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之中马上那人的长须随风浮动,配合其雄壮如山的身影添几分卓尔不群之意,汉末男子一般到了二十几岁便都要蓄须,这胡须之处亦是世人衡量美男子的标准,不过男性的胡须太长容易折断,且很是不好打理,大多都在数寸的长度!而如眼前这般的二尺长髯还能如此飘逸,有这般健硕的身躯,放眼天下亦唯有一人耳,扬州刺史刘备之二弟,风云将谱之上排名仅在刘毅之后的神威之将关羽!

    由于朗生到来汉末,刘备并没有徐州之败,关羽亦千里走单骑之事,因此他另一个称号“美髯公”便未曾出现,许多本该属于他的战功名声亦处可取,不过比之另一个时空之中的自己,如今的云长却显得为成熟干练,至少他的那种孤傲绝伦并未体现的那般明显!“其勇与子龙相若,其将才与公明文远并也。”此乃燕王对关羽的评价,此番燕军对刘备主动出击,关云长就是他们重点关注之将。

    刘毅手下有着刘云这个情报长才,天耳在他的带领之下方才能有今日的规模与能力,而刘备麾下亦有着陈登陈元龙这个“五湖四海之士”,单论此处的能力他绝不会弱于刘云,只是刘玄德比之刘郎生就要天差地远了,后者的很多见识与手法都是前者很难想到的。不过在庐江城中,陈元龙玩的这一手**阵可谓极为成功,将关羽、张飞、黄忠三大虎将的行踪隐藏的天衣缝,便是天耳中人一时亦难查清。

    表面上刘备对于徐晃的步步紧逼一直沉默相对,似乎将朝廷的旨意执行的极为妥当,可在暗中他岂能没有应对之策?按眼下的形势即使刘手中没有大义的名分在徐南之处与燕军交手也是下下之策,当日与之共分徐州之时刘备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四战之地的防御确是太过难于展开,燕军的实力对他而言又是过于强大,不过正面交手为智者不取,引军突袭却不在其列,尤其是大江掌控之权握在手中的情况下,成则给予敌军重创,不成则可身而退,当是进退自如也。

    庞统在设谋之时对??时对于诸葛亮能够看透大局是有所预计的,但却自信即使卧龙看出此策亦难对他形成威胁,毕竟在实力上燕军占据着不小的优势,同门多年他对诸葛可说极为了解!当然这个了解也是双方的,徐晃用朝廷之命兵进徐南之时他就察觉出了此战之要不在内陆而在江上,倘若燕军只是为了震慑刘备让之不敢轻动而进军徐南此手法虽也颇高但总觉太过直白,庞士元加上徐元直,后又有毒士贾诩坐镇,其计又怎会这般简单,飞虎军截断长江,绝扬州北进之路方是这些谋臣的手段,就算探查不到甘宁的半点动向诸葛亮亦不会掉以轻心。

    刘毅与郭嘉在商讨战局之时不对此次徐扬之间的“龙凤之战”保持了相当的关注,眼下凤雏已然出手,接下来就要看卧龙如何应对了。庞统没有算错,假若诸葛亮此时单凭扬州之力还真法应对同门的进逼,这并非说两人之间已有高下之分,而是双方实力不对等,但庞统能够借助自己的优势进取,孔明亦有借势之法,扬州一处你难以对燕军的攻势应对周,可若有荆南水军加入战场形势就会改变。

    似孔明这般的才是绝不会将所有的希望的寄托在孙策身上的,因为小霸王也会有拒不出兵的可能存在,他还是要尽自己大努力做出一些应对,有机会的话兖州策应兖州的行动就能继续进行,否则他也需要重审视如此为之之中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刘备占据徐州多年,在徐南一带自也是耳目众多,燕军天耳虽然也尽力加以防范却不能保证没有蛛丝马迹露出,而这些细微之处却已经够孔明陈登这般精细之人看出异常所在了,能够确定燕军修建水寨便是由此而出。

    在徐南探子发来的情报之中,有着一条关于燕军马车车轮印过深的信息,正是这一点让陈登看出了异常,如今各地所用多是燕地出产的马车,刘毅在此也从南方三雄之处攫取了不少的利润。一般而言军用马车搭载的多半都是军械粮草,车印不会如此之深,再结合臧霸率军直奔江岸的情报,陈登与孔明一番分析之后得出了一个推论,飞虎军一旦南来,必须在陆上建立水寨与之提供稳定的补给以保证其连续战力,而江北的**水寨已经被扬州局尽数摧毁,那么燕军马车之上所载的多半就是修建水寨的各式物资,自然便有这番分量,而此处亦可反证甘宁的大军怕已在行程之上,否则臧霸的动作绝不会这般!

    敌之所欲便是我之所要,燕军一心想要建立水寨作为飞虎军的陆上根基,扬州军便要想法设法的加以破坏,在甘宁大队人马未到之前,长江水道的掌控权还在自己手中,此时何时渡江,渡过多少士卒扬州军都不会有所顾忌,也给孔明突袭燕军的战略提供了基础,现在他要做的就是隐秘的将军中精锐送过对岸并选择时机发起突击!援军要到达之时应该就是臧霸麾下燕军为松懈的时候,遍布徐南的探子对龙骧军其余各部的进展都时刻保持着关注,孔明对他们的行军能力做出了高的判断,因此今晚之时变成了扬州军动手的佳时刻。

    关羽出自弋阳小道的皆是丹阳精兵,人数有六千之多,前番的连续渡江只是为了惑人耳目,扬州军真正的渡江地点却不在此处,这走弋阳小道发起突袭亦是孔明陈登等人与刘备共商的结果,江岸之处适合建立水寨的地形并不太多,判断出大概的范围并不困难。倘若一边渡江发起攻击再辅以这条奇袭之法定会让燕军臧霸部防不胜防。

    奇袭之势在于猛,士卒在精不在多,除了关羽走弋阳小道的这六千丹阳士卒之外,正面渡江发起攻击的便是张飞亲领的七千士卒,此乃近纳入扬州军之中的山越精壮组成,名之为“当飞军”,山越民风彪悍,单兵战力极强,似这般夜战混战是其所长之处,再加猛将燕人张飞统帅,即使与燕军王牌龙骧军交手孔明相信他们也不会落在下风,当然前提还是要有夜色的笼罩,白日摆出堂堂之阵,单兵战力对上对方娴熟比的战阵百变绝对占不到便宜!对于龙骧军的战力任谁也不敢加以轻视,他们早已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乃是顶级雄师。

    关羽张飞,丹阳精兵当飞军,扬州军此次奇袭可说是精锐尽出,此外在战船之上尚还有老将军黄忠统领的三千白耳兵,此乃刘备身边亲卫,战力之强悍自不在话下,他们会根据战局决定出击与否,且不管战局如何赶在龙骧军主力到达之前必要接应登岸的扬州士卒撤回船上,此战刘备孔明的目的只在破袭敌寨大限度的给燕军以杀伤,一旦完成战略目的或是时间已至就将飘然而返,绝不会给徐晃留下任何的机会,此外亦有数十艘水军大型战船巡游江上,一旦出现危险他们将会在另外的地点接应部队过江,诸葛亮的谨慎在此体现十足!

    张飞率领当飞军正面冲杀,关羽的丹阳精兵侧背包抄,二者既可一虚一实亦可两者皆实,具体情形将由二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黄忠的白耳精兵亦在等待岸上同袍的信号,一旦出现机会他们将毫不留情的登岸给予对方致命一击!就在刘信率领一半的骑兵营士卒前往弋阳小道之时,登岸的扬州军在张飞的带领下已然开始对臧霸所部展开了冲击,此一战他们谋划已久,攻势一出极为猛烈。

    在初春凛冽的夜风之中,对方士卒却是一个个精赤上身露出极为健壮的躯体,仅以皮甲护住要害部位,面上五彩相间难见其容,加上那番声势颇壮的呼喝之声,的确让人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当然臧霸手下的龙骧军士卒一不是身经百战之辈,在战场之上都是尸山血海之中滚出来的精锐,虽是从未见过如此装扮的士卒,对方又是个个高大强壮却也并不慌张,略略的惊讶之后就冷静下来,再过凶恶的装扮之能吓吓寻常百姓,徐晃的龙骧军是绝不会在此处露出怯意的。

    面对登岸敌军的袭击,臧霸做出的选择是当要道相迎,敌方喊杀声震天,燕军这里却是寂静声,王牌军自然会有王牌军的傲气,喊得声高就能杀人了吗?前排士卒将一个个齐肩之高的巨盾列在阵前构筑起一道盾阵,后面便有数百名士卒极为娴熟的来到盾阵的空隙之间从腰间解下手弩严阵以待,一旦敌军冲近他们便会施加打击。

    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当飞军卖力狂奔之下两军的距离在不断缩短之间,燕人张飞手持丈八蛇矛策马奔在前,黑盔黑甲黑色战马在月色笼罩之下犹如一尊魔神,看见此人出现,臧霸的双眼不由眯缝起来,相隔数百步他已经能感受到此人身上的滔天杀气!便直若千军万马一般,且那股气势狂暴之极似有摧毁一切之能!燕军之中猛将如云,可气势能够暴烈至此者怕唯有战阵之上的燕王才可以做到,不过刘毅的气势带着一种恢弘正气,张飞则是疯狂的霸意。

    气势疯狂霸道,可张飞的头脑是极为明晰的,己方士卒高呼酣战威势惊人,可敌军的沉静却犹如一潭死水,但这份沉静亦能带给对手极大的压力,没有依仗之处断然不会如此!此时便是猛如燕人张飞也不敢单人独骑冲击对方齐整的阵型,必要让手下士卒冲近之后他才能发挥出人可当的实力!燕军名将云集,可若论勇武能被张翼德看在眼中的唯有刘毅赵云二人耳,便是甘宁张合徐晃等辈亦不能让他有所忌惮,遑论此时面前的臧霸了,一旦两军相接他就能尽展其勇。

    九十步,八十步、七十步……一瞬间两军士卒却是如同约定好的一般同时动手了,当飞军抛射手中的短枪,而龙骧军士卒则开始发射手弩,随之两军阵中便有多名士卒应声而倒!山越士卒的短枪投射很是精巧,他们采取抛射的方法来绕开燕军前排的盾阵,这短枪有点类似燕军铁骑营所装备的标枪,只是在做工的精湛与材料上要差了不少,燕军的标枪具乃精铁所致,而山越士卒的短枪很多都只是削尖了头部的木棍!但在这种距离范围之内,配上他们雄厚的腰臀之力与娴熟之极的手法其威力却绝不下于骑军的标枪,之间有不少被龙骧军士卒用盾牌或是手中兵刃格挡,可亦有不少士卒来不及反应而被短枪投中,严重者穿心而过,伤及四肢,轻微者只能划破皮肤,可他们的伤处一例外都会立刻流出黑色的血液,显见其上定是沾染剧毒!

    当年刘毅为燕军设计标枪之时也曾想到过这个方面,但战阵之事乃两军堂堂正正之举用毒未有些太过卑鄙,须知燕军可是朝廷正统的代表!还有一个方面便是因为剧毒之药是极难配置的,有着一定的危险,纵使以毒王王欣然之能也不可能保证千余名士卒同时使用,是以刘毅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可这些山越之人身在深山之中,对剧毒之物有着很深的了解,早便将之用在与官军的作战之中,并曾经取得了极大的震慑效果,这一点在战前臧霸可没有料及!

章节目录

狼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诸葛不要太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诸葛不要太亮并收藏狼行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