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陶陈列馆里面,向南足足待了一个多小时,这才和钱昊良一起离开。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他对古陶器又有了新的认知。
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古陶器只不过是古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发明而已。
作为古代人类的一种过渡时期的生活工具,它相对于造型更美观、材质更坚硬的古瓷器而言,古陶器并没有发挥到太大的作用。
在古瓷器出现之后,古陶器就逐渐地被历史给淘汰出局了。
直到今天,向南才发现,实际上,古陶器在古代人类的生活和劳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不说其他,就说古陶器的纹饰,它不仅体现出了古代人类高超的绘画艺术,而且还蕴含着大量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讯息。
实际上,无论是古陶器还是古瓷器,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了解了某一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这对于向南修复这一时代的古陶瓷器物,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彩陶陈列馆出来之后,钱昊良就笑着对向南说道:“怎么样?走了这一趟,收获很大吧?”
向南点了点头,一脸感触地应道:“是收获很大,最起码,我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了解,就加深了不少。”
马家窑文化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这一个时期,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实际上,在马家窑文化之前,距今约7000年左右出现的仰韶文化,才是华夏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
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这一趟来京城,意外发现了华夏农业博物馆里的彩陶陈列馆,向南自我感觉收获颇丰,至少以后在修复古陶器上,他的把握又增大了不少。
文物修复,虽然说只是简单地将破损的文物,在不破坏它的历史风貌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但实际上,如果不懂得这件文物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那么,文物修复师有很大的可能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它不只是修复器物那么简单,文物修复,修复的还有那一段历史文化。
两个人一路闲聊着,很快又回到了酒店门口,钱昊良刚要进去,向南一把拉住了他,说道:“你走错地方了吧?”
“啊?”
钱昊良后退了两步,抬头看了看酒店的名字,仰着脖子说道:“没错啊,是长城饭店。”
“我们应该去停车场。”
向南看着钱昊良,一脸无语地说道,“你不是说还有一件文物要带我去看吗?”
“我没忘,瞧把你急的。”
钱昊良笑了起来,一边继续往酒店大堂里面走,一边说道,“人有三急嘛,我到里面上个洗手间不行啊?”
向南:“……”
我的样子,看起来很着急吗?
几分钟后,钱昊良就开车载着向南离开了长城饭店。
此刻已是下午二点,早已经过了中午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路上来往的车辆虽然多,但并没有堵车。
钱昊良车子开得很畅快,向南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马路两旁高大的建筑,心情也很是放松。
看着看着,向南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回过头来看着钱昊良,问道:“你这是去京城故宫博物院?”
“对啊,不然去哪儿?”
钱昊良转头瞥了向南一眼,又很快转了过去,继续看路,嘴里却说道,“要看珍贵的文物,当然还是博物馆最多了,你想去哪儿?”
向南撇了撇嘴,没有跟他斗嘴。
他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钱昊良是打算带他去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里,去看古陶瓷。
故宫博物院里的古陶瓷,向南还是知道一些的,尤其是在文博界里传闻甚广的“故宫十大珍宝瓷”,更是知之甚深。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在故宫馆藏的35万件瓷器中,甄选出来的十件国宝重器,均为清代时期烧制而成。
其中,康熙时期1件,雍正时期4件,乾隆时期独占5件。
这十件珍宝瓷器,无论是在瓷种、釉料上,还是工艺、器型上,均代表了华夏千年陶瓷艺术的巅峰水平,其艺术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在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么,什么才是“清三代”瓷器?
实际上,这指的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清代是华夏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期间,较好地吸收了前几个朝代领先精深的技艺。
康熙期间,逐渐将瓷都景市的御窑厂康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其特点是,浑厚古拙、紧皮亮釉。
康熙御窑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
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康熙时期,御窑瓷器形成了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皇家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
而到了雍正时期,其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确立了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方向,即独特的皇家格调,纯粹的皇家风范。
乾隆御窑瓷器,则说秉承康熙、雍正御窑的风范,继续发扬光大,把皇家工艺美术发挥到了极致。
奇巧的造型,华丽的釉彩,以及丰富而多层次的装饰风格,这种层次感是形成乾隆御窑风格的关键因素。
不说别的,在艺术品市场上各个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还是清代瓷器,而且还屡创高价。
之前向南还没有开始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在京城的修复《千里江山图》的那段时间里,他也没有特意去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
因此,到目前为止,他都还没见到过这“十大珍宝瓷”。
也不知道这次专程过去,能不能看得到其中的一两件?
要知道,博物馆里的文物,并不是固定陈列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一批。
这其中,除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文物爱好者,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国宝文物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展出的文物,都要送回到文保中心去进行保养维护。
只有定期对这些文物进行精心地保养,它们的艺术生命才能够更加长久,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优雅与美丽。
车子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钱昊良停好车之后,并没有前往故宫博物院文保中心,而是带着向南直奔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文华殿,在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时则是举行经筵的地方。
如今,文华殿是故宫博物院瓷器馆,专门用来展出瓷器国宝文物,供游客们参观与游览。
现在虽然不是节假日,但作为首都的京城,从来就不缺少游客,故宫里的游人依旧很多,拿着手机自拍的、开直播的,随处可见。
向南和钱昊良目标明确,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故宫之后,便一路直奔文华殿而去。
到了门口,钱昊良忽然停住了脚步,忽然回过头问向南:“你猜我要带你看哪件文物?”
“故宫馆藏了那么多古陶瓷,我哪猜得到?”
向南一脸无语,随后看到钱昊良一副“你不猜我不让你进”的模样,便只好想了想,试探着说道,“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件入选了“故宫十大珍宝瓷”的瓷器,它完美地复现了康熙青花独有“翠毛蓝”,创下历代青花艺术之冠。
钱昊良摇了摇头,笑道:“不是。”
“雍正年间的斗彩摘枝花纹梅瓶?”
这件古瓷器,也是“故宫十大珍宝瓷”之一,它是历史上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的作品,历史地位极高,釉料配方也是最复杂的。
“算了,不让你猜了,再猜不着,估计你要发毛。”
钱昊良又摇了摇头,一脸得意地笑了起来,“我带你去看的这件文物,你肯定听说过,不止你听说过,连很多普通人都知道!”
向南一脸鄙夷,我听说过的陶瓷文物多了去了,谁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
钱昊良看到向南一脸不信的模样,便笑道:“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向南一愣,下意识地问道:“你说什么?”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的‘瓷母’。”
钱昊良又说了一遍,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你不会真没听说过吧?这都在电视上火爆了,已经成了文物‘网红’!”
“‘瓷母’我当然知道。”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不就是网上口口相传的那件‘土丑审美大花瓶’嘛。”
既然当初决定要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一些重要的瓷器文物,向南当然不会放过,即使没有看过真品,也都会通过资料去了解它的各种信息。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于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标志着华夏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瓷母”的美誉。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
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这件“瓷母”,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2014年10月份,在米国波士顿斯纳金举行的“亚洲艺术专拍”专场拍卖会上,出现了第二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最终以1.51亿元成功拍卖。
有专家认为,米国拍卖会上出现的这件“瓷母”,与故宫“瓷母”应该是一对,不论颜色还是布局,相似度高达99%。
这件经过国家电视台的宣传,成为了文物“网红”的“瓷母”,还闹出了一个真假“李逵”事件来。
许多公众号上使用的“瓷母”图片并非京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真品照片,而是一件有着不少差别的“李鬼”瓷瓶,以至于“瓷母”被人称作为是“农家乐审美”。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如果地下有知,两百多年后,他精心设计的一件集合了17种釉、彩,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的大瓷瓶会被一个仿品代替,成为人们口中的“土丑审美大花瓶”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哈哈哈!”
钱昊良听了向南的话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向南一向严肃有余,风趣不足,没想到偶尔来这么一句,竟然会这么有意思,他笑道,
“连你都知道了,估计这个帽子,乾隆他老人家是摘不下来了。咱们也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去看一看吧。”
“好。”
向南点了点头,他也没见过真品“瓷母”,如今既然提到了它,那肯定是要进去看一看的。
这一件集合了多达17种釉彩的瓷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烧制而成的?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烧制这样一件大瓷瓶?
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真是——
好奇啊!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面,他对古陶器又有了新的认知。
在这之前,他一直以为,古陶器只不过是古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发明而已。
作为古代人类的一种过渡时期的生活工具,它相对于造型更美观、材质更坚硬的古瓷器而言,古陶器并没有发挥到太大的作用。
在古瓷器出现之后,古陶器就逐渐地被历史给淘汰出局了。
直到今天,向南才发现,实际上,古陶器在古代人类的生活和劳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不说其他,就说古陶器的纹饰,它不仅体现出了古代人类高超的绘画艺术,而且还蕴含着大量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讯息。
实际上,无论是古陶器还是古瓷器,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风格表现。
了解了某一个时代的纹饰特征,这对于向南修复这一时代的古陶瓷器物,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彩陶陈列馆出来之后,钱昊良就笑着对向南说道:“怎么样?走了这一趟,收获很大吧?”
向南点了点头,一脸感触地应道:“是收获很大,最起码,我对马家窑文化彩陶的了解,就加深了不少。”
马家窑文化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
这一个时期,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
实际上,在马家窑文化之前,距今约7000年左右出现的仰韶文化,才是华夏新石器时代彩陶最丰盛繁华的时期。
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相当成熟,器物规整精美,多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灰陶与黑陶较为少见。
其装饰以彩绘为主,于器物上绘精美彩色花纹,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部分内容及艺术创作的聪明才智。
造型的种类有杯、钵、碗、盆、罐、瓮、盂、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最为突出的是双耳尖底瓶,线条流畅、匀称,极具艺术美感。
马家窑文化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这一趟来京城,意外发现了华夏农业博物馆里的彩陶陈列馆,向南自我感觉收获颇丰,至少以后在修复古陶器上,他的把握又增大了不少。
文物修复,虽然说只是简单地将破损的文物,在不破坏它的历史风貌的情况下,尽最大的可能还原其本来的面目。
但实际上,如果不懂得这件文物当时所处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那么,文物修复师有很大的可能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它不只是修复器物那么简单,文物修复,修复的还有那一段历史文化。
两个人一路闲聊着,很快又回到了酒店门口,钱昊良刚要进去,向南一把拉住了他,说道:“你走错地方了吧?”
“啊?”
钱昊良后退了两步,抬头看了看酒店的名字,仰着脖子说道:“没错啊,是长城饭店。”
“我们应该去停车场。”
向南看着钱昊良,一脸无语地说道,“你不是说还有一件文物要带我去看吗?”
“我没忘,瞧把你急的。”
钱昊良笑了起来,一边继续往酒店大堂里面走,一边说道,“人有三急嘛,我到里面上个洗手间不行啊?”
向南:“……”
我的样子,看起来很着急吗?
几分钟后,钱昊良就开车载着向南离开了长城饭店。
此刻已是下午二点,早已经过了中午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路上来往的车辆虽然多,但并没有堵车。
钱昊良车子开得很畅快,向南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车辆,和马路两旁高大的建筑,心情也很是放松。
看着看着,向南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回过头来看着钱昊良,问道:“你这是去京城故宫博物院?”
“对啊,不然去哪儿?”
钱昊良转头瞥了向南一眼,又很快转了过去,继续看路,嘴里却说道,“要看珍贵的文物,当然还是博物馆最多了,你想去哪儿?”
向南撇了撇嘴,没有跟他斗嘴。
他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钱昊良是打算带他去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里,去看古陶瓷。
故宫博物院里的古陶瓷,向南还是知道一些的,尤其是在文博界里传闻甚广的“故宫十大珍宝瓷”,更是知之甚深。
“故宫十大珍宝瓷”,是在故宫馆藏的35万件瓷器中,甄选出来的十件国宝重器,均为清代时期烧制而成。
其中,康熙时期1件,雍正时期4件,乾隆时期独占5件。
这十件珍宝瓷器,无论是在瓷种、釉料上,还是工艺、器型上,均代表了华夏千年陶瓷艺术的巅峰水平,其艺术价值更是无法衡量。
在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么,什么才是“清三代”瓷器?
实际上,这指的就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清代是华夏瓷器史上集大成的期间,较好地吸收了前几个朝代领先精深的技艺。
康熙期间,逐渐将瓷都景市的御窑厂康复完善,使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其特点是,浑厚古拙、紧皮亮釉。
康熙御窑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
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
康熙时期,御窑瓷器形成了严谨精工的宫廷工艺风格,并呈现出精细华美的皇家风范,即具有朝气蓬勃的神采和朴茂华滋的气韵。
而到了雍正时期,其御窑瓷器无论在仿古还是创新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确立了清代御窑瓷器的制作方向,即独特的皇家格调,纯粹的皇家风范。
乾隆御窑瓷器,则说秉承康熙、雍正御窑的风范,继续发扬光大,把皇家工艺美术发挥到了极致。
奇巧的造型,华丽的釉彩,以及丰富而多层次的装饰风格,这种层次感是形成乾隆御窑风格的关键因素。
不说别的,在艺术品市场上各个朝代的瓷器,成交量最高的还是清代瓷器,而且还屡创高价。
之前向南还没有开始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在京城的修复《千里江山图》的那段时间里,他也没有特意去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陶瓷展厅。
因此,到目前为止,他都还没见到过这“十大珍宝瓷”。
也不知道这次专程过去,能不能看得到其中的一两件?
要知道,博物馆里的文物,并不是固定陈列的,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一批。
这其中,除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文物爱好者,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国宝文物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过一段时间展出的文物,都要送回到文保中心去进行保养维护。
只有定期对这些文物进行精心地保养,它们的艺术生命才能够更加长久,也能够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的优雅与美丽。
车子行驶了半个多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钱昊良停好车之后,并没有前往故宫博物院文保中心,而是带着向南直奔故宫博物院文华殿。
文华殿,在明代是皇太子的东宫,清代时则是举行经筵的地方。
如今,文华殿是故宫博物院瓷器馆,专门用来展出瓷器国宝文物,供游客们参观与游览。
现在虽然不是节假日,但作为首都的京城,从来就不缺少游客,故宫里的游人依旧很多,拿着手机自拍的、开直播的,随处可见。
向南和钱昊良目标明确,从工作人员通道进入故宫之后,便一路直奔文华殿而去。
到了门口,钱昊良忽然停住了脚步,忽然回过头问向南:“你猜我要带你看哪件文物?”
“故宫馆藏了那么多古陶瓷,我哪猜得到?”
向南一脸无语,随后看到钱昊良一副“你不猜我不让你进”的模样,便只好想了想,试探着说道,“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花鸟纹鱼尾瓶?”
清康熙·青花花鸟纹鱼尾瓶,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件入选了“故宫十大珍宝瓷”的瓷器,它完美地复现了康熙青花独有“翠毛蓝”,创下历代青花艺术之冠。
钱昊良摇了摇头,笑道:“不是。”
“雍正年间的斗彩摘枝花纹梅瓶?”
这件古瓷器,也是“故宫十大珍宝瓷”之一,它是历史上首件突破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工艺的作品,历史地位极高,釉料配方也是最复杂的。
“算了,不让你猜了,再猜不着,估计你要发毛。”
钱昊良又摇了摇头,一脸得意地笑了起来,“我带你去看的这件文物,你肯定听说过,不止你听说过,连很多普通人都知道!”
向南一脸鄙夷,我听说过的陶瓷文物多了去了,谁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件?
钱昊良看到向南一脸不信的模样,便笑道:“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向南一愣,下意识地问道:“你说什么?”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的‘瓷母’。”
钱昊良又说了一遍,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你不会真没听说过吧?这都在电视上火爆了,已经成了文物‘网红’!”
“‘瓷母’我当然知道。”
向南点了点头,笑道,“不就是网上口口相传的那件‘土丑审美大花瓶’嘛。”
既然当初决定要学习古陶瓷修复技艺,一些重要的瓷器文物,向南当然不会放过,即使没有看过真品,也都会通过资料去了解它的各种信息。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于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标志着华夏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瓷母”的美誉。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
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这件“瓷母”,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其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2014年10月份,在米国波士顿斯纳金举行的“亚洲艺术专拍”专场拍卖会上,出现了第二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最终以1.51亿元成功拍卖。
有专家认为,米国拍卖会上出现的这件“瓷母”,与故宫“瓷母”应该是一对,不论颜色还是布局,相似度高达99%。
这件经过国家电视台的宣传,成为了文物“网红”的“瓷母”,还闹出了一个真假“李逵”事件来。
许多公众号上使用的“瓷母”图片并非京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真品照片,而是一件有着不少差别的“李鬼”瓷瓶,以至于“瓷母”被人称作为是“农家乐审美”。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如果地下有知,两百多年后,他精心设计的一件集合了17种釉、彩,前无古人、后不一定有来者的大瓷瓶会被一个仿品代替,成为人们口中的“土丑审美大花瓶”的话,也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哈哈哈!”
钱昊良听了向南的话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向南一向严肃有余,风趣不足,没想到偶尔来这么一句,竟然会这么有意思,他笑道,
“连你都知道了,估计这个帽子,乾隆他老人家是摘不下来了。咱们也别在门口站着了,进去看一看吧。”
“好。”
向南点了点头,他也没见过真品“瓷母”,如今既然提到了它,那肯定是要进去看一看的。
这一件集合了多达17种釉彩的瓷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烧制而成的?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烧制这样一件大瓷瓶?
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真是——
好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