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大方的表态,一时间可谓是皆大欢喜。
然而对于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来说,这次拜访却不过是刚刚开始。
R-35的资料诚然能让十号工程松一口气,然而更大的问题却仍然摆在他们的面前。
即使涡喷15能够顺利服役,并且换成了仿制R-35,但涡喷本身就已经落后于时代。歼十作为钦定的国产三代机,绝不可能永远甘心使用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涡扇的太行发动机,才是它最佳良配。
然而真要铁了心非太行不娶,恐怕歼十非得少年熬白了头不可。
怎么能让太行这个怕生的大家闺秀早点从楼梯上下来,才是两人这次来拜访胡文海的真正用意。
说起来,还是要把事情算到胡文海的头上。
从F-14到苏27的入华,算是彻底把空军的胃口给养刁了。为了给未来量产的熊猫战斗机腾出空间,空军停止了歼八的改进,放弃了已经进入尾声的枭龙,甚至连超七项目都受到了影响。对于打靶一样在安南被虐菜了的米格23,空军在认识到二代与三代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后,甚至对二代机的信任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再多的二代机在三代机面前,现在看来都不足以形成优势。既然如此,那还发展什么二代机?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三代机的发展上才是正确的选择。
有着这样的想法,涡喷发动机的发展自然就受到了忽视,谁让涡扇发动机才是三代机的标配呢?
原本在搞涡喷13B改进的江和甫,624所在八爷下架之后,根据国内发动机跟着飞机走的惯例,自然是没有必要再搞下去了。
于是在这番阴差阳错之下,江和甫提前两年搞起了先进中推的预研工作。
如今二代机全面下马,三代机的航发除了TF41这款老货,就是AL-31F的毛子货。国内唯一的涡扇项目,就剩下了太行这一棵独苗。
搞了两年先进涡扇中推的预研之后,中推项目又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目前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所有的资源都在向着太行项目集中。
太行的一发配两型不是开玩笑的,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赌国运之举。
成了,中国跻身三代发动机生产国的行列。败了,会是什么结果大家都清楚……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行发动机的研发必须成功。
江和甫在中推核心机研发过程中展现的天赋和能力,就此被上级挖掘了出来。
参加太行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作为一个选择,摆在了江和甫的面前。根本不需要考虑,他果断的接过了这份重担。在上任伊始,江和甫便提出了一份颇受重视的提议。
《系列核心机研制派生发展型号》的报告,就此直达天听,引起了航发系统上下的一番剧烈地震。
一个为十号工程配套的太行已经让606所上下焦头烂额,江和甫竟然上来就想给项目制造更多的麻烦?
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份报告,其核心思想就是说,太行的核心机不能只配一个太行,而是应该根据太行的核心机派生出更多的发展型号来。不仅要能装机歼十,还得能通过调整外涵道等设计,将它装到其他的战斗机上,甚至将它的大涵道比加力改型装到轰炸机上,无加力型则可以用在运输机上,或者以其核心机开发客机发动机,进而衍生出先进的工业动力燃气轮机来。
想法自然是好想法,但执行起来未免就让人太过蛋疼了。真要这么搞,首先一点就要求设计师彻底将太行的核心机和高压、外涵道,乃至整个系统全部吃透。
这对太行那个F101的核心机来说,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国内真的能把F101给吃透,那也不至于以后会出现发动机上天往外喷零件这种要命的事故了。
太行最初的想法,本来就是F101的核心机加上AL-31F的外涵道,是个在不了解涡扇设计思路下,不求甚解的做法。张恩和只有在S-10失败之后,才认识到这种做法是走不通的。
但那已经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事情了,江和甫在太行可能失败的局面下,临危受命承担起了S-10A的研发工作。
但实际上相对于S-10,S-10A几乎可以说是重新设计了一款涡扇发动机。
也就是从S-10A的研发开始,江和甫推进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模式改革。首次遵循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先进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到型号研制”这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开展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这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巨大意义的进步!
江和甫吸取了太行发动机进展不顺的教训,从头开始将F101和AL-31F的核心机设计彻底吃透。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去面对S-10A的设计,这才有了后来S-10A装机歼11的成绩。
然而到那时已经太晚了,S-10A和S-10B的服役并没有让中国追上美俄两国的第一梯队。两款发动机的产能问题也始终无法扩张到满足需求的程度,这都是S-10A着手太晚的原因。
回首这一段历史,江和甫便是那个身处世界焦点的男人。
而一个拉风的男人,不论是历史如何改变,始终都会成为世界焦点。
这次会面胡文海,便是他和刘大响两人决心推动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型号这一计划的重要动作。
“宋总的问题是解决了,不过刘院长和江总师的任务可还没完成呢!”
屠基达作为中间人,穿针引线可以说是基本功了。见到宋文骢的事情告一段落,自然是不会忘了还有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在旁边等着。
他看了两人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向着胡文海说道:“胡总在与西飞的合作,很多人都看在眼里。要说我们这些搞飞机设计的没有点想法,嘿——”
“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接了屠基达话的正是江和甫,他抿了抿嘴唇,正色道:“胡总是闻名不如见面,那我们也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了。”
胡文海挑了挑眉,心下暗笑。谁说工程师和科学家就不会耍心眼,你看江和甫这不是把话术用的很溜么?
担心胡文海不好说话,谈话之前先把一顶大帽子给盖了下来。都“闻名不如见面”了,还怎么好意思太过斤斤计较?
飞机设计师和航发设计师都是对每一克重量锱铢必较的家伙,算计数字的时候能精益求精,算计起人的心思来一样是算无遗策。
“美国人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体系上比我们要先进和经济的多,尤其是对核心机派生型号的做法,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国内借鉴的。”江和甫说道这里,微微叹了口气:“我国空军订货量少,这是大环境导致的结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依靠生产军用飞机盈利来支持后续产品和技术研发,对国内军机系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如果能够开发出军民两用的系列技术,就可以依靠民用部分的盈利来分担军用技术的研发成本。在这方面,胡总和西飞合作的运七支线客机可以说是给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啊!”
“咳咳,我们也是受到运七民用的启发。听说胡总和西飞的合作项目,未来还会有一种百座级别的支线客机计划?不知道这种飞机的发动机,打算采用哪款产品?”
江和甫有些紧张的看着胡文海,手心里不知不觉就已经攥满了汗水。
对于胡文海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项目的一个核心部件,但是对于他和太行来说却是决定命运的一瞬间。
胡文海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给了江和甫一个确定的回答。在新支线客机的航发选择方面,说实话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当年和罗尔斯罗伊斯合作共同成立重型工业动力进出口公司,胡文海就是通过打入、甚至是垄断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的理由,来实现了罗尔斯罗伊斯在很多方面的让步。
他微微皱眉,像是有些难以开口,但还是坦诚的说道:“运七民用的涡桨发动机不提,接下来要做的百座支线客机,新飞公司计划采用的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RB211-535C发动机。”
“RB211-535C是37400磅推力,如果采用翼吊双发方案,对于百座支线客机的动力需求是溢出的,这并不经济!”
不愧是江和甫,胡文海的话刚说出来,B211系列发动机,实际上是为干线客机配套研发的,勉强用到支线客机上并不划算。
“民航客机的航空发动机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实际上没有必要一定在RB211-535C这棵树上吊死。”
江和甫趁热打铁,图穷匕见道:“我建议胡总可以考虑一下,即使前期采用RB211-535C发动机,也完全可以同时再设计一款更加适应新飞需求和经济性的航空发动机。”
“就像美国在F101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GE9的基础上,又开发了CFM56这款大涵道发动机。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胡总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开发中国自己的系列核心机!有了核心机,新飞百座支线客机的大涵道发动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然而对于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来说,这次拜访却不过是刚刚开始。
R-35的资料诚然能让十号工程松一口气,然而更大的问题却仍然摆在他们的面前。
即使涡喷15能够顺利服役,并且换成了仿制R-35,但涡喷本身就已经落后于时代。歼十作为钦定的国产三代机,绝不可能永远甘心使用涡喷发动机作为动力。涡扇的太行发动机,才是它最佳良配。
然而真要铁了心非太行不娶,恐怕歼十非得少年熬白了头不可。
怎么能让太行这个怕生的大家闺秀早点从楼梯上下来,才是两人这次来拜访胡文海的真正用意。
说起来,还是要把事情算到胡文海的头上。
从F-14到苏27的入华,算是彻底把空军的胃口给养刁了。为了给未来量产的熊猫战斗机腾出空间,空军停止了歼八的改进,放弃了已经进入尾声的枭龙,甚至连超七项目都受到了影响。对于打靶一样在安南被虐菜了的米格23,空军在认识到二代与三代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后,甚至对二代机的信任已经有了心理阴影。
再多的二代机在三代机面前,现在看来都不足以形成优势。既然如此,那还发展什么二代机?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三代机的发展上才是正确的选择。
有着这样的想法,涡喷发动机的发展自然就受到了忽视,谁让涡扇发动机才是三代机的标配呢?
原本在搞涡喷13B改进的江和甫,624所在八爷下架之后,根据国内发动机跟着飞机走的惯例,自然是没有必要再搞下去了。
于是在这番阴差阳错之下,江和甫提前两年搞起了先进中推的预研工作。
如今二代机全面下马,三代机的航发除了TF41这款老货,就是AL-31F的毛子货。国内唯一的涡扇项目,就剩下了太行这一棵独苗。
搞了两年先进涡扇中推的预研之后,中推项目又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目前中国的航空发动机行业,所有的资源都在向着太行项目集中。
太行的一发配两型不是开玩笑的,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的赌国运之举。
成了,中国跻身三代发动机生产国的行列。败了,会是什么结果大家都清楚……
在这样的背景下,太行发动机的研发必须成功。
江和甫在中推核心机研发过程中展现的天赋和能力,就此被上级挖掘了出来。
参加太行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作为一个选择,摆在了江和甫的面前。根本不需要考虑,他果断的接过了这份重担。在上任伊始,江和甫便提出了一份颇受重视的提议。
《系列核心机研制派生发展型号》的报告,就此直达天听,引起了航发系统上下的一番剧烈地震。
一个为十号工程配套的太行已经让606所上下焦头烂额,江和甫竟然上来就想给项目制造更多的麻烦?
简单的解释一下这份报告,其核心思想就是说,太行的核心机不能只配一个太行,而是应该根据太行的核心机派生出更多的发展型号来。不仅要能装机歼十,还得能通过调整外涵道等设计,将它装到其他的战斗机上,甚至将它的大涵道比加力改型装到轰炸机上,无加力型则可以用在运输机上,或者以其核心机开发客机发动机,进而衍生出先进的工业动力燃气轮机来。
想法自然是好想法,但执行起来未免就让人太过蛋疼了。真要这么搞,首先一点就要求设计师彻底将太行的核心机和高压、外涵道,乃至整个系统全部吃透。
这对太行那个F101的核心机来说,实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如果国内真的能把F101给吃透,那也不至于以后会出现发动机上天往外喷零件这种要命的事故了。
太行最初的想法,本来就是F101的核心机加上AL-31F的外涵道,是个在不了解涡扇设计思路下,不求甚解的做法。张恩和只有在S-10失败之后,才认识到这种做法是走不通的。
但那已经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事情了,江和甫在太行可能失败的局面下,临危受命承担起了S-10A的研发工作。
但实际上相对于S-10,S-10A几乎可以说是重新设计了一款涡扇发动机。
也就是从S-10A的研发开始,江和甫推进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模式改革。首次遵循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先进部件、核心机、验证机到型号研制”这一科学的发展模式开展涡扇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这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巨大意义的进步!
江和甫吸取了太行发动机进展不顺的教训,从头开始将F101和AL-31F的核心机设计彻底吃透。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去面对S-10A的设计,这才有了后来S-10A装机歼11的成绩。
然而到那时已经太晚了,S-10A和S-10B的服役并没有让中国追上美俄两国的第一梯队。两款发动机的产能问题也始终无法扩张到满足需求的程度,这都是S-10A着手太晚的原因。
回首这一段历史,江和甫便是那个身处世界焦点的男人。
而一个拉风的男人,不论是历史如何改变,始终都会成为世界焦点。
这次会面胡文海,便是他和刘大响两人决心推动系列核心机派生发展型号这一计划的重要动作。
“宋总的问题是解决了,不过刘院长和江总师的任务可还没完成呢!”
屠基达作为中间人,穿针引线可以说是基本功了。见到宋文骢的事情告一段落,自然是不会忘了还有刘大响和江和甫两人在旁边等着。
他看了两人一眼,轻轻的点了点头,向着胡文海说道:“胡总在与西飞的合作,很多人都看在眼里。要说我们这些搞飞机设计的没有点想法,嘿——”
“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接了屠基达话的正是江和甫,他抿了抿嘴唇,正色道:“胡总是闻名不如见面,那我们也就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了。”
胡文海挑了挑眉,心下暗笑。谁说工程师和科学家就不会耍心眼,你看江和甫这不是把话术用的很溜么?
担心胡文海不好说话,谈话之前先把一顶大帽子给盖了下来。都“闻名不如见面”了,还怎么好意思太过斤斤计较?
飞机设计师和航发设计师都是对每一克重量锱铢必较的家伙,算计数字的时候能精益求精,算计起人的心思来一样是算无遗策。
“美国人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体系上比我们要先进和经济的多,尤其是对核心机派生型号的做法,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国内借鉴的。”江和甫说道这里,微微叹了口气:“我国空军订货量少,这是大环境导致的结果,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依靠生产军用飞机盈利来支持后续产品和技术研发,对国内军机系统来说就比较困难了。但是如果能够开发出军民两用的系列技术,就可以依靠民用部分的盈利来分担军用技术的研发成本。在这方面,胡总和西飞合作的运七支线客机可以说是给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啊!”
“咳咳,我们也是受到运七民用的启发。听说胡总和西飞的合作项目,未来还会有一种百座级别的支线客机计划?不知道这种飞机的发动机,打算采用哪款产品?”
江和甫有些紧张的看着胡文海,手心里不知不觉就已经攥满了汗水。
对于胡文海来说,也许只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项目的一个核心部件,但是对于他和太行来说却是决定命运的一瞬间。
胡文海犹豫了一下,不过还是给了江和甫一个确定的回答。在新支线客机的航发选择方面,说实话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当年和罗尔斯罗伊斯合作共同成立重型工业动力进出口公司,胡文海就是通过打入、甚至是垄断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的理由,来实现了罗尔斯罗伊斯在很多方面的让步。
他微微皱眉,像是有些难以开口,但还是坦诚的说道:“运七民用的涡桨发动机不提,接下来要做的百座支线客机,新飞公司计划采用的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RB211-535C发动机。”
“RB211-535C是37400磅推力,如果采用翼吊双发方案,对于百座支线客机的动力需求是溢出的,这并不经济!”
不愧是江和甫,胡文海的话刚说出来,B211系列发动机,实际上是为干线客机配套研发的,勉强用到支线客机上并不划算。
“民航客机的航空发动机可以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实际上没有必要一定在RB211-535C这棵树上吊死。”
江和甫趁热打铁,图穷匕见道:“我建议胡总可以考虑一下,即使前期采用RB211-535C发动机,也完全可以同时再设计一款更加适应新飞需求和经济性的航空发动机。”
“就像美国在F101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GE9的基础上,又开发了CFM56这款大涵道发动机。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胡总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开发中国自己的系列核心机!有了核心机,新飞百座支线客机的大涵道发动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