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场上,一门改进型加特林机关枪准备就绪。
跟前几种加特林机关枪不同的是,新型加特林机关枪已经有十根枪管了,并采用更加先进和省力的导气式原理,并运用了精密齿轮锁机技术,使得射速获得大幅度提高,从南北战争初期1861年的180发每分钟,经过六次升级,到了1865年时,射速已经提升到360发每分钟了。
当然,这个射速跟后世每分钟上万发射速的加特林机关枪没法比,但要知道后世的加特林是有额外电机辅助的,对于眼下依靠手动摇杆的加特林机关枪而言,每分钟360发的射速已经是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了。
嗒嗒嗒嗒嗒嗒……
试验场中的加特林机关枪开始射击。
但见十根枪管飞速旋转,火舌喷吐,眨眼间射出大量子弹,如流光一般射向五百米外的靶区。
靶区内是一道五百多米长的木墙,用一层层均匀木板拼接而成,最外面贴上靶纸,用来测试枪械的射击精度和穿透力。
一分钟后,停止射击,自有人员报靶。
“最大散布半径43米,穿透3层木板!”
到了五百米距离,散布半径已经达到43米,说明这个距离基本上打不着敌人了,不过穿透力尚可,如果在概率射击时,对敌人依然有威慑力。
李卫国观看了全过程,从三十米距离开始,一直到五百米,中间一共进行了二十次射击。其中两百米内的测试次数最多,基本上命中散布率不超过15米,在50至100米内。散布率在5米以内,拥有最强大的杀伤力。
“不错!不错!”
李卫国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转向旁边的沈葆桢。问道:“这个型号目前可以造多少出来?”
沈葆桢回答道:“这是加特林mk18型,是最新型号。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改进,我们的工匠可以在一个月内造出10门,如果要兵工厂批量生产的话,需要先设立生产线,三个月后可以实现每月造30门。”
李卫国摇摇头,道:“本王没有那么多时间,三个月,本王只给你三个月时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本王要100门加特林mk18型机关枪!”
“这个有些难度!”沈葆桢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应承道:“不过应该可以完成,只需要征用三千名工匠,加班加点没有问题。不过,弹药问题王爷打算怎么办?”
李卫国反问道:“弹药有何问题?”
“是这样的!”沈葆桢解释道:“加特林机关枪使用的弹药较为特殊,虽然也是9毫米口径,但我们为了提高威力,将弹头和弹体都做了些延长。”
李卫国恍然大悟,难怪在五百米距离上还能穿透三层木板。原来是将普通子弹加长了,变成特种弹药了。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加特林机关枪太耗费子弹。没有庞大的弹药储备,就算三个月后得到了一百门加特林机关枪,刚拿到战场上突突几分钟就得哑火。
他顿时皱眉道:“这种弹药你们准备了多少?”
沈葆桢回答道:“目前用于测试,只生产了五万发!”
“不够!”李卫国顿时道:“三个月的时间,子弹需准备五百万发!一年之内,另需两千万发!”
沈葆桢苦着脸道:“王爷,这个恐怕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生产线!若是有生产线,一个月即可供应五百万发。”
“这件事你自己想办法。要么你把弹药改回标准弹,要么想办法制造五百万发子弹出来。这是你的事情,本王只看结果。”
事关王途霸业。李卫国可不会跟沈葆桢扯皮,直接下达死命令。
沈葆桢顿时傻眼,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活该!让你多嘴!
只是木已成舟,既然李卫国已经发话了,沈葆桢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想办法了。
好在李卫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沈葆桢大开绿灯,这样一来,沈葆桢也可以调动最大的力量来完成李卫国交代的任务。
李卫国又问道:“现在有几门加特林mk18型机关枪了?”
沈葆桢回答道:“回王爷的话,目前mk18型只有这一门,不过mk17型有三门,mk15型有两门,其他加特林型号都不符合实战要求。”
李卫国点点头,叫来庄久侠,让他传达口谕,令总参谋部立刻选拔一千名身体强壮并且射击水平较高的士兵送到江南制造局,让他们现行学习使用加特林机关枪,将来上战场不会生疏。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李卫国不得不更加重视军队的建设。
整个吴军,不,应该称之为南洋军了,因为吴军只代表三吴地区,如今李卫国已经控制了十省,控制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又是南洋大臣,因此其麾下的吴军也被外界改称南洋军了。
如今的南洋军规模已经达到百万,其中原来的吴军底子是六十万,加上灭太平天国收降的太平军,以及灭曾国藩得到了湘军,前前后后加起来便是百万。
不过这百万大军并非都像吴军那样装备了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步兵炮等武器装备,就算李卫国再有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四十万人所需的全部武器装备,毕竟江南制造局的产能每年只能满足二十万人装备。再说原来的太平军和湘军,他们对李卫国的忠诚度肯定不如吴军高,换做任何一个君主,都不可能给这些新降的军队装备上最强武器的。
当然,太平军被灭已经一年多了,经过一年的“教育”,太平军对李卫国的归属感还是不错的,毕竟李卫国也要反清,这跟太平军推翻满清的理念相同。因此接受度较高,如今的二十万太平军基本上不会轻易反叛了,李卫国已经开始陆续给他们发放新式武器装备了。
但对于湘军而言。他们对李卫国的归属感就差很多了,由于是刚刚投降。军心不稳,再加上湘军和太平军是死仇,战场上的血海深仇太深,这两支军队都在李卫国帐下,矛盾天天都有,经常发生冲突,因此李卫国更加不可能给湘军分发先进武器装备了。
这样一来,李卫国的南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只有原来的六十万吴军,二十万太平军很快都将配发新式武器装备,战斗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而湘军还是原来的湘军,战斗力有,但李卫国不敢用。
因此,李卫国实际上能动员的只有八十万军队而已。
靠这八十万军队,跟满清朝廷的八十万大军作战倒是没有问题,但还有三十万英法联军,这就是大问题了,所以李卫国短时间内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有强大的武器装备来支持。
加特林机关枪李卫国已经看过了,准备在三个月内完成一百门,在战场上一定会取得巨大战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李卫国顺便视察了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的生产线,查看这两款主战武器装备的产能,因为接下来的大战爆发,战场上的损失需要及时补充,否则战斗力将大打折扣,被削弱,谁能储备更多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谁就可以多一分胜算。
此时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已经经过了四年的不断改良,毕竟当年的卫国式步枪技术已经转卖给了英法等国。虽然给英法两国的是阉割版本,但凭借英法两国的工业技术和人才储备。相信很快就会逆向复原全部技术。如今四年过去了,英法两国早已经大规模装备了卫国式步枪。那么李卫国想要在步枪上保持对英法等列强的优势,就必须不断的改良才行。
现在的卫国式步枪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改,枪机零部件得益于车床技术的进步,加工更加精密,损坏率大幅度下降,已经完全媲美历史上的毛瑟98步枪了,只不过前者口径是7.92毫米,后者口径还是9毫米,装弹后的整枪重量要高于毛瑟98。
只是,尽管改良后的卫国式步枪优于英法军队使用的卫国式步枪,但到了战场上,双方都使用这种武器,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明显了。如果说上一次淞沪会战时李卫国的军队是因为装备的决定性优势取胜的,那么再来一次淞沪会战的话,同样装备卫国式步枪的英法联军,就不可能再出现一边倒的优势了。
可以说,尽管江南制造局已经将卫国式步枪进一步改良了,但战场上的效果并不会很明显,若非要说优势,那顶多是生产成本下降和维护费用下降罢了。
卫国式步枪没有明显改动,但五九式步兵炮却是大改了。
之前因为五九式步兵炮的炮管寿命只有150发左右,膛压不足导致,口径只有70毫米,身管短,威力和射程受到了限制。如今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后装炮一样可以实现大口径和长身管了。
五九式步兵炮升级为六二式,口径变成了75毫米,倍径延长到了15倍,使得身管达到了1125毫米,不过这样长的炮管无疑牺牲了一定的高低射界,但好处却是威力增强,穿透力是五九式步兵炮的两倍,在500米内可轻易击穿一米厚城墙。
六二式步兵炮是被用于直瞄火力支援的,这不像五九式步兵炮,既可以直瞄,也可以曲射。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六二式步兵炮没有了大仰角曲射能力,却突出了直射攻坚能力,一旦碰上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可一炮将其摧毁。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卫国就放弃了曲射支援火炮。
相反,从五九式步兵炮在淞沪会战中的曲射支援作战时取得的巨大战果中,李卫国意识到了榴弹炮的战场支援作用。
尤其是今后的地面战争恐怕将要向堑壕战方面发展,所以能够曲射的榴弹炮火力支援至关重要。
取消了六二式步兵炮的曲射能力,李卫国却允许江南制造局发展了口径为125毫米的中型榴弹炮,以及155毫米口径的重榴弹炮。
五年前,江南制造局还在为80毫米口径的火炮气密性发愁,如今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不但研制成功了六四式125毫米10倍径中型榴弹炮,更是在最近研制成功了六五式155毫米口径11倍径的重型榴弹炮。
得知这件事的李卫国特别高兴,他正想给他的军队装备高中低三挡口径的火炮,六二式火炮的口径是75毫米,作为一线部队的步兵攻坚时使用的直射火力,用来正面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而六四式12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将作为师团级的步兵火力压制武器使用,用来压制地方的炮兵火力。
最后这个六五式155毫米重型榴弹炮,则是用于军团级别的大型会战,其强大的炮火将被用于对敌的地毯式打击,一举击碎或者打乱敌军的全盘军事部署,属于战略性火力。
高中低三挡搭配,这是未来炮兵部队必须具备的条件,李卫国如今拿来给他的南洋军装备,必将引起全世界新一轮的炮兵战术革命。
对于可能造成的影响,李卫国已经顾不得了,他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面对的敌人太强大,满清朝廷、淮军集团、英法列强,这三股势力合在一起,李卫国必须要重视起来,否则将会吃大亏。
有了六二式、六四式和六五式这三款新锐火炮,李卫国是爽了,各镇的炮团团长们也爽了,可却是苦了后勤部的官兵门,也苦了辎重营的官兵们。
为啥?
君不见12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有多重?45公斤,还好弹头弹药一体,比75毫米火炮炮弹重了整整20公斤。
君不见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有多重?50公斤,只是弹头重量,算上发射药包还得增加20公斤,若是再来一个最远射程,还得安装三五十斤的发射药才行。
坑爹的重量啊!一群小胳膊小腿的辎重兵可是得累惨了,这不整天不干别的,全都在训练体力呢,不然等到上了战场,搬两发炮弹就累趴下了,那还打个屁仗。(未完待续。)
跟前几种加特林机关枪不同的是,新型加特林机关枪已经有十根枪管了,并采用更加先进和省力的导气式原理,并运用了精密齿轮锁机技术,使得射速获得大幅度提高,从南北战争初期1861年的180发每分钟,经过六次升级,到了1865年时,射速已经提升到360发每分钟了。
当然,这个射速跟后世每分钟上万发射速的加特林机关枪没法比,但要知道后世的加特林是有额外电机辅助的,对于眼下依靠手动摇杆的加特林机关枪而言,每分钟360发的射速已经是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了。
嗒嗒嗒嗒嗒嗒……
试验场中的加特林机关枪开始射击。
但见十根枪管飞速旋转,火舌喷吐,眨眼间射出大量子弹,如流光一般射向五百米外的靶区。
靶区内是一道五百多米长的木墙,用一层层均匀木板拼接而成,最外面贴上靶纸,用来测试枪械的射击精度和穿透力。
一分钟后,停止射击,自有人员报靶。
“最大散布半径43米,穿透3层木板!”
到了五百米距离,散布半径已经达到43米,说明这个距离基本上打不着敌人了,不过穿透力尚可,如果在概率射击时,对敌人依然有威慑力。
李卫国观看了全过程,从三十米距离开始,一直到五百米,中间一共进行了二十次射击。其中两百米内的测试次数最多,基本上命中散布率不超过15米,在50至100米内。散布率在5米以内,拥有最强大的杀伤力。
“不错!不错!”
李卫国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转向旁边的沈葆桢。问道:“这个型号目前可以造多少出来?”
沈葆桢回答道:“这是加特林mk18型,是最新型号。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改进,我们的工匠可以在一个月内造出10门,如果要兵工厂批量生产的话,需要先设立生产线,三个月后可以实现每月造30门。”
李卫国摇摇头,道:“本王没有那么多时间,三个月,本王只给你三个月时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本王要100门加特林mk18型机关枪!”
“这个有些难度!”沈葆桢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应承道:“不过应该可以完成,只需要征用三千名工匠,加班加点没有问题。不过,弹药问题王爷打算怎么办?”
李卫国反问道:“弹药有何问题?”
“是这样的!”沈葆桢解释道:“加特林机关枪使用的弹药较为特殊,虽然也是9毫米口径,但我们为了提高威力,将弹头和弹体都做了些延长。”
李卫国恍然大悟,难怪在五百米距离上还能穿透三层木板。原来是将普通子弹加长了,变成特种弹药了。
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加特林机关枪太耗费子弹。没有庞大的弹药储备,就算三个月后得到了一百门加特林机关枪,刚拿到战场上突突几分钟就得哑火。
他顿时皱眉道:“这种弹药你们准备了多少?”
沈葆桢回答道:“目前用于测试,只生产了五万发!”
“不够!”李卫国顿时道:“三个月的时间,子弹需准备五百万发!一年之内,另需两千万发!”
沈葆桢苦着脸道:“王爷,这个恐怕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生产线!若是有生产线,一个月即可供应五百万发。”
“这件事你自己想办法。要么你把弹药改回标准弹,要么想办法制造五百万发子弹出来。这是你的事情,本王只看结果。”
事关王途霸业。李卫国可不会跟沈葆桢扯皮,直接下达死命令。
沈葆桢顿时傻眼,恨不得抽自己一巴掌。
活该!让你多嘴!
只是木已成舟,既然李卫国已经发话了,沈葆桢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想办法了。
好在李卫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给沈葆桢大开绿灯,这样一来,沈葆桢也可以调动最大的力量来完成李卫国交代的任务。
李卫国又问道:“现在有几门加特林mk18型机关枪了?”
沈葆桢回答道:“回王爷的话,目前mk18型只有这一门,不过mk17型有三门,mk15型有两门,其他加特林型号都不符合实战要求。”
李卫国点点头,叫来庄久侠,让他传达口谕,令总参谋部立刻选拔一千名身体强壮并且射击水平较高的士兵送到江南制造局,让他们现行学习使用加特林机关枪,将来上战场不会生疏。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李卫国不得不更加重视军队的建设。
整个吴军,不,应该称之为南洋军了,因为吴军只代表三吴地区,如今李卫国已经控制了十省,控制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又是南洋大臣,因此其麾下的吴军也被外界改称南洋军了。
如今的南洋军规模已经达到百万,其中原来的吴军底子是六十万,加上灭太平天国收降的太平军,以及灭曾国藩得到了湘军,前前后后加起来便是百万。
不过这百万大军并非都像吴军那样装备了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步兵炮等武器装备,就算李卫国再有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四十万人所需的全部武器装备,毕竟江南制造局的产能每年只能满足二十万人装备。再说原来的太平军和湘军,他们对李卫国的忠诚度肯定不如吴军高,换做任何一个君主,都不可能给这些新降的军队装备上最强武器的。
当然,太平军被灭已经一年多了,经过一年的“教育”,太平军对李卫国的归属感还是不错的,毕竟李卫国也要反清,这跟太平军推翻满清的理念相同。因此接受度较高,如今的二十万太平军基本上不会轻易反叛了,李卫国已经开始陆续给他们发放新式武器装备了。
但对于湘军而言。他们对李卫国的归属感就差很多了,由于是刚刚投降。军心不稳,再加上湘军和太平军是死仇,战场上的血海深仇太深,这两支军队都在李卫国帐下,矛盾天天都有,经常发生冲突,因此李卫国更加不可能给湘军分发先进武器装备了。
这样一来,李卫国的南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只有原来的六十万吴军,二十万太平军很快都将配发新式武器装备,战斗力也会大幅度提升。而湘军还是原来的湘军,战斗力有,但李卫国不敢用。
因此,李卫国实际上能动员的只有八十万军队而已。
靠这八十万军队,跟满清朝廷的八十万大军作战倒是没有问题,但还有三十万英法联军,这就是大问题了,所以李卫国短时间内想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有强大的武器装备来支持。
加特林机关枪李卫国已经看过了,准备在三个月内完成一百门,在战场上一定会取得巨大战果。这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李卫国顺便视察了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的生产线,查看这两款主战武器装备的产能,因为接下来的大战爆发,战场上的损失需要及时补充,否则战斗力将大打折扣,被削弱,谁能储备更多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谁就可以多一分胜算。
此时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已经经过了四年的不断改良,毕竟当年的卫国式步枪技术已经转卖给了英法等国。虽然给英法两国的是阉割版本,但凭借英法两国的工业技术和人才储备。相信很快就会逆向复原全部技术。如今四年过去了,英法两国早已经大规模装备了卫国式步枪。那么李卫国想要在步枪上保持对英法等列强的优势,就必须不断的改良才行。
现在的卫国式步枪已经经历了两次大改,枪机零部件得益于车床技术的进步,加工更加精密,损坏率大幅度下降,已经完全媲美历史上的毛瑟98步枪了,只不过前者口径是7.92毫米,后者口径还是9毫米,装弹后的整枪重量要高于毛瑟98。
只是,尽管改良后的卫国式步枪优于英法军队使用的卫国式步枪,但到了战场上,双方都使用这种武器,之间的差距已经不明显了。如果说上一次淞沪会战时李卫国的军队是因为装备的决定性优势取胜的,那么再来一次淞沪会战的话,同样装备卫国式步枪的英法联军,就不可能再出现一边倒的优势了。
可以说,尽管江南制造局已经将卫国式步枪进一步改良了,但战场上的效果并不会很明显,若非要说优势,那顶多是生产成本下降和维护费用下降罢了。
卫国式步枪没有明显改动,但五九式步兵炮却是大改了。
之前因为五九式步兵炮的炮管寿命只有150发左右,膛压不足导致,口径只有70毫米,身管短,威力和射程受到了限制。如今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后装炮一样可以实现大口径和长身管了。
五九式步兵炮升级为六二式,口径变成了75毫米,倍径延长到了15倍,使得身管达到了1125毫米,不过这样长的炮管无疑牺牲了一定的高低射界,但好处却是威力增强,穿透力是五九式步兵炮的两倍,在500米内可轻易击穿一米厚城墙。
六二式步兵炮是被用于直瞄火力支援的,这不像五九式步兵炮,既可以直瞄,也可以曲射。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六二式步兵炮没有了大仰角曲射能力,却突出了直射攻坚能力,一旦碰上敌人的坚固防御工事,可一炮将其摧毁。
不过,这并不代表李卫国就放弃了曲射支援火炮。
相反,从五九式步兵炮在淞沪会战中的曲射支援作战时取得的巨大战果中,李卫国意识到了榴弹炮的战场支援作用。
尤其是今后的地面战争恐怕将要向堑壕战方面发展,所以能够曲射的榴弹炮火力支援至关重要。
取消了六二式步兵炮的曲射能力,李卫国却允许江南制造局发展了口径为125毫米的中型榴弹炮,以及155毫米口径的重榴弹炮。
五年前,江南制造局还在为80毫米口径的火炮气密性发愁,如今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不但研制成功了六四式125毫米10倍径中型榴弹炮,更是在最近研制成功了六五式155毫米口径11倍径的重型榴弹炮。
得知这件事的李卫国特别高兴,他正想给他的军队装备高中低三挡口径的火炮,六二式火炮的口径是75毫米,作为一线部队的步兵攻坚时使用的直射火力,用来正面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而六四式12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将作为师团级的步兵火力压制武器使用,用来压制地方的炮兵火力。
最后这个六五式155毫米重型榴弹炮,则是用于军团级别的大型会战,其强大的炮火将被用于对敌的地毯式打击,一举击碎或者打乱敌军的全盘军事部署,属于战略性火力。
高中低三挡搭配,这是未来炮兵部队必须具备的条件,李卫国如今拿来给他的南洋军装备,必将引起全世界新一轮的炮兵战术革命。
对于可能造成的影响,李卫国已经顾不得了,他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他面对的敌人太强大,满清朝廷、淮军集团、英法列强,这三股势力合在一起,李卫国必须要重视起来,否则将会吃大亏。
有了六二式、六四式和六五式这三款新锐火炮,李卫国是爽了,各镇的炮团团长们也爽了,可却是苦了后勤部的官兵门,也苦了辎重营的官兵们。
为啥?
君不见12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有多重?45公斤,还好弹头弹药一体,比75毫米火炮炮弹重了整整20公斤。
君不见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炮弹有多重?50公斤,只是弹头重量,算上发射药包还得增加20公斤,若是再来一个最远射程,还得安装三五十斤的发射药才行。
坑爹的重量啊!一群小胳膊小腿的辎重兵可是得累惨了,这不整天不干别的,全都在训练体力呢,不然等到上了战场,搬两发炮弹就累趴下了,那还打个屁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