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结束,狄阿鸟才顾得留下李思广説话。<-.
偏偏梁大壮的军队还不在东凉城,派人去叫李思浑,李思浑一天半天也赶不来。两人坐在一起,话题终是绕不开李思晴。最后还是李思广把结论下上,她嫁给了你,那就是你家的人,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我没什么好埋怨的,再説人不是你没有照顾好,生病了,受苦了,而是被人家害了,这谁有什么办法。话这么説过,狄阿鸟表面上是能打住话题,但心里却是更伤心了。
由着酒劲,窝心的疼痛一个劲蹿。
他陪着、陪着忍受不了,寻狄黑虎安排李思广住下,自己捂着心,回去藏被子底下缅怀往事去了。
梁大壮暂时留在灵武。
他一接到消息就通知了李思浑。
正好郭嘉和一批文参也要过河前往东凉城,李思浑风风火火地赶过来,梁大壮灵机一动,多了个想法,就説:“思浑。你别急着走,也不用告假。正好郭祭酒他们要过河,你的兵你带上,兼送他们去东凉城嘛。你也别急着走,我这里有些钱先借你,去灵武街上多买些特产,让你哥捎回家。”
李思浑推脱自己不缺。
想一想,自己哥哥在东凉城,也不会一两日就走,而自己去了,军务在身,也没法跟他一道回家见爷娘的,见不了爹娘,是该买些特产带回去,再説就现在急着走,和diǎn完兵送郭嘉他们错不了多少时间,就在灵武买diǎn特产吧。
他派人回去diǎn兵,而自己带了俩兵到街上,一路干枣、二皮子,王河干鲤买下去,买了一大堆,给店家借了辆平板车才能往下走。灵武虽然还没有回复朝气,但比起以前热闹太多了,街角竟还多出来个画像的。
盯了画师前头的板凳两眼,他猛地到跟前,端正一坐,把身体挺得直直的,低沉地説:“给我画个像。”
画像的画师略有些畏惧地问:“将军?画几尺寸?”
他説的画几尺寸是説要大的要小的。
东夏现在不缺画师,他牛录中其实就有,只是被调走了,画河图去了,剩下几个只能画地图,他身上是带着新婚媳妇的画像,想着画一样大小的好卷,略一沉思,让自己的兵去马鞍子旁的吊袋去拿。画很快拿来,往老画师跟前一摊,老画师不敢接了,心虚地説:“老朽请罪。东夏画的工笔无人能比,老朽一画,那万般不如,怕将军一个反悔,将老朽怪罪,你还是别让我画了吧。”
李思浑愣了一愣。
他从军多年,也养成了不苟言笑的习惯,生气倒是不生气,就是表现有diǎn瘆人,盯着那个老画师,从怀中拎出一袋钱来,“哗啦”一放。
老画师无奈,只好奋起精神开折,提了最小的笔。
两个小兵左右各一个,像把人夹在中间一样,在后头鉴赏。
老画师越画汗越多,观比李思浑的时候,突然见到石敬中打对面走来,便喊了一声:“石大相公?”石敬中走来问怎么回事,老画师便给李思浑説:“这种工笔画,只有石相公会。将军若是能説服他,请他给你摹上一幅,那才能和你那一幅般比。”石敬中苦笑,想不到大街上被老画师拉上解围。
他见对面坐着一名年轻东夏将领英武非凡,想必不是老画师画艺的问题,二话不説,用手抓上旁边的画像。
看一眼,画中女子身体柔美,手持马鞭,骑马飞跃,山川景物,人和马逼真无二,一个树枝上开一朵桃花,花瓣被光一照,分明让人肯定,那上头带着光芒,明艳四射。
这画上是李思浑的妻子赵四小姐。
当年李思浑入东夏,藏了一个上谷姑娘,那姑娘叫阮桂英,人泼辣大胆,还曾吐了狄阿鸟一口,后来灾民归国,那女子回家找她娘,再后来又回来几趟。人看着也般配,狄阿鸟却始终看不上,不管是不是因为那口痰,却觉得这女子和李思浑纠缠不清不太好,很有可能入了朝廷暗衙,才会频繁出入东夏。正好赶上过年去高显雍部,他就在赵雪山的族人里给瞅了个姑娘。赵雪山还以为狄阿鸟自己看上了,没想到过两天人家领自己小舅子来了。
李思浑还老觉得塞外无美人,没想到一见赵四小姐就挪不开眼了,那赵四小姐不施diǎn粉,却是两颊嫣红,唇如桔瓣,身材高挑,娇柔不胜,却能骑在马上纵横如飞。鬼使神差,李思浑就给diǎn头了。
两人走动了两年,狄阿鸟才给人下了一份丰厚的聘礼,让他把人娶回来。
石敬中捧在手里,却像在欣赏他自己的娘。旁边一个士兵忍不住了,喝道:“这是我们佐军的夫人,你看够了没有?”
石敬中终于肯抬头,盯上李思浑苦笑,説:“这般东夏画,我也画不出来。我倒是想与你一道,去见见那些能画如此细致工笔的画师。”
李思浑想了一下説:“能画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吧?”
石敬中就坐到对面勾勒了起来。
勾勒片刻,轮廓就出来了,工笔比较费时间,略一犹豫,石敬中就不照工笔画了,用工笔,两幅画放一起,自己是平的,人家是方的,给人对比去吗,他一凝神,再勾几笔,勾勒个马的轮廓,然后他干脆一手一笔,左右手交替,雨打落叶一样落笔,再过片刻,一副李思浑捧腹牵马的图就跃然纸上。
李思浑是识货的人,拿在手里,接连叫了几声“好”,接下来要求説:“题跋。要加题跋。”
石敬中慎重下笔,写道:“国中自有翩然客,一朝阵前勇军门。”
这两句话不显高深,恰是李思浑喜欢。
“翩然客”岂不暗合姐夫的雅将?
石敬中这有从腰中解下石头印,沾了红泥,盖了上头。
李思浑这就抱拳道:“在下西陇李氏思浑,谢先生赐画。”説完,就指指旁边的一袋钱,笑道:“聊以润笔。”説完,让士兵收画像走人。士兵却替他不值,大叫道:“将军。在咱东夏一张像dǐng多十个币,你给了多少钱?里头还有银子呢。”
李思浑却不多言,牵上马説走就走。
石敬中却持着钱袋往士兵手里塞,却又拉着问:“你説什么?东夏画一幅那样的工笔画只要十个币?”
士兵説:“咋了?你还别不信?”
他自己从屁股后面抽一张出来,仇大恨深地説:“自己看。这是俺爷娘。九个币画的。”士兵伸开给他看看,发现将军着急走,也连忙收起画像,转身赶路,一边走还一边掉头争辩:“你别不信。我们东夏就是九个币。俺们大王説了,要让天下有颜色,俺们的画工都不多收钱。”
説着,还瞄一眼石敬中手里的钱袋。
临了,他又喊了一句:“你连俺营中小参画得都不如。”
走到那边,李思浑拧上他耳朵了,问他:“説什么呢?写意与工笔你懂吗?瞎嚷嚷,丢本将军的人。”
石敬中掂量着手里的钱苦笑。
人走远了,他喃喃道:“九个币。东夏只要九个币。要让天下有颜色。好神奇的东夏。而今灵武已光复,不妨约上博骨律太岁,一起到东夏游学,去看一看。”
过了晌午,李思浑这路人马开始出发。
过王河,上船之后,李思浑迫不及待拿出今天石敬中的画给郭嘉看,窃喜説:“祭酒。你看此画怎么样?”
郭嘉扫了一眼,惊叹説:“一起哈成,神来之笔。何人给你画的?请动这样的人,开销几何?”
李思浑算了算,笑道:“十多两银子。”
郭嘉赏鉴完,笑道:“被你赚了,这是登州霖无先生一派的画风,飞急diǎn划,破折如斩,偏偏整幅看去,圆润自然,自霖无先生辞世,已经难觅此等佳作。”
他们还在路上。
李思广却不能在东凉城长呆,回到城外军营。
早上他告别狄阿鸟回去,中午健布就派人找他,等他到了,健布就叮嘱説:“当年的事也已经过去了,你要多和你妹夫搞好关系。”
李思广极为惊讶。
和狄阿鸟之间亲情自然不曾改变,只是由健布亲自叫道跟前这样叮嘱,却是怪事一桩。
健布这又説:“多与他交流一下军法。看看他肯不肯让你带队,带上百余朝廷将士前去观摩他们作战?”
李思广还真不想为这事出力,想也不想就説:“他又不傻。”
健布这又説:“那。组织一下,弄几支马球队,邀请他们派人来打马球没问题吧。”
李思广苦笑説:“君帅这是要干什么?”
健布和蔼地説:“两国交兵不如两国交赛,彼此关系亲近,以后就不容易起摩擦,再説了,将领们相互熟悉了,可以一起交流兵法嘛。”他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夏迟早会并入朝廷,武并不如文并,再説,武并,尔等并无胜算,既然如此,那就多交流,求文并。”
偏偏梁大壮的军队还不在东凉城,派人去叫李思浑,李思浑一天半天也赶不来。两人坐在一起,话题终是绕不开李思晴。最后还是李思广把结论下上,她嫁给了你,那就是你家的人,生是你家的人,死是你家的鬼,我没什么好埋怨的,再説人不是你没有照顾好,生病了,受苦了,而是被人家害了,这谁有什么办法。话这么説过,狄阿鸟表面上是能打住话题,但心里却是更伤心了。
由着酒劲,窝心的疼痛一个劲蹿。
他陪着、陪着忍受不了,寻狄黑虎安排李思广住下,自己捂着心,回去藏被子底下缅怀往事去了。
梁大壮暂时留在灵武。
他一接到消息就通知了李思浑。
正好郭嘉和一批文参也要过河前往东凉城,李思浑风风火火地赶过来,梁大壮灵机一动,多了个想法,就説:“思浑。你别急着走,也不用告假。正好郭祭酒他们要过河,你的兵你带上,兼送他们去东凉城嘛。你也别急着走,我这里有些钱先借你,去灵武街上多买些特产,让你哥捎回家。”
李思浑推脱自己不缺。
想一想,自己哥哥在东凉城,也不会一两日就走,而自己去了,军务在身,也没法跟他一道回家见爷娘的,见不了爹娘,是该买些特产带回去,再説就现在急着走,和diǎn完兵送郭嘉他们错不了多少时间,就在灵武买diǎn特产吧。
他派人回去diǎn兵,而自己带了俩兵到街上,一路干枣、二皮子,王河干鲤买下去,买了一大堆,给店家借了辆平板车才能往下走。灵武虽然还没有回复朝气,但比起以前热闹太多了,街角竟还多出来个画像的。
盯了画师前头的板凳两眼,他猛地到跟前,端正一坐,把身体挺得直直的,低沉地説:“给我画个像。”
画像的画师略有些畏惧地问:“将军?画几尺寸?”
他説的画几尺寸是説要大的要小的。
东夏现在不缺画师,他牛录中其实就有,只是被调走了,画河图去了,剩下几个只能画地图,他身上是带着新婚媳妇的画像,想着画一样大小的好卷,略一沉思,让自己的兵去马鞍子旁的吊袋去拿。画很快拿来,往老画师跟前一摊,老画师不敢接了,心虚地説:“老朽请罪。东夏画的工笔无人能比,老朽一画,那万般不如,怕将军一个反悔,将老朽怪罪,你还是别让我画了吧。”
李思浑愣了一愣。
他从军多年,也养成了不苟言笑的习惯,生气倒是不生气,就是表现有diǎn瘆人,盯着那个老画师,从怀中拎出一袋钱来,“哗啦”一放。
老画师无奈,只好奋起精神开折,提了最小的笔。
两个小兵左右各一个,像把人夹在中间一样,在后头鉴赏。
老画师越画汗越多,观比李思浑的时候,突然见到石敬中打对面走来,便喊了一声:“石大相公?”石敬中走来问怎么回事,老画师便给李思浑説:“这种工笔画,只有石相公会。将军若是能説服他,请他给你摹上一幅,那才能和你那一幅般比。”石敬中苦笑,想不到大街上被老画师拉上解围。
他见对面坐着一名年轻东夏将领英武非凡,想必不是老画师画艺的问题,二话不説,用手抓上旁边的画像。
看一眼,画中女子身体柔美,手持马鞭,骑马飞跃,山川景物,人和马逼真无二,一个树枝上开一朵桃花,花瓣被光一照,分明让人肯定,那上头带着光芒,明艳四射。
这画上是李思浑的妻子赵四小姐。
当年李思浑入东夏,藏了一个上谷姑娘,那姑娘叫阮桂英,人泼辣大胆,还曾吐了狄阿鸟一口,后来灾民归国,那女子回家找她娘,再后来又回来几趟。人看着也般配,狄阿鸟却始终看不上,不管是不是因为那口痰,却觉得这女子和李思浑纠缠不清不太好,很有可能入了朝廷暗衙,才会频繁出入东夏。正好赶上过年去高显雍部,他就在赵雪山的族人里给瞅了个姑娘。赵雪山还以为狄阿鸟自己看上了,没想到过两天人家领自己小舅子来了。
李思浑还老觉得塞外无美人,没想到一见赵四小姐就挪不开眼了,那赵四小姐不施diǎn粉,却是两颊嫣红,唇如桔瓣,身材高挑,娇柔不胜,却能骑在马上纵横如飞。鬼使神差,李思浑就给diǎn头了。
两人走动了两年,狄阿鸟才给人下了一份丰厚的聘礼,让他把人娶回来。
石敬中捧在手里,却像在欣赏他自己的娘。旁边一个士兵忍不住了,喝道:“这是我们佐军的夫人,你看够了没有?”
石敬中终于肯抬头,盯上李思浑苦笑,説:“这般东夏画,我也画不出来。我倒是想与你一道,去见见那些能画如此细致工笔的画师。”
李思浑想了一下説:“能画什么样就画什么样吧?”
石敬中就坐到对面勾勒了起来。
勾勒片刻,轮廓就出来了,工笔比较费时间,略一犹豫,石敬中就不照工笔画了,用工笔,两幅画放一起,自己是平的,人家是方的,给人对比去吗,他一凝神,再勾几笔,勾勒个马的轮廓,然后他干脆一手一笔,左右手交替,雨打落叶一样落笔,再过片刻,一副李思浑捧腹牵马的图就跃然纸上。
李思浑是识货的人,拿在手里,接连叫了几声“好”,接下来要求説:“题跋。要加题跋。”
石敬中慎重下笔,写道:“国中自有翩然客,一朝阵前勇军门。”
这两句话不显高深,恰是李思浑喜欢。
“翩然客”岂不暗合姐夫的雅将?
石敬中这有从腰中解下石头印,沾了红泥,盖了上头。
李思浑这就抱拳道:“在下西陇李氏思浑,谢先生赐画。”説完,就指指旁边的一袋钱,笑道:“聊以润笔。”説完,让士兵收画像走人。士兵却替他不值,大叫道:“将军。在咱东夏一张像dǐng多十个币,你给了多少钱?里头还有银子呢。”
李思浑却不多言,牵上马説走就走。
石敬中却持着钱袋往士兵手里塞,却又拉着问:“你説什么?东夏画一幅那样的工笔画只要十个币?”
士兵説:“咋了?你还别不信?”
他自己从屁股后面抽一张出来,仇大恨深地説:“自己看。这是俺爷娘。九个币画的。”士兵伸开给他看看,发现将军着急走,也连忙收起画像,转身赶路,一边走还一边掉头争辩:“你别不信。我们东夏就是九个币。俺们大王説了,要让天下有颜色,俺们的画工都不多收钱。”
説着,还瞄一眼石敬中手里的钱袋。
临了,他又喊了一句:“你连俺营中小参画得都不如。”
走到那边,李思浑拧上他耳朵了,问他:“説什么呢?写意与工笔你懂吗?瞎嚷嚷,丢本将军的人。”
石敬中掂量着手里的钱苦笑。
人走远了,他喃喃道:“九个币。东夏只要九个币。要让天下有颜色。好神奇的东夏。而今灵武已光复,不妨约上博骨律太岁,一起到东夏游学,去看一看。”
过了晌午,李思浑这路人马开始出发。
过王河,上船之后,李思浑迫不及待拿出今天石敬中的画给郭嘉看,窃喜説:“祭酒。你看此画怎么样?”
郭嘉扫了一眼,惊叹説:“一起哈成,神来之笔。何人给你画的?请动这样的人,开销几何?”
李思浑算了算,笑道:“十多两银子。”
郭嘉赏鉴完,笑道:“被你赚了,这是登州霖无先生一派的画风,飞急diǎn划,破折如斩,偏偏整幅看去,圆润自然,自霖无先生辞世,已经难觅此等佳作。”
他们还在路上。
李思广却不能在东凉城长呆,回到城外军营。
早上他告别狄阿鸟回去,中午健布就派人找他,等他到了,健布就叮嘱説:“当年的事也已经过去了,你要多和你妹夫搞好关系。”
李思广极为惊讶。
和狄阿鸟之间亲情自然不曾改变,只是由健布亲自叫道跟前这样叮嘱,却是怪事一桩。
健布这又説:“多与他交流一下军法。看看他肯不肯让你带队,带上百余朝廷将士前去观摩他们作战?”
李思广还真不想为这事出力,想也不想就説:“他又不傻。”
健布这又説:“那。组织一下,弄几支马球队,邀请他们派人来打马球没问题吧。”
李思广苦笑説:“君帅这是要干什么?”
健布和蔼地説:“两国交兵不如两国交赛,彼此关系亲近,以后就不容易起摩擦,再説了,将领们相互熟悉了,可以一起交流兵法嘛。”他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夏迟早会并入朝廷,武并不如文并,再説,武并,尔等并无胜算,既然如此,那就多交流,求文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