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无话,到得凌晨四点,刘翊凡在衡阳站下了车。
出来车站,刘翊凡先找了个钟点房的小旅馆休息了一下,捱到7点,就坐上了去衡山的首发大巴,一路颠颠晃晃了快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南岳衡山脚下。
衡山,为中国“五岳”之一,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除了风景宜人,传说丰富之外,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自东汉末期,道教传人张道陵进入南岳,历经南北朝,到了唐代,南岳衡山的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达到顶峰,到得如今,道家文化更是渗入到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道教兴盛,道观自然就成了衡山上数量最多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从主峰到侧峰,各种大小道观加起来,总数近百。
但相比起那些动辄占地数千平米,装饰飞梁画栋的知名道观,刘翊凡去的宏桥观就显得有些寒酸破旧。
不说香火旺盛,建筑宏伟,宏桥观就连选址都相当不给力,坐落在了半山腰一个人烟罕至的密林深处,要不是刘翊凡记性好,只怕连路都会找不到。
…………
凭着记忆,刘翊凡一路探索,到了半山腰之后,切入密林,几经辗转,最后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又走了足足快个把小时,总算来到了宏桥观前。
放眼望去,依得外墙推算,这宏桥观的占地面积怕么也就四五个四合院那么大,外墙则是被密密麻麻的的植物所包围,偶尔露出一些墙壁,也是土痕斑驳,而那只有得不到十尺宽的观门,更是凄惨,不说木门上的油漆早已脱落,露出道道裂痕,就连锈迹斑斑的铁质门环,都少了一个。
但看着那紧紧关闭着的破旧观门,刘翊凡并没有太多轻视,反倒是一时间犹豫了起来,各种情绪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甚至,凝望了一小会儿之后,刘翊凡还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那冥冥中窥视自己的怪兽,就藏在了这扇破旧的观门之后。
刘翊凡心情复杂的摇了摇头,又深深的吸了一口长气,然后走了过去,将观门轻轻的推开。
门开了,进入刘翊凡眼帘的,是一颗极为壮硕的菩提树。
菩提树,在印度称为佛树,一般只有得3~5米高,直径不过半米粗细,但宏桥观里的这颗菩提,颇为怪异,不仅高达十数米,就是树干,目测下来,只怕要三四个人才能合围得住。
刘翊凡走到树下,抬头仰望,巨大的树冠将天空遮挡得一片森暗,却又从树叶缝里密密麻麻的透出无数斑斓,待得一阵山风吹过,摇晃的树叶带起了阵阵流光交错,似乎上演了一幕周而复始的明暗交融,竟然让刘翊凡看得痴迷了起来。
“这位小哥……”
刘翊凡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响起了喊话,扭头一看,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着了一位年纪不大的小道士。
见得刘翊凡注意到了自己,那小道士便稽了一礼,道,“这位小哥,请问……你是有什么事么?”
刘翊凡向着这小道士也揖了一礼,然后道,“我是你们宏桥观观主王道长的旧友,特来拜访,有劳小道长通报一声。”
“我们观主最近一直闭关修课,早有得嘱咐,外人一律不见,还请这位小哥多多见谅。”
“嗯?”刘翊凡闻言不由愣了愣,想了一想,然后从左手腕上摘下了菩提珠,递给那小道士,笑着道,“那有劳小道长将这个拿给你们观主,我就在这里等着便是。”
“这……”小道士看着刘翊凡颇有些自信的笑容,也是有些犹豫,待得仔细打量了一番菩提珠之后,不由得脸色变了变,接了过来,又朝着刘翊凡稽了一礼,道,“那就有劳小哥在此等候。”
…………
不过等得片刻,那小道士便返回来,领着刘翊凡到了后院的厢房。
进得厢房,刘翊凡就看到了宏桥观的观主,王道长。
刘翊凡进来的时候,王道长正在写字。
王道长写的,是“道”字。
一张宣纸之上,写了差不多半张不同字体,大小各异,不同风格的“道”字。
见得王道长似乎沉浸其中,刘翊凡倒也不好打扰,自己找了张书案边的凳子坐了下来,看着王道长书写。
不过看得片刻,半点书法不懂的刘翊凡便觉得无聊了起来。
就当刘翊凡开始准备四下张望打发时间的时候,王道长抬起了头,那菊花般的脸庞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
“王道长,我对书法,完全不懂。”
“你倒是直接,”王道长点了点头,道,“没关系,来看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闻言,刘翊凡不好再推辞,便走到书案前,仔细看了起来。
初看之下,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字各具形态,各有风韵,即便刘翊凡丝毫不懂书法,也着实觉得看着心里舒服。
看了一小会儿,刘翊凡再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想了想,构思了些词句,就准备开口评价,只是话未到嘴边,忽然间,却觉得眼前一花,然后就发现那些道字似乎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
原本一个个独立的字体,似乎开始慢慢交融,一笔笔饱满的墨迹,也隐隐间改变了浓淡,在实与虚,阴与阳之间开始了交替轮回。
又看得一会儿,所有的“道”字在虚实阴阳间化作了无数大小不一,或浓或淡的细小粉末,从宣纸上缓缓漂浮而上,又在空中相互缠绵胶,最后,慢慢汇聚到了一起,合成了一个巨大的“道”。
而王道长,就站在了道字的正中央。
看得刘翊凡一脸震惊的样子,王道长笑了笑,道,“这位小友,可认得这字?”
刘翊凡闻言,当下也不犹豫,不由自主的就准备脱口而出,但话到了嘴边,却又发现自己愣是讲不出这是个什么字。
这个字,应该认得,也许理解,甚至可以说略懂一二,但所有思绪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明明就是知道,只是要转换成言语说出来,却怎么都不能够!
努力一番之后,又惊又急的刘翊凡竟是被憋的出了一头大汗,甚至都有些红了眼圈,却依旧哑口无言。
看了一会儿刘翊凡如同溺水般的挣扎模样,王道长皱了皱眉,终是失去了耐心,微微摇了摇头,然后挥挥手,顿时,那“道”字凭空粉碎开来,化作齑粉,消失得无影无踪。
道字一散开,刘翊凡顿时就觉得冥冥中那无形的束缚也一并消散,一股憋了许久的浑浊之气自肺腑而发,由喉及舌,便迫不及待的呼喊了出来。
“道!道!道!”
等得这三声“道”字呼喊出来,刘翊凡顿时感觉到了一阵虚脱,两眼一黑,昏迷了过去。
…………
不知过了多久,刘翊凡渐渐清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又站在了那颗菩提树下。
树荫依旧,道童在旁,而那串菩提珠,也带回了自己手上。
刘翊凡正恍恍惚惚间,一旁的小道士稽了一礼,道,“这位小哥,观主说,闭门修课间,不见外人,特留书信一封,还请多多见谅。”说着,小道士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递给刘翊凡。
刘翊凡一边疑惑着接过了书信,一边问道,“观主修课,不见外人,那我刚才去见了观主,又是怎么回事?”
“这位小哥,刚才你一直就在这菩提树下等候,并未离开,何来见的观主?”
“我一直就在菩提树下?”刘翊凡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仔细盯着那小道士看了一会儿,发现对方神情不似作假,不由道,“那我呆了有多长时间?”
“这……倒是未曾留意……”说着小道士稽了一礼,以示歉意,又道,“但现在申时已到,小哥若没其他,还请离去,我们要开始修课了。”
“那……”刘翊凡犹豫着斟酌了一番,看得那小道士肃冷的模样,也就不再坚持,道了句“多有打扰”,又回了一礼,收好了书信,转身离去。
出了宏桥观,刘翊凡沿着山路行走,到得一处凉亭,便走了进去,找了一处围栏坐下,然后拿出了书信,看了起来。
书信上的字迹工整漂亮,但内容不多,只有寥寥十数字而已。
书信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待道可名之时,再与答疑解惑。”
看得书信上工整得如同打印出来字体,刘翊凡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为起篇首语,其含义为后世诸多阐解,各说其辞。
但刘翊凡看到这一句,却没有去理解字面上的含义,而是回想起了刚才自己面见王道长那亦真亦假的画面。
在那厢房里,面对王道长的问话,可不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嚒?
结合着当时的感受,又顺着后面的内容,刘翊凡有了一种感觉,王道长刚才一定是见过了自己,而让自己说出道字,应该是进行了一次测试。
而自己名不出那个“道”字,也就等同于测试没有通过。
测试没有通过,王道长自然也就不会回答自己的问题。
想得这些,刘翊凡也就梳理出来了一些思路。
首先,王道长应该是知道自己前来的目的,而且王道长对于自己的疑惑也并不避讳,只是王道长认为,现在还不是告诉自己答案的时候。
其次,通过刚才那如同幻境般的会面,刘翊凡有一种直觉,自己的重生,跟手上的菩提串以及赠予自己菩提串的王道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刘翊凡再度确认,除了随父亲祈福和这次,自己一定还在什么时间见过这位王道长,而那一次没了印象的会面,一定跟自己心中的疑惑,有着莫大的关联。
再次的看了一遍书信,刘翊凡便皱着眉头收了起来,又看了看远处隐藏在茂密树林中的宏桥观,听得观里传来的一阵阵修课钟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就朝着山下离去。
…………
出来车站,刘翊凡先找了个钟点房的小旅馆休息了一下,捱到7点,就坐上了去衡山的首发大巴,一路颠颠晃晃了快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南岳衡山脚下。
衡山,为中国“五岳”之一,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除了风景宜人,传说丰富之外,也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自东汉末期,道教传人张道陵进入南岳,历经南北朝,到了唐代,南岳衡山的道流势力因官家的支持而日益兴盛,达到顶峰,到得如今,道家文化更是渗入到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了当地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道教兴盛,道观自然就成了衡山上数量最多的建筑群,从山顶到山脚,从主峰到侧峰,各种大小道观加起来,总数近百。
但相比起那些动辄占地数千平米,装饰飞梁画栋的知名道观,刘翊凡去的宏桥观就显得有些寒酸破旧。
不说香火旺盛,建筑宏伟,宏桥观就连选址都相当不给力,坐落在了半山腰一个人烟罕至的密林深处,要不是刘翊凡记性好,只怕连路都会找不到。
…………
凭着记忆,刘翊凡一路探索,到了半山腰之后,切入密林,几经辗转,最后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道,又走了足足快个把小时,总算来到了宏桥观前。
放眼望去,依得外墙推算,这宏桥观的占地面积怕么也就四五个四合院那么大,外墙则是被密密麻麻的的植物所包围,偶尔露出一些墙壁,也是土痕斑驳,而那只有得不到十尺宽的观门,更是凄惨,不说木门上的油漆早已脱落,露出道道裂痕,就连锈迹斑斑的铁质门环,都少了一个。
但看着那紧紧关闭着的破旧观门,刘翊凡并没有太多轻视,反倒是一时间犹豫了起来,各种情绪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甚至,凝望了一小会儿之后,刘翊凡还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那冥冥中窥视自己的怪兽,就藏在了这扇破旧的观门之后。
刘翊凡心情复杂的摇了摇头,又深深的吸了一口长气,然后走了过去,将观门轻轻的推开。
门开了,进入刘翊凡眼帘的,是一颗极为壮硕的菩提树。
菩提树,在印度称为佛树,一般只有得3~5米高,直径不过半米粗细,但宏桥观里的这颗菩提,颇为怪异,不仅高达十数米,就是树干,目测下来,只怕要三四个人才能合围得住。
刘翊凡走到树下,抬头仰望,巨大的树冠将天空遮挡得一片森暗,却又从树叶缝里密密麻麻的透出无数斑斓,待得一阵山风吹过,摇晃的树叶带起了阵阵流光交错,似乎上演了一幕周而复始的明暗交融,竟然让刘翊凡看得痴迷了起来。
“这位小哥……”
刘翊凡正看得入神的时候,身边响起了喊话,扭头一看,发现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站着了一位年纪不大的小道士。
见得刘翊凡注意到了自己,那小道士便稽了一礼,道,“这位小哥,请问……你是有什么事么?”
刘翊凡向着这小道士也揖了一礼,然后道,“我是你们宏桥观观主王道长的旧友,特来拜访,有劳小道长通报一声。”
“我们观主最近一直闭关修课,早有得嘱咐,外人一律不见,还请这位小哥多多见谅。”
“嗯?”刘翊凡闻言不由愣了愣,想了一想,然后从左手腕上摘下了菩提珠,递给那小道士,笑着道,“那有劳小道长将这个拿给你们观主,我就在这里等着便是。”
“这……”小道士看着刘翊凡颇有些自信的笑容,也是有些犹豫,待得仔细打量了一番菩提珠之后,不由得脸色变了变,接了过来,又朝着刘翊凡稽了一礼,道,“那就有劳小哥在此等候。”
…………
不过等得片刻,那小道士便返回来,领着刘翊凡到了后院的厢房。
进得厢房,刘翊凡就看到了宏桥观的观主,王道长。
刘翊凡进来的时候,王道长正在写字。
王道长写的,是“道”字。
一张宣纸之上,写了差不多半张不同字体,大小各异,不同风格的“道”字。
见得王道长似乎沉浸其中,刘翊凡倒也不好打扰,自己找了张书案边的凳子坐了下来,看着王道长书写。
不过看得片刻,半点书法不懂的刘翊凡便觉得无聊了起来。
就当刘翊凡开始准备四下张望打发时间的时候,王道长抬起了头,那菊花般的脸庞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你看看我写的怎么样?”
“王道长,我对书法,完全不懂。”
“你倒是直接,”王道长点了点头,道,“没关系,来看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闻言,刘翊凡不好再推辞,便走到书案前,仔细看了起来。
初看之下,那些大大小小的道字各具形态,各有风韵,即便刘翊凡丝毫不懂书法,也着实觉得看着心里舒服。
看了一小会儿,刘翊凡再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想了想,构思了些词句,就准备开口评价,只是话未到嘴边,忽然间,却觉得眼前一花,然后就发现那些道字似乎开始产生了一些变化。
原本一个个独立的字体,似乎开始慢慢交融,一笔笔饱满的墨迹,也隐隐间改变了浓淡,在实与虚,阴与阳之间开始了交替轮回。
又看得一会儿,所有的“道”字在虚实阴阳间化作了无数大小不一,或浓或淡的细小粉末,从宣纸上缓缓漂浮而上,又在空中相互缠绵胶,最后,慢慢汇聚到了一起,合成了一个巨大的“道”。
而王道长,就站在了道字的正中央。
看得刘翊凡一脸震惊的样子,王道长笑了笑,道,“这位小友,可认得这字?”
刘翊凡闻言,当下也不犹豫,不由自主的就准备脱口而出,但话到了嘴边,却又发现自己愣是讲不出这是个什么字。
这个字,应该认得,也许理解,甚至可以说略懂一二,但所有思绪到了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明明就是知道,只是要转换成言语说出来,却怎么都不能够!
努力一番之后,又惊又急的刘翊凡竟是被憋的出了一头大汗,甚至都有些红了眼圈,却依旧哑口无言。
看了一会儿刘翊凡如同溺水般的挣扎模样,王道长皱了皱眉,终是失去了耐心,微微摇了摇头,然后挥挥手,顿时,那“道”字凭空粉碎开来,化作齑粉,消失得无影无踪。
道字一散开,刘翊凡顿时就觉得冥冥中那无形的束缚也一并消散,一股憋了许久的浑浊之气自肺腑而发,由喉及舌,便迫不及待的呼喊了出来。
“道!道!道!”
等得这三声“道”字呼喊出来,刘翊凡顿时感觉到了一阵虚脱,两眼一黑,昏迷了过去。
…………
不知过了多久,刘翊凡渐渐清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又站在了那颗菩提树下。
树荫依旧,道童在旁,而那串菩提珠,也带回了自己手上。
刘翊凡正恍恍惚惚间,一旁的小道士稽了一礼,道,“这位小哥,观主说,闭门修课间,不见外人,特留书信一封,还请多多见谅。”说着,小道士从怀里摸出一封书信,递给刘翊凡。
刘翊凡一边疑惑着接过了书信,一边问道,“观主修课,不见外人,那我刚才去见了观主,又是怎么回事?”
“这位小哥,刚才你一直就在这菩提树下等候,并未离开,何来见的观主?”
“我一直就在菩提树下?”刘翊凡闻言不由瞪大了眼睛,仔细盯着那小道士看了一会儿,发现对方神情不似作假,不由道,“那我呆了有多长时间?”
“这……倒是未曾留意……”说着小道士稽了一礼,以示歉意,又道,“但现在申时已到,小哥若没其他,还请离去,我们要开始修课了。”
“那……”刘翊凡犹豫着斟酌了一番,看得那小道士肃冷的模样,也就不再坚持,道了句“多有打扰”,又回了一礼,收好了书信,转身离去。
出了宏桥观,刘翊凡沿着山路行走,到得一处凉亭,便走了进去,找了一处围栏坐下,然后拿出了书信,看了起来。
书信上的字迹工整漂亮,但内容不多,只有寥寥十数字而已。
书信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待道可名之时,再与答疑解惑。”
看得书信上工整得如同打印出来字体,刘翊凡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道可道,非常道”出自《老子》,为起篇首语,其含义为后世诸多阐解,各说其辞。
但刘翊凡看到这一句,却没有去理解字面上的含义,而是回想起了刚才自己面见王道长那亦真亦假的画面。
在那厢房里,面对王道长的问话,可不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嚒?
结合着当时的感受,又顺着后面的内容,刘翊凡有了一种感觉,王道长刚才一定是见过了自己,而让自己说出道字,应该是进行了一次测试。
而自己名不出那个“道”字,也就等同于测试没有通过。
测试没有通过,王道长自然也就不会回答自己的问题。
想得这些,刘翊凡也就梳理出来了一些思路。
首先,王道长应该是知道自己前来的目的,而且王道长对于自己的疑惑也并不避讳,只是王道长认为,现在还不是告诉自己答案的时候。
其次,通过刚才那如同幻境般的会面,刘翊凡有一种直觉,自己的重生,跟手上的菩提串以及赠予自己菩提串的王道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刘翊凡再度确认,除了随父亲祈福和这次,自己一定还在什么时间见过这位王道长,而那一次没了印象的会面,一定跟自己心中的疑惑,有着莫大的关联。
再次的看了一遍书信,刘翊凡便皱着眉头收了起来,又看了看远处隐藏在茂密树林中的宏桥观,听得观里传来的一阵阵修课钟鸣,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就朝着山下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