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国对于美国发生的事情还是非常关注的,实际上从格鲁曼收购麦道到波音介入收购,整个欧洲的相关行业和舆论都在积极的进行讨论。
原因也很简单,现阶段能够与美国航空制造业进行竞争的,放眼世界也只有一个空客而已。
波音独占鳌头,空客紧随其后。在商业飞机制造领域,飞机的生产订单往往要排序到几年以后,航空公司和船运公司的运作模式有所类似,飞机这种资产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拿货越快价格越高,拿货越慢价格越低,这就要考虑几年时间里航空业的行情。如果行情紧俏,航空公司才会舍得花大价钱在飞机制造商那里插队购买。
这样一来,麦道作为世界第三的生产能力,谁能并购麦道谁就能大大缩短自己的正常排序拿货周期,进而对航空公司吸引力大大增强。这还没计算拿下麦道之后,航空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绝对优势,垄断导致的成本下降,机型销量上升摊薄研发成本……
一旦波音收购麦道,其获得的优势绝不仅仅是麦道本身,而是波音彻底走上航空制造业神坛的最后一步。从此以后,空客虽然还是第二,但却要面临几乎丧失问鼎天下的可能。
这对于欧洲航空制造业、航空公司,以及支持发展航空产业的各国政府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空客在欧洲的影响力绝对不小,七十年代空中客车公司成立,其股权是欧洲宇航防务集团100%持有的。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涉及的业务,更包括军用飞机、直升机,制导武器和电子作战系统,航天发射、轨道卫星等一系列的航空航天系统产品。
这么一个欧洲的庞然大物,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内最宝贵的资产,就是空中客车公司。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集团总部干脆抢了空客的名头,自称起“空客集团”来,将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旧名弃若蔽履。而其原本辖下的空客公司,就这么莫名其妙、一脸懵逼的继续顶着空客公司的名头,和集团总部重名了。
有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做靠山,空客公司在欧洲是拥有着普遍影响力的。自打波音露出要收购麦道的企图,空客上下就已经警觉了起来,保持着对事态进展的密切关注。
但是让空客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差异的是,自己这边还没用力,忽然欧洲舆论就开始普遍对波音收购麦道关注了起来。
说起来波音也是有点冤,在对外宣传上波音不可能否认自己对麦道的收购企图。虽然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其对麦道的收购计划只是为了破坏格鲁曼对麦道的收入,进而将中方的百亿美元订单揽入怀中。
要说波音有没有收购麦道的心?那当然是有的!波音也知道收购麦道对它意味着什么,怎么可能会没有这个想法。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胡总开挂的波音,可没有一次拿出上百亿美元的能力,收购麦道力不从心。
1991年的麦道此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波音想迎娶麦道,是凑不出这笔彩礼钱的。只有在麦道竞标ATF战机失败,未来集团业务无以为继的时候,波音才能乘虚而入。
另一个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1996年ATF战机项目已经确定波音中标。这时候波音收购麦道,是有五角大楼极力推动的。当时的国防部长威廉佩里认为一个垄断的波音对军力提升更加重要,于是支持了波音并购麦道。
为此美国官方出面,对欧洲各国担心波音垄断的声音进行压制,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以摆平欧洲的反对声音。在这些利益交换条件里,甚至还包括了允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收购一部分麦道军用技术的要求。
在这一系列的特殊背景之下,麦道这才终于被波音揽入怀中。
而在1991年呢?麦道如今还是ATF计划的竞标方之一,而波音的大恩主威廉佩里还没有登上国防部长的宝座,波音手里的小钱钱更是捉襟见肘。
面对格鲁曼的横刀夺爱,波音此时也只能是定下了一个最低的期望。拿下麦道30%的股份,联合其内部对格鲁曼不满意的股东,让格鲁曼的收购失败。
但是这些话,波音是不能对外面直接说的。
怎么说?对那些指望波音收购麦道之后,等着股票价值上涨的股东说我们就没有这个计划?
对麦道同意股份置换的股东说,我们其实是晃点你们的?
对格鲁曼说波音怕了你们,不敢正面竞争,只要把你们的生意搅黄了就算胜利?
对中国人说,我不是要收购麦道,只是为了要坑你们的钱?
波音想死吗?
既然作出了收购麦道的样子,波音就不可能自曝其短。哪怕是撑门面,也要表现的好像志在必得一样。
面对欧洲方面突然甚嚣尘上的“波音威胁论”,波音方面有苦难言。总不能说“我们其实是假打的,就没真想收购麦道”,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在波音的沉默应对和持续推进收购之后,很快欧洲舆论的风向也吹到了政界。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一直以来都在谋求政府方面的政策应对,然而波音毕竟刚刚开始着手收购麦道,双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动向。在这种时候就有政府出面,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官字两个口,上也有理、下也有理,全看怎么说罢了。一个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力量还不足以指使欧洲的官僚们,但当欧洲金融集团的势力也加入其中,情况又自是不同。
报纸上、电视里,广播、杂志,甚至是这段时间里的很多欧洲大学的讲座,都频繁的开始谈论起波音如果收购麦道,将会对欧洲经济造成的影响。波音如果在航空制造市场获得垄断地位,欧洲航空制造业萎缩,究竟会有多少人面临失业?又有多少技术领域受到影响?
这是普通人关心的方面。
而财经界也频频发问,波音收购麦道对关贸协定的内容是否构成违约?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欧洲的其他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波音收购麦道,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垄断法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的舆论尽操与传媒集团之手,而传媒集团背后的幕后黑手,则属于金融界。
传媒集团对资本的依赖,远大于制造业。因此当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出面说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是不紧不慢的发了几篇新闻,制造来了一点杂音而已。
然而当被资本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之后,传媒集团们顿时快马加鞭,制造起了一片舆论大潮。
舆论关注还只是第一步,而紧接着从各方传递过来的现实压力,推着欧洲官僚们迅速的驶往了对波音制裁的快车道上。
德国方面,MBB对其国内政坛影响不容忽视。英法荷兰等国,各家最强大的保险公司背后,肯定是错综复杂的政坛关系网络,何况保险业的稳定更直接关系到各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丝毫不容有失。至于其他的欧洲国家,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和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其广泛的国际业务影响力,也足以形成一个普遍的联盟。
这样一来,在空客方面一脸懵逼的状态下,欧洲政坛迅速的作出了对波音收购麦道的剧烈反应。欧洲十五国外长在苏黎世展开紧急磋商,讨论波音并购麦道欧洲应该作何反应。
鉴于波音收购麦道在航空制造业形成的垄断地位,空客将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可能。因此,欧洲各国宣布将对波音执行为期一年的制裁。
在这一年时间内,波音在欧洲各国签署的独占供应协议,将面临100%的进口税额增加。
这也就是说,波音在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签署的,一定时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这种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进口税率翻倍的惩罚。
这类协议本身就有垄断嫌疑,虽然肯签署这种协议的航空公司很少,但是可以相见这些都是波音的“铁粉”。这些铁粉的利益损失,对波音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将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这份制裁决议的出台,如果是往常时日,对波音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一年期的制裁,还只是针对专属协议,波音是完全能吃下来的。不论是补贴还是降价,或者干脆延期交付,绕过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但问题是,现在并不是普通时期,波音本身也并非风平浪静。
在股票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波音股票抛盘的时候,忽然爆出波音受到欧洲制裁。哪怕这份制裁决议的涉及面很小,但这无疑是表达了欧洲的一种态度。
波音此时还只是收购了麦道10%的股份,欧洲就已经开始进行制裁。那如果波音收购麦道的比例继续扩大,谁能保证欧洲不会干脆将波音关在欧洲航空市场的大门外?
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投资者的信心。一旦普通投资者对企业股票的信心丧失,基本面的数据再好也无法阻止股价的下跌。
波音股价在收购麦道的同时,狠狠的挨了一个闷棍。
原因也很简单,现阶段能够与美国航空制造业进行竞争的,放眼世界也只有一个空客而已。
波音独占鳌头,空客紧随其后。在商业飞机制造领域,飞机的生产订单往往要排序到几年以后,航空公司和船运公司的运作模式有所类似,飞机这种资产本身也是一种投资。拿货越快价格越高,拿货越慢价格越低,这就要考虑几年时间里航空业的行情。如果行情紧俏,航空公司才会舍得花大价钱在飞机制造商那里插队购买。
这样一来,麦道作为世界第三的生产能力,谁能并购麦道谁就能大大缩短自己的正常排序拿货周期,进而对航空公司吸引力大大增强。这还没计算拿下麦道之后,航空制造企业在产业链中的绝对优势,垄断导致的成本下降,机型销量上升摊薄研发成本……
一旦波音收购麦道,其获得的优势绝不仅仅是麦道本身,而是波音彻底走上航空制造业神坛的最后一步。从此以后,空客虽然还是第二,但却要面临几乎丧失问鼎天下的可能。
这对于欧洲航空制造业、航空公司,以及支持发展航空产业的各国政府来说,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
空客在欧洲的影响力绝对不小,七十年代空中客车公司成立,其股权是欧洲宇航防务集团100%持有的。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涉及的业务,更包括军用飞机、直升机,制导武器和电子作战系统,航天发射、轨道卫星等一系列的航空航天系统产品。
这么一个欧洲的庞然大物,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内最宝贵的资产,就是空中客车公司。以至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集团总部干脆抢了空客的名头,自称起“空客集团”来,将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旧名弃若蔽履。而其原本辖下的空客公司,就这么莫名其妙、一脸懵逼的继续顶着空客公司的名头,和集团总部重名了。
有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做靠山,空客公司在欧洲是拥有着普遍影响力的。自打波音露出要收购麦道的企图,空客上下就已经警觉了起来,保持着对事态进展的密切关注。
但是让空客和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差异的是,自己这边还没用力,忽然欧洲舆论就开始普遍对波音收购麦道关注了起来。
说起来波音也是有点冤,在对外宣传上波音不可能否认自己对麦道的收购企图。虽然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其对麦道的收购计划只是为了破坏格鲁曼对麦道的收入,进而将中方的百亿美元订单揽入怀中。
要说波音有没有收购麦道的心?那当然是有的!波音也知道收购麦道对它意味着什么,怎么可能会没有这个想法。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没有胡总开挂的波音,可没有一次拿出上百亿美元的能力,收购麦道力不从心。
1991年的麦道此时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波音想迎娶麦道,是凑不出这笔彩礼钱的。只有在麦道竞标ATF战机失败,未来集团业务无以为继的时候,波音才能乘虚而入。
另一个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1996年ATF战机项目已经确定波音中标。这时候波音收购麦道,是有五角大楼极力推动的。当时的国防部长威廉佩里认为一个垄断的波音对军力提升更加重要,于是支持了波音并购麦道。
为此美国官方出面,对欧洲各国担心波音垄断的声音进行压制,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换,以摆平欧洲的反对声音。在这些利益交换条件里,甚至还包括了允许欧洲宇航防务集团收购一部分麦道军用技术的要求。
在这一系列的特殊背景之下,麦道这才终于被波音揽入怀中。
而在1991年呢?麦道如今还是ATF计划的竞标方之一,而波音的大恩主威廉佩里还没有登上国防部长的宝座,波音手里的小钱钱更是捉襟见肘。
面对格鲁曼的横刀夺爱,波音此时也只能是定下了一个最低的期望。拿下麦道30%的股份,联合其内部对格鲁曼不满意的股东,让格鲁曼的收购失败。
但是这些话,波音是不能对外面直接说的。
怎么说?对那些指望波音收购麦道之后,等着股票价值上涨的股东说我们就没有这个计划?
对麦道同意股份置换的股东说,我们其实是晃点你们的?
对格鲁曼说波音怕了你们,不敢正面竞争,只要把你们的生意搅黄了就算胜利?
对中国人说,我不是要收购麦道,只是为了要坑你们的钱?
波音想死吗?
既然作出了收购麦道的样子,波音就不可能自曝其短。哪怕是撑门面,也要表现的好像志在必得一样。
面对欧洲方面突然甚嚣尘上的“波音威胁论”,波音方面有苦难言。总不能说“我们其实是假打的,就没真想收购麦道”,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在波音的沉默应对和持续推进收购之后,很快欧洲舆论的风向也吹到了政界。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一直以来都在谋求政府方面的政策应对,然而波音毕竟刚刚开始着手收购麦道,双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动向。在这种时候就有政府出面,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官字两个口,上也有理、下也有理,全看怎么说罢了。一个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力量还不足以指使欧洲的官僚们,但当欧洲金融集团的势力也加入其中,情况又自是不同。
报纸上、电视里,广播、杂志,甚至是这段时间里的很多欧洲大学的讲座,都频繁的开始谈论起波音如果收购麦道,将会对欧洲经济造成的影响。波音如果在航空制造市场获得垄断地位,欧洲航空制造业萎缩,究竟会有多少人面临失业?又有多少技术领域受到影响?
这是普通人关心的方面。
而财经界也频频发问,波音收购麦道对关贸协定的内容是否构成违约?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欧洲的其他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波音收购麦道,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垄断法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的舆论尽操与传媒集团之手,而传媒集团背后的幕后黑手,则属于金融界。
传媒集团对资本的依赖,远大于制造业。因此当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出面说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是不紧不慢的发了几篇新闻,制造来了一点杂音而已。
然而当被资本狠狠的抽了一鞭子之后,传媒集团们顿时快马加鞭,制造起了一片舆论大潮。
舆论关注还只是第一步,而紧接着从各方传递过来的现实压力,推着欧洲官僚们迅速的驶往了对波音制裁的快车道上。
德国方面,MBB对其国内政坛影响不容忽视。英法荷兰等国,各家最强大的保险公司背后,肯定是错综复杂的政坛关系网络,何况保险业的稳定更直接关系到各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丝毫不容有失。至于其他的欧洲国家,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和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其广泛的国际业务影响力,也足以形成一个普遍的联盟。
这样一来,在空客方面一脸懵逼的状态下,欧洲政坛迅速的作出了对波音收购麦道的剧烈反应。欧洲十五国外长在苏黎世展开紧急磋商,讨论波音并购麦道欧洲应该作何反应。
鉴于波音收购麦道在航空制造业形成的垄断地位,空客将面临不平等竞争的可能。因此,欧洲各国宣布将对波音执行为期一年的制裁。
在这一年时间内,波音在欧洲各国签署的独占供应协议,将面临100%的进口税额增加。
这也就是说,波音在欧洲的一些航空公司签署的,一定时间内只购买波音飞机的这种协议,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面临进口税率翻倍的惩罚。
这类协议本身就有垄断嫌疑,虽然肯签署这种协议的航空公司很少,但是可以相见这些都是波音的“铁粉”。这些铁粉的利益损失,对波音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将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这份制裁决议的出台,如果是往常时日,对波音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一年期的制裁,还只是针对专属协议,波音是完全能吃下来的。不论是补贴还是降价,或者干脆延期交付,绕过制裁的方法有很多。
但问题是,现在并不是普通时期,波音本身也并非风平浪静。
在股票市场上突然出现大量波音股票抛盘的时候,忽然爆出波音受到欧洲制裁。哪怕这份制裁决议的涉及面很小,但这无疑是表达了欧洲的一种态度。
波音此时还只是收购了麦道10%的股份,欧洲就已经开始进行制裁。那如果波音收购麦道的比例继续扩大,谁能保证欧洲不会干脆将波音关在欧洲航空市场的大门外?
股票市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投资者的信心。一旦普通投资者对企业股票的信心丧失,基本面的数据再好也无法阻止股价的下跌。
波音股价在收购麦道的同时,狠狠的挨了一个闷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