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市上很平静。虽然这种平静也许只是暂时,但在这个春日的午后,繁华依旧。
不过,在并不为人所知的背后,有许多不安的躁动也正在慢慢地开始聚集。
名叫卜式的男子在默默地喝着酒,脸色沉重。坐在这座酒楼里的,都是和他同样的人。这次,他们包了场。在这里面的每一个人,行囊里都有的是钱,因为他们都是最近十几年发家起来的大商人。
世间行商者,在普通人看来,都是无利不起早锱铢必究之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起码在这个时代和从前的几百年来,商贾虽为四民之末,但其中许多佼佼者的所作所为,倒更像是最具家国情怀的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早些时候的那位以自己贩卖的牛羊犒师,而阻退秦军虎狼之师偷袭故国的商人,到儒门弟子子贡以大商贩身份行走天下诸国,为鲁国外交。再到战国大商吕不韦以国家为贩,可谓胸襟之大者……这些人,无不是经商者所敬仰的榜样。
中原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为主。被排在四民之末,地位虽然低贱了些,但商人们好像也并没有起过什么反抗的念头。千百年过去,世间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也许一些固有的思维,也已经在暗中发生了改变,只不过现在还无人察觉而已。
长安城作为大汉皇都,消息的传播极其迅速。即便是发生在未央宫含元殿上的事,如果事关自身利益,不用一个时辰,也能传遍整个长安市井。
如果说在今天的大朝会上,大宗正刘轩和廷尉杜周站出来所参奏的事,是针对那位年轻侯爷特别展开的话。那么随后谁都意想不到的御史大夫张汤的奏议,就更加严重了。
大汉廷尉杜周参奏的是,近日廷尉府通过秘密访查得知,有长安贵臣居心叵测,利用其影响力,欲勾结诸侯王势力,扩张其羽翼,不知其意若何!
这是一个严重的指控。可以说,一旦沾染上诸侯王的案子,不管是不是属实,也不管其中有没有冤枉,按照惯例,是必须要下廷尉府严加查办的。而只要下了廷尉府大狱,其中的是非曲直,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而皇帝一旦心有疑惑下令彻查的话,那就大事不妙。这近百年来,大汉有多少名臣勇将去廷尉府走一遭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活着出来。更别说元召现在还算不上是什么朝堂重臣,如果成狱,势必再难翻身。
真是歹毒啊!离得皇帝最近的东方朔偷偷撇了一眼,分明看到当今天子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他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惊惧。
不仅是他,汲黯、郑当时、石宽、司马相如、终军……等许多素来与元召相善的大臣们,也都惊疑不定。在彼此心中,暗自思量着事态有可能发展的程度,也在想着帮助元召辩解的办法。
杜周气势慷慨,颐指风发,心中的那股得意劲儿就别提了。他在大声启奏自己那份儿长长的奏章间隙,与坐在班首第二位的御史大夫张汤对视一眼,得到对方的鼓励后,更是精神振奋。终于,那个人的名字被他义正言辞的当殿说了出来。
“……经初步讯问得知,这件事与长乐侯元召脱不了干系……这其中的种种缘由、细节,虽然还不是太清楚,但是……!”
杜周稍微停顿了一下,抬头环顾四周,看到很多同僚大臣们脸上不同的神色,他在心中冷冷一笑,自从坐上九卿之首的这个位子,他还没有发过威呢!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吧。
执法重臣之威权,既不是来自自身的官位,也不是来自属下的顺从,而是酷烈手段、铁案如山!朝野上下,令人不敢逼视。
廷尉府虽称国之最高法权所在,实则不过是皇家鹰犬尔!只有深刻领悟到这一点,才能得到皇帝的最高信任和倚重。
前任的那位大汉廷尉郅都,曾经被皇帝亲口赞誉为“殿上苍鹰”!这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鹰眼如钩,利爪似刀,盘踞朝堂,查奸纠恶,势若流星,飞扑而下,使屑小无处遁逃!这就是皇帝对于廷尉府的最高期待了。
杜周很想做一个这样的人。起码做一个超越历任前辈,令人胆战心惊不敢轻视的大汉廷尉!所以他需要立威,打破几年来的平淡局面,磨刀霍霍,终于出鞘。
“今有河间、济东、衡山、清河……等五六家诸侯王公子可以作证,元召曾经派人通过不同的方法,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想要让这些与他有种种利益纠葛的诸侯王们,听从他的意志,结成暗中的势力……其背后居心,细思极恐啊!”
含元殿上很安静,静的连大殿门口侍卫们鞘中刀剑轻轻挪动的声音,都听的清清楚楚。几百人在此,鸦雀无声只是静听,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出口插话。
因为,廷尉大人的这几句话一出口,这已经预示着今天开始的已经不是普通权力之争了,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
“哦?有诸侯王公子作证……可有证据?来人,去呈上来。”
从九龙台阶之上飘下来的问话,和这春天的风沙一样料峭。虽然没有任何倾向,也没有任何温度,听在耳中,已是令人不寒而栗。
听到皇帝终于开口相问,杜周心中暗喜。他知道有一道裂缝也许已经打开,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会很关键。不过,他并不担心,不管成败如何,廷尉府职责所在,都是有功无过的局面。
大汉廷尉精神抖擞,奏章虽然还没有念完,但意思已经说明白,想必所有大臣也都听清楚了。目的既然达到,具体细节就让皇帝陛下自己去斟酌细看吧。
由河间王公子刘东方几人都签字画押的供词,被放在内侍手中的托盘里,小心翼翼的躬身走到御案前,竹简不过一卷,重量却似千钧。
皇帝刘彻垂下眼帘,淡淡的瞟了一眼,然后随手拿起来想要展开看时,手却又忽然停住了。东方朔偷眼看的明白,他心中一动,果然看到皇帝前倾的身子又重新坐直,有许多很微妙的情绪,在这片刻之间,也许在不为人所知的内心发生过一场山呼海啸。
“今日朝会……朕有些意外啊!这么平常的日子,竟然会有大事发生?呵呵,好吧,廷尉且请回去坐下,不妨稍待片刻。朕想要听听,大臣们关于今天的这两件事,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皇帝的语气有些奇怪,不过杜周并不以为意。这位自诩英明神武的天子内心是如何的猜忌多疑,许多眼明耳聪的大臣早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他绝不相信,皇帝对于牵扯到诸侯王的事会不为之所动。因此,施礼归座后,他与某几个人的目光对视了一下,便得意洋洋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片刻的沉默过后,主爵都尉汲黯刚要率先站出来,不过已经有人抢在了他的前面,是坐在丞相之下的那个人。
“陛下,臣有话要说!”
见是御史大夫张汤,皇帝微微的点了点头,脸上不动声色。而汲黯、东方朔等人脸色更加沉重,谁都知道,张汤这狠人与元召有解不开的冤仇,他现在站出来,绝对没有什么好事。
“卿可是为了刚才之事吗?御史大夫有话尽管说来。”
“启奏陛下,您误会了,臣却不是为了这两件事。想那皇室的宗法规矩,乃是高祖皇帝所制定,臣本来就无权置问。而廷尉大人独立行使国家法权,为国查奸纠恶,身为臣子的,更是没有插嘴的余地啊!”
张汤就是张汤!此人从一介小吏爬到今天三公的地位,行事手段的厉害非是旁人可比。只这寥寥几句话,就把想要替元召辩解说情之人的说辞都堵住了。是啊,皇室宗法和国家法度所在,不相干的臣子乱说什么话呢!一切唯有圣裁。
东方朔心中暗自焦急,他非常希望听到皇帝出口否决张汤的话,仍旧坚持让所有大臣们来一场争辩,那么一切也许还有转变的机会。然而,皇帝并没有那么做,反而顺势转变了口气。
“哦?既是如此,那张卿家你究竟想要说什么呢?”皇帝刘彻今天的表现确实有些古怪,似乎是什么也不想拿主张似得。
“陛下啊,臣身为御史大夫,位列朝堂三公,多年以来,虽然也尽职尽责地做过许多事。但与陛下的知遇之恩比起来,还自觉远远的不够。所以,臣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心里感觉到很惭愧呀,感觉到辜负了陛下的重用。如果在这个位置上不好好的为大汉社稷做出一番成绩,臣也无颜再面对陛下了!”
皇帝有些呆愣,群臣面面相觑,丞相公孙弘更是差点儿被一口气噎住。这、这家伙真的是张汤?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谦虚谨慎了……实在是太反常了!
不过他接下来的话,马上就现出了狰狞。一场汉朝建国以来民间最大的争论和风潮,就此在激烈的朝堂斗争中,拉开了序幕。
“……臣今天要启奏的是,为了使国库更加充盈,以便使大汉在接下来的西域、北方对外战争中不至于耗费太多的国力。请陛下降旨,对凡是在大汉疆域内从事商业活动的商贾百业课以重税,尤其是盐、铁之类收归国家专营……!”
不过,在并不为人所知的背后,有许多不安的躁动也正在慢慢地开始聚集。
名叫卜式的男子在默默地喝着酒,脸色沉重。坐在这座酒楼里的,都是和他同样的人。这次,他们包了场。在这里面的每一个人,行囊里都有的是钱,因为他们都是最近十几年发家起来的大商人。
世间行商者,在普通人看来,都是无利不起早锱铢必究之辈。这显然是一种误解。起码在这个时代和从前的几百年来,商贾虽为四民之末,但其中许多佼佼者的所作所为,倒更像是最具家国情怀的人。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早些时候的那位以自己贩卖的牛羊犒师,而阻退秦军虎狼之师偷袭故国的商人,到儒门弟子子贡以大商贩身份行走天下诸国,为鲁国外交。再到战国大商吕不韦以国家为贩,可谓胸襟之大者……这些人,无不是经商者所敬仰的榜样。
中原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以农耕为主。被排在四民之末,地位虽然低贱了些,但商人们好像也并没有起过什么反抗的念头。千百年过去,世间很多东西都在潜移默化,也许一些固有的思维,也已经在暗中发生了改变,只不过现在还无人察觉而已。
长安城作为大汉皇都,消息的传播极其迅速。即便是发生在未央宫含元殿上的事,如果事关自身利益,不用一个时辰,也能传遍整个长安市井。
如果说在今天的大朝会上,大宗正刘轩和廷尉杜周站出来所参奏的事,是针对那位年轻侯爷特别展开的话。那么随后谁都意想不到的御史大夫张汤的奏议,就更加严重了。
大汉廷尉杜周参奏的是,近日廷尉府通过秘密访查得知,有长安贵臣居心叵测,利用其影响力,欲勾结诸侯王势力,扩张其羽翼,不知其意若何!
这是一个严重的指控。可以说,一旦沾染上诸侯王的案子,不管是不是属实,也不管其中有没有冤枉,按照惯例,是必须要下廷尉府严加查办的。而只要下了廷尉府大狱,其中的是非曲直,操作空间就太大了。
而皇帝一旦心有疑惑下令彻查的话,那就大事不妙。这近百年来,大汉有多少名臣勇将去廷尉府走一遭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活着出来。更别说元召现在还算不上是什么朝堂重臣,如果成狱,势必再难翻身。
真是歹毒啊!离得皇帝最近的东方朔偷偷撇了一眼,分明看到当今天子的眉头微微皱了皱,他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惊惧。
不仅是他,汲黯、郑当时、石宽、司马相如、终军……等许多素来与元召相善的大臣们,也都惊疑不定。在彼此心中,暗自思量着事态有可能发展的程度,也在想着帮助元召辩解的办法。
杜周气势慷慨,颐指风发,心中的那股得意劲儿就别提了。他在大声启奏自己那份儿长长的奏章间隙,与坐在班首第二位的御史大夫张汤对视一眼,得到对方的鼓励后,更是精神振奋。终于,那个人的名字被他义正言辞的当殿说了出来。
“……经初步讯问得知,这件事与长乐侯元召脱不了干系……这其中的种种缘由、细节,虽然还不是太清楚,但是……!”
杜周稍微停顿了一下,抬头环顾四周,看到很多同僚大臣们脸上不同的神色,他在心中冷冷一笑,自从坐上九卿之首的这个位子,他还没有发过威呢!那么,就从此刻开始吧。
执法重臣之威权,既不是来自自身的官位,也不是来自属下的顺从,而是酷烈手段、铁案如山!朝野上下,令人不敢逼视。
廷尉府虽称国之最高法权所在,实则不过是皇家鹰犬尔!只有深刻领悟到这一点,才能得到皇帝的最高信任和倚重。
前任的那位大汉廷尉郅都,曾经被皇帝亲口赞誉为“殿上苍鹰”!这真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鹰眼如钩,利爪似刀,盘踞朝堂,查奸纠恶,势若流星,飞扑而下,使屑小无处遁逃!这就是皇帝对于廷尉府的最高期待了。
杜周很想做一个这样的人。起码做一个超越历任前辈,令人胆战心惊不敢轻视的大汉廷尉!所以他需要立威,打破几年来的平淡局面,磨刀霍霍,终于出鞘。
“今有河间、济东、衡山、清河……等五六家诸侯王公子可以作证,元召曾经派人通过不同的方法,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想要让这些与他有种种利益纠葛的诸侯王们,听从他的意志,结成暗中的势力……其背后居心,细思极恐啊!”
含元殿上很安静,静的连大殿门口侍卫们鞘中刀剑轻轻挪动的声音,都听的清清楚楚。几百人在此,鸦雀无声只是静听,没有人敢轻举妄动出口插话。
因为,廷尉大人的这几句话一出口,这已经预示着今天开始的已经不是普通权力之争了,而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龙争虎斗!
“哦?有诸侯王公子作证……可有证据?来人,去呈上来。”
从九龙台阶之上飘下来的问话,和这春天的风沙一样料峭。虽然没有任何倾向,也没有任何温度,听在耳中,已是令人不寒而栗。
听到皇帝终于开口相问,杜周心中暗喜。他知道有一道裂缝也许已经打开,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将会很关键。不过,他并不担心,不管成败如何,廷尉府职责所在,都是有功无过的局面。
大汉廷尉精神抖擞,奏章虽然还没有念完,但意思已经说明白,想必所有大臣也都听清楚了。目的既然达到,具体细节就让皇帝陛下自己去斟酌细看吧。
由河间王公子刘东方几人都签字画押的供词,被放在内侍手中的托盘里,小心翼翼的躬身走到御案前,竹简不过一卷,重量却似千钧。
皇帝刘彻垂下眼帘,淡淡的瞟了一眼,然后随手拿起来想要展开看时,手却又忽然停住了。东方朔偷眼看的明白,他心中一动,果然看到皇帝前倾的身子又重新坐直,有许多很微妙的情绪,在这片刻之间,也许在不为人所知的内心发生过一场山呼海啸。
“今日朝会……朕有些意外啊!这么平常的日子,竟然会有大事发生?呵呵,好吧,廷尉且请回去坐下,不妨稍待片刻。朕想要听听,大臣们关于今天的这两件事,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皇帝的语气有些奇怪,不过杜周并不以为意。这位自诩英明神武的天子内心是如何的猜忌多疑,许多眼明耳聪的大臣早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他绝不相信,皇帝对于牵扯到诸侯王的事会不为之所动。因此,施礼归座后,他与某几个人的目光对视了一下,便得意洋洋地等待着事态的发展。
片刻的沉默过后,主爵都尉汲黯刚要率先站出来,不过已经有人抢在了他的前面,是坐在丞相之下的那个人。
“陛下,臣有话要说!”
见是御史大夫张汤,皇帝微微的点了点头,脸上不动声色。而汲黯、东方朔等人脸色更加沉重,谁都知道,张汤这狠人与元召有解不开的冤仇,他现在站出来,绝对没有什么好事。
“卿可是为了刚才之事吗?御史大夫有话尽管说来。”
“启奏陛下,您误会了,臣却不是为了这两件事。想那皇室的宗法规矩,乃是高祖皇帝所制定,臣本来就无权置问。而廷尉大人独立行使国家法权,为国查奸纠恶,身为臣子的,更是没有插嘴的余地啊!”
张汤就是张汤!此人从一介小吏爬到今天三公的地位,行事手段的厉害非是旁人可比。只这寥寥几句话,就把想要替元召辩解说情之人的说辞都堵住了。是啊,皇室宗法和国家法度所在,不相干的臣子乱说什么话呢!一切唯有圣裁。
东方朔心中暗自焦急,他非常希望听到皇帝出口否决张汤的话,仍旧坚持让所有大臣们来一场争辩,那么一切也许还有转变的机会。然而,皇帝并没有那么做,反而顺势转变了口气。
“哦?既是如此,那张卿家你究竟想要说什么呢?”皇帝刘彻今天的表现确实有些古怪,似乎是什么也不想拿主张似得。
“陛下啊,臣身为御史大夫,位列朝堂三公,多年以来,虽然也尽职尽责地做过许多事。但与陛下的知遇之恩比起来,还自觉远远的不够。所以,臣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心里感觉到很惭愧呀,感觉到辜负了陛下的重用。如果在这个位置上不好好的为大汉社稷做出一番成绩,臣也无颜再面对陛下了!”
皇帝有些呆愣,群臣面面相觑,丞相公孙弘更是差点儿被一口气噎住。这、这家伙真的是张汤?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谦虚谨慎了……实在是太反常了!
不过他接下来的话,马上就现出了狰狞。一场汉朝建国以来民间最大的争论和风潮,就此在激烈的朝堂斗争中,拉开了序幕。
“……臣今天要启奏的是,为了使国库更加充盈,以便使大汉在接下来的西域、北方对外战争中不至于耗费太多的国力。请陛下降旨,对凡是在大汉疆域内从事商业活动的商贾百业课以重税,尤其是盐、铁之类收归国家专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