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一七章 发现问题4
1.
跟季华告别的时候,孙吴冬随意朝羊汤馆内扫了一眼。羊汤馆内除了季平安那矮墩墩的身影在忙碌,还有那满地花花绿绿的方便面包装袋。
看到了满地的方便面包装袋,孙吴冬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些方便面包装袋是学生吃完后扔掉的,紧接着孙吴冬脑子里便闪现了第二个念头,这些方便面是羊汤馆出售的还是学生从学校小卖店里买过来的?孙吴冬接下来又有了想去学校小卖店看一看的念头。
2.
学校小卖店就位于学校大门口的传达室,传达室总共两间屋子,里面一间是门卫老王头休息的宿舍,外面一间就是小卖店兼做传达室,里面总共摆了两排货架和一排柜台,还有一张旧写字台和一部内线电话,空间显得很狭小。小卖店里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吃的有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瓜子、糖块等,用的有纸笔文具、毛巾肥皂等,玩的有扑克牌、各种小玩具等,当然也少不了烟酒和冰糕饮料,反正是各种货物琳琅满目,说是个杂货铺一点都不过份。
户山中学的小卖店是在1990年刘文化执政户山中学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那个时候,因为社会经济不发达,人员流动性又差,所以户山镇街头的小混混特别多,这些无所事事的小混混经常跑到学校里寻衅滋事,不是骚扰女生就是敲诈学生,有时候甚至还打骂教师,这些小混混的频繁骚扰让刘文化感到束手无策。打电话报警吧?警察一来这些小混混就一哄而散,根本就抓不到人。即使有时候抓到一两个到学校闹事的小混混,警察也只是把这些小混混带到派出所做个笔录、训斥两句就放了。因为这些小混混犯的错误根本都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更不用说是犯罪了,所以警察拿他们也无可奈何。再说了,户山镇街头有不少的小混混跟派出所的警察已经混成了哥们,有时候派出所的警察还得偷偷摸摸想方设法维护这些小混混的利益。就这样,日子久了刘文化也就懒得事事都去“麻烦”人家警察了。
于是,就有人出主意说可以从户山村雇一个身强体壮的人到学校做门卫,肯定会对那些小混混造成一定震慑。再说了,大家都是一个村子上的人,也许彼此还沾亲带故,这些小混混总得给门卫几分面子吧?这样一来说不定到学校里闹事的小混混就少了。
刘文化一听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是,若要找一个年轻一点的专职门卫还真是不太好找。首先是专职门卫要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蹲在学校里,可人家门卫就是一普通农民,谁家里没有点活计?要是一天到晚都靠在学校里,家里的活计还干不干了?除非是那些七老八十干不动农活的老头,可这些人老胳膊露腿的走两步就上喘,哪里还能对那些小混混造成震慑?其次,人家门卫也要维持生计,又是一年轻体壮的人,学校里给人家多少钱的工资才算合适?给多了,学校财务上根本承受不起。给少了,让人家拿什么来养家糊口?所以说,这个门卫的人选还真的不太好找。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符合做学校门卫条件的人还真的让刘文化给找到了,这个人就是老王头。当然了,老王头只是户山中学的老师们对门卫老王的戏称,也是不少年龄大的户山镇老百姓对他的“尊称”。老王头人其实并不老,今年刚刚五十二虚岁,1989年到户山中学做门卫的时候老王头只不过才四十一岁,正是一个男人身强体壮、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老王头为何会在大好年华的时候选择到户山中学做一个看起来永远都没有出息的门卫呢?
这话说起来就有点长了。原来,老王头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俊俏后生,只可惜生不逢时,在老王头正当风华正茂之年却赶上了“十年动乱”。正所谓“无畏者无惧”,在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文攻武斗”的社会大潮流之中,并且成为了户山镇“造反派”的头头,天天领着一帮子年轻人搞串联批斗,大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
有斗争就会有伤害,这话一点不假。在一次革命大串联的武斗中,身为造反派的老王头带领着户山镇的“红卫兵”坐火车一路杀到了省城,没想到,就是在这一次的“造反派”和“保守派”的武斗中,身先士卒的老王头被人硬生生打断了一条腿,半条命都差点丢在省城。
后来,老王头在同去省城的“革命战友”的精心护理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老王头的左腿却成了永远的残疾,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再加上“武斗”时候留在脸上的那两道看起来有些狰狞的疤痕,让老王头看起来确实有些让人望而生畏。
省城一战成就了老王头的威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年纪轻轻的老王头便有了“老王头”这个威震户山镇的名号。
1.
跟季华告别的时候,孙吴冬随意朝羊汤馆内扫了一眼。羊汤馆内除了季平安那矮墩墩的身影在忙碌,还有那满地花花绿绿的方便面包装袋。
看到了满地的方便面包装袋,孙吴冬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些方便面包装袋是学生吃完后扔掉的,紧接着孙吴冬脑子里便闪现了第二个念头,这些方便面是羊汤馆出售的还是学生从学校小卖店里买过来的?孙吴冬接下来又有了想去学校小卖店看一看的念头。
2.
学校小卖店就位于学校大门口的传达室,传达室总共两间屋子,里面一间是门卫老王头休息的宿舍,外面一间就是小卖店兼做传达室,里面总共摆了两排货架和一排柜台,还有一张旧写字台和一部内线电话,空间显得很狭小。小卖店里卖的东西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吃的有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瓜子、糖块等,用的有纸笔文具、毛巾肥皂等,玩的有扑克牌、各种小玩具等,当然也少不了烟酒和冰糕饮料,反正是各种货物琳琅满目,说是个杂货铺一点都不过份。
户山中学的小卖店是在1990年刘文化执政户山中学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那个时候,因为社会经济不发达,人员流动性又差,所以户山镇街头的小混混特别多,这些无所事事的小混混经常跑到学校里寻衅滋事,不是骚扰女生就是敲诈学生,有时候甚至还打骂教师,这些小混混的频繁骚扰让刘文化感到束手无策。打电话报警吧?警察一来这些小混混就一哄而散,根本就抓不到人。即使有时候抓到一两个到学校闹事的小混混,警察也只是把这些小混混带到派出所做个笔录、训斥两句就放了。因为这些小混混犯的错误根本都够不上治安管理处罚,更不用说是犯罪了,所以警察拿他们也无可奈何。再说了,户山镇街头有不少的小混混跟派出所的警察已经混成了哥们,有时候派出所的警察还得偷偷摸摸想方设法维护这些小混混的利益。就这样,日子久了刘文化也就懒得事事都去“麻烦”人家警察了。
于是,就有人出主意说可以从户山村雇一个身强体壮的人到学校做门卫,肯定会对那些小混混造成一定震慑。再说了,大家都是一个村子上的人,也许彼此还沾亲带故,这些小混混总得给门卫几分面子吧?这样一来说不定到学校里闹事的小混混就少了。
刘文化一听这个主意是不错,可是,若要找一个年轻一点的专职门卫还真是不太好找。首先是专职门卫要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蹲在学校里,可人家门卫就是一普通农民,谁家里没有点活计?要是一天到晚都靠在学校里,家里的活计还干不干了?除非是那些七老八十干不动农活的老头,可这些人老胳膊露腿的走两步就上喘,哪里还能对那些小混混造成震慑?其次,人家门卫也要维持生计,又是一年轻体壮的人,学校里给人家多少钱的工资才算合适?给多了,学校财务上根本承受不起。给少了,让人家拿什么来养家糊口?所以说,这个门卫的人选还真的不太好找。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符合做学校门卫条件的人还真的让刘文化给找到了,这个人就是老王头。当然了,老王头只是户山中学的老师们对门卫老王的戏称,也是不少年龄大的户山镇老百姓对他的“尊称”。老王头人其实并不老,今年刚刚五十二虚岁,1989年到户山中学做门卫的时候老王头只不过才四十一岁,正是一个男人身强体壮、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老王头为何会在大好年华的时候选择到户山中学做一个看起来永远都没有出息的门卫呢?
这话说起来就有点长了。原来,老王头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俊俏后生,只可惜生不逢时,在老王头正当风华正茂之年却赶上了“十年动乱”。正所谓“无畏者无惧”,在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文攻武斗”的社会大潮流之中,并且成为了户山镇“造反派”的头头,天天领着一帮子年轻人搞串联批斗,大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势。
有斗争就会有伤害,这话一点不假。在一次革命大串联的武斗中,身为造反派的老王头带领着户山镇的“红卫兵”坐火车一路杀到了省城,没想到,就是在这一次的“造反派”和“保守派”的武斗中,身先士卒的老王头被人硬生生打断了一条腿,半条命都差点丢在省城。
后来,老王头在同去省城的“革命战友”的精心护理下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老王头的左腿却成了永远的残疾,走起路来总是一瘸一拐,再加上“武斗”时候留在脸上的那两道看起来有些狰狞的疤痕,让老王头看起来确实有些让人望而生畏。
省城一战成就了老王头的威名,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年纪轻轻的老王头便有了“老王头”这个威震户山镇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