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四娘家 作者:璇源
分卷阅读27
点点头。
只是众人里谁都没有做过生意,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于是两家人从堂屋里搬来长凳,一起坐在姜华的屋子里开始商量每一个环节。
首先讨论的就是面铺的选址问题。
“我看也不要找啥铺面了。我见过镇上在没有铺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小推车上,到了集市在小炉子上支起个小锅就开始卖面条的。要不咱也把肚肺汤熬好了放到木桶里,再去买个小炉子,带上个小锅啥的,推着咱家的手推车就去码头上?”杨氏提议道。
这时赵三郎忽然道:“小妹,我知道你学了一手做面条的好手艺,所以想开卖面条的铺子。不过咱们单卖面汤,不卖面条是不是会更好些?赚得不见得会比同时卖面条少多少,最重要的是咱们可以少出些本钱。就像那个小炉子,不卖面条的话就不用买了,可以省不少钱。”
赵四娘不禁一怔,她没有想到从小在地里和庄稼打交道,从未接触过生意的赵三郎能够想到这一层。
“大哥,要是我卖的面只有白面做的一种,确实像你所说的,那不卖也罢。”赵四娘道。
“难道你打算在白面里面掺玉米面?可那样的话,客人不见得还愿意掏三文钱出来买呀!”杨氏沉吟道。
赵四娘摇摇头,说道:“其实我坚持要摆面摊儿卖面,是因为我打算卖用番薯做的面!”
“啥?番薯也能做面?”众人都惊到了。
“这个方子其实也是师父教给我的。他说可以先把番薯打成粉,再把番薯粉做成像面条一样。”赵四娘道。
“真的?是真的吗?要是番薯也可以做面条的话,那真是……真是……”杨氏握住赵四娘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赵四娘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番薯做过的面条我还吃过,虽说口感不如白面好,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时不光是杨氏,大家都沸腾了!这里的番薯不值钱,一文钱卖好几斤都没人要,光姜家就还有好几千斤,眼看放在地窖里就要坏掉了。要是能做成面条卖掉,哪怕卖得再便宜也是个进项呀!
赵四娘沉吟道:“只不过我听师父说过,做番薯面条要好多步骤,做起来很是辛苦……”
“怕啥辛苦?咱啥都没有,就剩一把力气了,不吃点苦怎么成?”姜老爷子激动地说道。要是真能把这番薯面条做出来,家里欠的债就能还上了!
其他人也点头称是,就连赵四郎和姜小虎两个孩子也道:“咱们也不怕吃苦!”
“做这番薯面条得要有称手的工具,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还得慢慢摸索,想来一天两天之内是弄不出来的。可我们急需钱,必须尽快去码头上做生意赚钱。咱们人手也多,不如兵分两路,一路在家做番薯面条,一路去码头上做生意,怎么样?”赵四娘提议道。
众人都觉得赵四娘说得有理,纷纷点头附和。
“刚刚外婆提议说,直接推着手推车去码头上摆摊,这样也成。不过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咱这生意就做不成了。我听娘说,通向码头的官道旁边的地也是属于姜家滩的。外公,你能不能去和那块地的主人商量一下,我们给他点租金,在那块地上搭个简单的草棚做生意?这样也花费不了多少,有个固定的铺子招揽的客人也更多些!”赵四娘道。
只听姜月娥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哪里还用去跟别人商量,那块地就是前儿咱家从别人手上买回来的!”
既然有这样的天时地利,大家都同意就在那块地最靠近码头的地方搭个草棚和两个灶台。
铺子的选址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大家开始商量要置办些多少锅碗板凳,还把每天的肚肺、白面用量核算了一遍。
虽说是小本生意,可这么零零碎碎的一套东西置办下来,也差不多要花上一贯钱。
赵四娘笑道:“爹,你怀里那一两银子刚捂热,就要送出去了!”
“怕啥?有咱闺女在,这钱马上能赚回来的!”经过今儿晚上,赵永忠对自家女儿很有信心。
这时姜老爷子有些不自在,说道:“咱们两家说是合伙儿做生意,可这本钱却都要你们家出,我……”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呀!
“外公,您说啥呢?这开铺子的地皮是您家的,以后做番薯面条要用到的番薯也是您家的!咱们两家只是出的本钱不同而已。”赵三郎劝道。
“是呀,外公,咱两家都出了人手不是?说到这人手,咱们快来商量一下咱们中那些人出去做生意,那些人留在家里做番薯面条吧!”赵四娘也劝道。
于是众人又把人手分配讨论了一番,达成一致后,这才散了,各自休息。
正文 第二十章 万事俱备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姜氏就摇醒了姜月娥和赵三娘。原来昨晚说好了由她们三个负责在家做番薯面条,她们打算今儿早点儿去地窖里挑选番薯,拿到河边去洗干净。
赵四娘隐隐约约听到身边有动静,便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见她们起身了,便打算坐起来。
姜月娥见状忙按住她,轻声道:“四娘,你再睡会儿。”
赵四娘摇摇头,一家人都在为了生计努力,她也要做些什么。
姜月娥见劝不住她,也只得罢了。
等到姜氏她们把从地窖里选出来的几筐番薯洗好,从河边回来的时候,杨氏已经在赵四娘的帮助下,做好了早饭。
这会儿家里的男人们也都起身了,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早饭。
桌上除了摆着杨氏早上新蒸的窝窝头和昨天晚上剩下的骨头汤外,每个人面前还摆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喝上一口,只觉得入口即化,咸香可口,惬意得不得了。
“这是……嫩豆腐?”姜老爷子诧异道。
“是嫩豆腐没错,不过四娘说这叫豆腐脑。这可是四娘起了大早,拿着昨儿晚上泡好的黄豆,跑到村里的石磨那儿磨了豆浆,现做的。”杨氏赞道。
众人听了,都露出佩服的神色。要知道,这豆腐可不是随便谁都会做的,那可是人家豆腐坊的不传之秘!
“四娘,这豆腐脑你会做,那豆腐会做不?”赵三郎问道。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当然会了!今儿晚上咱们就吃炖豆腐。”
“那这一斤黄豆能出几斤豆腐呀?要是有赚
分卷阅读27
-
分卷阅读27
点点头。
只是众人里谁都没有做过生意,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于是两家人从堂屋里搬来长凳,一起坐在姜华的屋子里开始商量每一个环节。
首先讨论的就是面铺的选址问题。
“我看也不要找啥铺面了。我见过镇上在没有铺面,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小推车上,到了集市在小炉子上支起个小锅就开始卖面条的。要不咱也把肚肺汤熬好了放到木桶里,再去买个小炉子,带上个小锅啥的,推着咱家的手推车就去码头上?”杨氏提议道。
这时赵三郎忽然道:“小妹,我知道你学了一手做面条的好手艺,所以想开卖面条的铺子。不过咱们单卖面汤,不卖面条是不是会更好些?赚得不见得会比同时卖面条少多少,最重要的是咱们可以少出些本钱。就像那个小炉子,不卖面条的话就不用买了,可以省不少钱。”
赵四娘不禁一怔,她没有想到从小在地里和庄稼打交道,从未接触过生意的赵三郎能够想到这一层。
“大哥,要是我卖的面只有白面做的一种,确实像你所说的,那不卖也罢。”赵四娘道。
“难道你打算在白面里面掺玉米面?可那样的话,客人不见得还愿意掏三文钱出来买呀!”杨氏沉吟道。
赵四娘摇摇头,说道:“其实我坚持要摆面摊儿卖面,是因为我打算卖用番薯做的面!”
“啥?番薯也能做面?”众人都惊到了。
“这个方子其实也是师父教给我的。他说可以先把番薯打成粉,再把番薯粉做成像面条一样。”赵四娘道。
“真的?是真的吗?要是番薯也可以做面条的话,那真是……真是……”杨氏握住赵四娘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赵四娘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番薯做过的面条我还吃过,虽说口感不如白面好,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时不光是杨氏,大家都沸腾了!这里的番薯不值钱,一文钱卖好几斤都没人要,光姜家就还有好几千斤,眼看放在地窖里就要坏掉了。要是能做成面条卖掉,哪怕卖得再便宜也是个进项呀!
赵四娘沉吟道:“只不过我听师父说过,做番薯面条要好多步骤,做起来很是辛苦……”
“怕啥辛苦?咱啥都没有,就剩一把力气了,不吃点苦怎么成?”姜老爷子激动地说道。要是真能把这番薯面条做出来,家里欠的债就能还上了!
其他人也点头称是,就连赵四郎和姜小虎两个孩子也道:“咱们也不怕吃苦!”
“做这番薯面条得要有称手的工具,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还得慢慢摸索,想来一天两天之内是弄不出来的。可我们急需钱,必须尽快去码头上做生意赚钱。咱们人手也多,不如兵分两路,一路在家做番薯面条,一路去码头上做生意,怎么样?”赵四娘提议道。
众人都觉得赵四娘说得有理,纷纷点头附和。
“刚刚外婆提议说,直接推着手推车去码头上摆摊,这样也成。不过要是遇上刮风下雨,咱这生意就做不成了。我听娘说,通向码头的官道旁边的地也是属于姜家滩的。外公,你能不能去和那块地的主人商量一下,我们给他点租金,在那块地上搭个简单的草棚做生意?这样也花费不了多少,有个固定的铺子招揽的客人也更多些!”赵四娘道。
只听姜月娥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哪里还用去跟别人商量,那块地就是前儿咱家从别人手上买回来的!”
既然有这样的天时地利,大家都同意就在那块地最靠近码头的地方搭个草棚和两个灶台。
铺子的选址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大家开始商量要置办些多少锅碗板凳,还把每天的肚肺、白面用量核算了一遍。
虽说是小本生意,可这么零零碎碎的一套东西置办下来,也差不多要花上一贯钱。
赵四娘笑道:“爹,你怀里那一两银子刚捂热,就要送出去了!”
“怕啥?有咱闺女在,这钱马上能赚回来的!”经过今儿晚上,赵永忠对自家女儿很有信心。
这时姜老爷子有些不自在,说道:“咱们两家说是合伙儿做生意,可这本钱却都要你们家出,我……”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呀!
“外公,您说啥呢?这开铺子的地皮是您家的,以后做番薯面条要用到的番薯也是您家的!咱们两家只是出的本钱不同而已。”赵三郎劝道。
“是呀,外公,咱两家都出了人手不是?说到这人手,咱们快来商量一下咱们中那些人出去做生意,那些人留在家里做番薯面条吧!”赵四娘也劝道。
于是众人又把人手分配讨论了一番,达成一致后,这才散了,各自休息。
正文 第二十章 万事俱备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姜氏就摇醒了姜月娥和赵三娘。原来昨晚说好了由她们三个负责在家做番薯面条,她们打算今儿早点儿去地窖里挑选番薯,拿到河边去洗干净。
赵四娘隐隐约约听到身边有动静,便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见她们起身了,便打算坐起来。
姜月娥见状忙按住她,轻声道:“四娘,你再睡会儿。”
赵四娘摇摇头,一家人都在为了生计努力,她也要做些什么。
姜月娥见劝不住她,也只得罢了。
等到姜氏她们把从地窖里选出来的几筐番薯洗好,从河边回来的时候,杨氏已经在赵四娘的帮助下,做好了早饭。
这会儿家里的男人们也都起身了,于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早饭。
桌上除了摆着杨氏早上新蒸的窝窝头和昨天晚上剩下的骨头汤外,每个人面前还摆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喝上一口,只觉得入口即化,咸香可口,惬意得不得了。
“这是……嫩豆腐?”姜老爷子诧异道。
“是嫩豆腐没错,不过四娘说这叫豆腐脑。这可是四娘起了大早,拿着昨儿晚上泡好的黄豆,跑到村里的石磨那儿磨了豆浆,现做的。”杨氏赞道。
众人听了,都露出佩服的神色。要知道,这豆腐可不是随便谁都会做的,那可是人家豆腐坊的不传之秘!
“四娘,这豆腐脑你会做,那豆腐会做不?”赵三郎问道。
赵四娘点点头,说道:“当然会了!今儿晚上咱们就吃炖豆腐。”
“那这一斤黄豆能出几斤豆腐呀?要是有赚
分卷阅读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