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一个公司于远明没有经验,但是找人谈工作机会,却是经常干的。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把社会人变成保险人,而是需要把万家人变成乾坤人。
要说最难的就是此类事件了,挖角类似于策反或者偷情。
你想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你突然想要去插一杠子,把人家的老公或者老婆撬走,费不费劲?
有没有心理负担?
担不担心对方找你拼命?
一个国民党的干部,或者将领,在党国吃香喝辣,有钱有枪有人。你现在突然想要说服他放下一切跟你闹革命,穿草鞋,着粗布衣服,吃糠咽菜,过雪山草地,就为了未来能够站到天安门城楼上。难不难?
可不可能?
但是仔细一想也不是那么回事。优势或者说撬动点还是很有讲究。
比如说:
一,行业不需要在多讲。大家都是认同保险行业,认同寿险营销的,不然早就走了。
二,每个人都有软肋,或者是收入不够,要么是职级不够,晋升受困,要么是人际关系紧张,总之没有完美的工作。
三,现在的工作或者说公司虽然熟悉,也顺畅,但是没有什么盼头,一眼望到死。
四,新公司有新基本法,新产品,也有新的机会与平台。付出一些代价,就能够成就未来的更大价值。为何不赌一赌?
五,老公司已经有一群既得利益者了,你来得晚或者没有什么机会,现在新公司却可以提供给你新的机会。俗话说得好,吃屎都要吃第一耙!
想明白这些道理后,于远明开始行动。
首先就找了苏立勇。
因为苏立勇已经离职,没有任何的障碍。
简单谈了以后,苏立勇觉得不错。主要有几个原因:1,对于狄胜青特别认同。2,新公司有新的机遇。3,有聘才,多一些收入。4,对于远明也认同。
和苏立勇沟通也有难点,那就是如何面对客户。
苏立勇有些为难:原来给客户说万家是最好的,现在又来做乾坤,我如何面对?
于远明开导他:你应该站到一个行业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原来万家是三家公司里最好的。但是现在新的公司来了,就需要对比一下,有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什么不愿意提供给客户呢?你还应该告诉客户正由于有新的产品与服务,更好的,更人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你才到乾坤的。
苏立勇恍然大悟:对啊!
于远明继续开导:你看原来龙城供销社和百货大楼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后来大家都到商场和超市买东西了?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嘛!如果中国只有供销社,肯定还是只卖些什么毛巾肥皂解放鞋,哪里还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呢?
苏立勇连连点头称是。
告别了苏立勇,于远明才去找袁小平。
于远明知道做业务,袁小平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增员对他而言,比较困难,不然的话早就晋升了。在万家迟迟没有晋升,只是一个资深的业务员,不就是没有增员嘛!
也许是技能,也许是形象,也许是观念,也许是习惯养成,总之结果就是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远明把袁小平约到了巴黎春天,先简单说了乾坤人寿准备筹建的信息,袁小平没有什么惊讶的。但是听说狄胜青去了,而且在负责营销,明显变了。
因为对于袁小平而言,狄胜青有特殊的意义。
原来的袁小平就像一棵小草,在万家自己生长,不显山不露水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定,但也不够突出。性格本身比较内向,表达还有些障碍,整体比较缺乏自信。
直到有一天,狄胜青在扒拉所有正式职级的业务员的时候发现了他。年资,件数,保费,让狄胜青有些惊喜。
要说袁小平的保费不算多,所以不是一个业绩突出的绩优明星。但是件数比较恒定,每个月都有个两三件,三四件的。
这就说明他的拜访量是比较多而且持久的。
狄胜青决定树这个典范。
典范分为很多种,但是都是能够起到某种作用的组织工具。
比如战争年代,战斗英雄固然是典范。什么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之类的。同时刘胡兰和王二小也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上战场的,需要群众从身边学起。
到了和平时期,雷锋,欧阳海,焦裕禄,张海迪就是榜样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奉献者。他们的榜样作用也是无穷的。
寿险营销组织,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榜样。狄胜青来到龙城,急需要拉一群人晋升,以晋升促发展,以晋升扩军。
袁小平成为一个典范。
因为他本身条件不好,客户资源也不多,但是够勤奋,够刻苦,够专业。所以拥有被复制的可能性。
业绩更加优秀的秦玉芳就不是榜样。因为她的优秀无法复制!
这里必须要讲到件数对业务员的重要性。
万家对业务员转正有件数要求,在考核的时候也有件数要求。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做了这么多佣金就够了,为啥必须要考核件数?
其实件数考核主要是推动业务员的活动量。
因为有的人做大单,也许就够了所有的考核,但并不能代表他(她)的工作合格。工作合格的指标之一是件数够。件数的背后是你的拜访量,活动量。只有足够的件数才能证明你有足够的活动量和销售技能。而只有销售技能与拜访量都达成,你的工作才会持续做下去,至少持续做下去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因为你是靠真正的市场在养活自己,而不是单纯的资源或运气。
有段时间,狄胜青就把袁小平拉出来,大会小会表扬,喊他分享,让组训老师采访,把他的笔记本,拜访记录,工作日志都拿出来分享给所有的新人。
袁小平从来没想到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还有这番待遇,对于公司,对于狄胜青充满了感激!
对于工作更有了极大的激情!
狄胜青一调走,他又恢复到原型了。因为新来的区经理熊明星根本就不懂营销,也不会关注这个小角色。
所以,袁小平对于狄胜青有着特殊的感情。
要说最难的就是此类事件了,挖角类似于策反或者偷情。
你想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你突然想要去插一杠子,把人家的老公或者老婆撬走,费不费劲?
有没有心理负担?
担不担心对方找你拼命?
一个国民党的干部,或者将领,在党国吃香喝辣,有钱有枪有人。你现在突然想要说服他放下一切跟你闹革命,穿草鞋,着粗布衣服,吃糠咽菜,过雪山草地,就为了未来能够站到天安门城楼上。难不难?
可不可能?
但是仔细一想也不是那么回事。优势或者说撬动点还是很有讲究。
比如说:
一,行业不需要在多讲。大家都是认同保险行业,认同寿险营销的,不然早就走了。
二,每个人都有软肋,或者是收入不够,要么是职级不够,晋升受困,要么是人际关系紧张,总之没有完美的工作。
三,现在的工作或者说公司虽然熟悉,也顺畅,但是没有什么盼头,一眼望到死。
四,新公司有新基本法,新产品,也有新的机会与平台。付出一些代价,就能够成就未来的更大价值。为何不赌一赌?
五,老公司已经有一群既得利益者了,你来得晚或者没有什么机会,现在新公司却可以提供给你新的机会。俗话说得好,吃屎都要吃第一耙!
想明白这些道理后,于远明开始行动。
首先就找了苏立勇。
因为苏立勇已经离职,没有任何的障碍。
简单谈了以后,苏立勇觉得不错。主要有几个原因:1,对于狄胜青特别认同。2,新公司有新的机遇。3,有聘才,多一些收入。4,对于远明也认同。
和苏立勇沟通也有难点,那就是如何面对客户。
苏立勇有些为难:原来给客户说万家是最好的,现在又来做乾坤,我如何面对?
于远明开导他:你应该站到一个行业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原来万家是三家公司里最好的。但是现在新的公司来了,就需要对比一下,有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为什么不愿意提供给客户呢?你还应该告诉客户正由于有新的产品与服务,更好的,更人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你才到乾坤的。
苏立勇恍然大悟:对啊!
于远明继续开导:你看原来龙城供销社和百货大楼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后来大家都到商场和超市买东西了?只有竞争才能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嘛!如果中国只有供销社,肯定还是只卖些什么毛巾肥皂解放鞋,哪里还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呢?
苏立勇连连点头称是。
告别了苏立勇,于远明才去找袁小平。
于远明知道做业务,袁小平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增员对他而言,比较困难,不然的话早就晋升了。在万家迟迟没有晋升,只是一个资深的业务员,不就是没有增员嘛!
也许是技能,也许是形象,也许是观念,也许是习惯养成,总之结果就是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个人在战斗!
于远明把袁小平约到了巴黎春天,先简单说了乾坤人寿准备筹建的信息,袁小平没有什么惊讶的。但是听说狄胜青去了,而且在负责营销,明显变了。
因为对于袁小平而言,狄胜青有特殊的意义。
原来的袁小平就像一棵小草,在万家自己生长,不显山不露水的。业绩一直比较稳定,但也不够突出。性格本身比较内向,表达还有些障碍,整体比较缺乏自信。
直到有一天,狄胜青在扒拉所有正式职级的业务员的时候发现了他。年资,件数,保费,让狄胜青有些惊喜。
要说袁小平的保费不算多,所以不是一个业绩突出的绩优明星。但是件数比较恒定,每个月都有个两三件,三四件的。
这就说明他的拜访量是比较多而且持久的。
狄胜青决定树这个典范。
典范分为很多种,但是都是能够起到某种作用的组织工具。
比如战争年代,战斗英雄固然是典范。什么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之类的。同时刘胡兰和王二小也很重要,因为不是每个人都上战场的,需要群众从身边学起。
到了和平时期,雷锋,欧阳海,焦裕禄,张海迪就是榜样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各种各样的劳动者,奉献者。他们的榜样作用也是无穷的。
寿险营销组织,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榜样。狄胜青来到龙城,急需要拉一群人晋升,以晋升促发展,以晋升扩军。
袁小平成为一个典范。
因为他本身条件不好,客户资源也不多,但是够勤奋,够刻苦,够专业。所以拥有被复制的可能性。
业绩更加优秀的秦玉芳就不是榜样。因为她的优秀无法复制!
这里必须要讲到件数对业务员的重要性。
万家对业务员转正有件数要求,在考核的时候也有件数要求。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做了这么多佣金就够了,为啥必须要考核件数?
其实件数考核主要是推动业务员的活动量。
因为有的人做大单,也许就够了所有的考核,但并不能代表他(她)的工作合格。工作合格的指标之一是件数够。件数的背后是你的拜访量,活动量。只有足够的件数才能证明你有足够的活动量和销售技能。而只有销售技能与拜访量都达成,你的工作才会持续做下去,至少持续做下去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因为你是靠真正的市场在养活自己,而不是单纯的资源或运气。
有段时间,狄胜青就把袁小平拉出来,大会小会表扬,喊他分享,让组训老师采访,把他的笔记本,拜访记录,工作日志都拿出来分享给所有的新人。
袁小平从来没想到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还有这番待遇,对于公司,对于狄胜青充满了感激!
对于工作更有了极大的激情!
狄胜青一调走,他又恢复到原型了。因为新来的区经理熊明星根本就不懂营销,也不会关注这个小角色。
所以,袁小平对于狄胜青有着特殊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