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虎蹲炮

    想着在平原和骑兵交战石斌觉得非常惊险必须全力发展火器,但是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始终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火器。

    “大哥,我们北方多骑兵,在平原和那帮元人作战咱们得造出实用的武器。”王三也开口说道。

    的确,平原作战步兵冲过来也许得那么一分钟的样子,这段时间内还是能射几箭稍做防御。

    然而骑兵则完全不同。一般说来,古代蒙古骑兵的体重一般在50千克左右,冲刺时披轻甲,带马刀、轻战斧、一张弓、12支箭,马鞍、辔头、马镫,这些东西大约在50--70千克左右。这样说来,矮小的蒙古马大约负重120千克左右。

    综合这些因素,蒙古马的冲刺速度大约在40--5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元军骑兵一分钟就能跑800米。

    而弓箭的效杀伤力不会超过八十米,而且一个合格弓箭手至少要训练三到五年,而一次战斗中一个弓箭手的力气最多也就射出二十支箭。

    也就是说, 少量的弓弩对付骑兵并没有就没什么用。

    “鸡肋”二字出现在他的脑中,真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了。

    当石斌正沮丧非常的时候,赵刚却说:“大哥,我听说咱们还有好多大炮啊?难道不能用炮轰?”

    “炮轰?”石斌无奈的笑道:“兄弟有所不知,那火炮的确射程还远,威力也不小,问题是动不动就是几千斤很难移动;准确度还差,只能大大目标;而且射速太慢,打了不到两炮元军骑兵就已经冲到跟前了。”

    赵刚听后也是哑口无言,而王三则说:“我看也不完全,至少可以进行近距离覆盖打击。大不了开发远距离大范围打击的武器和可以有效抵御骑兵冲击的武器啊。”

    这话也对,如果步兵一定打不过骑兵连抵御都做不到的话,否则中原王朝不早就被灭了吗?既然准确度没那么高就就提高准确度,射速不够快就想办法提高射速或者增加打击范围。

    确定这个目标就想哪些办法有可行性。这么空坐了一下午,想来想去脑袋里就是那几挺法国M1897型75mm速射火炮和德国的马克沁MG08机枪。

    知道这样坐着想是没用了,干脆跑去了兵器库里参观,看看宋军有没有什么还算实用的可以抵御骑兵的兵器。进了兵器库倒是看见震天雷、火箭、突火枪和一些重型原始火炮。但是却都不实用,也就震天雷和火箭还好点。

    在他回营地的途中听见不远处有“咚、咚、咚”的声音,正是烦躁至极的时候听到这声音更是升起无名火想去教训下那个发出声音的家伙。

    走到那却见只是一个农夫在臼米,看着那安放在地上酒盅形状的巨型石器让石斌隐约的想起了些东西。虽然仔细的看着这石臼却只想到了易拉罐这明显对不上号的物件。看着天已经黑了,营地也要关闭,石斌也转身准备回去,突然远处传来了一阵剧烈的爆炸声。

    “臼炮”!石斌终于想起了这个曾经在电视剧中看见的红军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

    当时的红军没有什么重武器,但是要和装备精良的日寇对抗,只好自造了些低成本低技术土炮。这个臼炮就是让人印象最深的一种。

    为了方便携带红军就用油桶做炮身,用碎石和碎铁做炮弹,用引信点燃后就发射了这些“散弹”。石斌这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想着易拉罐却不得其解。

    这臼炮不就是迫击炮最原始的形式?虽然迫击炮射程只有五公里左右,但是胜在射速快、打击范围大、轻便容易携带。想到这些石斌轻松不少,沿着这个思维做点研究应该能造出轻便而且威力大的火炮。

    不过这高质量的铁桶石斌是造不出来的,就只能加厚火炮的炮管。想着想着却让他想起了一个人-------戚继光。戚家军里不是就有一种小火炮?名字还挺威武---虎蹲炮。

    于是他立刻又下了制造虎蹲炮的命令,并将标准详细的写了下来:

    首尾2尺长,周身加了7道铁箍,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另有铁绊,全重36斤。

    由于石斌的厚待,匠人和工人的干劲十足,第二天就造出了三门样品,其中两款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稍重虎蹲炮。

    试射之后的效果很不错,36斤的有效射程到了500米,另两款稍重的也到了800米。这个结果让石斌非常高兴,至少在八百米以内可以对元军骑兵进行覆盖式打击了。

    并且在虎蹲炮上加装了直瞄装置,使攻击更加准确。

    针对装填速度比较慢的问题,就把火药和炮弹分成一份份提前准备好,并且将虎蹲炮分成三排进行三轮式发射。这样就做到八百米内虎蹲炮的发射间隔很短,大大提高了其抵御骑兵的能力。

章节目录

秣马南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湖樵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湖樵散人并收藏秣马南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