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平州和营州辖下所有的知州和县令,还有陶谷和石岳二人,都赶到了周南现在驻守的旧行宫营寨。

    由于燕京和平州地域不大,所以并没有实行多级的管理机构,而只是设置了州、县和中央两级官府。其中州和县是平级的,而且互不隶属。州只是一城,只不过是城中居民百姓较多,各种商铺买卖兴旺;而县所包含的城更多,只是比州城小多了,县里的百姓多是以务农、放牧为主。

    平州、营州二州五县,总共是来了两个知州,五个县令,随同陶谷和石岳,一起进入行宫拜见周南。

    作为威驰燕京的万胜军统帅,蜀国公主驸马,周南的名字早已被燕京一地的人所熟知,更不用说这些关心天下大事、考取功名的文士了。

    早已收到消息的周南,已经命人在旧朝行宫的大殿里安排好坐席,高远、杨可世则率领各自手下的将官也来到了大殿。从遵化城离开,追讨张钧时,阿古哲、王三疯随同高远,李佩、狄庄追随杨可世,一路打到了榆关,也算是逐渐融入了万胜军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心想要参加水军的王顺舟。这次虽然并没有水战,可也算是上了上战场,并且利用在海上用船做平台,放飞飞车,也算是一次历练了。比起阿古哲、王三疯等人,王顺舟现在还欠缺资历和领军大将的气度,正规规矩矩地端坐在最末尾,不过能列席这次的会议,王顺舟不知道在暗地里笑了多少次了。

    作为周南亲军侍卫的三个都头,李飞兴、韩贵、马大丘三人自然也能列身其间。虽然三人每人仅只率领一百人,可是却总是跟随周南,亲历大小战阵。

    如果说李飞兴三人统带的兵够少了,还有一人,手下士兵不过几十人。左小四作为鹰卫队的队长,现在已经渐渐不再做周南的贴身护卫了,很多时候传递情报、探清敌情、配合万胜军攻占敌城,都是鹰卫队出力的地方。

    陶谷和石岳带领七名文官走了进来,先向周南行礼,陶谷和石岳不必说了,这七名官员一一又上前向周南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和任职何处。

    不得不说,这次选的这些官员,基本上都算年轻了,年龄大的也不到四十岁。年龄小的二十多岁。绝大多数都是从上两科的进士中选拔的,只有个别人是余里衍这次张榜临时考选的。

    这样的年龄,周南还算满意。青壮年,正是奋发有为、勉力拼搏的时候,若是弄些个老气横秋、老油滑的官油子,不一定做成事,倒是一定能坏事。

    周南又分别问了各州县最近给各户分拨土地的事,大出周南意料的是,平州、营州一带,百姓们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按户来分田地,每户要耕种的地实在太多了。因此这些州县不得不变通一下,按照每人十亩地的标准来分,剩余无人耕种的田地,则统一给了驻守的万胜军士兵耕种。

    见说到了驻守各地的万胜军,陶谷向周南也说了士兵耕种的事,每城有士兵五百人左右,大的州县有一千来人。算下来可以耕种五百到一千亩地,一来不使田地荒芜,二来也可使得驻守的士兵不用朝廷调拨粮草。他们已经将此事报告给了萧老将军,萧老将军和公主很是高兴。

    至于张榜选各地各业工匠的事情,这些各州县的父母官都是颇有微词,觉得将自己治下的好工匠都抽走了,下面本来就缺少匠人,现在更缺了。

    周南笑着说道:“选录各行工匠一事,绝非将好的匠人只供京城使用。南朝为何能在边市榷场中赚取辽国几十、甚至上百万贯的税银?”

    下面一个年轻官员激声说道:“自然是因南朝货物物美价高,我辽国人更爱其精美。”

    周南接着说道:“既然物美价高,那辽国工匠为何不争相仿制呢?”

    “南朝工匠技艺高超,当然不是我辽国粗陋工艺可做出来的。”还是那个年轻官员说动。

    “若说辽国工匠技艺粗笨,也不尽然。我之前还闻听昔日燕京城出产的轻罗蜡光绢到了汴京城里,可是极抢手的,两团上等好茶,方能换到一匹蜡光绢。可见燕京城中织工技艺高超,织出的绢已经超过了南朝的绢。岂能说辽国工匠不如南朝?”周南之前在汴京时,听韩记皮货店的掌柜韩存义说到的燕京蜡光绢的事,此时说出来,向这个年轻官员反问道。

    这个年轻官员立即胀红了脸,只是说道:“我大辽也只有蕃麻、丝绢可堪与南朝相提并论。”

    周南又摇摇头,说道:“做事不可傲满,可也不能妄自菲薄。南朝能有如今的技艺水平,乃是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相互借鉴,推陈出新,才有今日的结果。辽国立国不过几百年,几百年前更不通农桑之事,只知弯弓射鸟、走马放牧,随水草搭帐而居,连砖瓦建房都不会。被南人讥笑什么“契丹家住云沙中”,什么“契丹小儿头半秃,生来湩饮常食肉”。后来南人工匠不断流入,带动辽国各行工匠的出现。现在辽人工匠各行皆备,只是不精而已。”

    周南脸色一整,高声说道:“现在朝廷召集选录各行能工巧匠,乃是为了让这些工匠能互通有无、互相借鉴,提高各自技艺水平。各位都是考取功名,踏上仕途的,想必都知道太学。朝廷便是要借重这些工匠,建一所将作监中的太学,以教训出更多更好的工匠来。到时自然不会少分给各位。”

    周南的一通将作监太学的比喻,让在座的人都连连点头。每次科举开榜,太学的学生考中的很多,自然是因为太学里汇集了全国最有学问的人,教授出来的学生自然水平不会差到哪里。如果让这些选拔出来的能工巧匠去教徒弟,自然也能教出最好的徒弟。而且最重要的是,工匠吃的是手艺饭,很多人都不会随便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别人,这当然就阻碍了技术工艺的发展和提高。现在让这些工匠成批的教授徒弟,情况就不同了。朝廷选录你进将作监,每月给你固定的俸银,不怕教了别人就抢了自己的饭碗。如果你不教,也会有别人教。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能教出更多的优秀工匠。

章节目录

宋春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南风寄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风寄梦并收藏宋春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