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天渐转凉。
亿岁殿里,罗成看着皇城司送上的奏报,“马周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还是挺旺的。一到衡山,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剿灭了三千多衡山贼,又挖出了衡山县的大柱虫。紧接着第二把火,全郡剿匪,剿匪大小盗贼三十七股,擒获降服贼人万余。第三把火,拆毁衡山郡中淫祠一千余,又清理整顿了全郡的佛寺道观,僧道还俗五千余众。”
御史中丞长孙无忌笑着对妹夫道,“年轻人嘛,血气旺。”
“马周可是比你还年长些。”罗成笑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如今官位越来越高,虽还未拜相,但已经正式进入了宣政殿御前会议,人居于高处,有时气势都变了,似乎连着年龄也成熟多了。
“大秦就需要一些马周和你这样的有年有为,敢打敢拼的官员。”罗成合上奏折,对于马周和李纲在衡山郡的这几把火,表示很满意。
大秦不缺少聪明的官,但最需要的还是马周他们这样干实事的官,如封德彝一样,聪明是聪明,可聪明过头,整天只知道揣摩圣意,喜欢曲意逢迎,甚至总想着得失利弊,想着如何往上爬,这种官不是好官,没人用的时候罗成会用一用,可一有了更忠心能干的官员,肯定就要把他踢一边去。
“无忌啊,最近朕读书,常想一句话,三思。”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曾听皇城司奏报,说封德彝跟自己的几个儿子曾经说过这三思,说做官当三思,知道了危险就躲开叫思危,躲到人家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下来再慢慢看慢慢想,想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怎么做,这就叫思变。朕觉得封德彝这几句话说的还是很对的,虽然透露着他狡诈本性。”
“朕为天子,也当三思。”
长孙无忌便问,“圣人为天子,如今大秦强盛无匹,为何也要思危思退思变?此时不正当时迎头大干之时吗?”
罗成笑笑,“大海航行靠舵手,如大秦这样的大帝国,其实也就是一艘船,朕是船长,负责的是制订航线,至于具体操作这些,靠的就是其它人。如今朝中府院里有诸位宰辅,都堪称大才,朕不担心执行,也不担心眼下,朕担心的还是长远。”
说到底,罗成认为开国皇帝对于一个帝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决定着这个帝国能走多少,关键就在于他制订的制度。
“周天子封建,固有八百年天下,但分封制也使的分封诸侯最终坐大,诸侯国相互攻击兼并,最终把周也灭了。秦一统六国,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可改革太快,终究还是二世而亡。汉刘邦败楚而得天下,实行封国和郡县并行制,异姓不得封王,重立分封制,还是导致了诸侯国强大,因而有了七王之乱。”
“汉武帝行推恩分封制,解决了西汉诸侯国的威胁,此后西汉分封诸侯国再无法对中央朝廷起到威胁,可是西汉朝廷不断中央集权,这集起来的大权,最终却造成了权臣和权宦们,尤其是朝廷的察举制度,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士族集团,士族集团最终又形成了权臣。皇帝不得以宦官来对抗士族集团,最终汉以强亡。”
都说以史为镜可为鉴。
罗成现在开始所思所想的,已经不再是眼前的事了,他开始想的是更长远的,他的帝国能走多远,最终又会如何灭亡?
他知道自己顶多也就是活六七十岁,他的大秦也许能有二三百年,可罗成不期望长生,但也还是希望他的帝国能够走远一点点。
“汉末三国,百年动荡,最后魏晋一统,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对汉代察举制度产生的利益集团不但没有遏制,甚至还使的其更进一步的形成了更强大的士族门阀。而晋重推分封,终究依然导致了八王之乱。”
“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集团,影响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
“直到西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现,才稍稍压制了士族门阀。”
罗成跟大舅子长孙无忌说着这些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制度,其实都是对前一个朝代的制度的修补,可结果就是往往新的制度就会造就一个新的利益既得集团。
周朝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国,汉朝分封制和察举制造就的诸侯和士族豪强,魏晋九品中正制造就的门阀,西魏府兵制造就的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朕常思,如今我大秦的制度,将又造成一批什么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无忌,你说,我朝如今的制度,会造成什么样的利益集团呢?”
说到这里,罗成确实充满忧虑。
长孙无忌以前还真的从没有往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听皇帝这么一说,细细深思。
大秦的制度,关键的有哪些呢?比如说诸侯分封制?会不会出现西汉西晋那样的诸侯做乱的情况,他觉得不太可能,毕竟本朝的分封,早早就做了许多限制,比如只能分封到最边疆的地区,同时还有个推恩分封,诸侯的封地代代要推恩分封给他们的子孙,使的封地不断的变小。再加上朝廷虽让诸侯就藩之国,可封地的军事民事财税等大权都在朝廷手里,诸侯在封地,只是拥有部分的经济财权而已。
诸侯不可能如西汉或西晋一样威胁到朝廷,更不可能说如周朝时一样坐大反噬。
皇帝设计的这个分封制度,可以说虽然数代以后,朝廷会有一个比较庞大的诸侯贵族集团,但这个贵族集团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对于朝廷的中央集权不会有多少威胁。
还有什么制度会造成什么强大的利益集团?
他思来想去,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又或是科举制度?
“无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里也没有其它人,你想到什么就跟朕说什么,直言就好。”
亿岁殿里,罗成看着皇城司送上的奏报,“马周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还是挺旺的。一到衡山,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剿灭了三千多衡山贼,又挖出了衡山县的大柱虫。紧接着第二把火,全郡剿匪,剿匪大小盗贼三十七股,擒获降服贼人万余。第三把火,拆毁衡山郡中淫祠一千余,又清理整顿了全郡的佛寺道观,僧道还俗五千余众。”
御史中丞长孙无忌笑着对妹夫道,“年轻人嘛,血气旺。”
“马周可是比你还年长些。”罗成笑道。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如今官位越来越高,虽还未拜相,但已经正式进入了宣政殿御前会议,人居于高处,有时气势都变了,似乎连着年龄也成熟多了。
“大秦就需要一些马周和你这样的有年有为,敢打敢拼的官员。”罗成合上奏折,对于马周和李纲在衡山郡的这几把火,表示很满意。
大秦不缺少聪明的官,但最需要的还是马周他们这样干实事的官,如封德彝一样,聪明是聪明,可聪明过头,整天只知道揣摩圣意,喜欢曲意逢迎,甚至总想着得失利弊,想着如何往上爬,这种官不是好官,没人用的时候罗成会用一用,可一有了更忠心能干的官员,肯定就要把他踢一边去。
“无忌啊,最近朕读书,常想一句话,三思。”
长孙无忌愣了一下,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皇帝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曾听皇城司奏报,说封德彝跟自己的几个儿子曾经说过这三思,说做官当三思,知道了危险就躲开叫思危,躲到人家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了下来再慢慢看慢慢想,想想自己以前哪错了,往后怎么做,这就叫思变。朕觉得封德彝这几句话说的还是很对的,虽然透露着他狡诈本性。”
“朕为天子,也当三思。”
长孙无忌便问,“圣人为天子,如今大秦强盛无匹,为何也要思危思退思变?此时不正当时迎头大干之时吗?”
罗成笑笑,“大海航行靠舵手,如大秦这样的大帝国,其实也就是一艘船,朕是船长,负责的是制订航线,至于具体操作这些,靠的就是其它人。如今朝中府院里有诸位宰辅,都堪称大才,朕不担心执行,也不担心眼下,朕担心的还是长远。”
说到底,罗成认为开国皇帝对于一个帝国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决定着这个帝国能走多少,关键就在于他制订的制度。
“周天子封建,固有八百年天下,但分封制也使的分封诸侯最终坐大,诸侯国相互攻击兼并,最终把周也灭了。秦一统六国,废分封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可改革太快,终究还是二世而亡。汉刘邦败楚而得天下,实行封国和郡县并行制,异姓不得封王,重立分封制,还是导致了诸侯国强大,因而有了七王之乱。”
“汉武帝行推恩分封制,解决了西汉诸侯国的威胁,此后西汉分封诸侯国再无法对中央朝廷起到威胁,可是西汉朝廷不断中央集权,这集起来的大权,最终却造成了权臣和权宦们,尤其是朝廷的察举制度,造就了一个强大的士族集团,士族集团最终又形成了权臣。皇帝不得以宦官来对抗士族集团,最终汉以强亡。”
都说以史为镜可为鉴。
罗成现在开始所思所想的,已经不再是眼前的事了,他开始想的是更长远的,他的帝国能走多远,最终又会如何灭亡?
他知道自己顶多也就是活六七十岁,他的大秦也许能有二三百年,可罗成不期望长生,但也还是希望他的帝国能够走远一点点。
“汉末三国,百年动荡,最后魏晋一统,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对汉代察举制度产生的利益集团不但没有遏制,甚至还使的其更进一步的形成了更强大的士族门阀。而晋重推分封,终究依然导致了八王之乱。”
“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集团,影响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
“直到西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出现,才稍稍压制了士族门阀。”
罗成跟大舅子长孙无忌说着这些朝代,每一个朝代的制度,其实都是对前一个朝代的制度的修补,可结果就是往往新的制度就会造就一个新的利益既得集团。
周朝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国,汉朝分封制和察举制造就的诸侯和士族豪强,魏晋九品中正制造就的门阀,西魏府兵制造就的是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朕常思,如今我大秦的制度,将又造成一批什么样的既得利益集团!无忌,你说,我朝如今的制度,会造成什么样的利益集团呢?”
说到这里,罗成确实充满忧虑。
长孙无忌以前还真的从没有往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听皇帝这么一说,细细深思。
大秦的制度,关键的有哪些呢?比如说诸侯分封制?会不会出现西汉西晋那样的诸侯做乱的情况,他觉得不太可能,毕竟本朝的分封,早早就做了许多限制,比如只能分封到最边疆的地区,同时还有个推恩分封,诸侯的封地代代要推恩分封给他们的子孙,使的封地不断的变小。再加上朝廷虽让诸侯就藩之国,可封地的军事民事财税等大权都在朝廷手里,诸侯在封地,只是拥有部分的经济财权而已。
诸侯不可能如西汉或西晋一样威胁到朝廷,更不可能说如周朝时一样坐大反噬。
皇帝设计的这个分封制度,可以说虽然数代以后,朝廷会有一个比较庞大的诸侯贵族集团,但这个贵族集团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对于朝廷的中央集权不会有多少威胁。
还有什么制度会造成什么强大的利益集团?
他思来想去,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又或是科举制度?
“无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里也没有其它人,你想到什么就跟朕说什么,直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