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雪国列车进入到南极,乔律逐渐可以看到南极庭院工程建造的设施,一窥这项宏伟工程的庐山真面目。
远方的南极大陆上飘起阵阵白烟,那是工业建筑散热排放出的蒸汽。巨大的机械发出轰鸣,明明是在冰天雪地当中,一大批工人却是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围绕着这些散发出庞大能量的工厂,外面围了一圈密密麻麻的生活区,俨然形成了一座工业城市。
从最里面的一环开始,层层分布下去,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甚至有环线高速连通各个地方,流浪地球的重型运载车在高速上排成不见首尾的车队,井然有序地运输着货物穿梭在城市当中。
“那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外围建筑。”雪国列车的导游介绍道,“有些原材料可以直接在南极开采,比如重核聚变技术用到的石头,就没必要千里迢迢运送过来,所以就需要建造大型工厂来处理这些原料。”
“重核聚变发电站在工作时,冷却塔会散发出庞大的热量,正好可以在南极这片极寒之地提供一片温度舒适区。于是工人们围绕着这些冷却塔建造起生活区,加上房屋自身的保暖功能,可以在零下150度的南极热得汗流浃背,就差没有装空调了。”
在这些巨大的冷却塔附近,冰雪确实都已经消融,就算不穿防护服也可以自由活动,当然因为氧气比较稀薄,还是要定期用呼吸器缓解一下。
这样的城市在南极连绵成一片,持续运行着为南极庭院工程加工材料与提供住房,正如行星发动机配套的地下城一样。
所有的这一切设施,都让在南极的生活变得不那么艰苦,只要不用在刺骨的寒风下,背负着沉重的防护服工作一整天,对肉体与精神都是一种折磨。
雪国列车就穿梭在这些极地城市当中,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站点停靠,不断地卸货又重新装货,运往南极庭院工程的核心地带。
“真是不可思议。”
乔律看着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工业建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大批重型运载车队,难以想象这里竟然是长期处于零下90度以下的南极,一片令人畏惧的极寒之地。
导游微笑道:“更加恶劣的环境我们都挺过来了,这里又有什么好怕的?”
确实,流浪地球有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处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在那种情况下都能维持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运作,应对极寒天气的经验实在是太过丰富了。
如今在南极开展大规模工程,与流浪地球的逃逸时代相比就是小儿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业城市,横跨整个南半球的雪国列车,都证明了联合政府建设南极庭院的决心。
随着雪国列车的不断前进,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终于出现在乔律的眼前。
那是一座比行星发动机还要宏伟的巨型建筑,呈一个完美的圆柱形,有上万米高,表面光滑一体,宛如一座金属高山。
两条巨大的机械力臂在顶部搬运着零件,每一条都有上百米高,比机甲猎人的腰还要粗,似乎可以轻易吊起一艘万吨巨轮。
“这就是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乔律忍不住问道。
“这只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冰山一角。”雪国列车的导游纠正道,“别忘了,下面还有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呢。”
光是露出地面的部分就已经如此超乎想象,乔律已经无法预料地球隧道会是怎么样的一副奇观。
乔律走下雪国列车,2B一言不发给跟在后面,脸上仍然带着一丝潮红,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事情中缓过来。
南极庭院工程的负责人沈华北在入口等候多时了,一旁还有乔律认识的物理学家丁仪,同样在这里帮忙工作着。
看到乔律下车,沈华北马上迎上来说道:
“乔律理事,欢迎来到南极!”
他是一名豪爽的中年男子,并不像其他科学家那么拘谨内向,除了身上穿着的白大褂以外,就跟乔律经常在街头遇到中年大叔没有什么不同。
沈华北在流浪地球科学界也算是一名著名人物,只不过乔律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
因为自从南极庭院工程开展以后,沈华北就寸步不离地留守在这里,把毕生所学都奉献在这项宏伟的工程里面。
“久仰大名,沈博士。”乔律敬佩与他握手道。
这并不是客套的话语,沈华北在流浪地球被称为“新固态之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发明的新固态,不但为南极庭院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还是建造行星发动机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是一种超高密度的物质,首先需要利用一种名为“糖衣”的纳米材料,包裹着一块极高强度的合金,然后在其周围制造出上百万吨级的核爆,经过“糖衣”的应力平衡分配,让整块合金得到精确的向心压缩。
就像柔软的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变成坚硬的金刚石一样,经过“糖衣”包裹以及百万吨核爆的应力压缩,最终诞生出的物质就是新固态。
这样诞生出的新固态的密度与地层岩石的密度相比,简直就如同石头和水的比重一样。
因此一旦把新固态放在地上,就会像沉入海里一样不断地下沉,无论到几万米都不会停止。
正是利用新固态的这种特征,人类才有可能挖掘出足以贯穿整个地球的隧道,否则还使用钻井盾构机这样的东西,光是挖穿地壳都够呛的。
另一方面,新固态物质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小型核爆炸生产出来的,因此还能制造出多种密度级别。
较低密度的材料不会沉入地层,用它造出一个面积较大的基础,将高密度材料放置于其上,其压强被基础分散,就能够浮在地面上了。
利用这样的原理,行星发动机的底座与支柱,其实都是依靠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的,否则根本没有物质的结构强度,可以承受得住行星发动机150亿吨的推力。
某种意义上,沈华北的发明还拯救了全人类,乔律当然要向他表达由衷的敬意。
如今长达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也需要用到沈华北的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由他来担任南极庭院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就更加是众望所归了。
远方的南极大陆上飘起阵阵白烟,那是工业建筑散热排放出的蒸汽。巨大的机械发出轰鸣,明明是在冰天雪地当中,一大批工人却是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
围绕着这些散发出庞大能量的工厂,外面围了一圈密密麻麻的生活区,俨然形成了一座工业城市。
从最里面的一环开始,层层分布下去,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甚至有环线高速连通各个地方,流浪地球的重型运载车在高速上排成不见首尾的车队,井然有序地运输着货物穿梭在城市当中。
“那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外围建筑。”雪国列车的导游介绍道,“有些原材料可以直接在南极开采,比如重核聚变技术用到的石头,就没必要千里迢迢运送过来,所以就需要建造大型工厂来处理这些原料。”
“重核聚变发电站在工作时,冷却塔会散发出庞大的热量,正好可以在南极这片极寒之地提供一片温度舒适区。于是工人们围绕着这些冷却塔建造起生活区,加上房屋自身的保暖功能,可以在零下150度的南极热得汗流浃背,就差没有装空调了。”
在这些巨大的冷却塔附近,冰雪确实都已经消融,就算不穿防护服也可以自由活动,当然因为氧气比较稀薄,还是要定期用呼吸器缓解一下。
这样的城市在南极连绵成一片,持续运行着为南极庭院工程加工材料与提供住房,正如行星发动机配套的地下城一样。
所有的这一切设施,都让在南极的生活变得不那么艰苦,只要不用在刺骨的寒风下,背负着沉重的防护服工作一整天,对肉体与精神都是一种折磨。
雪国列车就穿梭在这些极地城市当中,在每一座城市都有站点停靠,不断地卸货又重新装货,运往南极庭院工程的核心地带。
“真是不可思议。”
乔律看着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工业建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大批重型运载车队,难以想象这里竟然是长期处于零下90度以下的南极,一片令人畏惧的极寒之地。
导游微笑道:“更加恶劣的环境我们都挺过来了,这里又有什么好怕的?”
确实,流浪地球有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处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在那种情况下都能维持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运作,应对极寒天气的经验实在是太过丰富了。
如今在南极开展大规模工程,与流浪地球的逃逸时代相比就是小儿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业城市,横跨整个南半球的雪国列车,都证明了联合政府建设南极庭院的决心。
随着雪国列车的不断前进,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终于出现在乔律的眼前。
那是一座比行星发动机还要宏伟的巨型建筑,呈一个完美的圆柱形,有上万米高,表面光滑一体,宛如一座金属高山。
两条巨大的机械力臂在顶部搬运着零件,每一条都有上百米高,比机甲猎人的腰还要粗,似乎可以轻易吊起一艘万吨巨轮。
“这就是南极庭院工程的主体?”乔律忍不住问道。
“这只是南极庭院工程的冰山一角。”雪国列车的导游纠正道,“别忘了,下面还有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呢。”
光是露出地面的部分就已经如此超乎想象,乔律已经无法预料地球隧道会是怎么样的一副奇观。
乔律走下雪国列车,2B一言不发给跟在后面,脸上仍然带着一丝潮红,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事情中缓过来。
南极庭院工程的负责人沈华北在入口等候多时了,一旁还有乔律认识的物理学家丁仪,同样在这里帮忙工作着。
看到乔律下车,沈华北马上迎上来说道:
“乔律理事,欢迎来到南极!”
他是一名豪爽的中年男子,并不像其他科学家那么拘谨内向,除了身上穿着的白大褂以外,就跟乔律经常在街头遇到中年大叔没有什么不同。
沈华北在流浪地球科学界也算是一名著名人物,只不过乔律一直没有机会见到他。
因为自从南极庭院工程开展以后,沈华北就寸步不离地留守在这里,把毕生所学都奉献在这项宏伟的工程里面。
“久仰大名,沈博士。”乔律敬佩与他握手道。
这并不是客套的话语,沈华北在流浪地球被称为“新固态之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发明的新固态,不但为南极庭院工程提供了技术基础,还是建造行星发动机不可或缺的材料。
这是一种超高密度的物质,首先需要利用一种名为“糖衣”的纳米材料,包裹着一块极高强度的合金,然后在其周围制造出上百万吨级的核爆,经过“糖衣”的应力平衡分配,让整块合金得到精确的向心压缩。
就像柔软的石墨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变成坚硬的金刚石一样,经过“糖衣”包裹以及百万吨核爆的应力压缩,最终诞生出的物质就是新固态。
这样诞生出的新固态的密度与地层岩石的密度相比,简直就如同石头和水的比重一样。
因此一旦把新固态放在地上,就会像沉入海里一样不断地下沉,无论到几万米都不会停止。
正是利用新固态的这种特征,人类才有可能挖掘出足以贯穿整个地球的隧道,否则还使用钻井盾构机这样的东西,光是挖穿地壳都够呛的。
另一方面,新固态物质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小型核爆炸生产出来的,因此还能制造出多种密度级别。
较低密度的材料不会沉入地层,用它造出一个面积较大的基础,将高密度材料放置于其上,其压强被基础分散,就能够浮在地面上了。
利用这样的原理,行星发动机的底座与支柱,其实都是依靠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的,否则根本没有物质的结构强度,可以承受得住行星发动机150亿吨的推力。
某种意义上,沈华北的发明还拯救了全人类,乔律当然要向他表达由衷的敬意。
如今长达12756公里的地球隧道,也需要用到沈华北的新固态材料来建造,由他来担任南极庭院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就更加是众望所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