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折腾后,余颖真的开眼。

    竟然有人为了钱财干出如此卑鄙无耻的事情。

    根本就是为了自己的私欲,无视伦理道德,也无视别人的心愿。

    这件事只怕不单单是卢氏的想法,她的夫君也会知道。

    真的是垃圾,妄想拿到海氏的资产,想钱想疯了。

    但余颖根本就没有打算动手对付卢氏。

    她和她的夫君就是那种极度自私和没脑子的人,必然出事。

    她还是当个安静的旁观者就好。

    就怕其他人也会来找她。

    日子绝对是清净不了。

    一想到那些人打着看两个孩子的旗号,没完没了地来个不停。

    余颖就感觉有些头痛。

    她倒是不太在意,但孩子们不行。

    好在没有救错人,唐王还是很给力的。

    在知道有了一个县主(就是一个头衔,没有封地)的爵位后,余颖很感谢唐王。

    到了外面,可以糊弄一帮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人,有些地方是个秀才都是令人尊敬的。

    那些官僚们也就不会拿官威来压制余颖,这一点她是蛮喜欢的。

    以她的实力来说,她不会畏惧这个世界的王侯将相,但能省事的话,她很乐意。

    “镇南侯府这段时间比较乱,顾不上我们娘三个,我可以趁机走人。”

    唐王妃有心说,根本就不要怕他们,反正有唐王在。

    就见余颖笑着微微摇头,她并不愿意离皇帝太近。

    但说出理由是另外一条,“我之所以想要往外走,也是为了孩子们,他们应该是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余颖还是很满意这个世界,没有实施什么类似八旗制度的东西。

    那种制度直接就把旗民钉在一个地方。

    不允许远离那个地方。

    而这个世界,有了路引,有了户籍。

    还是可以四处看。

    余颖希望两个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们两个人要学会把自己眼光放大,拥有博大的胸怀,这样子的孩子会活得快乐些。

    “而且,等我定居下来后,就可以请你们夫妻过来做客的,你们也算是有个地方散散心。”余颖说。

    唐王妃一听,眼睛都亮了,对邀请十分感兴趣,这样挺好的。

    她想起来自己还没有出去过。

    作为一个女人,在闺中时要紧守规矩。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允许闺中女儿出去浪一浪。

    等到出嫁后,又要生孩子。

    生下儿女后,要抚养孩子,就没有出去过。

    也好,等着找机会去看看妹妹就是。

    “好!既然妹妹么说,我明白了,你打算去哪里?”

    “先去南方,那是海家的故乡,等到孩子长大后,可以去看看大海,看看高山,也可以去西南,去北方。“

    “北方?”唐王妃有些吃惊地说。

    “对!北方,即使那里有蛮族人,但不等于那里风光不好。”

    “阿姐,孩子们总是要长大,也许有一天他们会面对北方的铁蹄,在此之前,要知己知彼。”余颖说。

    在大乾皇朝的北方,是蛮族人的地盘。

    当年开国皇帝带着人,把蛮族人赶出中原。

    但蛮族人依旧是占据北方肥美的草场。

    他们一直是在虎视眈眈。

    想要夺回繁华的中原。

    是大乾皇朝的大敌。

    这一点唐王妃也知道。

    才会如此惊讶,竟然想要到北方去。

    听了余颖的回答后,唐王妃点点头,因为蛮族的事情要注意一下。

    “阿姐,你和王爷要多多锻炼身体,想要好好活着,可以不冒头,但绝对不能没有自保能力。”余颖说。

    唐王妃连连点头,说:“好的,那要是你到了地方,定居下来后,一定要写信回来。”

    唐王夫妻在余颖南下后,帮着料理海家留在京城的产业,收益是专门存好。

    而镇南侯府的人,也终于知道海氏竟然成了唐王妃的义妹。

    海氏竟然离开了京城。

    这些人里一个个心里有鬼。

    看到有人给海氏撑腰,是懊恼的。

    想了一想,就没有去找余颖他们几个人。

    他们并没有知道皇帝还给了余颖一个县主的爵位。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海氏会有这种殊荣,这不可能的。

    大乾朝的郡主、县主,是可以非皇室中人。

    有些重臣的女儿,也会得到这种爵位。

    虽然不如前朝那么珍贵,但一般人也是拿不到。

    事情就这样过去,唐王夫妻连续接到余颖寄来的信件,知道海家买了一些田产,有好有坏。

    余颖是打算好好教那些佃户们种田,增加粮食产量。

    此外,她还开了一家蒙学。

    作为第一个上蒙学的南哥儿。

    余颖亲自教学。

    当然佃户家的孩子要是愿意跟着读书,也可以。

    余颖虽然穿越好多次,不能参加科举。

    但穿越过好多次古代后,对儒家典籍还是很了解的。

    在她的主持下,这个蒙学来念的人,越来越多。

    最后变成了私塾。

    甚至还有不少女孩也跟着念书。

    余颖鼓励女孩子念书。

    就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大人也可以读书。

    在她看来,一天认识一个字,也是一种进步。

    还别说,在余颖附近的人家,识字已经成为潮流。

    就算是没有纸张,余颖让他们用水在石头上练字,在沙石上练字。

    就是南哥儿也是如此,即使家里有钱,但还是不要太特殊。

    在这个时候,纸张是要花费不少钱的。

    就算是余颖给儿子用。

    但对其他孩子来说,就不行,必须减轻学生家的负担。

    好在因为余颖教他们种田很成功,让不少人知道读书识字有好处。

    有更多的人,慕名来到这个私塾。

    私塾出来的不少孩子,纷纷考中秀才。

    后来,海家私塾被改名为百味书院。

    原本的小镇经过发展,竟然成为一个县城。

    百味书院和那些老书院比,刚开始并不怎么太出名。

    来上学的人还太年轻,没有好的成绩拿出来。

    但书院占地的面积不少。

    教授君子六艺,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

    虽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精通,但最起码知道。

    令很多读书人最为惊喜的是,书院里的藏书阁里有不少藏书,有很多是孤本抄出来的。

    这多亏有唐王在,他四处帮着收罗,让书院的书籍追上老牌书院的藏书量。

    因为这个原因,陆续招来不少好老师。

    另外,余颖的县主身份也是让学院少了不少麻烦。

    大家都无视了这位创始人是女性的问题,好在余颖并不怎么管书院的事情。

    她专门聘请了人当书院的山长。

    当然要经过余颖的面试。

    她不希望这位山长是一心只言圣人言的人。

    说句不客气的话,人活在世上,以为只要按圣人言,就可以活得很好,那是做白日梦。

    好在找到的那位山长,倒是很有开阔的胸怀。

    和余颖的理念比较合拍。

    学子们念书时,也要他们锻炼身体。

    甚至还有专门的游学。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很不错。

    一个个根本就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甚至十年后,书院里陆陆续续出现一些进士。

    而当余颖开办书院后,唐王夫妻也是吃惊,想不到她还这样厉害。

    后来他们夫妻干脆就离开京城,带着儿女,来看余颖。

    唐王饶有兴致地做了一个先生,开了一门艺术鉴赏课。

    他感觉这个很适合。

    以至于他根本就无意回京城。

    每年就在过年那段时间回京,参加一下皇家宴会。

    皇帝知道后,让人看看是怎么一回事?才发现唐王当先生,当的是一个爽字。

    至于唐王妃则去了女学,教授的是礼仪。

    他和唐王妃两个人在课余,还是分别开始写书,一个写怎么辨别古物,一个写各种礼仪。

    可以说,两个人是夫唱妇随,活得是那个自在。

    唐王之所以逃走,就是因为皇帝的年纪变大之后,各个皇子们的心很急。

    作为一个不惦记皇位的咸鱼王爷,自然是不愿意掺和进去。

    干脆是包袱款款,带着老婆儿女走人。

    皇帝是默许的,这个儿子不在也好,这样子兄弟之间的争斗,就不会牵扯到他。

    后来老皇帝还是寿终正寝,在死前留下遗嘱,新皇登基。

    在此之前,唐王知道父皇不怎么好,就急急带着一家人回京。

    只是见了最后一面,老皇帝就薨了。

    新皇登基后,大赦天下。

    唐王一家人,一个个活得很好。

    他们一家人都跑到南方去,根本就没有争斗过。

    但那些兄弟们就很难说,一个个都是经过一番搏斗,家里少了不少人。

    而新皇对唐王也是很满意的,这种上道的王爷是很不错的,不争不抢,多好。

    唐王在给父皇守灵后,也是老老实实留在唐王府里,夫妻两个人接着著书,根本就不理会其他的事情。

    老皇帝为了让这个年纪比较小的皇子,能名正言顺的登基,在自己临死之前立了皇后。

    那么新帝就算是唯一活着的嫡子。

    这也是给那些年长于新帝的皇子们一条活路。

    因为嫡子的地位高于其他皇子。

    余颖在知道皇帝驾崩后,给他上了一炷香。

    毕竟他还是给了一个县主爵位,让余颖有了一定的底气。

    后来唐王出了孝期后,就和新皇谈了一下。

    接着跑去教书。

    事实上,新皇对于百位书院是很感兴趣的。

    因为书院里,不单单是教授儒家学说,其他也有涉及。

    那里出来的学生即使是参加科考,也是会点别的东西,而不是只会读书。

    他就派唐王,去盯着百味书院,看看书院里会有别的问题吗?

    余颖自然是知道,她根本就没有在意。

    她依旧主要是关注着粮食的增产,收留了不少孤儿。

    当然她没有让他们去当死士,而是让他们都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

    至于南哥儿、宁姐儿两个人也开始长大。

    南哥儿考取了举人,刚刚是及冠之年。

    说起来南哥儿并不是那种天纵奇材,也就是比一般人的资质好一些。

    在余颖的教导下,他成长起来,小小年纪已经走到不少地方。

    等南哥儿中了举人后,她带着他们兄妹两个人去了海家的祖坟那里。

    她亲手给原主的父母亲坟墓整理了一番后,就让两个孩子给亡者行礼。

    过后,余颖带着他们找到一个地方坐下。

    这个地方属于高处,没有人可以偷听。

    “坐吧,南哥儿、宁姐儿。”

    余颖看了他们兄妹一眼。

    兄妹两个人知道娘亲一定是有事要说,就乖乖坐下。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你们都大了,有些事情你们也就应该知道。”

    兄妹两个人相互对视一眼,难道家里还有什么秘密吗?

    但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印象。

    余颖看了一眼兄妹两个人,活得很好。

    也算是完成了原主的心愿吧?

    当然,也许这件事一说,他们会有别的想法也没准。

    “其实,你们亲爹并没有死,他还活着。”余颖最终说出这句话。

    “还活着?”

    兄妹两个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些年娘可是说他已经死了。

    怎么又活了?

    “之所以说他死了,是因为在为娘心里,他已经死掉。”

    余颖并没有藏着对靳侯爷的不满。

    她拿出来不少资料,让兄妹两个人看看镇南侯府的人,是怎么样的人。

    他们兄妹两个人都会去京城。

    那么说不定会遇到镇南侯府的人。

    还是早有准备的好。

    这些年过去,他们也有了不少变化。

    萧氏被其他几房攻击为穷光蛋。

    因为这一次再嫁进侯府时,她的嫁妆不多。

    萧氏被气得是背过气去。

    靳侯爷知道后大怒,把那几房的人叫到一处,准备分家。

    余颖知道后,哈哈大笑,该啊!

    其实人想要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有钱。

    没有钱,就意味着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啥好日子过?

    有句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他们夫妻两个人在经历过一连串打击后,算是对钱比较上心。

    唐王妃就曾经有些好笑地说:“哎!你是不知道,他们两个人变了,可见的日子是比较苦。”

    余颖就是一笑。

    她在穿过来后就想过,原主的有些仇怨。

    其实原主自己已经报了。

    只是她不知道。

    她的顺从让靳家一家人习惯了富裕的生活。

    一个个都是根本就不用担心没有银子,可劲花就是。

    这种情况让他们习惯了大手大脚,最终让他们好逸恶劳。

    一旦去过那种没有钱的日子,根本就不会受的了。

    那一大家人在分家时,打打闹闹的。

    各房都把自家亲戚请来,想要多分财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闹的。

    要是原主死掉,把嫁妆留在侯府里,说不定还会很好。

    但余颖的到来,抽走海氏的资产。

    让过惯奢华日子的人受不了。

    最终侯府的人闹翻。

    为了家产,相互拆台。

    在分家的过程中,其他几房的妯娌纷纷给萧氏脸子看。

    甚至卢氏指责当然嫁进来的海氏,之所以动了胎气,就是因为萧氏的原因。

    萧氏决口否认,这一点她真的是不知道。

章节目录

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似水年华流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似水年华流年并收藏快穿之不是炮灰的炮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