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堪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邹吉说得也对,本部兵马已经陷落在了关外,他回营后立即冲来兴师问罪了,哪里还有心思在前线等?
“哼!扔下袍泽逃跑,这就是所谓的大将么?来人,传本将的命令,点兵出营,前去接应被困的弟兄!”邹吉大喝了一声。
“是!”
鼓声擂动,一刻钟后大军再次集结,前往陈步关。
后方,被甩在一旁的秦堪眉头紧锁。
这事,怎么有点不对味……
……
几天之后,从西境传回了消息,秦堪率兵冒进,被联军围在城下,幸亏得到邹吉大军相助,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守住了陈布关,将联军抵挡在外。
消息在晋国内传开后,邹吉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民间百姓人人称颂,被视为英雄一般的人物。
可怜秦堪,幸苦扼守西境一年,在一夕之间功劳全无,反被扣上一顶无能的帽子。
经此一战后,陈步关一带的防务事宜,主要落在了邹吉手里。
秦堪率领残兵败将,协助守关。
远在王畿的华温奇担忧之心更浓了。
邹吉为人如何,他是再清楚不过,结合秦堪给他的书信,让他心底里升起一种危机感。
现在,邹吉麾下可供调遣的兵将多达百万,个人声望高涨,在整个晋国一下子风头无两,也唯有他能够制衡。
如果,这个邹吉真的包藏祸心,那晋国可真是完了!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收到了杨沐的书信。
事态是严峻,已经呼之欲出了。
很明显,苍国是趋向于让宁王登基为帝的,若是说邹吉与苍国没有往来,打死他都不信。
“退吧,这偌大的王畿,让诸国去拼个你死我活。”
华温奇叹了一口气,即刻命人擂鼓聚将,而后宣布立即准备撤军事宜。
十二月初,晋军从王畿撤出。
苍军与楚军,进驻到了王畿之地,至于京都的归属,暂时由两方共管,他日议和之后,再商定归属。
消息一传出,整个天下都沸腾了。
晋军撤出了王畿,这代表什么?
岂不是说,当初苍城会盟时定下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从这一刻起,晋国将不复霸权!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当上霸主,并不仅仅是一次国力的对比,一点一点累积威望,让周边各国都有臣服之心,然后经由一次会盟,各国表示追随,这才算是确立霸权。
霸主,行使了部分天子的权力,只不过是削弱版而已。
晋国在这次大败之后,威信不再,即便是国力再次恢复,也不可能达到以前的那种影响力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间,各国的书信往来频繁。
三国联军也从晋城撤出,在后方的几座城池中安顿,签订了停战协议。
宁王在皇族的一众人等中,忙着整顿勤王大军,为接下来的登基做准备。
阮国也不再坚持让兴王登基,毕竟在整个伐晋之战中,四国联军并未有太出彩的表现,就连晋城也是苍国带领联军打下来的,如今有邹吉扼守陈步关,大势不可为,阮国不可能在瓜分战果的时候退兵。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个时候,杨沐求着让阮国退兵,阮国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苍国再次以天子的名义发出诏告——二月,举行第二次苍城会盟!
诏告一传开,又是一阵震动。
出兵的各方,有些心痒难耐了。
很明显,这是一次瓜分战果的会盟。
西边的一些小国,立即便启程。
阮国与魏国等,带上了不少臣工和擅于谈判之人,匆匆上路。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楚国也暂停了对吴国的战事,将精力全部聚集于这次议和。
这次的议和,将是另外一场交锋!
……
冰凉的雪花打着面颊,极目望去,雪雾茫茫。
晋国的冬天又湿又冷,大雪纷飞,落在身上却是一片片水渍。
时间匆忙,各国君主踏上了会盟的路途。
相比于第一次苍城会盟,这一次路途显然要短得多,因为可以直接从晋国境内穿插,或者从王畿之内通行,譬如阮国、武国、魏国、曹国、兰国等这些国家的君主,都是第一批启程上路,直接就穿插到了苍国。
下雪天,弛道和轨道的便利,再一次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寻常的泥土官道,不仅要难走十倍,还要防备有没有暗坑。
可到了苍国就不一样了,直接坐上轨道,前面让蹄子上裹了布的马匹拉着,竟然比大晴天的平路上,还要好快得多。
又安全,又快速,又便捷,各国的君主纷纷动了心思。
……
苍城内,杨沐刚回宫不久。
此时已经是太鼎八年了,不知不觉,他在乐元城住了一个年头。
刚一回宫,甚至没有在后宫歇息,他就召来了孔尚贤和范宏济等大臣,商讨国事。
君臣相见,臣子们自然先是要恭贺一番。
此次大战苍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整个苍国百姓的心里,这次大战就相当于是苍国把晋国给打趴下了,民间百姓那叫一个高兴乐呵,看见外国商队的时候,目光都变了,举止言谈间透露出一股仿佛天生的自信,从骨子里开始涌现出一种优越感。
当然,杨沐没多少精力享受马屁,他回宫的事都没怎么张扬,现在大部分百姓,都还不知道他已经回宫。
君臣之间一番交流后,总结出来就是几点。
第一,粮食涨价。
不仅是涨价这么简单,普通平民家庭都已经开始上山找野菜吃了,那些富裕一点的人家,也在节衣缩食。
粮价在官府的管控下,虽然只涨了三倍,但却是有价无市,一批大米一入市场,很快就会被抢光,就算是关停了大量的酿酒等耗粮作坊,也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区,都是依赖于官府的调控和分配,这才保证没有引起大面积的饥荒,没有发生有人活活饿死的事件。
第二,商务部和国库损失惨重。
这一年来,受到战争的波及,大量的商队停止活动,商务部的订单多数来自于一些小国。
国库也消耗了一大半,这几个月来,因为担忧战事前途,户部根本不敢批大笔银子,原本很多计划都被搁浅。
第三,就是人力了。
这一年来,民间征调了数百万民夫用作后勤支撑,以至于农事荒废,眼下马上就要到春耕时节,即便是前线已经停战,也还是需要上百万的民夫,百姓们不堪重负。
若不及时春耕,今年的收成就将大受影响,来年苍国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很艰难。
邹吉说得也对,本部兵马已经陷落在了关外,他回营后立即冲来兴师问罪了,哪里还有心思在前线等?
“哼!扔下袍泽逃跑,这就是所谓的大将么?来人,传本将的命令,点兵出营,前去接应被困的弟兄!”邹吉大喝了一声。
“是!”
鼓声擂动,一刻钟后大军再次集结,前往陈步关。
后方,被甩在一旁的秦堪眉头紧锁。
这事,怎么有点不对味……
……
几天之后,从西境传回了消息,秦堪率兵冒进,被联军围在城下,幸亏得到邹吉大军相助,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守住了陈布关,将联军抵挡在外。
消息在晋国内传开后,邹吉的形象立即高大起来,民间百姓人人称颂,被视为英雄一般的人物。
可怜秦堪,幸苦扼守西境一年,在一夕之间功劳全无,反被扣上一顶无能的帽子。
经此一战后,陈步关一带的防务事宜,主要落在了邹吉手里。
秦堪率领残兵败将,协助守关。
远在王畿的华温奇担忧之心更浓了。
邹吉为人如何,他是再清楚不过,结合秦堪给他的书信,让他心底里升起一种危机感。
现在,邹吉麾下可供调遣的兵将多达百万,个人声望高涨,在整个晋国一下子风头无两,也唯有他能够制衡。
如果,这个邹吉真的包藏祸心,那晋国可真是完了!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收到了杨沐的书信。
事态是严峻,已经呼之欲出了。
很明显,苍国是趋向于让宁王登基为帝的,若是说邹吉与苍国没有往来,打死他都不信。
“退吧,这偌大的王畿,让诸国去拼个你死我活。”
华温奇叹了一口气,即刻命人擂鼓聚将,而后宣布立即准备撤军事宜。
十二月初,晋军从王畿撤出。
苍军与楚军,进驻到了王畿之地,至于京都的归属,暂时由两方共管,他日议和之后,再商定归属。
消息一传出,整个天下都沸腾了。
晋军撤出了王畿,这代表什么?
岂不是说,当初苍城会盟时定下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从这一刻起,晋国将不复霸权!
要知道,一个国家要当上霸主,并不仅仅是一次国力的对比,一点一点累积威望,让周边各国都有臣服之心,然后经由一次会盟,各国表示追随,这才算是确立霸权。
霸主,行使了部分天子的权力,只不过是削弱版而已。
晋国在这次大败之后,威信不再,即便是国力再次恢复,也不可能达到以前的那种影响力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间,各国的书信往来频繁。
三国联军也从晋城撤出,在后方的几座城池中安顿,签订了停战协议。
宁王在皇族的一众人等中,忙着整顿勤王大军,为接下来的登基做准备。
阮国也不再坚持让兴王登基,毕竟在整个伐晋之战中,四国联军并未有太出彩的表现,就连晋城也是苍国带领联军打下来的,如今有邹吉扼守陈步关,大势不可为,阮国不可能在瓜分战果的时候退兵。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个时候,杨沐求着让阮国退兵,阮国也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苍国再次以天子的名义发出诏告——二月,举行第二次苍城会盟!
诏告一传开,又是一阵震动。
出兵的各方,有些心痒难耐了。
很明显,这是一次瓜分战果的会盟。
西边的一些小国,立即便启程。
阮国与魏国等,带上了不少臣工和擅于谈判之人,匆匆上路。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楚国也暂停了对吴国的战事,将精力全部聚集于这次议和。
这次的议和,将是另外一场交锋!
……
冰凉的雪花打着面颊,极目望去,雪雾茫茫。
晋国的冬天又湿又冷,大雪纷飞,落在身上却是一片片水渍。
时间匆忙,各国君主踏上了会盟的路途。
相比于第一次苍城会盟,这一次路途显然要短得多,因为可以直接从晋国境内穿插,或者从王畿之内通行,譬如阮国、武国、魏国、曹国、兰国等这些国家的君主,都是第一批启程上路,直接就穿插到了苍国。
下雪天,弛道和轨道的便利,再一次体现出来了。
如果是寻常的泥土官道,不仅要难走十倍,还要防备有没有暗坑。
可到了苍国就不一样了,直接坐上轨道,前面让蹄子上裹了布的马匹拉着,竟然比大晴天的平路上,还要好快得多。
又安全,又快速,又便捷,各国的君主纷纷动了心思。
……
苍城内,杨沐刚回宫不久。
此时已经是太鼎八年了,不知不觉,他在乐元城住了一个年头。
刚一回宫,甚至没有在后宫歇息,他就召来了孔尚贤和范宏济等大臣,商讨国事。
君臣相见,臣子们自然先是要恭贺一番。
此次大战苍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整个苍国百姓的心里,这次大战就相当于是苍国把晋国给打趴下了,民间百姓那叫一个高兴乐呵,看见外国商队的时候,目光都变了,举止言谈间透露出一股仿佛天生的自信,从骨子里开始涌现出一种优越感。
当然,杨沐没多少精力享受马屁,他回宫的事都没怎么张扬,现在大部分百姓,都还不知道他已经回宫。
君臣之间一番交流后,总结出来就是几点。
第一,粮食涨价。
不仅是涨价这么简单,普通平民家庭都已经开始上山找野菜吃了,那些富裕一点的人家,也在节衣缩食。
粮价在官府的管控下,虽然只涨了三倍,但却是有价无市,一批大米一入市场,很快就会被抢光,就算是关停了大量的酿酒等耗粮作坊,也是杯水车薪。
很多地区,都是依赖于官府的调控和分配,这才保证没有引起大面积的饥荒,没有发生有人活活饿死的事件。
第二,商务部和国库损失惨重。
这一年来,受到战争的波及,大量的商队停止活动,商务部的订单多数来自于一些小国。
国库也消耗了一大半,这几个月来,因为担忧战事前途,户部根本不敢批大笔银子,原本很多计划都被搁浅。
第三,就是人力了。
这一年来,民间征调了数百万民夫用作后勤支撑,以至于农事荒废,眼下马上就要到春耕时节,即便是前线已经停战,也还是需要上百万的民夫,百姓们不堪重负。
若不及时春耕,今年的收成就将大受影响,来年苍国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