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民的夜晚过的总是很快,老二一大早连饭都顾不得吃,跨上摩托车直奔吴大光的小店,他有一肚子问题要问。
吴记餐饮里,吴大光与其他人说了老二是县长儿子的事,所有人一致认为吴大光是胡扯的,谁会相信县长儿子是个地痞,谁会相信县长儿子给小饭馆打工。
老二早早的来到吴记餐饮门口,里面的灯是亮的,还没开门营业。
啪~啪~啪~
老二一贯的拍门风格。
张二赖开门,见到老二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以为他就是个痞子,说话口无遮拦,如今人家是县长儿子,得罪不起。
老二冲进店里,店里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
“出了什么事?”老二紧促追问,心里没底,不知道他家老头又干了什么拖他后腿的事。
“你是不是县长儿子。”吴大光一手拿着包子,一手夹起咸菜。
这是所有人想问的,虽然是铁定的事实,还是想从当事人口中得知。
老二眼神躲闪,不去看光哥:“老头昨晚来找过你,他是不是说了点啥?”
“你是不是县长儿子。”吴大光郑重的又问了一遍。
张二赖附和:“你是不是县长儿子。”
小店里的架势,更像是拷问。
“我老子是县长,他儿子是街头混混,光哥,不是吧,你怕了?”老二故意将吴大光一局。
吴大光递给张二赖一个眼神,张二赖猥琐的翘起嘴角,从椅子旁掏出一条绳子。
老二不明真相,谨慎的往后躲闪:“你们干什么?”
“你不老实,得拷问拷问。”
“你们也没问,能怪我吗?”
……
阴差阳错结实了县长的儿子,相当于给小店找到了一个保障。
另一边,县长习惯性早起,路过儿子卧室漂了一眼,屋里收拾的利利索索,人已经不知去向,放在往常,他一定会大发雷霆,认为儿子又出去疯跑。
每天生活像轴承一样运转,洗漱,吃早饭,拿上公文包上班。
在县政府大门口,县长在路过门卫亭时,不知发什么神经,脚步顿了一下,然后冲着门口大爷客气的一笑:“大爷早啊。”
这句话把看门大爷吓得不轻,县长任命以来,谁不知道他是苦瓜脸,今天这事怎么了,邪性了。
疑惑颇多,大爷还是回了一句:“县长早。”
一路和同事打招呼到办公室,他是坦坦荡荡,同事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刚才县长和我打招呼了,我没听错吧。”
“县长今天怎么了,他没问我昨天的规划案,还对我笑,毛骨悚然。”说话间,这位女同事浑身打了个哆嗦。
坐在办公室里,县长心情大好,他似乎琢磨通了好多事,尝试一下换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错。
吴永柱自从知道了老二是县长儿子,千方百计的讨好老二,奈何老二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老二尽管混,但他不傻,他瞧得起店里所有人,唯独瞧不起吴永柱,虽然不知道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从他招呼客人就能看出来,有钱的主,他上赶着巴结热络。
吴大光以为县政府的生意指定要丢,谁成想中午来了个电话,亲自打电话的还是县长,指名道姓的要儿子送餐。
老二的不情愿表现的很明显,但是,他又不能不去,他是店里的唯一外卖小哥,他不去谁去。
比昨天好多了,提着饭菜的老二走在县政府里没有像昨天一样提心吊胆的怕碰上老头,而且,这一次直d县长办公室。
特有的敲门风格后,县长开了门,父子俩相视,难得的平静,或许两人把自己从父子俩的关系里往外摘,单纯的客人与送餐员的关系。
“五块二。”老二递送上饭菜。
付款找钱,面部平静如水,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多少年了,这样心平气和的说话算是奢侈的事。
临走前,县长喊住儿子:“小智,我听说你高中……”
“说了不上学,走了。”不给老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老二双手插兜不耐烦的离开,老头得空就想让他上学,他已经听烦了。
望着儿子的背影,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他只是想说:我听说你高中学校食堂准备做外包。
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县长才回到办工桌,拿起电话给吴大光打去。
“大光啊,我是小智他爸。”县长故意说的是小智他爸,就说明他与吴大光的关系只限于吴大光朋友的老爸。
“哦,叔啊,咋了,老二没把饭送过去吗?”吴大光问道。
“送来了,他已经走了,我本来想着跟他说件好事,他会错意,牛脾气上来就走了。”
“啥好事,你说我转达给他。”
“小智上过的高中,我听说他们学校食堂在做外包,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竞争一下。”
好事,果然是好事,对小店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要去,一定要去,这是个机会,您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吴大光压平语气,内心激动的像一蹦三尺高,如果拿下高中,丢失的厂子收入就能找平了,收入只会比厂子高,不会比厂子低。
“我也是偶然听当校长的老同学说起,就寻思着跟小智说道说道,听说还有几家不错的饭馆在竞争,你们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县长在电话里说。
“放心吧,叔,不管能不能竞争的到,不试一把,怎么知道不行,机会是要靠人把握的。”吴大光开心的已经合不拢嘴。
“行,我帮忙举荐一下,关键还是靠你们。”
“很感谢,感谢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吴大光言语稍纵激动。
“行了,我这还忙着呢。”县长首先挂掉电话,吴大光的回答让他很满意,他对吴大光有了基本的判断,这是个懂上进的青年,有竞争意识,同时知道他是县长,不会上杆子巴结走后门,说明这人懂分寸,小智就该多交交这样的朋友,只有这样的朋友才是干大事的料,小智在他身上学的,远比老师教的要切合实际。
吴记餐饮里,吴大光与其他人说了老二是县长儿子的事,所有人一致认为吴大光是胡扯的,谁会相信县长儿子是个地痞,谁会相信县长儿子给小饭馆打工。
老二早早的来到吴记餐饮门口,里面的灯是亮的,还没开门营业。
啪~啪~啪~
老二一贯的拍门风格。
张二赖开门,见到老二不知道说什么好,以前以为他就是个痞子,说话口无遮拦,如今人家是县长儿子,得罪不起。
老二冲进店里,店里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
“出了什么事?”老二紧促追问,心里没底,不知道他家老头又干了什么拖他后腿的事。
“你是不是县长儿子。”吴大光一手拿着包子,一手夹起咸菜。
这是所有人想问的,虽然是铁定的事实,还是想从当事人口中得知。
老二眼神躲闪,不去看光哥:“老头昨晚来找过你,他是不是说了点啥?”
“你是不是县长儿子。”吴大光郑重的又问了一遍。
张二赖附和:“你是不是县长儿子。”
小店里的架势,更像是拷问。
“我老子是县长,他儿子是街头混混,光哥,不是吧,你怕了?”老二故意将吴大光一局。
吴大光递给张二赖一个眼神,张二赖猥琐的翘起嘴角,从椅子旁掏出一条绳子。
老二不明真相,谨慎的往后躲闪:“你们干什么?”
“你不老实,得拷问拷问。”
“你们也没问,能怪我吗?”
……
阴差阳错结实了县长的儿子,相当于给小店找到了一个保障。
另一边,县长习惯性早起,路过儿子卧室漂了一眼,屋里收拾的利利索索,人已经不知去向,放在往常,他一定会大发雷霆,认为儿子又出去疯跑。
每天生活像轴承一样运转,洗漱,吃早饭,拿上公文包上班。
在县政府大门口,县长在路过门卫亭时,不知发什么神经,脚步顿了一下,然后冲着门口大爷客气的一笑:“大爷早啊。”
这句话把看门大爷吓得不轻,县长任命以来,谁不知道他是苦瓜脸,今天这事怎么了,邪性了。
疑惑颇多,大爷还是回了一句:“县长早。”
一路和同事打招呼到办公室,他是坦坦荡荡,同事们在背后议论纷纷。
“刚才县长和我打招呼了,我没听错吧。”
“县长今天怎么了,他没问我昨天的规划案,还对我笑,毛骨悚然。”说话间,这位女同事浑身打了个哆嗦。
坐在办公室里,县长心情大好,他似乎琢磨通了好多事,尝试一下换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也不错。
吴永柱自从知道了老二是县长儿子,千方百计的讨好老二,奈何老二连看都不看他一眼,老二尽管混,但他不傻,他瞧得起店里所有人,唯独瞧不起吴永柱,虽然不知道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从他招呼客人就能看出来,有钱的主,他上赶着巴结热络。
吴大光以为县政府的生意指定要丢,谁成想中午来了个电话,亲自打电话的还是县长,指名道姓的要儿子送餐。
老二的不情愿表现的很明显,但是,他又不能不去,他是店里的唯一外卖小哥,他不去谁去。
比昨天好多了,提着饭菜的老二走在县政府里没有像昨天一样提心吊胆的怕碰上老头,而且,这一次直d县长办公室。
特有的敲门风格后,县长开了门,父子俩相视,难得的平静,或许两人把自己从父子俩的关系里往外摘,单纯的客人与送餐员的关系。
“五块二。”老二递送上饭菜。
付款找钱,面部平静如水,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多少年了,这样心平气和的说话算是奢侈的事。
临走前,县长喊住儿子:“小智,我听说你高中……”
“说了不上学,走了。”不给老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老二双手插兜不耐烦的离开,老头得空就想让他上学,他已经听烦了。
望着儿子的背影,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他只是想说:我听说你高中学校食堂准备做外包。
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县长才回到办工桌,拿起电话给吴大光打去。
“大光啊,我是小智他爸。”县长故意说的是小智他爸,就说明他与吴大光的关系只限于吴大光朋友的老爸。
“哦,叔啊,咋了,老二没把饭送过去吗?”吴大光问道。
“送来了,他已经走了,我本来想着跟他说件好事,他会错意,牛脾气上来就走了。”
“啥好事,你说我转达给他。”
“小智上过的高中,我听说他们学校食堂在做外包,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竞争一下。”
好事,果然是好事,对小店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要去,一定要去,这是个机会,您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您才好。”吴大光压平语气,内心激动的像一蹦三尺高,如果拿下高中,丢失的厂子收入就能找平了,收入只会比厂子高,不会比厂子低。
“我也是偶然听当校长的老同学说起,就寻思着跟小智说道说道,听说还有几家不错的饭馆在竞争,你们也不能高兴的太早。”县长在电话里说。
“放心吧,叔,不管能不能竞争的到,不试一把,怎么知道不行,机会是要靠人把握的。”吴大光开心的已经合不拢嘴。
“行,我帮忙举荐一下,关键还是靠你们。”
“很感谢,感谢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吴大光言语稍纵激动。
“行了,我这还忙着呢。”县长首先挂掉电话,吴大光的回答让他很满意,他对吴大光有了基本的判断,这是个懂上进的青年,有竞争意识,同时知道他是县长,不会上杆子巴结走后门,说明这人懂分寸,小智就该多交交这样的朋友,只有这样的朋友才是干大事的料,小智在他身上学的,远比老师教的要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