是关于明岁事务的安排。
议事院外飘着大雪,里面却点着暖炉,将议事大堂哄得暖烘烘的。
在朝会散后,内阁的大学士,还有议事院的参议,以及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的主要官员,大概二十余人,陆陆续续来到议事院。
今天主要是内阁提出明岁的预案,旁听的六部和都察院、大理寺的官员,坐在椅子上小声的议论着,内阁可能拿出些什么方案,又有哪些方案会被议事院通过。
此时,议事院内的布局,与传统大堂和大殿并不相同,房间内的座椅,呈现出一个“回”字的布局。
座椅中间位置低,外围位置逐渐抬高,在回字中间有一张被栅栏围住,没有凳子的桌子,用于站着发言。
这时高义欢独自坐在大堂北边最高出,在他的前面,靠近中间桌子处有一排长桌,坐着议事院的参议,内阁成员则坐在他们的对面,而其他大臣则坐在他们后面的“回”形区域的南区。
整个议事院大堂,“回”形区域内,南区、东区、西区都有不少座椅,只有北区只座高义欢一人,以及前方一排议事院参议。
许多官员第一次来此旁听,看见堂内至少有一百多张座椅,但此时却只有二十余人在堂内,不禁感到一丝好奇,有些聪明的人,便开始琢磨魏王的用意。
这时主持审议的掌印参议陈贞慧,轻轻敲了一下云板,大堂里安静下来,他便站起身来,“诸位阁老,诸位同僚,给大王行礼吧!”
当下堂内众人齐齐起身,面向高义欢,躬身行礼,“臣等参见大王!”
高义欢微笑着一摆手,“众卿免礼!”遂即目光看向陈贞慧,“陈参议,开始吧!”
陈贞慧行了一礼,众人转身,纷纷落座,他便又轻轻敲了一下云板,微笑道:“今天的预议,还是按老规矩,请陈阁部先开始吧!”
陈名夏站起身来,打开栅栏的小门,走到中间的桌子前,给高义欢行礼,这才不紧不慢道:“大王,议事院众参议,各位主官同僚,本阁今日主要阐述明岁内阁关于兵事的一些重大安排,也希望得到大王和议事院的全力支持,希望兵部、户部、工部的同僚,能够贯彻执行!”
说着他拿出一份卷宗铺在桌子上,顿了顿,然后说道:“今天,本阁主要谈三点,首先第一点是军队的调整,目前大魏在册将士,共计五十六万三千二百零三人,其中步军四十七万众、水军一万众,马军八万余人。考虑目前形势的变化,内阁建议,将水军兵力扩充到三万人,马军兵力扩充到十五万人。”
在议事审议之前,这些议案早就已经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到了议事院,而议事院在这段时间内,便对方案进行一定的了解,寻找问题,并在审议时,对方案提出质疑,而内阁则需要解释议事院的疑问。
这时议事参议中,冒襄站起身来,给陈名夏行了一礼,然后开始询问道:“请陈阁部说明一下,水军和马军扩充,是招募新卒扩充,还是从步军中挑选将士补充。另外,请阁部说明,水师和马军扩充的理由和必要性!”
陈名夏点了点头,“本阁先说扩军的理由。水师一直是大魏薄弱之处,为了统一江南,水师必不可少,所以内阁认为,扩充水师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现在大魏步军人数众多,马军数目却不够,特别是大魏需要控制西域和蒙古,今后还需在关外作战,内阁以为趁着这次西征缴获大量战马,将马军扩张到十五万骑,压力不大。”
众人交头接耳一阵议论,大家心里都明白,统一之战已经快要到来,那么扩军完全有必要。
这时陈名夏接着说道:“至于,兵源来源,内阁认为,水师主要靠新募,而骑兵则抽调步军精锐,组建龙骑,以便快速形成战力~~~~~~”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com。妙书屋手机版阅读网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