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卿所言有理,不过,我们收复交趾是要实际占领交趾,使交趾成为我大明的粮食基地和控扼西洋航线的重要基地,也就是说,无论是他莫登庸降和不降,为大明百姓计,他和阮淦这些交趾土著领主是必须要被消灭的!”
朱厚照这时候说了一句,也算是奠定了基调。
参与廷议的官员也都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鹰派官员,只讲究如何让国家利益最大化,不在乎所谓的名声。
因而廷议的官员们也都明白和接受朱厚照的意思,知道大明现在不同于以前的王朝,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大明只要不想办法对外掠夺,国内贫富问题就会加剧,就会发生大乱。
兵部尚书桂萼此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如若接下来交趾之莫登庸果如王阁老所言,请降大明,大明可趁此要求莫登庸之军队接受朝廷整编,其麾下官吏接受朝廷培训任命,其领地需由朝廷派遣流官治理,至于,阮淦所部,朝廷可以将莫登庸降服之事告知于阮淦,逼其归降,若阮淦不肯,再兴大兵讨伐!”
曾做过两广总督的林廷选也不由得接过话来:“陛下,臣以为莫登庸不会如桂部堂所言甘愿做我大明一闲臣,欲夺其利,必割其命,对于交趾免不了刀兵之举。”
“林公所言有理,臣也认为刀兵是不可免的,臣现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陛下和在朝诸公参考”,王守仁这时候也接过话来。
朱厚照见此便让王守仁说出上中下三策来,虽说大明攻打交趾基本上无异于猛虎吃羊,胜负本没有什么悬念,但能付出最少代价收复交趾自然是最好的。
这一世,王守仁没有因为被贬龙场而导致身体受损严重,因而体质不像历史上一样因为被廷杖然后又被贬龙场以致于衰退很快,以至于未到花甲便去世。
然而,在这一世,王守仁依旧还能立于朝堂之上,替皇帝朱厚照出谋划策。
现在即便是涉及收复交趾的战略事宜,朱厚照发现有王守仁在朝堂上处理起来都要容易得多。
王守仁此时便说道:“遵旨,臣以为,上策便是一边答应阮氏,出兵攻打莫氏,但要求阮氏允许我王师登陆清化,且借道由南方进攻莫氏,同时,若莫氏请降,便也接受莫氏之降,且以平叛阮氏的名义,要求莫氏允许王师借道莫氏之领地,乘机以北军灭莫氏,南军灭阮氏。”
“中策,便是莫氏不肯降,朝廷依旧要求阮氏允许王师登陆清化,且从南北两个方向,先灭莫氏,再灭阮氏。”
“下策,便是若阮氏不肯借道于我大明,无论莫氏降与不降,皆需先灭阮氏,再灭莫氏,盖因交趾之地北为山地,南为平原,由海路从南攻交趾自然更容易!”
王守仁说后,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他不由得更加笃信王守仁是一个很卓越的军事参谋家,能够把所有的变局都考虑得很清楚,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因为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莫氏是肯定会请降的。
“爱卿总结的全面,朕认为莫氏是一定会请降的,所以眼下便看阮氏肯不肯借道于我大明,但无论他阮氏肯不肯,我大明军队皆需登陆交趾南部重镇清化,到时候阮氏答应借道还好,若不答应,便直接占领重镇清化,寻机灭掉阮氏!”
朱厚照下定了最后的决议,在场的朝臣们虽然都说了句“陛下英明!”但都不明白陛下为何怎么有自信相信莫氏肯定会请降大明,就连王守仁也不明白皇帝陛下为何比自己还自信,但他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虽然比自己年轻,做事易冲动,表面上看上去很是鲁莽不慎重,但似乎却真的能比自己这些人早知世道五百年,每每都能预料到先机。
所以,王守仁此时也没有质疑朱厚照。
阮氏派来的使臣带着大明皇帝要求阮氏同意让大明军队登陆清化且假道灭莫氏的条件离开了京城。
而与此同时。
近卫军总参的急递铺兵也带着朱厚照要求海军即刻集结兵力到清化的旨意去了广州府。
无论如何。
大明关于收复交趾的基本战略已经确立,而接下来,则是前线部队的具体作战问题。
在此期间。
朱厚照还让大明证券交易所发行了战争国债劵,以此来聚集发动战争的资本。
因为之前为占据果阿,大明便发行过这类债券,而且也让第一次吃螃蟹的百姓们因此发了不少财,甚至还因此造就出许多个民间百万乃至千万富翁。
而如今,大明再次因为战争发现国债劵,百姓依旧是争相恐后地给大明军方投钱,原因无他,大家都相信大明近卫军的实力,毕竟每天在主干道的水泥路上跑着的军队,他们是亲眼看见的,自然看得出大明打交趾是必赢的。
在这个时候,大明帝国的百姓明显是对大明帝国有信心的。
而大明朝廷的军队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然,这些资金支持的背后代表的也是民心支持。
而百姓们也因为投资了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帝国的战争,似乎一下子民族主义都要高涨了许多,比洗脑教育的效果还要好,尤其是一些自私的中上层阶级,谈国家民族大义他们不在乎,但现在因为他们也相信帝国军队实力而投资了战争使得他们现在比普通百姓还要关注大明即将发起的战争。
“穷兵黩武实非利国利民之举,杀戮不应发生在我中国!”
大儒白松彝在岳麓书院很不客气地抨击着当朝的尚武之策,但在演讲结束后,也会把自己收到的束脩银交给自己的仆人,说道:“立刻去武昌府买一笔国债劵,长沙到宝庆一带大军越来越多,谁都看的出来,这次安南变成交趾的可能性没有十成也有九成了!”
“老爷,家里人来信,大爷把府里五万银元都投了进去,说就等你替朝廷收复交趾,让他赚个十来万,也好争取先把皇家工业公司出产的最新一批二涨式蒸汽采矿机拿下!”
即便是此时负责身在梧州的近卫军北军统帅毛伯温也收到了家里人的来信,一时间,也让他压力增加了不少,知道自己这次率兵攻打交趾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不然亏损的不只是朝廷的兵马钱粮,还亏损的是自家的钱财。
正因为此,毛伯温不得不放下身段,对自己的副将吩咐道:“去姓俞的那小子叫来!”
毛伯温的副将见此不由得疑惑道:“老爷,俞大猷那小子素来脾气臭,谁都敢顶撞,你不是很讨厌他,甚至将他调出中军之外吗,缘何今日又要见他。”
“那有什么办法!娘的,朝廷那些官员真不愧是老狐狸,出的主意真的毒辣,现在这仗必须得打赢,不但得打赢还得打好,要不然,亏的不只是朝廷,还有自己,姓俞的那小子,虽然脾气臭,但对战局的分析比军部的参谋还强,这小子前日说的和现在近卫军总参下达的钧旨谕示没什么区别!”
毛伯温说着就把手里的文书往案上一丢:“这个俞大猷,年纪轻轻,又远在梧州,却和上面的陛下和王阁老们想法一样,你说他得了不得了!接下来,如何打,先问问他自然是好的!”
毛伯温说着又不由得摆摆手:“算了,这家伙脾气倔,老夫无视军法强行打了他军棍,他估计现在还恨着我这个主帅了,本官亲自去见他吧,把前阵子湖广巡抚秦金送的好酒带上!”
毛伯温的副将很是诧异,心想主帅这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还能容得下俞大猷。
……
俞大猷这里依旧利用行军所用的望远镜观察着梧州境内的地形,通过对梧州实际地形与兵部刊发的军用地图校准来确定锦衣卫们在交趾测绘的这份军用地图的准确度。
“志辅,你让军里的劵行(帮忙代理债劵投资业务)帮忙买劵没有,这仗还没开打,外面的战争劵就价格就已经翻了好几倍,这下子就算朝廷不发饷,兄弟们只怕都会不要命的打猴子,你说说这仗到底什么时候开打,我还真想等这仗早点打完,好早点换成真银元,也好把你嫂子娶回家!”
俞大猷昔日同窗,如今已从海军陆战科毕业的同窗卢镗这次参与收复交趾的战争原因先历练一下陆战丛林作战,但也因此,使得他也得以和俞大猷一起并肩作战。
俞大猷没有因为卢镗比自己年纪小却故意充自己大哥而生气,只是站起身来,把身上的草屑拍了拍,厚底军用山地皮靴往地上一跺,就开始解起裤腰带来,一边嘘嘘着,一边说道:
“买劵干什么,我俞大猷从军又非是为了挣钱,不过这仗北边一时打不起来,我估摸着,我们陆军还得在这广西待一会儿,不过你应该会被调走,依俞某看,朝廷这次估计会先从南边打!你这个海军陆战科的正好合适。”
“那朝廷调数十万陆军集结于西南干嘛,找俍女(壮族先民在明朝被称作俍人,又同狼,狼兵比较出名)唱山歌吗?”
卢镗说了一句就指了指前面稻田里正往这边张望的一名俍女:“快看,那个俍女很是水灵,正适合做我弟妹!”
俞大猷提起了裤子,一脚把卢镗踢在了自己被自己浇湿的土地上:“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谁是弟谁是哥,还分不清楚吗!”
“别以为你打遍少林寺无敌手,老子就怕了你,看腿!”
卢镗说着就虚晃一脚,铁拳直冲向俞大猷太阳穴,俞大猷侧身一避,正要以肘攻击卢镗胸膛,就听见一阵山歌响起,俞大猷不由得收回收来,拉住扑空的卢镗,看向了正迎面走来的一名俍女。
那俍女指着俞大猷对一老俍人说道:“父亲,我要他!”
“一个汉家兵,有什么好的,我们狼兵里有的是俊小伙”,这老俍人说道。
这长的水灵的俍女撒娇地道:“我就要他”,旋即羞红了脸:“因为他那里大!”
卢镗这时候先哈哈大笑起来。
俞大猷不明就里,心想这些应该是奉旨调来的狼兵,也只拱手道:“近卫军第三军步兵第四师百户俞大猷见过两位,不知两位是?”
俞大猷刚说完,便有传令兵策马而来:“卢镗,将军有令,着你立即率本部赶赴钦州登船去香山!”
卢镗不由得大惊,心想这俞大猷的话居然应验了。
而这时候,又传来“大帅驾到”的声音,俞大猷不由得眉头一皱,心想:“这家伙肯定也买战争劵了!”
俞大猷来到了毛伯温这里后发现毛伯温果然是要自己分析战局,而且也看出毛伯温有很想把战争打得漂亮点赚得更多钱的意思。
俞大猷便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说给了毛伯温听,知道眼下朝廷会在南边清化登陆。
当然。
俞大猷的分析无疑与朝廷朱厚照与王守仁等决定是不谋而合的。
一个民族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人才,而治世自然能让能臣良将得用,乱世则往往使能臣良将蒙冤受死或折戟沉沙。
俞大猷无疑是大明这个时代的将星,这已经是历史证明了的。
不过。
在现在,除了朱厚照和毛伯温,还没人知道俞大猷会成为一颗将星。
即便俞大猷自己现在也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将来成为一颗将星,甚至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开始关注他。
朱厚照的确设立了档案库,虽然没有直接告诉其他人,但也的确在秘密观察这些在原本历史上表现卓越的人才。
朱厚照相信即便自己这个穿越者能改变历史,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但也掩盖不了这些英雄在如今这样的大明发挥他们的价值。
可能这个时代的大明不会再出现倭乱,但这并不意味着,俞大猷就不会成为名将。
……
“南边在登陆后,需要投入的陆地野战力量要更多,不能只依靠海军陆战兵,在想想能不能在北方战线上抽调近卫军第三军第一师等军队也通过海军运输舰运到南边去!”
朱厚照知道俞大猷在近卫军第一师,自然也想提前看看俞大猷在战场上的表现,所以便想着增加南方战线的陆军力量时候,把俞大猷先调过去。
皇帝朱厚照发话,枢密院不敢不从。
不过,俞大猷在接到这个指令后并没有高兴起来,一脸苦涩地道:“怎么办,我晕船啊!”
……
但无论如何,中央的命令,连毛伯温都不能说什么,何况是俞大猷,也只能听从军令。
无论如何,大明南线兵团已开始逐渐向崖州集结,无论交趾阮氏是否同意让大明登陆清化并借道征伐模式,南线兵团都要从崖州向清化进发。
战争不是打架,说干就干,即便是偶然性的战争冲突要想酿成大战,都会有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渐变过程,如今大明中央从提出要收复交趾到现在正式调兵确立战略,也差不多有了十多年,即便是现在确立战略并调兵后要正式打响第一枪后也得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这块以及前方指挥官战术指挥这块都需要时间。
而在这时候,朱厚照还做了一件事,便是南线兵团统帅的决定,北线是在南方山地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毛伯温,而南线兵团是需要海陆作战都擅长的,朱厚照还是让汪宏做了统帅。
毕竟汪宏是数度挫败西洋殖民者侵略的海战名将,虽然是文官系统的,但用汪宏自然可以更保险,毕竟南洋一带也就从按察副使开始到总督都是在两广待的汪宏最为熟悉。
朱厚照确立了南线兵团的统帅后又考虑到南北两线的统一协调的问题,便又让王守仁挂枢密副使职,督师南洋,统一协调指挥南北两线兵团收复交趾的事,甚至让王守仁全权处理,可以先处理再报中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大明尽管已经大踏步进入了蒸汽时代,但还没进入信息化时代,连无线电波都还没有,由于地理隔离,朱厚照自己这个皇帝很难在五千多公里的距离外遥控统筹南北两线。
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战争指挥效率,朱厚照只能放权。
而且,当王守仁去了南方后,他也必须完全信任王守仁,既不能随便换帅,也不能越级指挥,历史证明,就算自己是军神,越级指挥也很容易出问题,他可不能学常凯申。
所以,现在的朱厚照干脆放松下来,什么都不操心,只安心等待战争结果,如果结果好自然论功行赏,结果不好则该追责的追责,现在的他反而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朱厚照现在便是如此状态,他决定做一些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事,这个时代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最遗憾的自然是没有网络,没有电影电视等视频,更没有可以让人舒适的各种电器化智能化设备。
前世的自己尽管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但是因为穷,很多所谓的东西他没有真正的有时间是享受,或者是有能力去享受。
而如今,自己是大明皇帝,完全有能力和资格拥有世界最好的,包括女人,但是,有些后世的东西,他却不能拥有,这对朱厚照而言不得不是一种遗憾。
朱厚照从自己内心出发,他现在很想让新的东西出现。
所以,他让科学院加快对电学的研究与应用,当然,研究电也并不是为了满足朱厚照内心的诉求,朱厚照自己也知道如果电能出现无疑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现在其实已经能制造出伏打电池,毕竟这个简单,无非就是铜锌电池,以此作为电源提供者。
但真正在应用电的方面,现在的大明还只能制造出电灯泡,且通过大型伏打电池点亮电灯泡。
而电灯泡方面,大明现在也只有弧光灯与钨丝灯。
弧光灯由于是利用电弧发光,需要金属电极,且能耗大温度高,不适应于家用,除了军用外意义不大,所以,大明现在重点研究的便是如何将钨丝灯安进家中,且可以随时通电让钨丝灯发亮。
因为朱厚照知道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最终选择出的最佳灯丝材料是钨丝灯,所以,大明现在制造电灯泡时也少走了许多弯路,没有先去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做灯丝实验。
大明现在要想在电学上面有所进步,甚至至少实现通过电力照明的问题,缺的不是合格的电灯泡,而是足够的电力供应。
电在历史上能被人类利用,是因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利用磁感应产生电感应,进而产生电流,如今,大明科学院已经开始通过朱厚照提出的这个理论重新做实验而得到了证明,以至于让很多人相信电确实能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但直接应用出来还需要时间。
但朱厚照希望这个时间最好不要花太久,毕竟他还真希望电气时代能够早日到来,到最后至少可以进入无线电时代,让大明在通讯上更加便捷,毕竟在将来,大明的疆域会更加辽阔,统治难度会更加得大。
但不管怎么说,朱厚照现在已经能在短时间内用一下电灯,有时候即便是在床第之间有些微弱的光芒也比黑灯瞎火的乱摸更有意趣。
但对于朱厚照的妃嫔们而言,陛下会玩的不仅仅是在晚间于床帐内电亮夜灯,还会让她们穿一些各种奇怪的衣服,还美其名曰是制服诱惑。
朱厚照承认自己有时候玩的有点嗨,但人生就是要玩的有趣,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
大明的皇帝现在倒是可以在闲暇时让自己的年轻妃嫔穿上护士装或者白领装玩各种游戏,但此时的南海海面上,帝国的舰队已经渐渐逼近了交趾国。
交趾阮氏也不笨,也猜到了大明的目的,而拒绝了大明登陆清化的要求,这注定让大明不得不依靠武力先拿下清化才行。
而此时,俞大猷和自己麾下的官兵已经运出了加特林机枪,且悄悄地依靠冲锋舟趁夜上了岸,准备给交趾国的猴子来一场新时代新枪械的洗礼。
朱厚照这时候说了一句,也算是奠定了基调。
参与廷议的官员也都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鹰派官员,只讲究如何让国家利益最大化,不在乎所谓的名声。
因而廷议的官员们也都明白和接受朱厚照的意思,知道大明现在不同于以前的王朝,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现在的大明只要不想办法对外掠夺,国内贫富问题就会加剧,就会发生大乱。
兵部尚书桂萼此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如若接下来交趾之莫登庸果如王阁老所言,请降大明,大明可趁此要求莫登庸之军队接受朝廷整编,其麾下官吏接受朝廷培训任命,其领地需由朝廷派遣流官治理,至于,阮淦所部,朝廷可以将莫登庸降服之事告知于阮淦,逼其归降,若阮淦不肯,再兴大兵讨伐!”
曾做过两广总督的林廷选也不由得接过话来:“陛下,臣以为莫登庸不会如桂部堂所言甘愿做我大明一闲臣,欲夺其利,必割其命,对于交趾免不了刀兵之举。”
“林公所言有理,臣也认为刀兵是不可免的,臣现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陛下和在朝诸公参考”,王守仁这时候也接过话来。
朱厚照见此便让王守仁说出上中下三策来,虽说大明攻打交趾基本上无异于猛虎吃羊,胜负本没有什么悬念,但能付出最少代价收复交趾自然是最好的。
这一世,王守仁没有因为被贬龙场而导致身体受损严重,因而体质不像历史上一样因为被廷杖然后又被贬龙场以致于衰退很快,以至于未到花甲便去世。
然而,在这一世,王守仁依旧还能立于朝堂之上,替皇帝朱厚照出谋划策。
现在即便是涉及收复交趾的战略事宜,朱厚照发现有王守仁在朝堂上处理起来都要容易得多。
王守仁此时便说道:“遵旨,臣以为,上策便是一边答应阮氏,出兵攻打莫氏,但要求阮氏允许我王师登陆清化,且借道由南方进攻莫氏,同时,若莫氏请降,便也接受莫氏之降,且以平叛阮氏的名义,要求莫氏允许王师借道莫氏之领地,乘机以北军灭莫氏,南军灭阮氏。”
“中策,便是莫氏不肯降,朝廷依旧要求阮氏允许王师登陆清化,且从南北两个方向,先灭莫氏,再灭阮氏。”
“下策,便是若阮氏不肯借道于我大明,无论莫氏降与不降,皆需先灭阮氏,再灭莫氏,盖因交趾之地北为山地,南为平原,由海路从南攻交趾自然更容易!”
王守仁说后,朱厚照笑着点了点头,他不由得更加笃信王守仁是一个很卓越的军事参谋家,能够把所有的变局都考虑得很清楚,而且还能预见未来,因为熟悉历史的他知道,莫氏是肯定会请降的。
“爱卿总结的全面,朕认为莫氏是一定会请降的,所以眼下便看阮氏肯不肯借道于我大明,但无论他阮氏肯不肯,我大明军队皆需登陆交趾南部重镇清化,到时候阮氏答应借道还好,若不答应,便直接占领重镇清化,寻机灭掉阮氏!”
朱厚照下定了最后的决议,在场的朝臣们虽然都说了句“陛下英明!”但都不明白陛下为何怎么有自信相信莫氏肯定会请降大明,就连王守仁也不明白皇帝陛下为何比自己还自信,但他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虽然比自己年轻,做事易冲动,表面上看上去很是鲁莽不慎重,但似乎却真的能比自己这些人早知世道五百年,每每都能预料到先机。
所以,王守仁此时也没有质疑朱厚照。
阮氏派来的使臣带着大明皇帝要求阮氏同意让大明军队登陆清化且假道灭莫氏的条件离开了京城。
而与此同时。
近卫军总参的急递铺兵也带着朱厚照要求海军即刻集结兵力到清化的旨意去了广州府。
无论如何。
大明关于收复交趾的基本战略已经确立,而接下来,则是前线部队的具体作战问题。
在此期间。
朱厚照还让大明证券交易所发行了战争国债劵,以此来聚集发动战争的资本。
因为之前为占据果阿,大明便发行过这类债券,而且也让第一次吃螃蟹的百姓们因此发了不少财,甚至还因此造就出许多个民间百万乃至千万富翁。
而如今,大明再次因为战争发现国债劵,百姓依旧是争相恐后地给大明军方投钱,原因无他,大家都相信大明近卫军的实力,毕竟每天在主干道的水泥路上跑着的军队,他们是亲眼看见的,自然看得出大明打交趾是必赢的。
在这个时候,大明帝国的百姓明显是对大明帝国有信心的。
而大明朝廷的军队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当然,这些资金支持的背后代表的也是民心支持。
而百姓们也因为投资了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帝国的战争,似乎一下子民族主义都要高涨了许多,比洗脑教育的效果还要好,尤其是一些自私的中上层阶级,谈国家民族大义他们不在乎,但现在因为他们也相信帝国军队实力而投资了战争使得他们现在比普通百姓还要关注大明即将发起的战争。
“穷兵黩武实非利国利民之举,杀戮不应发生在我中国!”
大儒白松彝在岳麓书院很不客气地抨击着当朝的尚武之策,但在演讲结束后,也会把自己收到的束脩银交给自己的仆人,说道:“立刻去武昌府买一笔国债劵,长沙到宝庆一带大军越来越多,谁都看的出来,这次安南变成交趾的可能性没有十成也有九成了!”
“老爷,家里人来信,大爷把府里五万银元都投了进去,说就等你替朝廷收复交趾,让他赚个十来万,也好争取先把皇家工业公司出产的最新一批二涨式蒸汽采矿机拿下!”
即便是此时负责身在梧州的近卫军北军统帅毛伯温也收到了家里人的来信,一时间,也让他压力增加了不少,知道自己这次率兵攻打交趾是不能掉以轻心的,不然亏损的不只是朝廷的兵马钱粮,还亏损的是自家的钱财。
正因为此,毛伯温不得不放下身段,对自己的副将吩咐道:“去姓俞的那小子叫来!”
毛伯温的副将见此不由得疑惑道:“老爷,俞大猷那小子素来脾气臭,谁都敢顶撞,你不是很讨厌他,甚至将他调出中军之外吗,缘何今日又要见他。”
“那有什么办法!娘的,朝廷那些官员真不愧是老狐狸,出的主意真的毒辣,现在这仗必须得打赢,不但得打赢还得打好,要不然,亏的不只是朝廷,还有自己,姓俞的那小子,虽然脾气臭,但对战局的分析比军部的参谋还强,这小子前日说的和现在近卫军总参下达的钧旨谕示没什么区别!”
毛伯温说着就把手里的文书往案上一丢:“这个俞大猷,年纪轻轻,又远在梧州,却和上面的陛下和王阁老们想法一样,你说他得了不得了!接下来,如何打,先问问他自然是好的!”
毛伯温说着又不由得摆摆手:“算了,这家伙脾气倔,老夫无视军法强行打了他军棍,他估计现在还恨着我这个主帅了,本官亲自去见他吧,把前阵子湖广巡抚秦金送的好酒带上!”
毛伯温的副将很是诧异,心想主帅这脾气什么时候这么好了,还能容得下俞大猷。
……
俞大猷这里依旧利用行军所用的望远镜观察着梧州境内的地形,通过对梧州实际地形与兵部刊发的军用地图校准来确定锦衣卫们在交趾测绘的这份军用地图的准确度。
“志辅,你让军里的劵行(帮忙代理债劵投资业务)帮忙买劵没有,这仗还没开打,外面的战争劵就价格就已经翻了好几倍,这下子就算朝廷不发饷,兄弟们只怕都会不要命的打猴子,你说说这仗到底什么时候开打,我还真想等这仗早点打完,好早点换成真银元,也好把你嫂子娶回家!”
俞大猷昔日同窗,如今已从海军陆战科毕业的同窗卢镗这次参与收复交趾的战争原因先历练一下陆战丛林作战,但也因此,使得他也得以和俞大猷一起并肩作战。
俞大猷没有因为卢镗比自己年纪小却故意充自己大哥而生气,只是站起身来,把身上的草屑拍了拍,厚底军用山地皮靴往地上一跺,就开始解起裤腰带来,一边嘘嘘着,一边说道:
“买劵干什么,我俞大猷从军又非是为了挣钱,不过这仗北边一时打不起来,我估摸着,我们陆军还得在这广西待一会儿,不过你应该会被调走,依俞某看,朝廷这次估计会先从南边打!你这个海军陆战科的正好合适。”
“那朝廷调数十万陆军集结于西南干嘛,找俍女(壮族先民在明朝被称作俍人,又同狼,狼兵比较出名)唱山歌吗?”
卢镗说了一句就指了指前面稻田里正往这边张望的一名俍女:“快看,那个俍女很是水灵,正适合做我弟妹!”
俞大猷提起了裤子,一脚把卢镗踢在了自己被自己浇湿的土地上:“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谁是弟谁是哥,还分不清楚吗!”
“别以为你打遍少林寺无敌手,老子就怕了你,看腿!”
卢镗说着就虚晃一脚,铁拳直冲向俞大猷太阳穴,俞大猷侧身一避,正要以肘攻击卢镗胸膛,就听见一阵山歌响起,俞大猷不由得收回收来,拉住扑空的卢镗,看向了正迎面走来的一名俍女。
那俍女指着俞大猷对一老俍人说道:“父亲,我要他!”
“一个汉家兵,有什么好的,我们狼兵里有的是俊小伙”,这老俍人说道。
这长的水灵的俍女撒娇地道:“我就要他”,旋即羞红了脸:“因为他那里大!”
卢镗这时候先哈哈大笑起来。
俞大猷不明就里,心想这些应该是奉旨调来的狼兵,也只拱手道:“近卫军第三军步兵第四师百户俞大猷见过两位,不知两位是?”
俞大猷刚说完,便有传令兵策马而来:“卢镗,将军有令,着你立即率本部赶赴钦州登船去香山!”
卢镗不由得大惊,心想这俞大猷的话居然应验了。
而这时候,又传来“大帅驾到”的声音,俞大猷不由得眉头一皱,心想:“这家伙肯定也买战争劵了!”
俞大猷来到了毛伯温这里后发现毛伯温果然是要自己分析战局,而且也看出毛伯温有很想把战争打得漂亮点赚得更多钱的意思。
俞大猷便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说给了毛伯温听,知道眼下朝廷会在南边清化登陆。
当然。
俞大猷的分析无疑与朝廷朱厚照与王守仁等决定是不谋而合的。
一个民族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人才,而治世自然能让能臣良将得用,乱世则往往使能臣良将蒙冤受死或折戟沉沙。
俞大猷无疑是大明这个时代的将星,这已经是历史证明了的。
不过。
在现在,除了朱厚照和毛伯温,还没人知道俞大猷会成为一颗将星。
即便俞大猷自己现在也不会知道自己会在将来成为一颗将星,甚至也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开始关注他。
朱厚照的确设立了档案库,虽然没有直接告诉其他人,但也的确在秘密观察这些在原本历史上表现卓越的人才。
朱厚照相信即便自己这个穿越者能改变历史,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但也掩盖不了这些英雄在如今这样的大明发挥他们的价值。
可能这个时代的大明不会再出现倭乱,但这并不意味着,俞大猷就不会成为名将。
……
“南边在登陆后,需要投入的陆地野战力量要更多,不能只依靠海军陆战兵,在想想能不能在北方战线上抽调近卫军第三军第一师等军队也通过海军运输舰运到南边去!”
朱厚照知道俞大猷在近卫军第一师,自然也想提前看看俞大猷在战场上的表现,所以便想着增加南方战线的陆军力量时候,把俞大猷先调过去。
皇帝朱厚照发话,枢密院不敢不从。
不过,俞大猷在接到这个指令后并没有高兴起来,一脸苦涩地道:“怎么办,我晕船啊!”
……
但无论如何,中央的命令,连毛伯温都不能说什么,何况是俞大猷,也只能听从军令。
无论如何,大明南线兵团已开始逐渐向崖州集结,无论交趾阮氏是否同意让大明登陆清化并借道征伐模式,南线兵团都要从崖州向清化进发。
战争不是打架,说干就干,即便是偶然性的战争冲突要想酿成大战,都会有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渐变过程,如今大明中央从提出要收复交趾到现在正式调兵确立战略,也差不多有了十多年,即便是现在确立战略并调兵后要正式打响第一枪后也得需要一段时间,毕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这块以及前方指挥官战术指挥这块都需要时间。
而在这时候,朱厚照还做了一件事,便是南线兵团统帅的决定,北线是在南方山地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毛伯温,而南线兵团是需要海陆作战都擅长的,朱厚照还是让汪宏做了统帅。
毕竟汪宏是数度挫败西洋殖民者侵略的海战名将,虽然是文官系统的,但用汪宏自然可以更保险,毕竟南洋一带也就从按察副使开始到总督都是在两广待的汪宏最为熟悉。
朱厚照确立了南线兵团的统帅后又考虑到南北两线的统一协调的问题,便又让王守仁挂枢密副使职,督师南洋,统一协调指挥南北两线兵团收复交趾的事,甚至让王守仁全权处理,可以先处理再报中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大明尽管已经大踏步进入了蒸汽时代,但还没进入信息化时代,连无线电波都还没有,由于地理隔离,朱厚照自己这个皇帝很难在五千多公里的距离外遥控统筹南北两线。
在这种情况下,为提高战争指挥效率,朱厚照只能放权。
而且,当王守仁去了南方后,他也必须完全信任王守仁,既不能随便换帅,也不能越级指挥,历史证明,就算自己是军神,越级指挥也很容易出问题,他可不能学常凯申。
所以,现在的朱厚照干脆放松下来,什么都不操心,只安心等待战争结果,如果结果好自然论功行赏,结果不好则该追责的追责,现在的他反而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所谓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朱厚照现在便是如此状态,他决定做一些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事,这个时代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最遗憾的自然是没有网络,没有电影电视等视频,更没有可以让人舒适的各种电器化智能化设备。
前世的自己尽管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但是因为穷,很多所谓的东西他没有真正的有时间是享受,或者是有能力去享受。
而如今,自己是大明皇帝,完全有能力和资格拥有世界最好的,包括女人,但是,有些后世的东西,他却不能拥有,这对朱厚照而言不得不是一种遗憾。
朱厚照从自己内心出发,他现在很想让新的东西出现。
所以,他让科学院加快对电学的研究与应用,当然,研究电也并不是为了满足朱厚照内心的诉求,朱厚照自己也知道如果电能出现无疑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现在其实已经能制造出伏打电池,毕竟这个简单,无非就是铜锌电池,以此作为电源提供者。
但真正在应用电的方面,现在的大明还只能制造出电灯泡,且通过大型伏打电池点亮电灯泡。
而电灯泡方面,大明现在也只有弧光灯与钨丝灯。
弧光灯由于是利用电弧发光,需要金属电极,且能耗大温度高,不适应于家用,除了军用外意义不大,所以,大明现在重点研究的便是如何将钨丝灯安进家中,且可以随时通电让钨丝灯发亮。
因为朱厚照知道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最终选择出的最佳灯丝材料是钨丝灯,所以,大明现在制造电灯泡时也少走了许多弯路,没有先去利用各种纤维材料做灯丝实验。
大明现在要想在电学上面有所进步,甚至至少实现通过电力照明的问题,缺的不是合格的电灯泡,而是足够的电力供应。
电在历史上能被人类利用,是因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利用磁感应产生电感应,进而产生电流,如今,大明科学院已经开始通过朱厚照提出的这个理论重新做实验而得到了证明,以至于让很多人相信电确实能通过电磁感应产生,但直接应用出来还需要时间。
但朱厚照希望这个时间最好不要花太久,毕竟他还真希望电气时代能够早日到来,到最后至少可以进入无线电时代,让大明在通讯上更加便捷,毕竟在将来,大明的疆域会更加辽阔,统治难度会更加得大。
但不管怎么说,朱厚照现在已经能在短时间内用一下电灯,有时候即便是在床第之间有些微弱的光芒也比黑灯瞎火的乱摸更有意趣。
但对于朱厚照的妃嫔们而言,陛下会玩的不仅仅是在晚间于床帐内电亮夜灯,还会让她们穿一些各种奇怪的衣服,还美其名曰是制服诱惑。
朱厚照承认自己有时候玩的有点嗨,但人生就是要玩的有趣,只要不影响别人就行。
大明的皇帝现在倒是可以在闲暇时让自己的年轻妃嫔穿上护士装或者白领装玩各种游戏,但此时的南海海面上,帝国的舰队已经渐渐逼近了交趾国。
交趾阮氏也不笨,也猜到了大明的目的,而拒绝了大明登陆清化的要求,这注定让大明不得不依靠武力先拿下清化才行。
而此时,俞大猷和自己麾下的官兵已经运出了加特林机枪,且悄悄地依靠冲锋舟趁夜上了岸,准备给交趾国的猴子来一场新时代新枪械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