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退了敌人的护航战斗机之后,4架“战-9B”没有撤退,继续拦截从西北方向飞来的轰炸机。
要说的话,这才是“战-9B”的核心任务。
跟在8架“狂风”AVD后面的是足足一个联队的20架“火神”轰炸机。
其实,这种轰炸机与“狂风”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基础技术都是来自布兰王国,只是后来被迢曼帝国采用。
这里,涉及到了两国的关系。
上次大战期间,在布兰王国战败之后,迢曼帝国招募了大批布兰王国的工程师,为战后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两国邦交恢复正常之后,这些工程师陆续回国,布兰王国的航空工业才迅速的发展壮大。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神”所代表的远程轰炸机。
简单的说,研制“狂风”与“火神”的团队都来自布兰王国!
虽然迢曼帝国一直宣称“火神”是战略轰炸机,比如在满油起飞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达达到了4600千米,足以从西骆沙的机场起飞,轰炸梁夏帝国本土西部的城市,或者是飞跃北夕落洋,轰炸纽兰共和国的东海岸,但是严格说起来,这种4台发动机的轰炸机,还没有达到“战略”级别。
关键就是,其最大起飞重量还不到80吨。
这个吨位,只算得上中型。
此外,迢曼空军也从来没有把“火神”当成战略轰炸机使用。
主要就是,缺乏战斗机掩护,没有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火神”根本没办法突破梁夏帝国的防空网。
其实,能不能飞过东骆沙都是个问题。
只是,迢曼空军依然采购与装备了大约500架“火神”,还打算增加到1000架,取代其他所有轰炸机。
原因只有一个:“火神”是迢曼空军能获得的,唯一能挂在6枚重型反舰导弹,并且在飞行3000千米后发起攻击的轰炸机,还有足够的空间搭载通信设备,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大机群进行协同作战。
这就是说,只有“火神”能够以机群的方式,单独对3000千米外的舰队发起攻击。
其他作战飞机,均没有这个能力。
要说的话,这个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在陆心海这边就不用多说了。
依靠高达3000千米的对海打击作战半径,“火神”部署在迢曼本土的机场,就能覆盖整个陆心海,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陆心海里面的梁夏舰队发起打击,从而获得突袭的战术优势。
此外,还能稳住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
迢曼帝国已经把直罗要塞归还给斯班王国,也基本退出了陆心海,赋予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足够的自主决策权。
显然,一支强大的,足够摧毁陆心海里任何一支舰队的空中力量是迢曼帝国控制两个强大盟友的关键手段。
要说的话,甚至是主要手段。
不过,“火神”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北夕落洋上。
首先就是,能够遏制布兰王国的野心,并阻止布兰王国向纽兰共和国靠近,强化控制布兰王国的力度。
此外,还能够增强对北夕落洋的控制力度。
其实,这才是关键所在。
派驻斯班王国的“火神”轰炸机,靠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再加上反舰导弹的射程就有了3500千米的打击半径,能够在北夕落洋的南部海域截击北上的舰队,从而阻止帝国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要说的话,在没办法借道陆心海之后,帝国海军也就只能从南夕落洋北上。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
迢曼帝国早就做好了封锁陆心海,通过在直罗海峡布雷,以及派潜艇伏击等方式堵死陆心海,让梁夏海军无法从陆心海进入北夕落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北夕落洋方向的作战压力。
至于陆心海方向的威胁,反到不在迢曼帝国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面,而罗利王国是在南面,因此在陆心海的北岸登陆,再攻打迢曼帝国本土,就得翻越阿尔卑斯山,作战难度反到在前出北夕落洋,并进军北海之上。
只是后勤保障,就足够拖垮任何试图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军队。
阿尔卑斯山对防御方的价值,跟乌拉尔山相似。
可问题是,没法用同样的手段阻止梁夏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陆地上被击败,那么西陆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夕落洋的中部海域与梁夏海军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火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进驻伊比利亚半岛,或者部署在属于斯班王国的加那利群岛,“火神”都能够攻击从南夕落洋北上的梁夏舰队。
有如此巨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没有理由不采购“火神”。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才大量装备这种由布兰工程师设计的轰炸机。
问题总有两面。
迢曼空军大量装备“火神”轰炸机,还因为没有更好的轰炸机可用。
如果有“轰-10”或者B-1B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或者是“轰-9”与B-52这样的战略轰炸机,迢曼空军肯定不会选“火神”。
在最初的时候,迢曼空军也没想过让“火神”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按照其最初订下的指标,“火神”确实属于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挂着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
受到技术限制,还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火神”采用在轰炸机中非常少见的三角翼。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机翼的面积,提高升阻比,并且增加载油量,在采用4台推力较小的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80吨的起飞重量,而且拥有同级别轰炸机当中较为出色的航程。
如果部署在西骆沙,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勉强够了。更何况,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还能够延长50%,达到6000千米,从而具备对梁夏帝国中西部城市进行轰炸的能力。
只是,体量不足严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为了实现对海打击,迢曼空军采购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弹仓里挂在副油箱,并且在机翼下增加了6个重载挂点。
原因也很简单,弹仓太小了,装不下重型反舰导弹。
只是,这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飞行阻力大增,导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弹仓里挂载10吨炸弹的时候,“火神”拥有大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而在外部挂在6枚总质量还不到9吨的重型反舰导弹,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相当于巡航飞行阻力增加了50%。
不能否认,“火神”确实是一种出色的轰炸机。
20架“火神”的飞行高度都在11000米以上,而且每4架组成一支编队,编队之间保持10千米左右的距离。
最先投入战斗的4架“战-9B”在4点25分左右,发起第一轮攻击。
因位KK-9D已经用掉了一半,肯定没法同时拦截所有轰炸机,而且得避免让轰炸机分散突防,所以4架战斗机集中攻击了最前面2个编队的8架轰炸机,还在发射导弹之后就转向返航。
其实,这4架战斗机还各有2枚格斗导弹没有用掉。
不过,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后方,紧急起飞的一个小队的4架“战-9B”已经赶到,而且都满载导弹,飞行速度还都在1.3马赫以上。
其实,这也是“战-9B”的独门绝技之一。
在突破音障后,“战-9B”能够凭借优秀的气动设计,在只使用最大军用推力的情况下保持超音速飞行。
当然,有一些特定条件,比如在高空飞行,而且不能携带额外的弹药。
这个能力,在截击作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往简单说,就是在尽量降低油耗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战场,并且拦截来袭的敌机。
当然,提高载机的飞行速度,还能够延长KK-9D的射程。
在发射导弹前,这4架“战-9B”都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1.8马赫,赋予KK-9D更高的初速。
4架满载导弹的“战-9B”对付10多架轰炸机,显然是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在另外2个方向上的战斗也打响了。
虽然打得有点艰难,特别是在克里特岛的南面,因为没有提前驱逐护航战斗机,所以在跟护航战斗机交战之后,4架“战-9B”还去拦截了轰炸机,不但用上了格斗导弹,到最后连机关炮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在这2个方向上,有“指-6C”的引指挥,“战-9B”全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最终,两个方向上的“火神”轰炸机,只投下了不到10枚反舰导弹,而且投弹空域都在第51特混舰队550千米之外。
其实,这已经超过了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只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深智依然让防空巡洋舰投入战斗,发射防空导弹击落来袭的反舰导弹。
不过,确实是多此一举。
当时,这几枚反舰导弹,其实是朝着塞浦路斯飞过去的,即敌人判断第51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了塞浦路斯的西边。
可问题是,第51特混舰队其实在塞浦路斯的南面。
原因也很简单,需要掩护的运输船队还在窄海,没有进入陆心海,所以不用第51特混舰队北上。
就算没有拦截,而且那些反舰导弹有足够远的射程,也无法威胁到第51特混舰队。
偏差超过100千米,反舰导弹在进入自导阶段之后,肯定无法靠弹载雷达发现第51特混舰队的战舰。
关键就是,李深智怎么都没想到,也就是这道命令把第51特混舰队置于险境。
以当时的情况,敌人明显不知道第51特混舰队的准确位置,而发射导弹,不但是在碰运气,更是在试探。
关键就在这里。
在拦截那些反舰导弹的时候,2艘“青州”级都启动了雷达,而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在数百千米之外就能探测到。
10点40分,也就是2艘“青州”级发射导弹拦截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之后,战斗警报再一次响起。
发出警报的是之前在舰队西边150千米处巡逻,因为调整了防空部署,回到舰队附近的那架“指-6C”。
因为需要首先让那些执行了截击任务的战斗机降落,而且还要等待留在航母上,没有能够起飞的那几架战斗机升空,所以这架预警机并没返航降落,而以是以最省油的速度在舰队北面盘旋。
舰载战斗机都在西边与西南,舰队北面就没有几架飞机,不存在需要规避,让出降落航道的问题。
关键还有,没关闭雷达。
虽然可能产生干扰,但是按照帝国海军的作战条令,预警机只有在进入降落航道时,才准许关闭雷达。
也就是这架预警机,发现从北面忒尔共和国本土方向上飞来的敌机。
最初,预警机上的作战指挥员还没有认定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毕竟,那是忒尔共和国本土,忒尔共和国早已宣布永久中立,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均签署了承认忒尔共和国永久中立的国际公约,此后连纽兰共和国都补签了该公约,因此想当然的认为敌人不会出现在北面。
当时,指挥员认为那或许是忒尔空军的侦察机。
在那些身份不明的飞机继续向南飞行,并且到达陆心海上空之后,作战指挥员才做出新判断。
如果是忒尔空军的飞机,肯定不会离开其本土上空。
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其实,这也不是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的问题。
在忒尔共和国本土上空,这些不明飞机都是在低空,而这大幅度的缩短了预警机的探测距离。
不要忘了,“指-6C”是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的海洋作战环境。
“指-6C”的雷达在设计的时候,强调降低海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海浪产生的杂波所产生的干扰。
至于在陆地上空受到的干扰,反到不是特别的重要。
即便后来的出口型,也只是在软件上做了改进,增强了信号处理能力,并没在硬件上下功夫。
按照计划,要下一代改进型,采用全新的雷达之后,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6C”对在陆地上空飞行的低空目标,特别在山区,很容易受地面反射的杂波影响。
结果就是,在“指-6C”断定那些飞机是轰炸机的时候,距离已经不到500千米了。
已经升空,而且处于待命状态的“战-9B”,全都在西边,离得最近的几架距离那些轰炸机都有差不多300千米。
显然,这些战斗机根本就来不及赶来拦截。
正是如此,在“指-6C”发出敌袭警报后,防空作战直接进入到了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的阶段。
显然,这也是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
要说的话,这才是“战-9B”的核心任务。
跟在8架“狂风”AVD后面的是足足一个联队的20架“火神”轰炸机。
其实,这种轰炸机与“狂风”存在一个共同点,即基础技术都是来自布兰王国,只是后来被迢曼帝国采用。
这里,涉及到了两国的关系。
上次大战期间,在布兰王国战败之后,迢曼帝国招募了大批布兰王国的工程师,为战后大发展打下了基础。在两国邦交恢复正常之后,这些工程师陆续回国,布兰王国的航空工业才迅速的发展壮大。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火神”所代表的远程轰炸机。
简单的说,研制“狂风”与“火神”的团队都来自布兰王国!
虽然迢曼帝国一直宣称“火神”是战略轰炸机,比如在满油起飞的情况下,作战半径达达到了4600千米,足以从西骆沙的机场起飞,轰炸梁夏帝国本土西部的城市,或者是飞跃北夕落洋,轰炸纽兰共和国的东海岸,但是严格说起来,这种4台发动机的轰炸机,还没有达到“战略”级别。
关键就是,其最大起飞重量还不到80吨。
这个吨位,只算得上中型。
此外,迢曼空军也从来没有把“火神”当成战略轰炸机使用。
主要就是,缺乏战斗机掩护,没有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火神”根本没办法突破梁夏帝国的防空网。
其实,能不能飞过东骆沙都是个问题。
只是,迢曼空军依然采购与装备了大约500架“火神”,还打算增加到1000架,取代其他所有轰炸机。
原因只有一个:“火神”是迢曼空军能获得的,唯一能挂在6枚重型反舰导弹,并且在飞行3000千米后发起攻击的轰炸机,还有足够的空间搭载通信设备,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大机群进行协同作战。
这就是说,只有“火神”能够以机群的方式,单独对3000千米外的舰队发起攻击。
其他作战飞机,均没有这个能力。
要说的话,这个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在陆心海这边就不用多说了。
依靠高达3000千米的对海打击作战半径,“火神”部署在迢曼本土的机场,就能覆盖整个陆心海,保证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对陆心海里面的梁夏舰队发起打击,从而获得突袭的战术优势。
此外,还能稳住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
迢曼帝国已经把直罗要塞归还给斯班王国,也基本退出了陆心海,赋予罗利王国与斯班王国足够的自主决策权。
显然,一支强大的,足够摧毁陆心海里任何一支舰队的空中力量是迢曼帝国控制两个强大盟友的关键手段。
要说的话,甚至是主要手段。
不过,“火神”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北夕落洋上。
首先就是,能够遏制布兰王国的野心,并阻止布兰王国向纽兰共和国靠近,强化控制布兰王国的力度。
此外,还能够增强对北夕落洋的控制力度。
其实,这才是关键所在。
派驻斯班王国的“火神”轰炸机,靠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再加上反舰导弹的射程就有了3500千米的打击半径,能够在北夕落洋的南部海域截击北上的舰队,从而阻止帝国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要说的话,在没办法借道陆心海之后,帝国海军也就只能从南夕落洋北上。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
迢曼帝国早就做好了封锁陆心海,通过在直罗海峡布雷,以及派潜艇伏击等方式堵死陆心海,让梁夏海军无法从陆心海进入北夕落洋,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在北夕落洋方向的作战压力。
至于陆心海方向的威胁,反到不在迢曼帝国的重点考虑范围之内。
不要忘了,迢曼帝国在阿尔卑斯山的北面,而罗利王国是在南面,因此在陆心海的北岸登陆,再攻打迢曼帝国本土,就得翻越阿尔卑斯山,作战难度反到在前出北夕落洋,并进军北海之上。
只是后勤保障,就足够拖垮任何试图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军队。
阿尔卑斯山对防御方的价值,跟乌拉尔山相似。
可问题是,没法用同样的手段阻止梁夏海军从南夕落洋北上。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陆地上被击败,那么西陆集团很有可能会在夕落洋的中部海域与梁夏海军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火神”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进驻伊比利亚半岛,或者部署在属于斯班王国的加那利群岛,“火神”都能够攻击从南夕落洋北上的梁夏舰队。
有如此巨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没有理由不采购“火神”。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大的价值,迢曼空军才大量装备这种由布兰工程师设计的轰炸机。
问题总有两面。
迢曼空军大量装备“火神”轰炸机,还因为没有更好的轰炸机可用。
如果有“轰-10”或者B-1B这样的超音速轰炸机,或者是“轰-9”与B-52这样的战略轰炸机,迢曼空军肯定不会选“火神”。
在最初的时候,迢曼空军也没想过让“火神”执行对海打击任务。
按照其最初订下的指标,“火神”确实属于战略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挂着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
受到技术限制,还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火神”采用在轰炸机中非常少见的三角翼。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增加机翼的面积,提高升阻比,并且增加载油量,在采用4台推力较小的涡喷发动机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80吨的起飞重量,而且拥有同级别轰炸机当中较为出色的航程。
如果部署在西骆沙,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勉强够了。更何况,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还能够延长50%,达到6000千米,从而具备对梁夏帝国中西部城市进行轰炸的能力。
只是,体量不足严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为了实现对海打击,迢曼空军采购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弹仓里挂在副油箱,并且在机翼下增加了6个重载挂点。
原因也很简单,弹仓太小了,装不下重型反舰导弹。
只是,这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飞行阻力大增,导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弹仓里挂载10吨炸弹的时候,“火神”拥有大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而在外部挂在6枚总质量还不到9吨的重型反舰导弹,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相当于巡航飞行阻力增加了50%。
不能否认,“火神”确实是一种出色的轰炸机。
20架“火神”的飞行高度都在11000米以上,而且每4架组成一支编队,编队之间保持10千米左右的距离。
最先投入战斗的4架“战-9B”在4点25分左右,发起第一轮攻击。
因位KK-9D已经用掉了一半,肯定没法同时拦截所有轰炸机,而且得避免让轰炸机分散突防,所以4架战斗机集中攻击了最前面2个编队的8架轰炸机,还在发射导弹之后就转向返航。
其实,这4架战斗机还各有2枚格斗导弹没有用掉。
不过,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后方,紧急起飞的一个小队的4架“战-9B”已经赶到,而且都满载导弹,飞行速度还都在1.3马赫以上。
其实,这也是“战-9B”的独门绝技之一。
在突破音障后,“战-9B”能够凭借优秀的气动设计,在只使用最大军用推力的情况下保持超音速飞行。
当然,有一些特定条件,比如在高空飞行,而且不能携带额外的弹药。
这个能力,在截击作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往简单说,就是在尽量降低油耗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战场,并且拦截来袭的敌机。
当然,提高载机的飞行速度,还能够延长KK-9D的射程。
在发射导弹前,这4架“战-9B”都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1.8马赫,赋予KK-9D更高的初速。
4架满载导弹的“战-9B”对付10多架轰炸机,显然是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在另外2个方向上的战斗也打响了。
虽然打得有点艰难,特别是在克里特岛的南面,因为没有提前驱逐护航战斗机,所以在跟护航战斗机交战之后,4架“战-9B”还去拦截了轰炸机,不但用上了格斗导弹,到最后连机关炮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在这2个方向上,有“指-6C”的引指挥,“战-9B”全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最终,两个方向上的“火神”轰炸机,只投下了不到10枚反舰导弹,而且投弹空域都在第51特混舰队550千米之外。
其实,这已经超过了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只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深智依然让防空巡洋舰投入战斗,发射防空导弹击落来袭的反舰导弹。
不过,确实是多此一举。
当时,这几枚反舰导弹,其实是朝着塞浦路斯飞过去的,即敌人判断第51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了塞浦路斯的西边。
可问题是,第51特混舰队其实在塞浦路斯的南面。
原因也很简单,需要掩护的运输船队还在窄海,没有进入陆心海,所以不用第51特混舰队北上。
就算没有拦截,而且那些反舰导弹有足够远的射程,也无法威胁到第51特混舰队。
偏差超过100千米,反舰导弹在进入自导阶段之后,肯定无法靠弹载雷达发现第51特混舰队的战舰。
关键就是,李深智怎么都没想到,也就是这道命令把第51特混舰队置于险境。
以当时的情况,敌人明显不知道第51特混舰队的准确位置,而发射导弹,不但是在碰运气,更是在试探。
关键就在这里。
在拦截那些反舰导弹的时候,2艘“青州”级都启动了雷达,而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在数百千米之外就能探测到。
10点40分,也就是2艘“青州”级发射导弹拦截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之后,战斗警报再一次响起。
发出警报的是之前在舰队西边150千米处巡逻,因为调整了防空部署,回到舰队附近的那架“指-6C”。
因为需要首先让那些执行了截击任务的战斗机降落,而且还要等待留在航母上,没有能够起飞的那几架战斗机升空,所以这架预警机并没返航降落,而以是以最省油的速度在舰队北面盘旋。
舰载战斗机都在西边与西南,舰队北面就没有几架飞机,不存在需要规避,让出降落航道的问题。
关键还有,没关闭雷达。
虽然可能产生干扰,但是按照帝国海军的作战条令,预警机只有在进入降落航道时,才准许关闭雷达。
也就是这架预警机,发现从北面忒尔共和国本土方向上飞来的敌机。
最初,预警机上的作战指挥员还没有认定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毕竟,那是忒尔共和国本土,忒尔共和国早已宣布永久中立,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均签署了承认忒尔共和国永久中立的国际公约,此后连纽兰共和国都补签了该公约,因此想当然的认为敌人不会出现在北面。
当时,指挥员认为那或许是忒尔空军的侦察机。
在那些身份不明的飞机继续向南飞行,并且到达陆心海上空之后,作战指挥员才做出新判断。
如果是忒尔空军的飞机,肯定不会离开其本土上空。
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其实,这也不是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的问题。
在忒尔共和国本土上空,这些不明飞机都是在低空,而这大幅度的缩短了预警机的探测距离。
不要忘了,“指-6C”是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的海洋作战环境。
“指-6C”的雷达在设计的时候,强调降低海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海浪产生的杂波所产生的干扰。
至于在陆地上空受到的干扰,反到不是特别的重要。
即便后来的出口型,也只是在软件上做了改进,增强了信号处理能力,并没在硬件上下功夫。
按照计划,要下一代改进型,采用全新的雷达之后,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6C”对在陆地上空飞行的低空目标,特别在山区,很容易受地面反射的杂波影响。
结果就是,在“指-6C”断定那些飞机是轰炸机的时候,距离已经不到500千米了。
已经升空,而且处于待命状态的“战-9B”,全都在西边,离得最近的几架距离那些轰炸机都有差不多300千米。
显然,这些战斗机根本就来不及赶来拦截。
正是如此,在“指-6C”发出敌袭警报后,防空作战直接进入到了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的阶段。
显然,这也是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