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牟也没有对杨守备怎么样,就是围着他们,不让乱动而已。他已经派人去通知李岩过来了,这种事,还是让李岩来处理比较好。
而在这里的报名登记,却是又悄无声息的继续开始了。那些杨守备的手下都是悄无声息的排着队,听着杨守备的亲兵们被抽鞭子的惨叫声,没有一个站出来质疑的。
此时的李岩,正在铁匠坊里,周铁匠终于弄出了铁丝。不过这个可不是李岩想的,让铁水直接从漏斗里压出来,而是先经过几次锻打,退火,把铁棒打的细一些,然后加热之后通过一个比一个小的孔洞拉出来的。
李岩看着铁匠们排成一排,不停的锻打着红热的铁棒,直到打的差不多有两分粗细的时候,将一头打成尖头,然后从一个大铁板最右边,也是最大的一个孔中通过去。
而后一个吊在秋千上的铁匠,用一个和后面的曲轴连接的大铁钳夹住铁尖,而后把绳套向后拉,使铁钳死死的夹住铁尖。
“好了,开始。”秋千上的铁匠大声的喊道。
之后一侧的三头牛开始被驱赶着动起来,带动轴和齿轮,让曲轴开始转动。随着吱吱呀呀的声响,秋千随着曲轴一前一后的运动着。铁匠略显笨拙的一次次将大铁钳夹住和松开红热的铁丝,铁丝一截一截的通过小孔被拉出来。
完成之后再次加热,让铁丝从稍微小一些的另一个孔中通过,让铁丝的直径一次一次的变小,直到差不多一分(三毫米多)。
弄好的铁丝被送到工坊内,被截成八分的长度,然后弄成铁环。在弄成铁环的同时,旁边的工匠将一个一个铁环连起来,然后把开口捏住。如此慢慢的一个铁环一个铁环的套起来,编织成大小不同的整片,就像做衣服一样,编成袖筒,裤腿,之后再用几个铁环连接起来,就能组成一副完整的锁子甲了。
李岩一直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一连串的工序,光是拉铁丝就用了半天时间,编制一片一尺见方的甲片,需要半个时辰。这还是要有足够的钢铁的前提下,否则的话就只能等着。而所用的工匠也是很多,足有四十多人,还有三头牛,这个消耗可是不小。
“没有更省力的办法了吗?”李岩问道。
周铁匠回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了。您说的那种压出来的办法,我们铸不出那么严丝合缝的漏斗,而且铁水温度很高,牛皮鹿皮都会被烧坏的。”
李岩无奈的说道:“那么扎甲呢,是不是会简单一些。”
周铁匠点头道:“那个倒是简单一些,只要制出薄铁板就行了,之后凿眼儿就能编织了。”
李岩拿了一截儿铁丝放在铁台上,然后随意的从护卫那里接过一把腰刀,用了八成的力向铁丝劈了下去。“咔”的一声,铁丝应声而断。他拿起腰刀,看到接触位置已经有一个豁口了,他此时才满意的点点头。
李岩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算了,扎甲防护力不好,还是继续做锁子甲吧。你们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降低消耗,加快速度。”
周铁匠答应道:“好的,我们再看看吧。不过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锁子甲的制造已经简单很多了。”
“能提高一些效率就提高一些吧。”李岩说道:“要是有条大河就好了,可以用水车来代替黄牛,功效还能更大呢。”
周铁匠摇头道:“连黄河都会结冰,也只能用半年多吧。”
“试试吧,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李岩随意的说道,之后又问:“枪管弄出来了吧?又过了这么长时间了。”
“倒是弄出来两根,”周铁匠回道:“不过还没有试过。您说的那个手铳给弄出来了,可是用上打火石之后,打不着呀。不发火,好像是力度不够。”
李岩皱眉,说道:“走,带我看看去。”
周铁匠带着李岩来到了另一处的院子里,去了角落里的一间小屋。之后拿出了做好的手铳,把手,护木,鸭嘴式的击铁,带盖子的铁扣簧,火药池都有,只是没有上漆,都是原色的,看着粗糙。
李岩拿着手铳看了看,之后搬起了击铁,扣动扳机,“啪”的一声,用皮革垫着的被夹着的打火石,从扣簧上划过,扣簧被掀起。但是没有一点儿火星。这个屋子很暗,要是有火星的话,应该是能看的见的。可是一点儿光亮都没有看见。
李岩又重复了两次,还调整了一下打火石,但是还是没有见到火光。他问道:“一次也没有发火成功?”
周铁匠点头道:“没有,我们试过了,打火石和这个扣簧都没有问题,用手是能发火的。应该就是撞击的力度不够。”
“知道问题就好,那就想办法,让这个击铁能加大打击的力度。”李岩说道:“加一个簧片儿,或者是什么东西,让它打下来的时候更有力量。”
“那要怎么弄呢?”周铁匠边想边问:“足够的力量,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够呢?”
李岩也是无奈的说道:“咱们再想想,试一试,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的。”他实在是太失望了,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不过他也没有丧失信心,只要解决了手铳了问题,那么用打火石的燧发枪也就能生产出来了。大炮,再加上不惧风雨的燧发枪,不用说流贼了,就是遇上鞑虏的精锐骑兵也能不落下风。
“将军,”周铁匠还没有说话,一个亲兵在外面报告道:“李牟将军派人来禀报,说有重要的事情,请您立刻去北门。”
李岩皱眉,对周铁匠吩咐道:“你们先弄,我先去看看。”说完就立刻带着护兵离开,向北门而去。他在路上问了派人传话的士兵,才知道,是杨守备发现了他在招收他手下兵丁的事情。
虽然这个士兵走的时候还没有看见李牟已和杨守备的激烈冲突,但是他完全能想像的出来,这种事情一旦挑明,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果然,他来到了北门外的时候,杨守备还在和李牟对峙呢。而且地上还躺着七八个被绑着,而且衣服被鞭子抽破并渗出血来的人。
而在这里的报名登记,却是又悄无声息的继续开始了。那些杨守备的手下都是悄无声息的排着队,听着杨守备的亲兵们被抽鞭子的惨叫声,没有一个站出来质疑的。
此时的李岩,正在铁匠坊里,周铁匠终于弄出了铁丝。不过这个可不是李岩想的,让铁水直接从漏斗里压出来,而是先经过几次锻打,退火,把铁棒打的细一些,然后加热之后通过一个比一个小的孔洞拉出来的。
李岩看着铁匠们排成一排,不停的锻打着红热的铁棒,直到打的差不多有两分粗细的时候,将一头打成尖头,然后从一个大铁板最右边,也是最大的一个孔中通过去。
而后一个吊在秋千上的铁匠,用一个和后面的曲轴连接的大铁钳夹住铁尖,而后把绳套向后拉,使铁钳死死的夹住铁尖。
“好了,开始。”秋千上的铁匠大声的喊道。
之后一侧的三头牛开始被驱赶着动起来,带动轴和齿轮,让曲轴开始转动。随着吱吱呀呀的声响,秋千随着曲轴一前一后的运动着。铁匠略显笨拙的一次次将大铁钳夹住和松开红热的铁丝,铁丝一截一截的通过小孔被拉出来。
完成之后再次加热,让铁丝从稍微小一些的另一个孔中通过,让铁丝的直径一次一次的变小,直到差不多一分(三毫米多)。
弄好的铁丝被送到工坊内,被截成八分的长度,然后弄成铁环。在弄成铁环的同时,旁边的工匠将一个一个铁环连起来,然后把开口捏住。如此慢慢的一个铁环一个铁环的套起来,编织成大小不同的整片,就像做衣服一样,编成袖筒,裤腿,之后再用几个铁环连接起来,就能组成一副完整的锁子甲了。
李岩一直皱着眉头看完了这一连串的工序,光是拉铁丝就用了半天时间,编制一片一尺见方的甲片,需要半个时辰。这还是要有足够的钢铁的前提下,否则的话就只能等着。而所用的工匠也是很多,足有四十多人,还有三头牛,这个消耗可是不小。
“没有更省力的办法了吗?”李岩问道。
周铁匠回道:“这是最好的办法了。您说的那种压出来的办法,我们铸不出那么严丝合缝的漏斗,而且铁水温度很高,牛皮鹿皮都会被烧坏的。”
李岩无奈的说道:“那么扎甲呢,是不是会简单一些。”
周铁匠点头道:“那个倒是简单一些,只要制出薄铁板就行了,之后凿眼儿就能编织了。”
李岩拿了一截儿铁丝放在铁台上,然后随意的从护卫那里接过一把腰刀,用了八成的力向铁丝劈了下去。“咔”的一声,铁丝应声而断。他拿起腰刀,看到接触位置已经有一个豁口了,他此时才满意的点点头。
李岩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算了,扎甲防护力不好,还是继续做锁子甲吧。你们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降低消耗,加快速度。”
周铁匠答应道:“好的,我们再看看吧。不过我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锁子甲的制造已经简单很多了。”
“能提高一些效率就提高一些吧。”李岩说道:“要是有条大河就好了,可以用水车来代替黄牛,功效还能更大呢。”
周铁匠摇头道:“连黄河都会结冰,也只能用半年多吧。”
“试试吧,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李岩随意的说道,之后又问:“枪管弄出来了吧?又过了这么长时间了。”
“倒是弄出来两根,”周铁匠回道:“不过还没有试过。您说的那个手铳给弄出来了,可是用上打火石之后,打不着呀。不发火,好像是力度不够。”
李岩皱眉,说道:“走,带我看看去。”
周铁匠带着李岩来到了另一处的院子里,去了角落里的一间小屋。之后拿出了做好的手铳,把手,护木,鸭嘴式的击铁,带盖子的铁扣簧,火药池都有,只是没有上漆,都是原色的,看着粗糙。
李岩拿着手铳看了看,之后搬起了击铁,扣动扳机,“啪”的一声,用皮革垫着的被夹着的打火石,从扣簧上划过,扣簧被掀起。但是没有一点儿火星。这个屋子很暗,要是有火星的话,应该是能看的见的。可是一点儿光亮都没有看见。
李岩又重复了两次,还调整了一下打火石,但是还是没有见到火光。他问道:“一次也没有发火成功?”
周铁匠点头道:“没有,我们试过了,打火石和这个扣簧都没有问题,用手是能发火的。应该就是撞击的力度不够。”
“知道问题就好,那就想办法,让这个击铁能加大打击的力度。”李岩说道:“加一个簧片儿,或者是什么东西,让它打下来的时候更有力量。”
“那要怎么弄呢?”周铁匠边想边问:“足够的力量,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够呢?”
李岩也是无奈的说道:“咱们再想想,试一试,总能找到合适的办法的。”他实在是太失望了,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居然会有这么多的麻烦。不过他也没有丧失信心,只要解决了手铳了问题,那么用打火石的燧发枪也就能生产出来了。大炮,再加上不惧风雨的燧发枪,不用说流贼了,就是遇上鞑虏的精锐骑兵也能不落下风。
“将军,”周铁匠还没有说话,一个亲兵在外面报告道:“李牟将军派人来禀报,说有重要的事情,请您立刻去北门。”
李岩皱眉,对周铁匠吩咐道:“你们先弄,我先去看看。”说完就立刻带着护兵离开,向北门而去。他在路上问了派人传话的士兵,才知道,是杨守备发现了他在招收他手下兵丁的事情。
虽然这个士兵走的时候还没有看见李牟已和杨守备的激烈冲突,但是他完全能想像的出来,这种事情一旦挑明,冲突几乎是必然的。
果然,他来到了北门外的时候,杨守备还在和李牟对峙呢。而且地上还躺着七八个被绑着,而且衣服被鞭子抽破并渗出血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