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四下打量着,高远现在住的家和周南住的那出高远老屋差不多,也是两间石屋,垒起的院坝,还有些不知名的山精草药在院子里晾晒着。
高芸自去淘米做饭,周南看看天色,也就是上午的的八点多钟。周南随意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看高远磨刀,高远边磨刀,边说道:“往常打几次,杀几只山猪,山猪们就不敢来了,庄稼才能保住,这次猪群里还有一只白毛老公猪,看蹄印,足有六、七百斤不止,山猪又狡猾,跑的快,根本射不住,又担心伤人,好生烦恼。”周南提醒道:“山猪鼻子灵,下夹子的时候用火烧一下夹子,挖了陷坑,就往陷坑那里赶,不跳也得跳进去。”高远听周南说完,高兴的说道:“俺就说你没事,你说的这些,俺这常年打猎的怎么就忘了啊?”周南道:“我也是随口说说,不知道管不管用。”高远兴奋的说:“以前打狼,下夹子也是要火烧,肯定管用。俺这便去找他们,把夹子都用火烧过。”说着扭身向外走去。
高芸听到动静,急忙出来,叫道:“哥哥吃了饭也不迟啊?”高远说了声不了,人已经走的看不见了。
高芸逮不到高远,扭头冲周南半带恼怒地说道:“你不是什么都忘了吗?怎地我哥饭都不吃就走了?”周南只是嘿嘿干笑,见高芸进去做饭,便也跟了进去,见厨房里,只有一个石灶,灶上一口铁锅,锅里在蒸着什么,应该是昨晚的豆饭吧,旁边案几上摆着一把菜,周南也叫不出名字,嫩绿的,应该是什么野菜吧。旁边还放着几颗鸡蛋。周南扭身出去了,在门外路边,来的时候,周南便看到有几丛野韭菜,这玩意儿在周南那个时代,可是老贵老贵了。周南掐了一些,拿回去,用水洗净,放在案几上,用刀切段,高芸奇怪的看着他做的这些,周南问道:“有油吗?”高芸连连点头:“案几下那个陶罐里有,平时也不用。”周南拿上来,掀开盖子,应该是动物脂肪炼的油,又问高芸要了些盐,对高芸说:“今天我给你做饭。”高芸抿嘴轻笑道:“却不知周大哥还会做饭?”说笑间,高芸已经把饭蒸熟,把饭拿出来先盖上,把锅清理干净,看周南怎么做菜。
周南让高芸把火烧旺,然后等锅热了,把油舀进去一些,油温上来后,先把切好的野韭菜段倒进去翻炒,放盐,然后拿几个鸡蛋磕进去,一起翻炒,不几下,一盘绿汪汪、黄灿灿的野韭菜炒蛋就做好了。野韭菜的清香更撩人食欲。高芸简直快惊呆了,别说她要惊呆了,就是在整个五寨岭,谁吃过这样的美味呢?高芸连声问道:“周大哥你是哪里学的?”
周南只是笑笑,他昨天吃饭的时候,就听高芸说了,这里的人做饭,基本是水煮菜,盐都很少放的,他才想起来,到唐宋时,才明显分成南食、北食两个体系,到了南宋时期,才形成南甜北咸的格局。至于后世有名的“八大菜系”,那要等到民国了。北宋末年还没有量产的油菜作物,所以北宋没有油炒的菜,宋朝炒菜就是把食物放在热锅里,反复搅拌烫熟,就是炒了,就像周南那个时代龙井绿茶的炒茶。宋朝至少到南宋时才有酱油的记载,后世那些八大菜系什么的,现在还没谱呢。将就着吃吧。
高远回来了,三个人便开始吃饭。高远看到桌子上摆着的菜,野菜他是吃惯了的,可是对那盘绿汪汪、黄灿灿的菜很诧异,吃了两口以后更是连连称赞,一直在夸高芸,高芸脸红红的告诉高远:“是周大哥做的,周大哥用做火把的油做的。”虽然周南已经把炒菜的关键告诉了高芸,高芸还是不习惯描述,只能说是火把油,高远嘴里塞着饭菜,含含糊糊的说道:“兄弟你不是遇到菩萨点化了吧?竟能想出如此美味啊。”周南搪塞道:“瞎琢磨的,哪里会做菜啊。是高大哥你饿了。”
一顿饭三个人吃的开开心心,饭后高远带齐弓箭猎刀等用具,和周南、高芸招呼一声就出门了,大黑也欢快的跟着出去了。
站在高远家门外,高芸指着远处种着一层层庄稼的谷地,说:“山猪往年这时候就开始祸害庄稼了,每年都是从山上那条溪路下来,每年都打不完;打完了这一窝儿,还有那一窝儿,山猪又厉害,连山上的豹子见了都躲着走。今年可别出什么事。”周南安慰道:“高大哥他们人不少,又都是经年老手,还有猎狗助阵,不会有事的。”
一后晌无事,周南和高芸两人就在门口闲坐着叙话,高芸说的多,周南听的多。高芸说起高远小时候下河游泳差点被洪水卷走,说起高远十二、三岁就偷偷出去猎野鸡,回家后被骂,说起高远经常把教他们一帮小子写字的郑大夫气跑……周南知道高芸说的郑大夫,是一个不知道哪一年来到这里的游方郎中,能断文识字,更是用医术救治了不少这一方的百姓,所以很受这山里人爱戴。
高芸也问周南在何处生活,可曾娶妻室。周南心里苦笑,含糊的说道:“只不过四处流落,逢到好心肠的人家便做活,主人家给口饭吃;逢到狠毒人家,便趁乱跑掉。年幼时在家也曾读些书,也知些大义,流落此处,又不见父母,不曾娶妻。”
高芸听周南这样说,劝慰周南道:“即是读书人家,想必也是汉儿,总有寻亲归祖的时候。”周南叹息着说道:“我何曾有一日不想能重回故里。”他这句话的意思高芸却是想不出来了。
高芸起身回屋去了,周南也来到院子里,看院子里还有一张弓,便从墙上摘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知是什么木材做的弓身,弓弦倒像是某种动物的筋,周南从来没有玩过弓,也是看演义小说看多了,总觉得弓必定是好几百斤力气才能拉开。便用力去张,谁知道虽然是用了很大力才拉开,却不是难拉开。周南又换左手去开弓,仍旧是稳稳拉开。正巧高芸从屋里出来,看见他左右手轮换着着开那张弓,“呀”的一声,忙让周南放下,伸手从周南手里拿开弓,还埋怨道:“周大哥身体还没好,怎么不爱惜自己啊?往日里连哥哥都拉不开,不曾想周大哥却能张的开,莫不是周大哥也曾习武射箭?”
周南毫不在乎的说道:“自流落辽国,也学得射箭,……”说着,双臂用力,又将弓张成满月,随着手指的松开,弓弦发出低鸣,周南用手抚着弓背,弓背由好几种材料叠合在一起,周南能看出一种是木质,一种是角质的,还有一种也是木质,弓背上三重叠在一起的材料摸起来有一种厚重的质感,用丝和麻混合编织的丝线紧紧的缠绕在弓背上,望把握在手里粗细正好,没有华丽的装饰,毫不起眼,却让周南爱不释手。
高芸自去淘米做饭,周南看看天色,也就是上午的的八点多钟。周南随意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看高远磨刀,高远边磨刀,边说道:“往常打几次,杀几只山猪,山猪们就不敢来了,庄稼才能保住,这次猪群里还有一只白毛老公猪,看蹄印,足有六、七百斤不止,山猪又狡猾,跑的快,根本射不住,又担心伤人,好生烦恼。”周南提醒道:“山猪鼻子灵,下夹子的时候用火烧一下夹子,挖了陷坑,就往陷坑那里赶,不跳也得跳进去。”高远听周南说完,高兴的说道:“俺就说你没事,你说的这些,俺这常年打猎的怎么就忘了啊?”周南道:“我也是随口说说,不知道管不管用。”高远兴奋的说:“以前打狼,下夹子也是要火烧,肯定管用。俺这便去找他们,把夹子都用火烧过。”说着扭身向外走去。
高芸听到动静,急忙出来,叫道:“哥哥吃了饭也不迟啊?”高远说了声不了,人已经走的看不见了。
高芸逮不到高远,扭头冲周南半带恼怒地说道:“你不是什么都忘了吗?怎地我哥饭都不吃就走了?”周南只是嘿嘿干笑,见高芸进去做饭,便也跟了进去,见厨房里,只有一个石灶,灶上一口铁锅,锅里在蒸着什么,应该是昨晚的豆饭吧,旁边案几上摆着一把菜,周南也叫不出名字,嫩绿的,应该是什么野菜吧。旁边还放着几颗鸡蛋。周南扭身出去了,在门外路边,来的时候,周南便看到有几丛野韭菜,这玩意儿在周南那个时代,可是老贵老贵了。周南掐了一些,拿回去,用水洗净,放在案几上,用刀切段,高芸奇怪的看着他做的这些,周南问道:“有油吗?”高芸连连点头:“案几下那个陶罐里有,平时也不用。”周南拿上来,掀开盖子,应该是动物脂肪炼的油,又问高芸要了些盐,对高芸说:“今天我给你做饭。”高芸抿嘴轻笑道:“却不知周大哥还会做饭?”说笑间,高芸已经把饭蒸熟,把饭拿出来先盖上,把锅清理干净,看周南怎么做菜。
周南让高芸把火烧旺,然后等锅热了,把油舀进去一些,油温上来后,先把切好的野韭菜段倒进去翻炒,放盐,然后拿几个鸡蛋磕进去,一起翻炒,不几下,一盘绿汪汪、黄灿灿的野韭菜炒蛋就做好了。野韭菜的清香更撩人食欲。高芸简直快惊呆了,别说她要惊呆了,就是在整个五寨岭,谁吃过这样的美味呢?高芸连声问道:“周大哥你是哪里学的?”
周南只是笑笑,他昨天吃饭的时候,就听高芸说了,这里的人做饭,基本是水煮菜,盐都很少放的,他才想起来,到唐宋时,才明显分成南食、北食两个体系,到了南宋时期,才形成南甜北咸的格局。至于后世有名的“八大菜系”,那要等到民国了。北宋末年还没有量产的油菜作物,所以北宋没有油炒的菜,宋朝炒菜就是把食物放在热锅里,反复搅拌烫熟,就是炒了,就像周南那个时代龙井绿茶的炒茶。宋朝至少到南宋时才有酱油的记载,后世那些八大菜系什么的,现在还没谱呢。将就着吃吧。
高远回来了,三个人便开始吃饭。高远看到桌子上摆着的菜,野菜他是吃惯了的,可是对那盘绿汪汪、黄灿灿的菜很诧异,吃了两口以后更是连连称赞,一直在夸高芸,高芸脸红红的告诉高远:“是周大哥做的,周大哥用做火把的油做的。”虽然周南已经把炒菜的关键告诉了高芸,高芸还是不习惯描述,只能说是火把油,高远嘴里塞着饭菜,含含糊糊的说道:“兄弟你不是遇到菩萨点化了吧?竟能想出如此美味啊。”周南搪塞道:“瞎琢磨的,哪里会做菜啊。是高大哥你饿了。”
一顿饭三个人吃的开开心心,饭后高远带齐弓箭猎刀等用具,和周南、高芸招呼一声就出门了,大黑也欢快的跟着出去了。
站在高远家门外,高芸指着远处种着一层层庄稼的谷地,说:“山猪往年这时候就开始祸害庄稼了,每年都是从山上那条溪路下来,每年都打不完;打完了这一窝儿,还有那一窝儿,山猪又厉害,连山上的豹子见了都躲着走。今年可别出什么事。”周南安慰道:“高大哥他们人不少,又都是经年老手,还有猎狗助阵,不会有事的。”
一后晌无事,周南和高芸两人就在门口闲坐着叙话,高芸说的多,周南听的多。高芸说起高远小时候下河游泳差点被洪水卷走,说起高远十二、三岁就偷偷出去猎野鸡,回家后被骂,说起高远经常把教他们一帮小子写字的郑大夫气跑……周南知道高芸说的郑大夫,是一个不知道哪一年来到这里的游方郎中,能断文识字,更是用医术救治了不少这一方的百姓,所以很受这山里人爱戴。
高芸也问周南在何处生活,可曾娶妻室。周南心里苦笑,含糊的说道:“只不过四处流落,逢到好心肠的人家便做活,主人家给口饭吃;逢到狠毒人家,便趁乱跑掉。年幼时在家也曾读些书,也知些大义,流落此处,又不见父母,不曾娶妻。”
高芸听周南这样说,劝慰周南道:“即是读书人家,想必也是汉儿,总有寻亲归祖的时候。”周南叹息着说道:“我何曾有一日不想能重回故里。”他这句话的意思高芸却是想不出来了。
高芸起身回屋去了,周南也来到院子里,看院子里还有一张弓,便从墙上摘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知是什么木材做的弓身,弓弦倒像是某种动物的筋,周南从来没有玩过弓,也是看演义小说看多了,总觉得弓必定是好几百斤力气才能拉开。便用力去张,谁知道虽然是用了很大力才拉开,却不是难拉开。周南又换左手去开弓,仍旧是稳稳拉开。正巧高芸从屋里出来,看见他左右手轮换着着开那张弓,“呀”的一声,忙让周南放下,伸手从周南手里拿开弓,还埋怨道:“周大哥身体还没好,怎么不爱惜自己啊?往日里连哥哥都拉不开,不曾想周大哥却能张的开,莫不是周大哥也曾习武射箭?”
周南毫不在乎的说道:“自流落辽国,也学得射箭,……”说着,双臂用力,又将弓张成满月,随着手指的松开,弓弦发出低鸣,周南用手抚着弓背,弓背由好几种材料叠合在一起,周南能看出一种是木质,一种是角质的,还有一种也是木质,弓背上三重叠在一起的材料摸起来有一种厚重的质感,用丝和麻混合编织的丝线紧紧的缠绕在弓背上,望把握在手里粗细正好,没有华丽的装饰,毫不起眼,却让周南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