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蒙联军和察哈尔部的接战,最先开始于南面的战场。相比较明军和林丹汗之间的小心翼翼,蒙古右翼各部联军从战争一开始便变的兴奋异常。
刚刚被林丹汗夺取了草场驻地时,不管是土默特部,还是土谢特部,都处于人心惶惶的处境。
上层的部落首领自然是对林丹汗深恶痛绝,但是中下层的牧民却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按照传统,他们应当遵从于出身于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但是被林丹汗摧毁了家园的牧民们,又无法在感情上继续认同这位蒙古人的共主。
在获得了明朝的援助,又在那些来自明国的喇嘛宣扬下,把右翼蒙古各部联手明军的行动,确认为阻止蒙古人之间的兄弟相残,而不是对于黄金家族血脉作为蒙古大汗传统的反对。
使得这些混乱的中下层牧民,终于找到了一个向着蒙古大汗挥刀的理由。也许这个理由很是勉强,但是已经足够麻醉这些部落战士打完这场战争了。
因此当战争一开始,右翼蒙古各部的联军就出动了5个千人队,在近20里宽的战场上,这个数量的骑兵刚好可以遮蔽整个战场正面了。
对于右翼蒙古各部的轻率举动,衮楚克台吉也不得不作出了应对,同样派出了5只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组成的千人队,上前阻挡对方的进攻。
原本气势汹汹压上来的右翼蒙古各部联军,在接触到对面的军队后,顿时迟疑的放缓了进攻的步伐。
因为他们已经认出了,对面军队中有不少相熟的面孔。原本他们高昂的士气,顿时陡然的低落了下来。
他们手中高举的武器,也有些无力的放低了下来。同样,由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组成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兴趣同原本是同族的兄弟和亲人作战。
两只部队从一开始气势汹汹的相对冲锋,很快就变成了绕着圈子,互相追逐的混战。
这片草场除了河边区域,大多属于半干旱性的草原,虽然有着没人小腿般高的各种牧草,但是在上万骑兵的来回践踏之下,很快就变得尘土弥漫,很难分清敌我之间的队形了。
到了这种地步,双方的主将都失去了对这些部队的指挥能力,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只能等待这些部队分出一个胜负出来再说。
于是最先接战的南路战场,反而成了两方最为敷衍的交战场所。
而在联军中阵这边,当他们停下脚步的时候,已经非常靠近中部的小山岗了。
当部队重整完毕之后,茅元仪便带着一营步兵抢占了山岗顶部,而左良玉则带着两营车骑营,在山岗北面摆出了一个六千人的空心车阵。
这种以偏厢车放在外围作为城墙,火器兵守在阵内的作战方式,是无数明军用生命证明了的,对草原部落最好的一种作战方式。
林丹汗自然是明白这种战法的利害的,因为后金国对付他的作战方式,基本就是脱胎于明军的战法,只不过后金的部队没有这么多的偏厢车,而女真骑兵配合步兵的战术更为犀利。
他派出了4个千人队,三个千人队在外围压制明军的空心车阵,而另一个千人队则夺取战场中部的那片小山岗。
林丹汗试图夺取了那片山岗之后,居高临下的攻击车阵内部,从而导致明军车阵的崩溃。
在他的记忆中,明军的器械虽然众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而士兵也缺乏坚韧的作战勇气,一旦处于不利的地位,往往就会莫名其妙的崩溃掉。
因此他非常有把握,当自己的军队占据了那片小山岗之后,山岗下方的明军车阵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明军的车阵虽然防御出色,但是一旦展开之后就难以移动。
用骑兵对付车阵固然是难以取胜,但是如果明军自己从这乌龟壳一般的车阵出来了,这种所费不靡的车阵就成了无用之物。
林丹汗的谋划并不差,但是部下执行他的命令时却遇到了麻烦。虽然这片小山岗并不艰险,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用土堆起来的土台子。
但是土台子的侧翼被下方的明军空心车阵所牢牢保护住了,南方的一面又过于陡峭,因此林丹汗的部队所能攻击的,只有山岗正面2里宽度左右的阵线。
这片小山岗上并没有什么大树,但是却有着半人多高的灌木丛,灌木丛中有着数条可容纳一匹马通行的小路,但是却没有大批人马上去的通道。
几乎在这只千人队的少数骑手登上山岗顶面的同时,明军的前锋部队也登上了山顶。
和没有准备的察哈尔部不同,明军不仅早就对这座山岗做了详细的侦查,还在西面的山坡上修筑了三条可以容纳四匹马并行的通道。
只不过,明军修好了这三条通道之后,又把砍伐的灌木重新放回了通道上,远远望去似乎这面山坡似乎毫无异样罢了。在之前的哨探战中,明军死死的护住了这片区域,不让察哈尔部的哨探接近,因此察哈尔部的蒙古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当察哈尔部这个千人队骑术最出色的几个骑手,循着东面弯弯曲曲的小路冲上了山岗顶面时,明军登上山顶的却是一个小队的编制。
失去了速度的几名骑兵,很快就被人多势众的明军长矛手赶下了山岗。当明军登上山顶的数量越来越多,几个上山的通道也被封死后,率领这个千人队的蒙古贵族,终于放弃了直接冲击山顶的作战方式。
他随即号令三个百人队下马清理灌木,其他人依次做好冲击的准备。在这位蒙古贵族看来,只要清理出几条上山的通道,几条长矛是挡不住他麾下骑兵的连续冲锋的,只要能够冲破明军的防线,这些明军就无法再挡住他这个千人队了。
这位叫做伊日毕斯的千夫长想的很不错,但是他唯一弄错的便是,他的部下并没有想过自己上战场还要干砍伐的工作。
三个百人队战士,一脸心疼的拿着往日爱如性命的武器砍伐灌木,这个速度自然是非常缓慢的。
在他们砍伐清理灌木的时候,占据了山岗顶面的明军,同样开始修起了工事。和山下的蒙古人相比,这些明军士兵就有组织,有准备的多了。
一些士兵,拿着特制的砍刀,把山顶上突出的灌木一一砍伐了去,把山顶清理出了一个方圆2里左右的空白区域出来。
这些灌木都被小心的安置在了东面和东北面,形成了半人多高的屏障,把山岗上的情形遮蔽的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蒙古人的视线之后,茅元仪便开始指挥明军挖掘山上外围的土壤,挖出了一条环绕山顶一圈的壕沟,壕沟约一米宽,半米深。
这些挖出的土壤装在了准备好的麻袋中,沿着挖出来的壕沟构筑了第二条防线。这些麻袋同壕沟平行摆放,这些麻袋按照双层交错摆放,中间的空隙还填满了泥土。
这些装满了土壤的麻袋砌成的矮墙,高不过一米,但是配合外侧的壕沟,却已经让蒙古人失去了骑在马上的高度优势。
当伊日毕斯的千人队清理到山岗顶面外围,用砍断的灌木堆置的屏障时,明军北面的壕沟和防线已经堪堪完工了。
茅元仪注意到蒙古人开始清理自己设下的灌木屏障时,便下令10个长矛队按照预留的出入口,进入到了简易土墙前方的壕沟内列阵,弓箭手、火枪兵站在土墙后方迎敌。
每50人一队的长矛手进入壕沟之后,便蹲下了身子,把长矛斜举向前45度,双手紧紧的抱住长矛,让长矛的根部撑在了身后的壕沟侧壁上。
500名长矛手并不能封锁住近千米的正面防线,但是封锁住蒙古人清理出来的上山通道却已经足够了,且每队长矛手的两侧,还安排了一些藤牌兵护卫着侧翼。
当这个蒙古千人队用绳索拉开了,通往山岗顶面的最后的灌木屏障之后,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防御完备的工事。
第一批冲上山岗的一队蒙古骑兵,甚至都来不及向后方发出警告,就已经在明军的长矛手和火枪手的配合下,伤亡殆尽了。
伊日毕斯直到填进去了3个百人队,才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山岗上交战双方发出的惨叫声,他只听到了自己人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明军的惨叫声,且明军火器射击的频率也太高了些。
当伊日毕斯察觉不对停止进攻的时候,茅元仪正站在山岗中间垒起的土台上,正观察着前方防线上的战事。
在*的烟雾没有遮蔽掉整个防线之前,茅元仪赫然发觉,这两道简易的防线,效果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在平地上一名骑兵可以对付五、六名步兵,但是在这个地形下,他只动用了半个步兵营的编制,就已经干掉了上百名蒙古骑兵了。
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前方的蒙古骑兵即冲不过明军的防线,又因为后方的退路被堵住了,只能在明军的阵地面前白白挨打。
当山下的蒙古将领发出了撤退的号令时,这些蒙古骑兵已经在明军的阵地前丢下了200多骑兵的尸体了,而明军只是有两名长矛手,被绝望的蒙古骑兵甩出的武器击伤了而已。
当蒙古人退下之后,便有一位哨官前来向茅元仪询问,阵地前方的尸体和受伤无法动弹的蒙古人应当如何处理。
茅元仪还在思索,站在他身边的一名参谋部参谋就已经建言道:“大人,我们需要这些人的尸体,以记录他们的致命伤都有那些,好评判步兵营装备的武器,究竟那几项最为合适。”
“我们现在可没有这么多人手。”主持防线的哨官顿时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可以让辎重营的民夫帮忙,反正蒙古人想要发起下一次进攻,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你们也不希望自己的阵线面前堆满了尸体了吧,这会妨碍到视野的。”这名参谋反应灵敏的说道。
茅元仪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后说道:“先把他们从前面挪到后方去,刚好换下一半人下防线休息。
让辎重营的民夫协助炮兵团把大炮运上来,他们下去的时候,刚好可以把尸体和伤员带上。至于你,曹云在炮兵团上来之后,就协助他们构筑炮垒,我们可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
刚刚被林丹汗夺取了草场驻地时,不管是土默特部,还是土谢特部,都处于人心惶惶的处境。
上层的部落首领自然是对林丹汗深恶痛绝,但是中下层的牧民却陷入了混乱的状态。
按照传统,他们应当遵从于出身于黄金家族的蒙古大汗,但是被林丹汗摧毁了家园的牧民们,又无法在感情上继续认同这位蒙古人的共主。
在获得了明朝的援助,又在那些来自明国的喇嘛宣扬下,把右翼蒙古各部联手明军的行动,确认为阻止蒙古人之间的兄弟相残,而不是对于黄金家族血脉作为蒙古大汗传统的反对。
使得这些混乱的中下层牧民,终于找到了一个向着蒙古大汗挥刀的理由。也许这个理由很是勉强,但是已经足够麻醉这些部落战士打完这场战争了。
因此当战争一开始,右翼蒙古各部的联军就出动了5个千人队,在近20里宽的战场上,这个数量的骑兵刚好可以遮蔽整个战场正面了。
对于右翼蒙古各部的轻率举动,衮楚克台吉也不得不作出了应对,同样派出了5只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组成的千人队,上前阻挡对方的进攻。
原本气势汹汹压上来的右翼蒙古各部联军,在接触到对面的军队后,顿时迟疑的放缓了进攻的步伐。
因为他们已经认出了,对面军队中有不少相熟的面孔。原本他们高昂的士气,顿时陡然的低落了下来。
他们手中高举的武器,也有些无力的放低了下来。同样,由右翼蒙古各部降人组成的军队,也没有什么兴趣同原本是同族的兄弟和亲人作战。
两只部队从一开始气势汹汹的相对冲锋,很快就变成了绕着圈子,互相追逐的混战。
这片草场除了河边区域,大多属于半干旱性的草原,虽然有着没人小腿般高的各种牧草,但是在上万骑兵的来回践踏之下,很快就变得尘土弥漫,很难分清敌我之间的队形了。
到了这种地步,双方的主将都失去了对这些部队的指挥能力,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干预,只能等待这些部队分出一个胜负出来再说。
于是最先接战的南路战场,反而成了两方最为敷衍的交战场所。
而在联军中阵这边,当他们停下脚步的时候,已经非常靠近中部的小山岗了。
当部队重整完毕之后,茅元仪便带着一营步兵抢占了山岗顶部,而左良玉则带着两营车骑营,在山岗北面摆出了一个六千人的空心车阵。
这种以偏厢车放在外围作为城墙,火器兵守在阵内的作战方式,是无数明军用生命证明了的,对草原部落最好的一种作战方式。
林丹汗自然是明白这种战法的利害的,因为后金国对付他的作战方式,基本就是脱胎于明军的战法,只不过后金的部队没有这么多的偏厢车,而女真骑兵配合步兵的战术更为犀利。
他派出了4个千人队,三个千人队在外围压制明军的空心车阵,而另一个千人队则夺取战场中部的那片小山岗。
林丹汗试图夺取了那片山岗之后,居高临下的攻击车阵内部,从而导致明军车阵的崩溃。
在他的记忆中,明军的器械虽然众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而士兵也缺乏坚韧的作战勇气,一旦处于不利的地位,往往就会莫名其妙的崩溃掉。
因此他非常有把握,当自己的军队占据了那片小山岗之后,山岗下方的明军车阵就会陷入混乱之中。明军的车阵虽然防御出色,但是一旦展开之后就难以移动。
用骑兵对付车阵固然是难以取胜,但是如果明军自己从这乌龟壳一般的车阵出来了,这种所费不靡的车阵就成了无用之物。
林丹汗的谋划并不差,但是部下执行他的命令时却遇到了麻烦。虽然这片小山岗并不艰险,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用土堆起来的土台子。
但是土台子的侧翼被下方的明军空心车阵所牢牢保护住了,南方的一面又过于陡峭,因此林丹汗的部队所能攻击的,只有山岗正面2里宽度左右的阵线。
这片小山岗上并没有什么大树,但是却有着半人多高的灌木丛,灌木丛中有着数条可容纳一匹马通行的小路,但是却没有大批人马上去的通道。
几乎在这只千人队的少数骑手登上山岗顶面的同时,明军的前锋部队也登上了山顶。
和没有准备的察哈尔部不同,明军不仅早就对这座山岗做了详细的侦查,还在西面的山坡上修筑了三条可以容纳四匹马并行的通道。
只不过,明军修好了这三条通道之后,又把砍伐的灌木重新放回了通道上,远远望去似乎这面山坡似乎毫无异样罢了。在之前的哨探战中,明军死死的护住了这片区域,不让察哈尔部的哨探接近,因此察哈尔部的蒙古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
当察哈尔部这个千人队骑术最出色的几个骑手,循着东面弯弯曲曲的小路冲上了山岗顶面时,明军登上山顶的却是一个小队的编制。
失去了速度的几名骑兵,很快就被人多势众的明军长矛手赶下了山岗。当明军登上山顶的数量越来越多,几个上山的通道也被封死后,率领这个千人队的蒙古贵族,终于放弃了直接冲击山顶的作战方式。
他随即号令三个百人队下马清理灌木,其他人依次做好冲击的准备。在这位蒙古贵族看来,只要清理出几条上山的通道,几条长矛是挡不住他麾下骑兵的连续冲锋的,只要能够冲破明军的防线,这些明军就无法再挡住他这个千人队了。
这位叫做伊日毕斯的千夫长想的很不错,但是他唯一弄错的便是,他的部下并没有想过自己上战场还要干砍伐的工作。
三个百人队战士,一脸心疼的拿着往日爱如性命的武器砍伐灌木,这个速度自然是非常缓慢的。
在他们砍伐清理灌木的时候,占据了山岗顶面的明军,同样开始修起了工事。和山下的蒙古人相比,这些明军士兵就有组织,有准备的多了。
一些士兵,拿着特制的砍刀,把山顶上突出的灌木一一砍伐了去,把山顶清理出了一个方圆2里左右的空白区域出来。
这些灌木都被小心的安置在了东面和东北面,形成了半人多高的屏障,把山岗上的情形遮蔽的严严实实的。
挡住了蒙古人的视线之后,茅元仪便开始指挥明军挖掘山上外围的土壤,挖出了一条环绕山顶一圈的壕沟,壕沟约一米宽,半米深。
这些挖出的土壤装在了准备好的麻袋中,沿着挖出来的壕沟构筑了第二条防线。这些麻袋同壕沟平行摆放,这些麻袋按照双层交错摆放,中间的空隙还填满了泥土。
这些装满了土壤的麻袋砌成的矮墙,高不过一米,但是配合外侧的壕沟,却已经让蒙古人失去了骑在马上的高度优势。
当伊日毕斯的千人队清理到山岗顶面外围,用砍断的灌木堆置的屏障时,明军北面的壕沟和防线已经堪堪完工了。
茅元仪注意到蒙古人开始清理自己设下的灌木屏障时,便下令10个长矛队按照预留的出入口,进入到了简易土墙前方的壕沟内列阵,弓箭手、火枪兵站在土墙后方迎敌。
每50人一队的长矛手进入壕沟之后,便蹲下了身子,把长矛斜举向前45度,双手紧紧的抱住长矛,让长矛的根部撑在了身后的壕沟侧壁上。
500名长矛手并不能封锁住近千米的正面防线,但是封锁住蒙古人清理出来的上山通道却已经足够了,且每队长矛手的两侧,还安排了一些藤牌兵护卫着侧翼。
当这个蒙古千人队用绳索拉开了,通往山岗顶面的最后的灌木屏障之后,所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防御完备的工事。
第一批冲上山岗的一队蒙古骑兵,甚至都来不及向后方发出警告,就已经在明军的长矛手和火枪手的配合下,伤亡殆尽了。
伊日毕斯直到填进去了3个百人队,才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山岗上交战双方发出的惨叫声,他只听到了自己人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明军的惨叫声,且明军火器射击的频率也太高了些。
当伊日毕斯察觉不对停止进攻的时候,茅元仪正站在山岗中间垒起的土台上,正观察着前方防线上的战事。
在*的烟雾没有遮蔽掉整个防线之前,茅元仪赫然发觉,这两道简易的防线,效果居然出人意料的好。
在平地上一名骑兵可以对付五、六名步兵,但是在这个地形下,他只动用了半个步兵营的编制,就已经干掉了上百名蒙古骑兵了。
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前方的蒙古骑兵即冲不过明军的防线,又因为后方的退路被堵住了,只能在明军的阵地面前白白挨打。
当山下的蒙古将领发出了撤退的号令时,这些蒙古骑兵已经在明军的阵地前丢下了200多骑兵的尸体了,而明军只是有两名长矛手,被绝望的蒙古骑兵甩出的武器击伤了而已。
当蒙古人退下之后,便有一位哨官前来向茅元仪询问,阵地前方的尸体和受伤无法动弹的蒙古人应当如何处理。
茅元仪还在思索,站在他身边的一名参谋部参谋就已经建言道:“大人,我们需要这些人的尸体,以记录他们的致命伤都有那些,好评判步兵营装备的武器,究竟那几项最为合适。”
“我们现在可没有这么多人手。”主持防线的哨官顿时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可以让辎重营的民夫帮忙,反正蒙古人想要发起下一次进攻,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你们也不希望自己的阵线面前堆满了尸体了吧,这会妨碍到视野的。”这名参谋反应灵敏的说道。
茅元仪制止了两人的争吵后说道:“先把他们从前面挪到后方去,刚好换下一半人下防线休息。
让辎重营的民夫协助炮兵团把大炮运上来,他们下去的时候,刚好可以把尸体和伤员带上。至于你,曹云在炮兵团上来之后,就协助他们构筑炮垒,我们可没有多余的时间可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