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华枫又了解了更多关于六道的解说。
其中关于六道轮回中的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
“地狱道”之右是饿鬼道,刻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此道中的饿鬼是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饥饿, 千年万载难得一食,即便得了,也会立即被猛火所焚,烧成灰烬。“地狱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驱使,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
第三层造像表现了“十二因缘说”的基本内容,即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
第三层上方正中的小圆龛中刻一罗刹将军。身着将服,手持宝剑,危襟电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闲而坐,旁摆瓦轮;一猿猴结跏而坐,一渔翁撑船捕鱼;一 修行者静心参禅;一对男女双手互摩。
一女子站立,想坐着的男子诉说;一母亲怀抱婴儿;一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妇;一侍者搀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两位女人扶棺痛哭;两男女并坐交谈,面露愁容;一男子双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妇女背着小孩,与男子惜别;一男子紧挽缰绳,牵马不骑。
这些造像,依次表现了“十二因缘说”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人生彼此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 生死轮回的具体过程,于是第四层分为18格,每格于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 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
在一个人死后,会经历一个叫“ 中阴期”的过渡,然后再次轮回。轮回的范围是在六道之内,亦即天道、人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罗道三者中转生,痛苦为较少,所以它们合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极大,所以它们合称为“三恶道”。
所谓的六道解脱说:
中国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儒家学说则又以伦理道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称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评佛教徒割爱辞亲,剃除须发,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为。
然而在六道轮回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亲,父亲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爱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续未了之缘。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亲。这样众生灵都可能是你的诸前世父母亲人。正如志公祖师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 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 我看真是苦!
然而面对儒家的指责佛家一方面做出妥协融合,宣扬戒孝合一的思想,将轮回报应与孝道结合起来。佛经通过描述不孝之人将要受到的种种地狱苦难,和持孝之人将要获得的种种天堂福祉来从两方面告诫世人,应该敬信三宝,孝顺父母。而后再将送子观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与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
另一方面认为儒家的宗旨在于供养,使父母现世安乐,衣食无缺,进而光宗耀祖,这种儒家之孝是狭窄的小孝,是只对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间孝道。而只有佛教出世间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
因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学佛,令其截断无明烦恼的业流,出离六道轮回之苦,证悟涅盘究竟之乐;而且还要救度过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虫蚁父母亲人,同沾法益,同登莲邦。
几天后,关于六道的学习终于结束了。而同一时刻,关于认知这个世界的学习开始了。
宇宙是天文学名词。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而宇宙本质,目前大致有三种概念。
唯心者的意识宇宙,唯物者的物质宇宙,和法则宇宙。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60亿光年,甚至更大。
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通过对普通物质产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动宇宙做加速膨胀而表明它们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么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就会减慢宇宙的膨胀,但是天文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胀运动。宇宙由一切天体组成。
从远古到现代:
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张衡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绕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着其余天体。有一个静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内部,星球各居其位,转动不止。
地球原来是近似圆形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被17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所证实。
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提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日心说”观点,
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由于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为了捍卫日心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1609年,J.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日心说,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1608年利普赛发明望远镜后,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并指向苍穹。
1610年,伽利略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星际使者》,朦胧的银河原来是无边的星海,皎洁的月亮竟然布满了环形山,灿烂的太阳哪知会有黑子,而金星的相位变化和木星的4颗卫星恰恰是日心说最可靠的证据。
1687年,I.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
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带来了天文学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天文望远镜等观测和分析仪器的问世和改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愈加清晰丰富。望远镜的每一次发展、突破,都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飞跃,对数学、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生活在随着时光的河流慢慢转动,不知疲倦,又好似没有尽头。华枫在地下城外平台上,望着天上的星空,感受着*冰原上的空旷,心也跟着飘远。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结束这一切,做些对自己心里曾经向往的事情,而不只是为了生存。华枫心里默默地遐想。
其中关于六道轮回中的第二层正下方是“地狱道”,刻有漆黑的地狱门,一马面狱卒正欲把一“罪人”扔进油锅中。此道为众苦聚集、悲惨至极之所。
“地狱道”之右是饿鬼道,刻饿鬼手擎一人,口咬人头。此道中的饿鬼是诸鬼中最苦的,不但常受饥饿, 千年万载难得一食,即便得了,也会立即被猛火所焚,烧成灰烬。“地狱道”之左是“畜牲道”,刻一狮一牛一马任人驱使,互相蚕食。此道是一切动物群聚之处。
第三层造像表现了“十二因缘说”的基本内容,即展现众生痛苦的原因和“名状”。
第三层上方正中的小圆龛中刻一罗刹将军。身着将服,手持宝剑,危襟电坐。以下沿反时针方向依次刻:一老者悠闲而坐,旁摆瓦轮;一猿猴结跏而坐,一渔翁撑船捕鱼;一 修行者静心参禅;一对男女双手互摩。
一女子站立,想坐着的男子诉说;一母亲怀抱婴儿;一青年脚踢瓦罐,殴打老妇;一著朝服官吏面呈怒容;一孕妇;一侍者搀扶一老者;一病者;一棺材,两位女人扶棺痛哭;两男女并坐交谈,面露愁容;一男子双手掩面,心生悲痛;一妇女背着小孩,与男子惜别;一男子紧挽缰绳,牵马不骑。
这些造像,依次表现了“十二因缘说”中“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人生彼此互为条件或互为因果的十二个环节。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 生死轮回的具体过程,于是第四层分为18格,每格于瓦官似的套筒中刻出一个个生灵转世轮回的图像。从“天道”开始,反时针方向依次为:人头人尾,人头畜尾(天道);狼头人尾,牛头畜尾,狮头畜尾(阿修罗道);禽头畜尾,畜头蛇尾(畜牲道); 马头蛇尾、鱼头人尾,蛇头畜尾(地狱道);人头畜尾,畜头畜尾(饿鬼道);猪头畜尾,龙头人尾,鸟头畜尾(人道)等等,这可能表示生死受胎像,以头示生所属,以尾示亡所属。
在一个人死后,会经历一个叫“ 中阴期”的过渡,然后再次轮回。轮回的范围是在六道之内,亦即天道、人道、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及畜牲道。在天、人及修罗道三者中转生,痛苦为较少,所以它们合称为“三善道”。地狱、饿鬼及畜牲道中,痛苦极大,所以它们合称为“三恶道”。
所谓的六道解脱说:
中国历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其主流,儒家学说则又以伦理道德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孕育此民族精神者,首称孝道。儒家以孝道批评佛教徒割爱辞亲,剃除须发,燃骨割肉,出家修行仍大不孝之行为。
然而在六道轮回下妻子可能是你前前世的母亲,父亲的妻子可能是你前世的妻子,爱狗可能是你前世的丈夫,今世再续未了之缘。而人吃的肉可能是多少世的血亲。这样众生灵都可能是你的诸前世父母亲人。正如志公祖师所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猪羊炕上坐, 六亲锅里煮。女吃母之肉, 子打父皮鼓。众人来贺喜, 我看真是苦!
然而面对儒家的指责佛家一方面做出妥协融合,宣扬戒孝合一的思想,将轮回报应与孝道结合起来。佛经通过描述不孝之人将要受到的种种地狱苦难,和持孝之人将要获得的种种天堂福祉来从两方面告诫世人,应该敬信三宝,孝顺父母。而后再将送子观音的偶像崇拜融合了佛教与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
另一方面认为儒家的宗旨在于供养,使父母现世安乐,衣食无缺,进而光宗耀祖,这种儒家之孝是狭窄的小孝,是只对今生父母行孝的世间孝道。而只有佛教出世间的孝道才是真正的大孝,是永久的孝。
因为佛教之孝道要求接引父母学佛,令其截断无明烦恼的业流,出离六道轮回之苦,证悟涅盘究竟之乐;而且还要救度过去世的累劫的人畜虫蚁父母亲人,同沾法益,同登莲邦。
几天后,关于六道的学习终于结束了。而同一时刻,关于认知这个世界的学习开始了。
宇宙是天文学名词。广义的宇宙定义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狭义的宇宙定义是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和物质。
“宇宙航行”的“宇宙”定义就是狭义的“宇宙”的定义,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航行。
而宇宙本质,目前大致有三种概念。
唯心者的意识宇宙,唯物者的物质宇宙,和法则宇宙。
古代对宇宙的定义,有西汉的《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我们的宇宙已经膨胀了138.2亿年,最新的研究认为宇宙的直径可达到960亿光年,甚至更大。
人类所观察到的部分宇宙的物件大约是由4.9%的普通物质(构成恒星、行星、气体和尘埃的物质)或“重子”,26.8%的暗物质和68.3%的暗能量构成。重子物质构成星系际的“蛛网”。
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通过对普通物质产生的引力作用和推动宇宙做加速膨胀而表明它们的存在。如果暗能量不存在,那么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就会减慢宇宙的膨胀,但是天文观测表明我们的宇宙在做加速膨胀运动。宇宙由一切天体组成。
从远古到现代:
中国古人曾提出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汉代学者张衡也曾提出“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的无限宇宙概念。浑天说认为天地的形状像一个鸡蛋,天与地的关系就像蛋壳包着蛋黄。张衡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犹太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绕着一圈星球,再往外去,寥落地分布着其余天体。有一个静止的天球存在,在其内部,星球各居其位,转动不止。
地球原来是近似圆形
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美学观念出发,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张天体和大地都是近似球形的。这一观念为后来许多古希腊学者所继承,被17世纪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所证实。
地心说、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定律: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地心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提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
1543年,N.哥白尼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日心说”观点,
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由于符合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为了捍卫日心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1609年,J.开普勒的开普勒三定律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日心说,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打下了基础。1608年利普赛发明望远镜后,伽利略立即加以改造并指向苍穹。
1610年,伽利略发表了划时代的著作《星际使者》,朦胧的银河原来是无边的星海,皎洁的月亮竟然布满了环形山,灿烂的太阳哪知会有黑子,而金星的相位变化和木星的4颗卫星恰恰是日心说最可靠的证据。
1687年,I.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
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带来了天文学的第一次革命。随着天文望远镜等观测和分析仪器的问世和改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愈加清晰丰富。望远镜的每一次发展、突破,都促进了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和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飞跃,对数学、物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生活在随着时光的河流慢慢转动,不知疲倦,又好似没有尽头。华枫在地下城外平台上,望着天上的星空,感受着*冰原上的空旷,心也跟着飘远。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结束这一切,做些对自己心里曾经向往的事情,而不只是为了生存。华枫心里默默地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