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作者:木林森444
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
山县有朋的态度得到了大部份人的赞同,当然这也和他的身份有关,他可是开始明治維新局面以来,所剰无几的重臣之一。
随后日本又和英国举行了协商,英国也再次向日本保证,一定会向华东政府施压,阻止华东政府参战,而且如果华东政府真的和俄国联手来对付日本,那么英国将履行英日同盟的条约,出兵参战,帮助日本。
得到了英国的承诺之后,日本政府也终于安下心来,于是定下了这次谈判的基调,既不是协商也不是建议,而是正式的要求。当然,日本还是不想现在就和华东政府彻底翻脸,因此还像再做一点最后的努力,愿意向华东政府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会保障中国的利益,甚致可以和华东政府签定协议,保证在战争结束以后的6个月时间里,撤出东北,将占领地区移交给华东政府。
当然日本的目地只是希望稳住华东政府,反正打完仗以后再说,被日本占领的地方,那有那么容易就拱手让出的道理,随便找个什么理由都可以赖过去的。
不过这种把戏当然骗不了穿越者,在旧时空里,他们见过太多比翻书还快的翻脸,什么条约、协议,说撕就撕、说退就退,所谓的“契约精神”本质是就是“弃约精神”,自身的实力才是維护条约的最好方法,没有实力的条约就是一张擦屁纸。因此华东政府当即就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坚持是否参战,将由华东政府根据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决定,不会因日本的态度而改变。而对日本提出的承诺和签定协议,华东政府的回复是除非日本现在将旅顺交给华东政府管理,表示诚意,华东政府才能相信日本。
这个要求显然是日本不能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旅顺是日本损兵拆将,几乎是靠用人命堆才攻下来的,而且在以后的战争中,旅顺也是日本的一个重要运输节点,尽管日本可以通过朝鲜半岛运送物资,但这时的朝鲜交通十分落后,物资横穿朝鲜半岛,全靠人驮马运,而旅顺是中东铁路的南线端点,物资下船之后可以直接上火车运送到辽阳、沈阳等地,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日本当然是不可能让给华东政府,由其是在这个时候。
谈判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双方本来就不牢固的合作也就此破裂,当然这个结果也早在日本内阁的预料之中,因此到日本政府对于双方破裂到也并不在意,当然少了华东政府提供物资确实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也不会影响到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而且有英国的保证也让日本颇有些有恃无恐,认为华东政府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上说几句,未必敢真的出兵参战。
果然小村寿太郎离开青岛,英国驻青岛领事欧文马上约见李三杰,表达了英国政府对远东局势的关切态度,认为日俄之间的战争己经进入尾声,远东地区将要恢复和平,希望华东政府不要介入战争,使地区局势又复杂化,这样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当然英国也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会維护中国的利益,并十分坦诚的表示,英国也不会希望日本在战后强大起来。
不过英国的态度同样也不能让华东政府接受,因此怎么怼日本的词令,原封不动的送给了英国。但英国也和日本一样,对华东政府的态度并不感到意外,并且坚信在英国施压之后,华东政府一定会慎重行事。
只是日本、英国都没有相到,就在三天以后,华东政府就和俄国正式签定了交付锦州议定,俄国正式将锦州交付给华东政府。
其实在和日本、英国纠结的时候,华东政府一直都在和俄国保持着协商,不过俄国似乎比华东政府更急,在谈判中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唯一的条件就是华东政府只能在锦州进驻3000士兵,华东政府接受了这个要求之后,双方就达成了共识。
俄国急着把华东政府拉进东北这个棋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时俄国国内己经乱起来了。
日俄战争打了一年,俄国连连败阵,损兵拆将,丢城失地,虽然俄国国内的上层社会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但对中下层社会来说,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知识份子,小资产阶级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而且战争对俄国的社会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物价上涨,大量中小工厂倒闭,民众失业或是实际收入大幅下降,巨大的社会危机正在酝酿当中。
1904年12月,一位叫加邦的神父,组织位于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钢铁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向工厂提出了包括撤销解雇决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设立工会、托儿所、、最低工资线、改善卫生条件等要求。但这些要求遭到了厂方的强硬拒绝,并威胁参加罢工的工人,如果不复工,工厂将重新招募新工人。
见罢工无法取得成果,于是加邦神父决定扩大罢工的规模。这位神父虽然是一名宗教人员,但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热衷于扶贫救济事业,并且持社会改良主义态度,在1902年还组织成立了贫民互助会,又称加邦协会,这时加邦协会己有万余成员,11个分会,在俄国有不小的影响力。
于是在1月18日,共有6家工厂近25000人加入了罢工行列。圣彼得堡各界认同罢工的民众不断增加,而且俄国的各党派组织纷纷发声行动,张贴标语口号,发表演说,呼应罢工,不过这时罢工行动已渐渐脱离了非政治运动轨道,加邦神父更进一步提出了召开制宪会议、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生命财产、停止对日战争等政治要求。
1月20日,参加罢工的工厂达到382间,人数达15万,圣彼得堡的治安急速恶化,同时爆发了大量的暴力、抢砸、打烧事件,整个圣彼得堡城陷入了瘫痪状态。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敢留在圣彼得堡里,于1905年1月8日带领着家人移居到圣彼得堡市南部的皇村,以躲开是非之地。而俄国政府则发出警告:一旦局势不稳将动用强硬手段。并且迅速调倮了1.5万军队和5千警察部署在市内各重要场所以应对不测。
而局势不以沙皇的逃避而改变,反而进一步的恶化,1月22日,加邦神父组织前往冬宫的请愿游行,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劳工阶层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遭受到的欺压,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与终止日俄战争,并期望不要有超时的工作与合理的待遇。
最终加邦神父带领的游行队伍约3万人,虽然在沿途和警察发生了十数起小冲突,并且有人员伤亡,但总体还在可控的范围内。而队伍到达冬宫之后,人越来越多,到下午的时候达到了20余万,由于这时尼古拉二世还在皇村,因此无人出面接收请愿书,更无人出面安抚人群,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而守卫冬宫的士兵也越来越紧张。
下午1点30分,军队来到冬宫广场,意图驱散人群,但人群不愿离开;2点钟时,三声军号响起,军队向人群开枪射击,骑兵队则冲向人群,挥舞着马刀驱赶人群;而在托罗伊斯基桥,纳尔瓦凯旋门、尼古拉桥、海军部等地守卫的士兵也开枪射击,民众在惊慌中逃亡而争相推挤,大量的人员被打死、踩死或挤死,一直到下午5点,人群才被完全驱散。而圣彼得堡家家紧锁门户,无人出门,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大学生和工人在救助伤员和搬运死者。
1月22日是星期天,因此这一事件被称为“流血的星期天”。事情发生之后,官方宣称伤亡人数为96人死333人受伤,也有宣称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不过一般估计,伤亡人数应在1000人左右。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追究具体的人数己没有意义了,毕竟现在己经进入了现代社会,因此动用军队枪杀本国人民肯定不会是好事,对于正处于对日战争中的俄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流血的星期天”很快从圣彼得堡传播开来,酿成一场波及全国的大风暴。无数地主庄园被烧毁,无数的工厂机器被砸烂,除了罢工、示威游行之外,在芬兰、波兰、高加索等地区甚至爆发了民族起义,国家甚致出现分裂的危机。
而且俄国在国际上本来就一向没有什么好名声,因此“流血的星期天” 传开之后,各国政府都强烈抨击俄国的残暴行为,媒体报纸更是对俄国口诛笔伐,巴黎的证券交易所甚致拒绝发行俄国债券,己购买的也纷纷退单,让俄国外交上十分被动。德国、奥匈帝国甚致开始计划,如果俄国真的发生内乱,将准备出兵干涉,当然是要趁火打劫。
俄国政府自然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危机,而要化解危机只有两条路,而且也都和远东战场有关,一是尽快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用胜利来提高政府的威望,获得民众的支持,但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太平洋舰队至少还要3、4个月才能到达远东,而陆军能够守住奉天就不错了,根本无力向日本发动进攻,因此指望用胜利来化解危机,是绝对指望不上的。
另一条路就是以比较体面的形式结束战争,那怕是暂时停战也行,但问题就难在“体面”两个字,日本是绝对不可能让俄国体面的结束战争。因此这个时候,把华东政府拉进远东这个大棋局,就十分重要了。
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
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
山县有朋的态度得到了大部份人的赞同,当然这也和他的身份有关,他可是开始明治維新局面以来,所剰无几的重臣之一。
随后日本又和英国举行了协商,英国也再次向日本保证,一定会向华东政府施压,阻止华东政府参战,而且如果华东政府真的和俄国联手来对付日本,那么英国将履行英日同盟的条约,出兵参战,帮助日本。
得到了英国的承诺之后,日本政府也终于安下心来,于是定下了这次谈判的基调,既不是协商也不是建议,而是正式的要求。当然,日本还是不想现在就和华东政府彻底翻脸,因此还像再做一点最后的努力,愿意向华东政府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会保障中国的利益,甚致可以和华东政府签定协议,保证在战争结束以后的6个月时间里,撤出东北,将占领地区移交给华东政府。
当然日本的目地只是希望稳住华东政府,反正打完仗以后再说,被日本占领的地方,那有那么容易就拱手让出的道理,随便找个什么理由都可以赖过去的。
不过这种把戏当然骗不了穿越者,在旧时空里,他们见过太多比翻书还快的翻脸,什么条约、协议,说撕就撕、说退就退,所谓的“契约精神”本质是就是“弃约精神”,自身的实力才是維护条约的最好方法,没有实力的条约就是一张擦屁纸。因此华东政府当即就拒绝了日本的要求,坚持是否参战,将由华东政府根据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决定,不会因日本的态度而改变。而对日本提出的承诺和签定协议,华东政府的回复是除非日本现在将旅顺交给华东政府管理,表示诚意,华东政府才能相信日本。
这个要求显然是日本不能接受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旅顺是日本损兵拆将,几乎是靠用人命堆才攻下来的,而且在以后的战争中,旅顺也是日本的一个重要运输节点,尽管日本可以通过朝鲜半岛运送物资,但这时的朝鲜交通十分落后,物资横穿朝鲜半岛,全靠人驮马运,而旅顺是中东铁路的南线端点,物资下船之后可以直接上火车运送到辽阳、沈阳等地,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日本当然是不可能让给华东政府,由其是在这个时候。
谈判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双方本来就不牢固的合作也就此破裂,当然这个结果也早在日本内阁的预料之中,因此到日本政府对于双方破裂到也并不在意,当然少了华东政府提供物资确实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但也不会影响到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而且有英国的保证也让日本颇有些有恃无恐,认为华东政府最多也只是在口头上说几句,未必敢真的出兵参战。
果然小村寿太郎离开青岛,英国驻青岛领事欧文马上约见李三杰,表达了英国政府对远东局势的关切态度,认为日俄之间的战争己经进入尾声,远东地区将要恢复和平,希望华东政府不要介入战争,使地区局势又复杂化,这样会影响到英国的利益。当然英国也承诺,在战争结束之后,会維护中国的利益,并十分坦诚的表示,英国也不会希望日本在战后强大起来。
不过英国的态度同样也不能让华东政府接受,因此怎么怼日本的词令,原封不动的送给了英国。但英国也和日本一样,对华东政府的态度并不感到意外,并且坚信在英国施压之后,华东政府一定会慎重行事。
只是日本、英国都没有相到,就在三天以后,华东政府就和俄国正式签定了交付锦州议定,俄国正式将锦州交付给华东政府。
其实在和日本、英国纠结的时候,华东政府一直都在和俄国保持着协商,不过俄国似乎比华东政府更急,在谈判中几乎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唯一的条件就是华东政府只能在锦州进驻3000士兵,华东政府接受了这个要求之后,双方就达成了共识。
俄国急着把华东政府拉进东北这个棋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时俄国国内己经乱起来了。
日俄战争打了一年,俄国连连败阵,损兵拆将,丢城失地,虽然俄国国内的上层社会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但对中下层社会来说,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知识份子,小资产阶级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而且战争对俄国的社会经济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物价上涨,大量中小工厂倒闭,民众失业或是实际收入大幅下降,巨大的社会危机正在酝酿当中。
1904年12月,一位叫加邦的神父,组织位于圣彼得堡的普梯洛夫钢铁厂的工人举行罢工,向工厂提出了包括撤销解雇决定、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设立工会、托儿所、、最低工资线、改善卫生条件等要求。但这些要求遭到了厂方的强硬拒绝,并威胁参加罢工的工人,如果不复工,工厂将重新招募新工人。
见罢工无法取得成果,于是加邦神父决定扩大罢工的规模。这位神父虽然是一名宗教人员,但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热衷于扶贫救济事业,并且持社会改良主义态度,在1902年还组织成立了贫民互助会,又称加邦协会,这时加邦协会己有万余成员,11个分会,在俄国有不小的影响力。
于是在1月18日,共有6家工厂近25000人加入了罢工行列。圣彼得堡各界认同罢工的民众不断增加,而且俄国的各党派组织纷纷发声行动,张贴标语口号,发表演说,呼应罢工,不过这时罢工行动已渐渐脱离了非政治运动轨道,加邦神父更进一步提出了召开制宪会议、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生命财产、停止对日战争等政治要求。
1月20日,参加罢工的工厂达到382间,人数达15万,圣彼得堡的治安急速恶化,同时爆发了大量的暴力、抢砸、打烧事件,整个圣彼得堡城陷入了瘫痪状态。沙皇尼古拉二世也不敢留在圣彼得堡里,于1905年1月8日带领着家人移居到圣彼得堡市南部的皇村,以躲开是非之地。而俄国政府则发出警告:一旦局势不稳将动用强硬手段。并且迅速调倮了1.5万军队和5千警察部署在市内各重要场所以应对不测。
而局势不以沙皇的逃避而改变,反而进一步的恶化,1月22日,加邦神父组织前往冬宫的请愿游行,向沙皇递交请愿书,以表达劳工阶层与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与遭受到的欺压,请求沙皇进行社会改革与终止日俄战争,并期望不要有超时的工作与合理的待遇。
最终加邦神父带领的游行队伍约3万人,虽然在沿途和警察发生了十数起小冲突,并且有人员伤亡,但总体还在可控的范围内。而队伍到达冬宫之后,人越来越多,到下午的时候达到了20余万,由于这时尼古拉二世还在皇村,因此无人出面接收请愿书,更无人出面安抚人群,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激动,而守卫冬宫的士兵也越来越紧张。
下午1点30分,军队来到冬宫广场,意图驱散人群,但人群不愿离开;2点钟时,三声军号响起,军队向人群开枪射击,骑兵队则冲向人群,挥舞着马刀驱赶人群;而在托罗伊斯基桥,纳尔瓦凯旋门、尼古拉桥、海军部等地守卫的士兵也开枪射击,民众在惊慌中逃亡而争相推挤,大量的人员被打死、踩死或挤死,一直到下午5点,人群才被完全驱散。而圣彼得堡家家紧锁门户,无人出门,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大学生和工人在救助伤员和搬运死者。
1月22日是星期天,因此这一事件被称为“流血的星期天”。事情发生之后,官方宣称伤亡人数为96人死333人受伤,也有宣称死亡人数超过4000人,不过一般估计,伤亡人数应在1000人左右。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追究具体的人数己没有意义了,毕竟现在己经进入了现代社会,因此动用军队枪杀本国人民肯定不会是好事,对于正处于对日战争中的俄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流血的星期天”很快从圣彼得堡传播开来,酿成一场波及全国的大风暴。无数地主庄园被烧毁,无数的工厂机器被砸烂,除了罢工、示威游行之外,在芬兰、波兰、高加索等地区甚至爆发了民族起义,国家甚致出现分裂的危机。
而且俄国在国际上本来就一向没有什么好名声,因此“流血的星期天” 传开之后,各国政府都强烈抨击俄国的残暴行为,媒体报纸更是对俄国口诛笔伐,巴黎的证券交易所甚致拒绝发行俄国债券,己购买的也纷纷退单,让俄国外交上十分被动。德国、奥匈帝国甚致开始计划,如果俄国真的发生内乱,将准备出兵干涉,当然是要趁火打劫。
俄国政府自然也知道现在的局势危机,而要化解危机只有两条路,而且也都和远东战场有关,一是尽快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用胜利来提高政府的威望,获得民众的支持,但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太平洋舰队至少还要3、4个月才能到达远东,而陆军能够守住奉天就不错了,根本无力向日本发动进攻,因此指望用胜利来化解危机,是绝对指望不上的。
另一条路就是以比较体面的形式结束战争,那怕是暂时停战也行,但问题就难在“体面”两个字,日本是绝对不可能让俄国体面的结束战争。因此这个时候,把华东政府拉进远东这个大棋局,就十分重要了。
第三一三章 锦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