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可可长得好不好看,庄言当然不知道,网友们当然也不可能认为庄言真的因为曾可可长得好看而点赞的。
大部分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小王子》这本书上,都在问这本书到底什么书。
【谁能告诉我《小王子》是什么书,刚刚摆渡了一下,说是童话故事?】
【就是童话故事。】
【你都摆渡了,为什么不在网上看看书呢,反正也没多少字,看看不就知道了。】
【楼上的别问了,这个f主推荐的书还是很靠谱的,而且庄大都点赞了,错不了的。】
【看过f主的书评,我有种想要看这本书的冲动了,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故事让f生出这么多感慨,像诗一样。】
就这样,本来只是小火一把,热度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层次,变成大热点了。
甚至现在在摆渡搜索引擎上,只要输入庄言两个字,下面就会弹出来庄言点赞“从远方来的可可西里”的新闻。
网友们都在问,这本《小王子》到底是什么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问,好奇了就去搜出来看看,但是不管是哪个时代的网民,都有这样的尿性,明明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却非要到处去问。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关心的也并不是《小王子》这本书,而是因为庄言给一个f主点了赞,他们觉得中间有什么八卦可以挖,所以到处都会看到这类问题。
【庄言为什么给可可西里点赞?】
【庄言跟小王子有什么关系?】
【小王子到底是谁?】
【小王子是庄言跟可可西里的私生子么?】
前面的几个问题,庄言觉得也正常,可是看到后面一个问题,他就只能摇头叹气佩服网友们的想象力。
看到些没有底线的传闻,庄言脑海中首先就浮现出一个典故——宋人掘井。
这个典故是说,宋朝时有一家掘了一口井,自此不用去远处打水,所以高兴地说“吾穿井得一人”,意思是说挖了这口井就节省了一个人的人力。但是这话被传出去之后,人们以讹传讹,竟然传出了这家挖井挖出来一个人,就这样,十里八乡的都跑到这家去围观那口井,想看看是怎么挖出来一个人的。
可笑的是,宋人掘井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当时的通讯不发达,人们传话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又无从考证。但是现在这种类似“宋人掘井”的事情,却是因为通讯太过发达,网络太过发达,发达到什么人都能上去说两句话,而且大家说话也不用负责任。
不过庄言对这种事情,也算是有了免疫力,所以也只是一笑了之。
看到《小王子》突然火了,庄言也算是舒了口气,之前还想说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却没想到单单就是市场定位的方向有问题而已,如今有了个契机,也就火起来了。
毕竟这个世界也不缺乏文艺青年,甚至于,这个世界的文艺青年的数量比之二十一世界还要多得多。
按道理说,这个世界一直注重理科发展,文科一项偏弱,怎么就能滋生出这么多的文艺青年?
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文艺青年太多,而是二十一世纪的文艺青年太少,在那么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滋生文艺青年的土壤。更甚者,有很多人自己不喜欢读书,不愿意做一个文艺青年,就极力贬低文艺青年。还有一些人,不是真的爱看书,却要天天假装自己爱看书,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是个文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使得有些人对文艺青年印象不怎么好。这种外因内因加在一起,到后来,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呦呵,装什么文艺青年呢。”
这种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庄言也曾听过,不过基本上不是说给他听的,因为他虽然有颗文艺心,但是表面看起来却是一个理工男。
庄言常常调笑说文艺青年身上有一股特别的酸腐气息,但也是一种善意的玩笑而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理工男的外表下,也藏着这么一股子酸腐味道。
《小王子》能火起来,庄言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当然不是因为他自己又能多拿多少版税,而是因为他向来对于自己搬过来的书都寄托着一种希望,他希望自己不会辜负这些书,让这些书在这个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
这样一来,他既能对得起他来的那个二十一世纪,也能对得起他如今所在的这个二十世纪。
《小王子》的事情对庄言来说,不过是个插曲而已,他现在主要做的,还是给名单上的人打电话。
打电话的这些人,基本上稍微不那么重要的人以及只能打电话的人,后面那种是像刘鹗他们这样的,远在金陵没有办法当面请的,而前面那种则是像之前签售所在书店的那几个店长们,像他们这样的,都是打电话过去。
而其他人,打电话显然就显示不出自己的重视,譬如说康有为,譬如说蔡元培,他们这些人,不可能说庄言请他们就只是打个电话就行了。
庄言已经决定,明天就挨家挨户去请他们,而且自己一个人去形单影只,还要把王立健他们几个拉上给自己壮胆才行。
路线图他都已经规划好了,先去辜鸿名家,然后从辜鸿名家直接去康有为家,去了康有为家之后再去蔡元琣家。
这样一来,住在燕京大学里面的几个就算是拜访完了。拜访了他们三个之后,他还要再跑到文化部的家属楼那边去找连立文。
让庄言有些头疼的是,燕京大学跟文化部离得有些远,就算是坐地铁也要一个多小时。
找完连立文,最后他要去任为民家去拜访任为民。
这样一想,梁启超他们定的日子还真是有些紧巴巴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办宴席的酒店还没有定下来,他明天去给人送请帖,上面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地点。
但是现在不请还真不行,明天就已经是初二了,如果明天不请,等到后天,甚至是大后天,那就太急了,人家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算是人家想来,可能时间安排上也冲突了,到时候就算是想改行程,也有些太迟了。
大部分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小王子》这本书上,都在问这本书到底什么书。
【谁能告诉我《小王子》是什么书,刚刚摆渡了一下,说是童话故事?】
【就是童话故事。】
【你都摆渡了,为什么不在网上看看书呢,反正也没多少字,看看不就知道了。】
【楼上的别问了,这个f主推荐的书还是很靠谱的,而且庄大都点赞了,错不了的。】
【看过f主的书评,我有种想要看这本书的冲动了,迫切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故事让f生出这么多感慨,像诗一样。】
就这样,本来只是小火一把,热度一下子又上了一个层次,变成大热点了。
甚至现在在摆渡搜索引擎上,只要输入庄言两个字,下面就会弹出来庄言点赞“从远方来的可可西里”的新闻。
网友们都在问,这本《小王子》到底是什么书?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问,好奇了就去搜出来看看,但是不管是哪个时代的网民,都有这样的尿性,明明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却非要到处去问。
他们中间有很多人,关心的也并不是《小王子》这本书,而是因为庄言给一个f主点了赞,他们觉得中间有什么八卦可以挖,所以到处都会看到这类问题。
【庄言为什么给可可西里点赞?】
【庄言跟小王子有什么关系?】
【小王子到底是谁?】
【小王子是庄言跟可可西里的私生子么?】
前面的几个问题,庄言觉得也正常,可是看到后面一个问题,他就只能摇头叹气佩服网友们的想象力。
看到些没有底线的传闻,庄言脑海中首先就浮现出一个典故——宋人掘井。
这个典故是说,宋朝时有一家掘了一口井,自此不用去远处打水,所以高兴地说“吾穿井得一人”,意思是说挖了这口井就节省了一个人的人力。但是这话被传出去之后,人们以讹传讹,竟然传出了这家挖井挖出来一个人,就这样,十里八乡的都跑到这家去围观那口井,想看看是怎么挖出来一个人的。
可笑的是,宋人掘井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当时的通讯不发达,人们传话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而又无从考证。但是现在这种类似“宋人掘井”的事情,却是因为通讯太过发达,网络太过发达,发达到什么人都能上去说两句话,而且大家说话也不用负责任。
不过庄言对这种事情,也算是有了免疫力,所以也只是一笑了之。
看到《小王子》突然火了,庄言也算是舒了口气,之前还想说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会水土不服,却没想到单单就是市场定位的方向有问题而已,如今有了个契机,也就火起来了。
毕竟这个世界也不缺乏文艺青年,甚至于,这个世界的文艺青年的数量比之二十一世界还要多得多。
按道理说,这个世界一直注重理科发展,文科一项偏弱,怎么就能滋生出这么多的文艺青年?
其实不是这个世界文艺青年太多,而是二十一世纪的文艺青年太少,在那么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时代,根本就没有什么滋生文艺青年的土壤。更甚者,有很多人自己不喜欢读书,不愿意做一个文艺青年,就极力贬低文艺青年。还有一些人,不是真的爱看书,却要天天假装自己爱看书,写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以为自己是个文豪,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使得有些人对文艺青年印象不怎么好。这种外因内因加在一起,到后来,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贬义词。
“呦呵,装什么文艺青年呢。”
这种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庄言也曾听过,不过基本上不是说给他听的,因为他虽然有颗文艺心,但是表面看起来却是一个理工男。
庄言常常调笑说文艺青年身上有一股特别的酸腐气息,但也是一种善意的玩笑而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理工男的外表下,也藏着这么一股子酸腐味道。
《小王子》能火起来,庄言是由衷地感到高兴,当然不是因为他自己又能多拿多少版税,而是因为他向来对于自己搬过来的书都寄托着一种希望,他希望自己不会辜负这些书,让这些书在这个世界也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些美好的东西。
这样一来,他既能对得起他来的那个二十一世纪,也能对得起他如今所在的这个二十世纪。
《小王子》的事情对庄言来说,不过是个插曲而已,他现在主要做的,还是给名单上的人打电话。
打电话的这些人,基本上稍微不那么重要的人以及只能打电话的人,后面那种是像刘鹗他们这样的,远在金陵没有办法当面请的,而前面那种则是像之前签售所在书店的那几个店长们,像他们这样的,都是打电话过去。
而其他人,打电话显然就显示不出自己的重视,譬如说康有为,譬如说蔡元培,他们这些人,不可能说庄言请他们就只是打个电话就行了。
庄言已经决定,明天就挨家挨户去请他们,而且自己一个人去形单影只,还要把王立健他们几个拉上给自己壮胆才行。
路线图他都已经规划好了,先去辜鸿名家,然后从辜鸿名家直接去康有为家,去了康有为家之后再去蔡元琣家。
这样一来,住在燕京大学里面的几个就算是拜访完了。拜访了他们三个之后,他还要再跑到文化部的家属楼那边去找连立文。
让庄言有些头疼的是,燕京大学跟文化部离得有些远,就算是坐地铁也要一个多小时。
找完连立文,最后他要去任为民家去拜访任为民。
这样一想,梁启超他们定的日子还真是有些紧巴巴的,而且到现在为止,办宴席的酒店还没有定下来,他明天去给人送请帖,上面都不知道要写什么地点。
但是现在不请还真不行,明天就已经是初二了,如果明天不请,等到后天,甚至是大后天,那就太急了,人家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算是人家想来,可能时间安排上也冲突了,到时候就算是想改行程,也有些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