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骞这次毅然决定参考,是下了很大决心的。
也许他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旧式文人的清高,不愿意委身就禄,奴颜事主。进入王府,固其所愿;但成日里与宣传队那些戏子打交道,并非所愿
。作为副营级的王府官,他对世子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心知肚明,也暗自估计自己的水平被黜落的可能不大。他最担心的是报名参考之后,世子和罗姑娘,甚至是自己的学生们对自己报考的动机做出误判,那自己如何向他们解释?
是自己不安其位,还是想借机上位?
不管怎样,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第一场题目很简单,他行卷如飞,直抒胸臆,终于把他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了出来。
第二场他报考的是军队方向的地理类。主考官宣布,考生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要求做。可他拿到试卷时,才发现自己的试卷一片空白,一道试题也没有。他刚抬头欲问,却发现舒师傅正含笑站在他桌前,还悄悄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田骞不愧是罗景云等小鬼头的老师,他稍一琢磨,立即明白了端礼门城门楼上那位少年的用意:
这是给他机会肆意发挥呢。
……
蜀考第二天早晨,雨后的大地阳光明媚,难得的是天上的云散了,露出了太阳。田骞刚刚梳洗完毕,准备出门上班,便接到王府太监的紧急通知,要他今日随世子到王陵去视察。那太监道,世子今晨一早便出发了,让他沿东门迎晖路追赶。
田骞没有时间思索,他连忙向母亲和妻子告别,骑上太监带来的马匹,直奔东门而去。直到可以远远望见王陵,他才追上了世子的一小队兵马。除了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世子身边仅有骑兵十余人。
“田先生何来迟也?”世子的黄骠马步态轻盈,和风已经将世子金冠上拴的两根麻布条吹了起来。
“学生昨夜辗转反则,难以入睡。误了应卯之时,请世子责罚!”田骞在马上略微拱手欠身,脸上倒看不出多少上班迟到的歉疚。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一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一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一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一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一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一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先生以欲利而入忠孝仁义,这符合辩证法,且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听了田骞的理论,朱平槿郑重评价道。王阳明能把“天理”和“人欲”生拉硬扯合到一块儿,田骞当然也行。只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哲学启蒙,而是需要抗贼救亡、抗虏救亡。朱平槿站起来沿着河边走了几步,又坐回原地。
“天下人以世系国法而轻藩王,故名多有不正,事多有不谐。田土入我王府,田赋杂役三饷捐税,样样皆无所缴纳。可士绅虽知如此,亦不肯投献!且为之奈何?”朱平槿问道。
《论语里仁》篇里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
后人曲解先贤的义利观,将义、利的对立面进行绝对化。而田骞的欲利仁义统一观则反其道而为之,将天下的“仁”皆解释为“利”。
他知道,他的理论虽不为儒学正统承认,但好在有出处。别人诘难,他可以用先贤抵挡一阵。世子已经看过他的第一场试卷,刚才的奏对,无非是想揭开他的欲利仁义统一观这层皮,看看下面有些什么干货。
他也清楚,世子,雄主也,不会没事跟他讨论高深的经义,世子要的是“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果然进入正题不久,世子的第一个实际问题——田土投献就来了,兴许下一个问题的就是军队和名分。
“田土即粮食,民以食为天,故粮,天下之利大者也!有粮者有斯民,有民者军恒强,军强者则天下无不折服。自崇祯元年始,天下旱蝗迭起,贼寇四出。世子以粮为国家之基,以食为万民之本,允哉!大哉!”田骞沿着先前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理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然后开始回答实际的问题。
“田土,朝廷之税赋正源也。万历条鞭之后,除盐茶杂税外,概以田亩之数为税基。万历之后,田亩之数未量,田赋之数不更,各省府州县税赋解纳皆有定额,三饷附于正税,亦如是也。地方之利产出有限,是故廖抚不限王府投献,转而从王府手中取银聚税,是以名 器贻世子,而自甘于世子之附骥也!”
“先生之意,是廖大亨意欲投靠王府?”朱平槿听了几句,不得不提前打断了田骞。
田骞所言之意,已经不是简单的藩抚勾结,而是廖大亨臣事于他。朱平槿有了廖大亨的暗中甚至公开支持,就像贺有义曾经奏对的,就可以“王”了,也就是不必等到崇祯完蛋,自己便可以提前举旗兴兵。因此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判断,时机和分寸的把握丝毫不能出错。
“廖抚定有投靠世子之意,只是如今天下之势未明,其志未坚也。他如今首尾两端,与各方虚与委蛇,亦不过为自保尔!臣秦人,观闯献久矣。流贼之所以为‘流’,取城而不守,掠民而不治,来往自如,流窜无踪。不事稼樯,但以抄掠为食;不设官府,但以行伍为营;不收士人,但以奸民为属;不讲仁义,但以均平为律。若流贼事稼樯、设官府、收士人、讲仁义,此四者俱,流贼不流,则朝廷危矣。如是,廖抚必北拜世子而臣矣!”
田骞出言凿凿下了结论,没有为自己留一丝余地,但他也没有继续展开,向朱平槿展示他的论据。
田骞精准地描绘了流贼的特点。如流贼真的取得了一块战略根据地,在根据地设官、用人、称王、竖旗,那于大明朝绝对是一个灾难。只是目前河南既是无粮区,更是疫区,在河南建根据地,李自成只是自取灭亡。
“田先生好口才!”朱平槿由衷赞道,“只是先生不知,闯贼已有河南文士牛金星、术士宋献策诸人辅佐。至于献贼,也有军师潘占鳌等襄助。四者已有其一也!”
田骞的消息哪有朱平槿灵通。潘占鳌资格老些,而且被俘又被救出,故事可谓传奇,所以广为世人所知。但最近牛金星、宋献策等河南文人投入闯贼,时间尚短,知道的人很少。听到朱平槿这么一说,他叹了一口气道:“闯献,草莽英雄,勇武而少文;士人,多谋而无力。二者合一,天下大乱!”
知识分子一旦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田骞能独立观察并总结出这一点,很不容易,朱平槿在心中暗暗点头。
“汴京未陷,廖抚未必会臣服于本世子。除非川北土暴子大动!”朱平槿笑笑,也把自己的判断亮明。他随即将两人话题拉回正轨,重新回到他关心的税收投献上。
“士绅者多文士,重名甚于赋税,是故不愿投献。即便投献,也是个别田土而已,殊难以人为之!如是而已!”
田骞的话好像说得挺明白,但朱平槿认真一思考,发现他话中有话。
投献按标的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一类是人。物包括田土商店等一切有价值的财物,投献就是将物的所有权转移到王府名下,借此逃避朝廷的税收。
而人的投献与物的投献类似,只不过不是所有权的转移,而是所有权的设立:投献的人成为主家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为奴。人一投献,人名下的财产自然跟着投献。不过,从士籍到奴籍,那是奇耻大辱,士绅们绝对无法容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主动阖家投献朱平槿的士子也仅有贺有义一人。朱平槿收下了他的家人和家丁,也没有收下贺有义本人。因此田骞所谓人的投献,并非是指士绅投入王府为奴、为宦,而是指“臣”。
“先生所言士绅者重名甚于赋税,此名何谓?”
“易尔!名者,或为功名,或为权位,皆不出名利之属。当今之世,士绅阡佰万顷,横行地方;恃势欺凌官府,不纳钱粮。世子要收他们投献,不如与虎谋皮!”原来田骞所谓的“名”,并非儒学正统中的“名”,他还是在说“名利”!
……
投献问题关系到蜀地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朱平槿的全盘战略。自从年初与王妃定计收受投献,他先问计于洪其惠,再诏对于孙洪,现在已经是第三次问策了。田骞以“利”的冲突为由,一口否认了士绅投献的可能性,让朱平槿悚然而惊。难道,投献这条路径,根本就错了?
“事不过三。”朱平槿心想,今天一定要把投献的事情说清楚!于是朱平槿毫不隐瞒,将雅州和松林山两次奏对的情况给田骞细细讲来。
洪其惠的办法着眼于王府与庶民地主和自耕农结盟。通过这种结盟,来夯实王府的通知基础,来挤兑土豪劣绅。他还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庄、王店这种王有企业的直营模式,认为它们效率低,腐败多。
孙洪的办法着眼于拉拢大多数开明士绅,利用官府力量和商业办法的打击一小撮土豪劣绅。
应该说,他们的解决方案都有相当可行度。比如从松林山回来之后,朱平槿立即举行了蜀考,大量吸收中下层知识分子;与抚台和藩司联合在彭山县江口镇和嘉定州大佛脚下设了两个税卡,利用新建的护商队水军对来往货船征税。
但是秋收伊始,除了雅州、伸手和彭山等地之外,邛、眉这两个土豪劣绅的堡垒非但没有因此死掉,反而依然活得好好的。大批黄灿灿的稻谷没有进到王府的粮仓,而是流入了土豪劣绅的腰包,甚至王店拿银子也买不到,这让朱平槿极为不爽。
这些日来,松林山召见孙洪时的激奋冲动时时撞击着朱平槿,他一直在想一个一网打尽的法子,将那些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土豪劣绅一锅端了。因为朱平槿已经痛苦地发现,他和老婆的穿越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大明朝的生命正在一分分钟指向终点,他的耐心正在迅速丧失。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汉光武?朱平槿想,不,老子想当秦始皇!
也许他身上还残存着一些旧式文人的清高,不愿意委身就禄,奴颜事主。进入王府,固其所愿;但成日里与宣传队那些戏子打交道,并非所愿
。作为副营级的王府官,他对世子举行这次考试的目的心知肚明,也暗自估计自己的水平被黜落的可能不大。他最担心的是报名参考之后,世子和罗姑娘,甚至是自己的学生们对自己报考的动机做出误判,那自己如何向他们解释?
是自己不安其位,还是想借机上位?
不管怎样,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报名了。
第一场题目很简单,他行卷如飞,直抒胸臆,终于把他想说又没有机会说的话说了出来。
第二场他报考的是军队方向的地理类。主考官宣布,考生要按照试卷上的题目要求做。可他拿到试卷时,才发现自己的试卷一片空白,一道试题也没有。他刚抬头欲问,却发现舒师傅正含笑站在他桌前,还悄悄给他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
田骞不愧是罗景云等小鬼头的老师,他稍一琢磨,立即明白了端礼门城门楼上那位少年的用意:
这是给他机会肆意发挥呢。
……
蜀考第二天早晨,雨后的大地阳光明媚,难得的是天上的云散了,露出了太阳。田骞刚刚梳洗完毕,准备出门上班,便接到王府太监的紧急通知,要他今日随世子到王陵去视察。那太监道,世子今晨一早便出发了,让他沿东门迎晖路追赶。
田骞没有时间思索,他连忙向母亲和妻子告别,骑上太监带来的马匹,直奔东门而去。直到可以远远望见王陵,他才追上了世子的一小队兵马。除了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世子身边仅有骑兵十余人。
“田先生何来迟也?”世子的黄骠马步态轻盈,和风已经将世子金冠上拴的两根麻布条吹了起来。
“学生昨夜辗转反则,难以入睡。误了应卯之时,请世子责罚!”田骞在马上略微拱手欠身,脸上倒看不出多少上班迟到的歉疚。
“先生既然有志蜀考,本世子早应给先生放假数日,此乃本世子思虑不周。”朱平槿轻轻把责任揽了过去,“本世子知道前面庄上有个清净所在,田先生一路赶来,想必是累了。我们一同歇息片刻如何?”
“臣所愿也!”这是田骞期待许久的机会,他怎会轻易放过?
所谓清净之地,不过是小溪边的一片稀疏树林;所谓的歇息片刻,便是一个多时辰。可见政治人物说的话,大都不能太当真。
“师傅云,至圣之仁,齐礼也;亚圣之仁,强国也;程朱之仁,入理也;阳明之仁,出心也。先生考卷上之仁,别出心裁,以天下之利论之,何也?”
田骞与世子两人平坐在缓缓而下的草坡上,看着眼前的潺潺之水。他答道:“利者,人心之固所求也。至圣之仁齐礼,利所分之有序;亚圣之仁强国,利所分之于民;程朱之仁入理,利所分之于天;阳明之仁出心,利所分之于行。仁君与天下共天下之利,乃得天下;暴君以天下之利侍一人,故必失天下。利者,仁之本也,无利则无仁。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先生以利入仁,正合圣人熙熙攘攘之说!”朱平槿点头称是。儒家讲究“仁者爱人”。何为“爱人”?这里面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田骞的说法,充实了“爱人”的内涵,即给予“被爱者”利益。用利益驱动行为,这符合朱平槿原来的认知。只是放在现在大明朝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是否合适,他还要考考田骞:“不知利者与忠孝何干?”
“贫富,人皆好富而恶贫也;生死,人皆好生而恶死也。此为何者?欲也!从欲者,得利也;悖欲者,失利也。故曰:人之欲也即为利。有人则有欲,有欲则有利。孝,人之至情,发乎于心,现乎于行。孝即欲也,亦利也!忠者,孝于家而忠于国,忠孝本一体也,何出于欲利哉!”
“先生以欲利而入忠孝仁义,这符合辩证法,且实践意义大于理论意义!”听了田骞的理论,朱平槿郑重评价道。王阳明能把“天理”和“人欲”生拉硬扯合到一块儿,田骞当然也行。只是目前这个时代不需要哲学启蒙,而是需要抗贼救亡、抗虏救亡。朱平槿站起来沿着河边走了几步,又坐回原地。
“天下人以世系国法而轻藩王,故名多有不正,事多有不谐。田土入我王府,田赋杂役三饷捐税,样样皆无所缴纳。可士绅虽知如此,亦不肯投献!且为之奈何?”朱平槿问道。
《论语里仁》篇里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句。
后人曲解先贤的义利观,将义、利的对立面进行绝对化。而田骞的欲利仁义统一观则反其道而为之,将天下的“仁”皆解释为“利”。
他知道,他的理论虽不为儒学正统承认,但好在有出处。别人诘难,他可以用先贤抵挡一阵。世子已经看过他的第一场试卷,刚才的奏对,无非是想揭开他的欲利仁义统一观这层皮,看看下面有些什么干货。
他也清楚,世子,雄主也,不会没事跟他讨论高深的经义,世子要的是“护国安民,天下太平”!
果然进入正题不久,世子的第一个实际问题——田土投献就来了,兴许下一个问题的就是军队和名分。
“田土即粮食,民以食为天,故粮,天下之利大者也!有粮者有斯民,有民者军恒强,军强者则天下无不折服。自崇祯元年始,天下旱蝗迭起,贼寇四出。世子以粮为国家之基,以食为万民之本,允哉!大哉!”田骞沿着先前自己的思路,用自己的理论表达了赞同的意见,然后开始回答实际的问题。
“田土,朝廷之税赋正源也。万历条鞭之后,除盐茶杂税外,概以田亩之数为税基。万历之后,田亩之数未量,田赋之数不更,各省府州县税赋解纳皆有定额,三饷附于正税,亦如是也。地方之利产出有限,是故廖抚不限王府投献,转而从王府手中取银聚税,是以名 器贻世子,而自甘于世子之附骥也!”
“先生之意,是廖大亨意欲投靠王府?”朱平槿听了几句,不得不提前打断了田骞。
田骞所言之意,已经不是简单的藩抚勾结,而是廖大亨臣事于他。朱平槿有了廖大亨的暗中甚至公开支持,就像贺有义曾经奏对的,就可以“王”了,也就是不必等到崇祯完蛋,自己便可以提前举旗兴兵。因此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判断,时机和分寸的把握丝毫不能出错。
“廖抚定有投靠世子之意,只是如今天下之势未明,其志未坚也。他如今首尾两端,与各方虚与委蛇,亦不过为自保尔!臣秦人,观闯献久矣。流贼之所以为‘流’,取城而不守,掠民而不治,来往自如,流窜无踪。不事稼樯,但以抄掠为食;不设官府,但以行伍为营;不收士人,但以奸民为属;不讲仁义,但以均平为律。若流贼事稼樯、设官府、收士人、讲仁义,此四者俱,流贼不流,则朝廷危矣。如是,廖抚必北拜世子而臣矣!”
田骞出言凿凿下了结论,没有为自己留一丝余地,但他也没有继续展开,向朱平槿展示他的论据。
田骞精准地描绘了流贼的特点。如流贼真的取得了一块战略根据地,在根据地设官、用人、称王、竖旗,那于大明朝绝对是一个灾难。只是目前河南既是无粮区,更是疫区,在河南建根据地,李自成只是自取灭亡。
“田先生好口才!”朱平槿由衷赞道,“只是先生不知,闯贼已有河南文士牛金星、术士宋献策诸人辅佐。至于献贼,也有军师潘占鳌等襄助。四者已有其一也!”
田骞的消息哪有朱平槿灵通。潘占鳌资格老些,而且被俘又被救出,故事可谓传奇,所以广为世人所知。但最近牛金星、宋献策等河南文人投入闯贼,时间尚短,知道的人很少。听到朱平槿这么一说,他叹了一口气道:“闯献,草莽英雄,勇武而少文;士人,多谋而无力。二者合一,天下大乱!”
知识分子一旦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就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田骞能独立观察并总结出这一点,很不容易,朱平槿在心中暗暗点头。
“汴京未陷,廖抚未必会臣服于本世子。除非川北土暴子大动!”朱平槿笑笑,也把自己的判断亮明。他随即将两人话题拉回正轨,重新回到他关心的税收投献上。
“士绅者多文士,重名甚于赋税,是故不愿投献。即便投献,也是个别田土而已,殊难以人为之!如是而已!”
田骞的话好像说得挺明白,但朱平槿认真一思考,发现他话中有话。
投献按标的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一类是人。物包括田土商店等一切有价值的财物,投献就是将物的所有权转移到王府名下,借此逃避朝廷的税收。
而人的投献与物的投献类似,只不过不是所有权的转移,而是所有权的设立:投献的人成为主家的奴仆,子子孙孙,世代为奴。人一投献,人名下的财产自然跟着投献。不过,从士籍到奴籍,那是奇耻大辱,士绅们绝对无法容忍,所以直到现在为止,主动阖家投献朱平槿的士子也仅有贺有义一人。朱平槿收下了他的家人和家丁,也没有收下贺有义本人。因此田骞所谓人的投献,并非是指士绅投入王府为奴、为宦,而是指“臣”。
“先生所言士绅者重名甚于赋税,此名何谓?”
“易尔!名者,或为功名,或为权位,皆不出名利之属。当今之世,士绅阡佰万顷,横行地方;恃势欺凌官府,不纳钱粮。世子要收他们投献,不如与虎谋皮!”原来田骞所谓的“名”,并非儒学正统中的“名”,他还是在说“名利”!
……
投献问题关系到蜀地的粮食安全,更关系到朱平槿的全盘战略。自从年初与王妃定计收受投献,他先问计于洪其惠,再诏对于孙洪,现在已经是第三次问策了。田骞以“利”的冲突为由,一口否认了士绅投献的可能性,让朱平槿悚然而惊。难道,投献这条路径,根本就错了?
“事不过三。”朱平槿心想,今天一定要把投献的事情说清楚!于是朱平槿毫不隐瞒,将雅州和松林山两次奏对的情况给田骞细细讲来。
洪其惠的办法着眼于王府与庶民地主和自耕农结盟。通过这种结盟,来夯实王府的通知基础,来挤兑土豪劣绅。他还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庄、王店这种王有企业的直营模式,认为它们效率低,腐败多。
孙洪的办法着眼于拉拢大多数开明士绅,利用官府力量和商业办法的打击一小撮土豪劣绅。
应该说,他们的解决方案都有相当可行度。比如从松林山回来之后,朱平槿立即举行了蜀考,大量吸收中下层知识分子;与抚台和藩司联合在彭山县江口镇和嘉定州大佛脚下设了两个税卡,利用新建的护商队水军对来往货船征税。
但是秋收伊始,除了雅州、伸手和彭山等地之外,邛、眉这两个土豪劣绅的堡垒非但没有因此死掉,反而依然活得好好的。大批黄灿灿的稻谷没有进到王府的粮仓,而是流入了土豪劣绅的腰包,甚至王店拿银子也买不到,这让朱平槿极为不爽。
这些日来,松林山召见孙洪时的激奋冲动时时撞击着朱平槿,他一直在想一个一网打尽的法子,将那些不肯与自己合作的土豪劣绅一锅端了。因为朱平槿已经痛苦地发现,他和老婆的穿越并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大明朝的生命正在一分分钟指向终点,他的耐心正在迅速丧失。
“帝王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汉光武?朱平槿想,不,老子想当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