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也是兵法上早早就被提出的一招。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之就有专门的注解。
    千百年的青史上,奸细两字也从来没有断绝。就大明而言,最是显眼的就是靖难之役里的徐增寿(定国公)和李景隆了。
    曾经率大军五十万征讨朱棣的李景隆,在战后竟然成为了靖难第一功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朝廷每议大事,李景隆都位于班列之首,这是不是很可笑啊?
    然而时光荏茬,等到了明末时候,自诩是文明人的大明王朝在战争中却屡屡为野蛮的满清用间所败。
    老奴时候,后金不擅攻城,每取大城,皆以细作先行,先藏细作,外攻内应,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各战皆是如此。其对细作之重视,远我大明之上。据悉奴兵攻克沈阳仅一日,便派出立功谍探前往辽阳,辽阳一些缙绅与建奴原本便有瓜葛,以家仆名义带奴谍入城,加上原本就在城内的奸细,连百姓都知‘奴谍满辽阳’,可城中的文武大员却视若不见。结果建奴攻城之际,便有细作引爆了小西门火药库,各处火起,城中乱成一片,由此城陷。
    这不得不叫人感慨万分。明末的那些个文武大员们的素质究竟是高是低,那些个执掌兵权的士大夫们究竟有没有把书真的读进心里了呢?
    而等到郑芝龙与满清接战以后,郑家早早就成为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止是津门、登莱等地,就是闽地的泉州,现在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潜伏了。
    津门城内一个小巷子外,一个在巷子口卖混沌的中年汉子,一边给客人找着零钱,一边低声会抱着:“那货郎已经走过,不错的话,消息应该已经传了出去。”
    中年汉子说话就闭口不言,倒是那客人,将一把铜子抓在手中,轻轻的吹了声口哨。哗啦啦的脚步声响了起来,之前也不知道藏在那儿的人都涌了出来,足足二三十人。
    “干活!”
    抓人这事儿,他也不是第一次干了。身后二三十人里每一个都经验丰富。一群人迅速把小巷内的一处不起眼的宅邸前后都给堵上。然后毫不客气的破门杀入!
    惊叫声、杂乱声先后响亮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宅院里的人就被一网成擒。
    想要彻底肃清津门的细作何等困难。
    然而津门城有自己的独特位置,它是一座军事重镇,内外消息是不畅通的。对内是抓不干净的,可对外呢?只要留心那些能够接触到外界的通道,早晚能把害虫揪出来。
    郑鸿逵接到黑冰台通禀的消息时候,不自觉的笑了笑。把鞑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燕京也好,这样一来他们去打山海关可就轻松多了。
    后者可已经不再是吴三桂的老巢了。
    这位大明的平西伯投降了鞑子之后,满清可是给了他极大地优待,整个辽西走廊都跟封地一样落入了关宁军的掌控。而山海关自然就也落进了鞑子的手里了。
    这是交换么。
    一二十万被吴三桂迁移到滦平的军属辽民,纷纷又转回了老家。
    这看似一切都那么的美好。
    虽然耗时有点长,满达海去年中才真正的掌控住山海关。
    然而这辽西走廊真不是什么风水宝地,边上就有觉华岛,为了应对郑军的威胁,吴三桂直留下了近两万军兵在此。
    这是多尔衮要借用吴家来抵挡郑芝龙军,可何尝又不是多尔衮在借郑家的手来抑制吴三桂呢。
    郑芝龙是见不到吴三桂的狗头了。但他觉得自己很有必要往辽西走廊打一波,同时也看能不能夺下山海关来。
    后者独特的地形地理,叫其拥有着成为一个坚固要塞的所有条件。且濒临大海,后勤畅通。只要能夺下来,稍加整治,这儿就能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要塞。
    更能把关内关外的鞑子做一个很好地切割!
    郑芝龙瞄准这地儿已经多时了,但他先前在津门和登莱布下棋子,那总是要这两地儿安稳了,才能有余力经营他处不是?
    “既然如此,曰都(郑芝鹏字)啊,那我就启程了。”郑鸿逵一语说罢,头也不回的去了。只留下背后郑芝鹏满是羡慕的眼神。
    到底是同胞亲兄弟,就是不一样。郑鸿逵先是有坐镇闽地、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兵甲等方面的功绩,这就能比一比萧何的功劳了。虽然郑鸿逵面临的局面比之萧何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而现在一领兵呢,那就是三万人,战船百艘,辅船百艘,浩浩荡荡。
    第一仗打山海关,还是玩突袭,甚至都是趁虚而入。
    这样的战事要还能打败,郑鸿逵真就连一头猪都不如了。
    眨眼几天的功夫就已经过去,满清在收到津门情报的同时,更接到了郑芝龙在济宁汇集漕船的消息。虽然觉得很荒诞,但图赖、图尔格等还是提出了要防备郑芝龙顺着运河北上的可能。
    偏偏紧随其后就是郑鸿逵率海陆大军杀抵津门的消息。
    郑芝龙要也率军北去,连上郑鸿逵带来的人马,还有津门本来的兵马,那可真不能小觑。
    如果阿济格的马军依旧留在中原,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屯留在关外,郑芝龙率军直捣燕京而来,那就燕京的兵马言,还真的很难抵挡住。
    可是现在就要抽调阿济格以及关外的兵马吗?那是不是有些儿戏?
    当自身兵马的战斗力在战场上占不到优势后,满清现在也体会到了当初朱明的难受了。
    每每与人数远不及自己的敌人作战,都要保持着对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如此才敢上前厮杀,这还真是六月的债还的快啊。
    现在也轮到鞑子们来患得患失了。
    “关外乃我等祖地,朝廷南迁,那千里之地本就已经空虚,若再抽调兵力,郑军再来乘船骚扰,礼亲王如何招架得住?”
    “关外十里(地)之盈,不及关内一里之利。何去何从,一目了然!”
    “大清入关已有数年,难不成还有人向着打捞一笔就返回关外饮风喝雪?”
    燕京城内一次次的商议,商议来商议去,多尔衮也拿不出确切的法子来。所以,等到郑鸿逵引着水陆军杀到山海关外的时候,阿济格的大军还在开封,关外的兵马也依旧在关外。
    多尔衮等错有错着,反而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战争胜负的基石是双方的真实实力,就山海关这一亩三分地里,满清连八旗带绿旗兵,拢共也就五千人。关口的火炮也多有被拖走,他们如何会是三万郑军陆师的对手?
    “派人转告施富,让夹板船上前。给我把宁海城的大炮给抹平了。”
    郑鸿逵很霸道的带领船只直行到了宁海城外,宁海城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老龙头所在。是山海关最东面靠海的一座小城。
    规模浩大的山海关,名是一关,实则却有前后左右七城之多。从东面的渤海湾直达西面的角山,依山襟海,以长城为主线,以关城为中心,包括诸多卫城、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建筑群。
    宁海城往西就是南翼城,再往西是四方形的山海关关城,关城南北各有东西罗城,你完全可以把后者看做是山海关关城的外城。城北还有威远城,一个不大的堡垒,立在欢喜岭上。
    在宁海城与南翼城之间还有哨城两座。
    所谓哨城,就是指城外的独立小堡垒。
    而山海关的关城再往西就是北翼城和角山关,乃至更朝西去的玉道关、滥水关,郑鸿逵都不在意的。
    因为他没必要在意那些个。他有不准备分兵去夺那些地方,他只要把关城拿下了,把这的鞑子二鞑子通通收拾了,一切不就齐全了吗?
    而在滨海的宁海城之南,那一片平坦的空地上,一个现下里已经给废弃的码头,就曾是辽军海运粮秣的一个点。
    现在郑鸿逵也看中了这,准备把它作为大军登陆的码头。而只要把宁海城头的几门火炮给一扫而光,那鞑子就是在宁海城囤积再多的兵马也无济于事。
    弓箭火枪可打不到港口。
    三艘大夹板船显然很乐意在这里一展自己的身手。
    三艘战船的船长各自听到相同的命令后,都不约而同的高声大笑了起来,他们爱死战争了。
    可惜自从与荷兰人一战后,他们就再没有遇到真正的敌手。至于朝鲜和日本,那都是小打小闹而已。
    随着郑军序列里的大夹板船越来越多,他们的用武之地却是越来越少,不是停在港口码头,就是去南洋巡逻巡哨。
    这次随着船队北上也只是作为一个威慑——针对金陵的,真正用得到它们的时候极少。现在能搂到一战可不就叫他们高兴。
    “弟兄们,大家都动起来,都动起来。让其他的兄弟们都看看咱们的威风。”
    没谁把宁海城的几门火炮看在眼里。满清把山海关大部分的火炮都运走了,剩下的火炮,那就是都集中在宁海关,也顶不了他们中任何一艘的载炮数量。
    三丈高的宁海城头上兵丁密布,旌旗招展。尤其是炮台处,三等梅勒章京卓布泰亲自坐镇,高高的将旗竖立在城头的顶端。
    作为鳌拜的弟弟,卓布泰很以自己的哥哥为傲。
    鳌拜生前那可是满清有名的勇士。
    卓布泰知道自己凭武力是万万及不上哥哥鳌拜的,但他有一个不比鳌拜差的心。
    阳光将晨雾彻底驱散,海面上波光鳞鳞,一支支海鸥从低空掠过,远处可望见迎风破浪随波起伏的点点白帆,影影绰绰。
    “主子!郑贼派来了三艘洋船。”

章节目录

五千年来谁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汉风雄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汉风雄烈并收藏五千年来谁著史最新章节