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畏、苏然两人被带到巡抚衙门时,两人看上去都有些紧张。这巡抚衙门在此前一个月以来,他们都没有少来,但是每次过来都没有什么感觉。可是今天这两人却感觉,今日这座巡抚衙门看上去格外的威严肃穆。
当一位侍卫从堂内走出来,站在青色条石的台阶上叫着两人进去,周三畏和苏然才条件反射的弹了弹身上的袍服,似乎想要把灰尘之类的脏东西弹下来。两人的举动显然没什么作用,几日的下雪,早就让空气变的干净冷冽了,那里还有什么灰尘呢。
踏着不知被多少人踩过,而变得有些凹陷下去的石阶,周三畏以一种朝圣般的心情踏入了巡抚大堂,而他身后的苏然,脚步声则显得有些轻快。后金军退去之后,周三畏、苏然等人便知道,他们终于挺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接下来便是看皇帝会如何看待他们在围城中的那些决定了。
周三畏刚刚跨过最后一阶的门槛,走入了有些昏暗的大堂之内,很快他便认出了上首就坐的皇帝,和坐着皇帝左手座位上的孙承宗。他赶紧低下头去,按照礼仪要求向皇帝行庭参之礼。
皇帝的反应要比周三畏预料的更好一些,见到他们两人进来之后,朱由检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受了两人的行礼之后,他便快步的走了下来。
朱由检先扶起了周三畏,并对他微笑着说道:“祝贺你守住了遵化,周参谋。”
在京城见过皇帝不少次的周三畏,其实倒是不怎么惧怕崇祯,只不过他之前患得患失的心理活动太多,因此有些怕见到崇祯而已。
现在明了了皇帝的意图,周三畏的情绪就有些恢复了过来,原本就机灵的他赶紧说道:“全赖陛下洪福,若非陛下亲征震慑了后金军,臣等想要守住遵化城,也几无可能”。
朱由检对着他赞许的点了点头,便越过他扶起了跪在他身后的苏然,朱由检拍了拍苏然的肩膀说道:“干的不错,能够想到利用街垒和民居同后金打巷战,你这军事工程学还正是没有白学。”
苏然赶紧回道:“回陛下,这并不是学生一个人主意,周师兄和军校几位同学都是出了极大的力气的,那些进行巷战的军士和民兵也给了不少意见。”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古人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上一个诸葛亮,可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集思广益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干好一件事。
不过你也很不错,懂得谦虚礼让的精神。朕希望你能够将这次围城战的经历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也好为军事工程学提供一份教材。”
苏然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崇祯的命令,表示他会好好的完成这份材料,然后交给崇祯过目。朱由检这才走回到心情大定的周三畏面前说的:“你也不用开心的太早,你守城有功,朕不会吝惜赏赐。但是你假传军令,擅自发布授田令,这同样也是过错。
朕不和你搞什么虚文,现在就明白的告诉你,将功赎罪这种东西在新军里不会再出现,朕也不允许新军再变成另一只旧军队。因此,功是功,过就是过。朕会奖赏你守城的功劳,但同样也会处罚你的错误,你可愿接受?”
周三畏毫不迟疑的回道:“臣愿意受罚,臣的确是犯了错误,陛下对臣有什么处罚,臣绝无二话。”
朱由检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该受什么样的处罚,孙先生会派人调查并作出处分的,朕不会插手孙先生的决定,所以你要先做好思想准备。”
周三畏再次坚决的服从了皇帝的说法,朱由检这才返回了座位,招呼两人坐下,“朕找你们来,不是谈你们的奖赏和处分的,那些都是总参谋部的事情。
朕找你们来,主要是要询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个便是你们颁发授田令时,究竟是怎么考虑的?第二便是,战争结束之后,你们觉得要如何重建蓟州镇的防御体系…”
朱由检对于周三畏和苏然的召见延续了一个多小时,边上旁听的孙承宗今天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还在考虑崔呈秀的复出会给朝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崔呈秀是被东林党人称为阉党的核心人物,作为魏忠贤的左右手,也是最主要的智囊,崔呈秀被东林党人的痛恨程度,大约仅次于魏忠贤而已。
孙承宗对于崔呈秀虽然没什么个人恩怨,作为天启最为敬重的老师,孙承宗基本没有被卷入到天启朝的党争中去。虽然他算是一位东林党人,但是天启初年东林党人执掌朝政时,却一直在将他边缘化。
那些东林党人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看到他对于天启的影响力太大,所以不希望他同天启过于接近,最后成为执掌朝政的东林党领袖。而等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上台后,也选择了将孙承宗排挤出京城,免得东林党人借助这位皇帝老师对天启发挥影响力。
而孙承宗自己对于权力也没有什么**,他一心想要的还是恢复辽东,从而除去大明东北边境上的外患。因为这些缘由,使得孙承宗虽然愤怒于魏忠贤干涉朝政,构陷大臣,但却依然可以保持冷静,以局外人的观点看待朝堂上发生的那些斗争。
崇祯刚刚登基不久就迫使崔呈秀回乡守孝,又把魏忠贤打发到了凤阳守陵,朝堂上原本济济一堂的所谓阉党,也就瞬间消失了。这里的消失,不是指**的消失,而是指他们曾经围绕在魏忠贤左右的政治立场的消失。
其中变化的最快的莫过于黄立极等人,很快就在皇帝面前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立场。虽然某些言官还在斥责黄立极等人是阉党残余,但事实上黄立极等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团体。
不过即便有黄立极等人的脱离,曾经的阉党倒下后,还是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官员的。这些官员们现在虽然四分五裂,谁也不能号召其他人重新集合起来,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势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这个时候崔呈秀重新回来,谁也不嫩保证,这些人会不会集结在他的旗帜下,重新凝成一条绳,同东林党人和现在的黄立极势力斗上一场。
还拥有天启年间党争阴影的朝廷官员们,显然是不会任由崔呈秀复起,从而改变朝堂的权力格局的。这样下去的话,可以预见的新一轮党争也许就要开始了。
和孙承宗的心不在焉不同,朱由检对于周三畏对授田令的设想、苏然对城市防御体系的构思倒是听的津津有味,还不时的向两人发问。
在召见快要结束的时候,朱由检先是对着苏然说道:“你构思的这个城市防御体系很是有趣,不如你回去之后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关外地区,比如在蓟州长城以外的区域建立这样一座新城,究竟应当如何将拓荒百姓在战时保护起来,又不至于妨碍到战争时的防御布置。最好能够做出一个模型来,可以让总参谋部研究讨论。”
苏然顿时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臣这里没有关外的地形图和详细的地质勘查报告,恐怕很难做出这样的模型来。”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现在当然不行,光靠你一个人恐怕也太耗费时间。朕会给你配备人手,到了开春之后,便会通知你在什么地方修筑新城的地址,你可以带人勘察之后再进行设计。”
苏然松了口气说道:“那样的话,臣可以勉力试一试。”
朱由检这才转头对着周三畏说道:“朕想,你应该知道修筑这座新城是为了什么吧?”
周三畏反应敏捷的回道:“陛下是想要以这座新城来保护那些在关外授田的百姓么?”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迫使蓟州关外区域的蒙古各部重新降服于我,清理那些倒向了后金的蒙古部族。
我们不可能再容许,后金可以毫无顾忌的穿越这片区域,自由的选择进攻方向。这一区域的蒙古部族被后金掌握之后,后金军今次可以选择进攻蓟州段长城,下次也可以选择进密云、宣府,而我们只能承受被动的进攻。
我们想要将这数千里的长城防线加固到后金无法攻破的程度,耗费的资源将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而且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所以蓟州关外同辽东之间的这片草原和山岭交错区域,必须要纳入大明的控制之下。想要控制这片区域,光靠几个蒙古部族的口头臣服显然是不行的。
这些蒙古部族既不会完全臣服于大明,也不会完全臣服于后金,谁最能威胁到他们,他们自然就会倒向哪一方。当然,若不是如此,这些部族也无法生存到现在。
所以我们想要控制这片区域,光靠驻军和军屯是不够的,提高这一区域内的汉人人口才是长久之策。因此授田令的规模将会扩大,遵化地区的百姓迁移只是开始。朕希望在五年以内,能够将这一区域的蒙古部族都定居下来,并初步建立一个汉人聚集的屯垦区域,和一座能够控制靠近长城区域的城市。
朕知道你在围城期间内建立的民兵组织表现的还不错,经历过一场战争的民兵,如果就此解散,显然是过于浪费了。因此朕希望你可以依托这些民兵,设立一只屯垦部队。以配合未来在关外的驻军,保护我汉人屯民…”
当一位侍卫从堂内走出来,站在青色条石的台阶上叫着两人进去,周三畏和苏然才条件反射的弹了弹身上的袍服,似乎想要把灰尘之类的脏东西弹下来。两人的举动显然没什么作用,几日的下雪,早就让空气变的干净冷冽了,那里还有什么灰尘呢。
踏着不知被多少人踩过,而变得有些凹陷下去的石阶,周三畏以一种朝圣般的心情踏入了巡抚大堂,而他身后的苏然,脚步声则显得有些轻快。后金军退去之后,周三畏、苏然等人便知道,他们终于挺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接下来便是看皇帝会如何看待他们在围城中的那些决定了。
周三畏刚刚跨过最后一阶的门槛,走入了有些昏暗的大堂之内,很快他便认出了上首就坐的皇帝,和坐着皇帝左手座位上的孙承宗。他赶紧低下头去,按照礼仪要求向皇帝行庭参之礼。
皇帝的反应要比周三畏预料的更好一些,见到他们两人进来之后,朱由检便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受了两人的行礼之后,他便快步的走了下来。
朱由检先扶起了周三畏,并对他微笑着说道:“祝贺你守住了遵化,周参谋。”
在京城见过皇帝不少次的周三畏,其实倒是不怎么惧怕崇祯,只不过他之前患得患失的心理活动太多,因此有些怕见到崇祯而已。
现在明了了皇帝的意图,周三畏的情绪就有些恢复了过来,原本就机灵的他赶紧说道:“全赖陛下洪福,若非陛下亲征震慑了后金军,臣等想要守住遵化城,也几无可能”。
朱由检对着他赞许的点了点头,便越过他扶起了跪在他身后的苏然,朱由检拍了拍苏然的肩膀说道:“干的不错,能够想到利用街垒和民居同后金打巷战,你这军事工程学还正是没有白学。”
苏然赶紧回道:“回陛下,这并不是学生一个人主意,周师兄和军校几位同学都是出了极大的力气的,那些进行巷战的军士和民兵也给了不少意见。”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古人说:三个臭皮匠能顶上一个诸葛亮,可见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集思广益啊。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干好一件事。
不过你也很不错,懂得谦虚礼让的精神。朕希望你能够将这次围城战的经历完整的记录下来,然后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也好为军事工程学提供一份教材。”
苏然兴高采烈的接受了崇祯的命令,表示他会好好的完成这份材料,然后交给崇祯过目。朱由检这才走回到心情大定的周三畏面前说的:“你也不用开心的太早,你守城有功,朕不会吝惜赏赐。但是你假传军令,擅自发布授田令,这同样也是过错。
朕不和你搞什么虚文,现在就明白的告诉你,将功赎罪这种东西在新军里不会再出现,朕也不允许新军再变成另一只旧军队。因此,功是功,过就是过。朕会奖赏你守城的功劳,但同样也会处罚你的错误,你可愿接受?”
周三畏毫不迟疑的回道:“臣愿意受罚,臣的确是犯了错误,陛下对臣有什么处罚,臣绝无二话。”
朱由检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该受什么样的处罚,孙先生会派人调查并作出处分的,朕不会插手孙先生的决定,所以你要先做好思想准备。”
周三畏再次坚决的服从了皇帝的说法,朱由检这才返回了座位,招呼两人坐下,“朕找你们来,不是谈你们的奖赏和处分的,那些都是总参谋部的事情。
朕找你们来,主要是要询问你们几个问题,第一个便是你们颁发授田令时,究竟是怎么考虑的?第二便是,战争结束之后,你们觉得要如何重建蓟州镇的防御体系…”
朱由检对于周三畏和苏然的召见延续了一个多小时,边上旁听的孙承宗今天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还在考虑崔呈秀的复出会给朝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崔呈秀是被东林党人称为阉党的核心人物,作为魏忠贤的左右手,也是最主要的智囊,崔呈秀被东林党人的痛恨程度,大约仅次于魏忠贤而已。
孙承宗对于崔呈秀虽然没什么个人恩怨,作为天启最为敬重的老师,孙承宗基本没有被卷入到天启朝的党争中去。虽然他算是一位东林党人,但是天启初年东林党人执掌朝政时,却一直在将他边缘化。
那些东林党人之所以这么做,无非就是看到他对于天启的影响力太大,所以不希望他同天启过于接近,最后成为执掌朝政的东林党领袖。而等到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上台后,也选择了将孙承宗排挤出京城,免得东林党人借助这位皇帝老师对天启发挥影响力。
而孙承宗自己对于权力也没有什么**,他一心想要的还是恢复辽东,从而除去大明东北边境上的外患。因为这些缘由,使得孙承宗虽然愤怒于魏忠贤干涉朝政,构陷大臣,但却依然可以保持冷静,以局外人的观点看待朝堂上发生的那些斗争。
崇祯刚刚登基不久就迫使崔呈秀回乡守孝,又把魏忠贤打发到了凤阳守陵,朝堂上原本济济一堂的所谓阉党,也就瞬间消失了。这里的消失,不是指**的消失,而是指他们曾经围绕在魏忠贤左右的政治立场的消失。
其中变化的最快的莫过于黄立极等人,很快就在皇帝面前重新确立了自己的立场。虽然某些言官还在斥责黄立极等人是阉党残余,但事实上黄立极等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团体。
不过即便有黄立极等人的脱离,曾经的阉党倒下后,还是留下了为数众多的官员的。这些官员们现在虽然四分五裂,谁也不能号召其他人重新集合起来,但是他们在朝中的势力还是相当惊人的。
这个时候崔呈秀重新回来,谁也不嫩保证,这些人会不会集结在他的旗帜下,重新凝成一条绳,同东林党人和现在的黄立极势力斗上一场。
还拥有天启年间党争阴影的朝廷官员们,显然是不会任由崔呈秀复起,从而改变朝堂的权力格局的。这样下去的话,可以预见的新一轮党争也许就要开始了。
和孙承宗的心不在焉不同,朱由检对于周三畏对授田令的设想、苏然对城市防御体系的构思倒是听的津津有味,还不时的向两人发问。
在召见快要结束的时候,朱由检先是对着苏然说道:“你构思的这个城市防御体系很是有趣,不如你回去之后思考一下,如果我们在关外地区,比如在蓟州长城以外的区域建立这样一座新城,究竟应当如何将拓荒百姓在战时保护起来,又不至于妨碍到战争时的防御布置。最好能够做出一个模型来,可以让总参谋部研究讨论。”
苏然顿时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臣这里没有关外的地形图和详细的地质勘查报告,恐怕很难做出这样的模型来。”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现在当然不行,光靠你一个人恐怕也太耗费时间。朕会给你配备人手,到了开春之后,便会通知你在什么地方修筑新城的地址,你可以带人勘察之后再进行设计。”
苏然松了口气说道:“那样的话,臣可以勉力试一试。”
朱由检这才转头对着周三畏说道:“朕想,你应该知道修筑这座新城是为了什么吧?”
周三畏反应敏捷的回道:“陛下是想要以这座新城来保护那些在关外授田的百姓么?”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的确如此,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迫使蓟州关外区域的蒙古各部重新降服于我,清理那些倒向了后金的蒙古部族。
我们不可能再容许,后金可以毫无顾忌的穿越这片区域,自由的选择进攻方向。这一区域的蒙古部族被后金掌握之后,后金军今次可以选择进攻蓟州段长城,下次也可以选择进密云、宣府,而我们只能承受被动的进攻。
我们想要将这数千里的长城防线加固到后金无法攻破的程度,耗费的资源将会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而且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所以蓟州关外同辽东之间的这片草原和山岭交错区域,必须要纳入大明的控制之下。想要控制这片区域,光靠几个蒙古部族的口头臣服显然是不行的。
这些蒙古部族既不会完全臣服于大明,也不会完全臣服于后金,谁最能威胁到他们,他们自然就会倒向哪一方。当然,若不是如此,这些部族也无法生存到现在。
所以我们想要控制这片区域,光靠驻军和军屯是不够的,提高这一区域内的汉人人口才是长久之策。因此授田令的规模将会扩大,遵化地区的百姓迁移只是开始。朕希望在五年以内,能够将这一区域的蒙古部族都定居下来,并初步建立一个汉人聚集的屯垦区域,和一座能够控制靠近长城区域的城市。
朕知道你在围城期间内建立的民兵组织表现的还不错,经历过一场战争的民兵,如果就此解散,显然是过于浪费了。因此朕希望你可以依托这些民兵,设立一只屯垦部队。以配合未来在关外的驻军,保护我汉人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